煤礦公司員工自救、互救安全管理四級培訓課件(3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4945
2023-10-20
30頁
270.54KB
1、自救、互救安全管理教學課件,培訓對象:職工四級培訓 編 制 人:xx煤礦四級培訓站 xx年1月1日,自救、互救安全管理首頁,前言:井下事故的發生往往在事故初期波及范圍及危害程度都較小,這時是消滅事故、減少損失的有利時機,這時,現場人員要沉著冷靜,根據事故情況盡可能利用現場條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進行搶救,將災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當災情嚴重、現場不具備消滅災害的條件或來不及搶救并可能威脅人生安全時。現場所有遇險人員必須服從領導,組織起來迅速撤離災區,進行避災自救。,第一課時 井下避災自救,井下避災自救就是當井下發生意外事故災害時,在災區內或受災害影響的區域內的職工躲避災害2、和保護自己的行為。一、井下避災自救的原則:井下自救應遵守“滅、護、撤、躲、報”的五字原則。(1)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2)護:當事故造成自己所在的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時,及時進行個人安全防護,佩戴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鼻、口等。(3)撤:當災區現場不具備搶救事故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立即選擇安全的、距離最近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撤離災區。(4)躲:如果在短時間內無法安全撤離災區,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避難硐室或其他安全地點暫時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現場的設施和材料構筑臨3、時避難硐室。,(5)報:發生事故災害時立即向現場領導報告,或通過電話及其他方法向礦調度室報告發生的時間、地點、災情及遇險人員情況等。復習題:1、自救的原則是什么?2、什么叫井下避災自救?,第二課時 井下主要事故中的 避災自救,一、瓦斯、煤塵爆炸事故 當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通常會有強大的氣流,人員不可驚慌,也不要亂跑亂叫,要沉著、冷靜,迅速判斷發生事故正確方法,積極進行避災自救與互救。1、位于事故地點上風側的人員,應隨著風流撤退。位于下風側時,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離開災區。,2、發生事故或在撤離過程中遇到有沖擊波及火焰襲來時,應立即背向沖擊波俯4、臥在地板上或水溝內,頭要盡量低,用衣物等蓋住身體,盡量減少身體的外露部分,盡可能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高溫有害氣體。3、撤離中最好由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如遇巷道破壞嚴重,道路被阻時應找個安全地點臨時躲避。躲避地點要選擇頂板堅固、無有害氣體且有水或離水近的地方。躲避中可用間斷點亮礦燈或發出喊聲,敲打管道、軌道、矸石等方法向外邊發出被困信號,以便得到及時營救。,4、避災中,人人都要守紀律,聽指揮,嚴格控制礦燈的使用。要照顧好傷員,沿途要做好標記、信號,以便救護跟蹤尋找。5、爆炸事故發生后及避災自救過程中,要利用一切機會設法向礦調度室匯報并盡量與地面保持聯系。復習題: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現場及5、附近人員應如何避災自救?,第三課時 井下火災事故與礦井水災事故,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下發生水災后,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應首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如果火災范圍較大或火勢很猛,現場人員無力搶救時,要迅速組織避災和自救。(1)迅速戴好自救器,自在火區上風側者要沿最近的避災路線躬身快速轉移至新鮮風流中。