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培訓課件(57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4988
2023-10-20
57頁
1.15MB
1、1,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培訓,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發展,2,第一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發展,安全狀況-國際勞工(ILO)2001年統計,全世界每年發生各類生產傷亡事故約2.5億起平均每天68.5萬起,死于生產事故和勞動疾病的人數約為110萬人。形勢隨著發展明顯惡化。職業健康安全的提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于1947年,3,第二節我國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的建立,.標準的建立2001年7月9日起由國家標準研究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和國家進出口企業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起草,同年11月12日批準頒布,在2002.1.1實2、施標準的編制原則:1.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制定2.與GB/T19001;GB/T14001之間的相容性。3.內容與OHSAS18001:1999保持一致。4.更多的技術內容納入GFB/T28002職業健康安全的管理體系-指南)之中。,4,3.術語和定義,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3.4危險源: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被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3.5危險源辯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3.6事件:導致或可能導致事故的情況。,5,3.14風險: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3.15風險評價:評估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3、容許的全過程。3.16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3.17可容許風險:根據組織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已降至組織可接受程度的風險。,6,相關方:與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有關的或受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不符合:任何與工作標準、慣例、程序、法規、管理體系績效等的偏離,其結果能夠直接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的組合目標:組織在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方面所達到的目的職業健康安全:影響工作場所內員工,臨時工作人員、合同方人員、訪問者和其他人員健康安全的條件和因素??冃В夯诼殬I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與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有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可測量4、結果,7,職業健康安全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人的不安全行為:從人的心理學和行為學方面研究解決,可通過培訓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能力,以保證人的可靠性。物的不安全狀態:從研究安全技術,采取安全措施來解決,可通過各種有效的安全技術系統保證安全設施的可靠性。組織管理不力:用系統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工業生產組織如何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以預防為主的整體管理。,8,事故、危險源、危險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隱患之間的關系如圖1-1所示。,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的總體結構,1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的模式,11,在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模式時,強調按5、系統理論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及其相關事務,以達到預防和減少生產事故和勞動疾病的目的。具體采用了系統化的戴明模型,即通過策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動態循環并螺旋上升的系統化管理模式,1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二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由5個一級要素和17個二級要素構成 二類:一類是體現體系主體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十個);另一類是支持體系主體框架和保證實現基本功能的輔助性要素(七個)。,13,各類要素之間的關系,14,4.1 總要求,組織應建立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第4章描述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156、,4.2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圖略),標準條款-組織應有一個經最高管理者批準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該方