(2)如果煙霧已充滿巷道,千萬不要驚慌亂跑,要迅速辨別發生火災地區和風流風向,然后沿著地俯身摸著軌道或管道有秩序地外撤。,(3)實在無法撤出時,要盡快在附近找一個硐室暫避,并把硐室入口的門關閉,隔斷風流,防止有害氣體進入。6、同時在硐室外要留有明顯標志并設法不斷與外界聯系。當發現透水事故后,必須以最快的方式通知水災波及的工作人員迅速按照規定的避災路線撤出,并通知礦調度室。注意防止透水空間放出的有害氣體引起的中毒、窒息,應戴好自救器撤離。井下水泵司機接到透水事故警報后,要立即關閉泵房兩側的封閉門,啟動所有水泵,把水盡快排出。沒有接到撤退命令時不得不撤退。復習題:井下發生火災和水災時,井下人員如何 避災自救?,第四課時 冒頂事故的自救,冒頂事故的自救1、發現冒頂事故征兆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2、冒頂遇險時要靠煤幫巾身站立或到木垛處避災。3、冒頂遇險后要立即發出呼救信號。4、在冒落區呼救信號時不能敲打以對自己有威脅的物料7、或巖塊。5、被埋壓的人員在條件不允許時不能采用猛烈掙扎的方法脫險。6獨頭巷道掘進要經常檢查后部巷道的安全情況。,7、遇到頂板掉渣不要抬頭看,要先健步如飛地竄出該地點后查看。8、獨頭巷道掘進要經常檢查后部巷道的安全情況。思考題:冒頂事故發生后在場人員怎樣自救?,第五課時 創傷急救基本知識,煤礦井下自然條件復雜,各種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的違章導致的井下事故時有發生,事故災害會對人員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及時對井下受傷人員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是減少傷員痛苦,爭取救治時間,減少傷亡的重要辦法。因此,井下職工都應熟練地掌握一些常見的創傷急救操作技術。急救時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操作技術,只有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才能8、迅速準確、有效地進行現場搶救。井下急救的基本操作技術有止血、包扎、人工呼吸、骨折的臨時固定和傷員搬運等。,井下急救必須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則:對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對出血的傷亡必須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的傷亡必須先固定后搬運。一、止血:創傷一般均能造成動脈或靜脈或毛細血管三種出血。(1)動脈出血:從傷口噴射狀出血。(2)靜脈出血:從傷亡噴射均勻流出的出血。,(3)毛細血管出血:從傷口像水珠樣滲出。二、出血表現不同,應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毛細血管出血或靜脈出血,一般用紗布繃帶包扎傷口就可止血。(1)手壓止血法:發現傷員出血時,立即用手指、手掌或拳緊緊9、壓住傷口附近靠心臟一端的血管(壓在下面的骨頭上)達到止血的目的。它是暫時簡單有效的止血措施,但不能持久,也不便搬運。所以在手壓止血的同時,必須盡快尋找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2)加壓包扎止血法:適應于全身各部位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止血。(3)加墊屈肢止血法:這種方法多用于小腿的止血。它是利用肘關節和膝關節的彎曲功能壓迫血管達到止血目的。(4)絞緊止血法:在找不到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毛巾、三角巾、繃帶、衣片等折疊成帶狀,在傷口上先加墊,然后用帶子繞襯墊一周打結,用小木棒插入其中,先提起,適當絞緊至不出血,而后固定。,(5)止血帶止血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四肢大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可用橡皮止血帶壓迫10、出血傷口的近心端進行止血。注意:不可用繩子或金屬絲類,以免勒。復習題:1、井下急救必須遵循哪三先三后原則?2、常用止血方法有哪幾種適用止血帶止血應注意哪些事項?,第六課時 傷口包扎,對傷口進行及時正確的包扎,有助于保護傷口,減少感染,減少出血,減輕疼痛,避免傷情加重。因此急救中必須對傷員及時進行正確的傷口包扎。1、包扎材料 1)膠布 2)繃帶 3)三角帶,4)四頭帶 在現場若無上述材料,可就地取材,用手帕、手巾、衣服等代用。1)繃帶包扎 2)三角巾包扎 3)毛巾包扎 4)四頭袋包扎復習題:井下傷員包扎方法有哪幾種?,第七課時 人工呼吸,井下事故中有很多原因可使用傷員呼吸或心跳驟停。為了盡量較少11、死亡,必須立即對傷員進行搶救,動手越早,復活率越高。搶救方法主要是對傷者施行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對口吹氣法、仰臥壓胸法和俯臥壓背法三種。一、1施行人工呼吸前應做的準備工作(1)先將傷員搬運到安全通風的地點,解開領口,放松腰帶,脫掉靴子,注意保暖。(2)兩肩墊高,使頭向后仰至下頜尖頜耳朵垂線與地面垂直,使口微張,頭偏向一側。,(3)口腔里若有煤、泥、血塊、假牙等,可用手將其下頜掰開,拉出舌頭,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伸入口腔直到舌根部,清理并取出異物。(4)用雙手將傷員下頜抬起,使下牙越過上牙。2、口對口人工呼吸法(1)將傷員仰面平放,解開衣服頜和領口,背部墊起10m15m,使頭盡量后仰,不墊枕頭。,(212、)救護者跪在傷員一側,一只手捏緊傷員鼻子,另一只手托起傷員的頸部或抬起下頜,使傷員的口成微張開狀。(3)救護者先深呼吸口氣,然后將嘴緊貼傷員的嘴將氣吹入(應在傷員的嘴上放紗布),傷員身強力壯,吹氣量宜大,反之宜小,一般吹氣后,以傷員胸部稍微隆起最合適。(4)每次吹完氣后,要離開傷員的嘴,松開鼻子使其呼氣。這樣有節律地反復進行,每分鐘1416次,直到傷員恢復呼吸為止。,3、仰臥壓胸人工呼吸法 此法對胸、背受傷或肋骨折者不能使用。(1)讓傷員仰臥、肩背墊高使頭部略低偏向一側。(2)救護者跨跪在傷員胸部兩側,兩手拇指乳頭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壓傷員胸部,擠出肺內空氣,形成呼氣。(3)每壓完一次后,救護人13、員要身體后仰,除去壓力,使傷員胸廓擴張,形成吸氣。如此有節律的反復進行1416次,直,至呼吸為止。4、俯臥壓背人工呼吸法 該方法溺水窒息的傷員,但胸背部受傷及肋骨折者不能采用此法。(1)讓公務員俯臥,腹部墊起,頭偏向一側,兩臂前伸,或一臂屈曲,或一臂屈曲枕于頭下,另一臂前伸或放于身側。(2)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兩手放在傷員背部兩側,拇指向脊柱,其余四指向外伸開,俯身前傾,兩臂伸直,用穩定的壓力稍向傾前推,向下壓,把空氣從肺中排出,形成呼氣。(3)救護者每壓完一次,將身體抬起,兩手放松,使傷員胸廓自然擴張,形成吸氣。,第八課時 骨折的臨時固定,骨折是一種嚴重創傷,可能會給傷者造成各種危害。14、為了避免骨折斷端在搬運時,損傷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內臟或刺破皮膚,減輕傷員疼痛,防止休克,便于將傷員運送到醫院去徹底治療,應及時對骨折進行臨時固定。在急救時應根據骨折的不同部位,采取相應臨時固定方法。一、上肢肱的骨折固定,肘關節屈曲90度,在上臂的前、后、外側放好襯墊,各量夾板一塊,用繃帶將骨折上下端固定,用三角巾將前臂吊于胸前,無夾板時用寬布帶將上臂固定于胸側,再用三角巾將前臂吊于胸前。二、前臂骨折固定 用兩塊夾板分別放置在前臂的手掌側和背側,加墊后用三角帶或三角巾固定,肘關節屈90度,用三角巾將前臂吊于胸前。三、股骨折固定,用一長一短兩塊夾板,一塊放在骨折大腿外側,從腋窩到腳跟,吊一塊15、放置在腿內側,從大腿根到腳跟,加墊后,用三角巾或寬布帶分段固定,無夾板時,可用健肢固定。四、小腿骨折固定 用兩塊從大腿中部至腿跟的夾板,置于小腿內、外側,加墊后分段固定;無夾板時,也可用健肢固定。五、脊柱骨折固定,脊柱兩側有人體軀干的主要神經,如果把神經刺傷就造成下身麻痹的危險,因此對脊柱骨折的傷員,救護及搬運時必須特別小心。確定傷員脊柱骨折后,應按傷員傷后的姿勢固定,不能輕易搬動。固定方法是:用三塊夾板組成“工”字形;其中一塊長75cm,另二塊長約60cm,把長的一塊順著人體放在貼近脊柱處,在板和背部之間用毛巾或布墊好。然后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在兩肩和腰部,先固定上端不橫板,再固定下端的橫板。如無夾板時,可使用硬板擔架固定與搬運脊柱骨折傷員。,思考題:1、小腿的骨折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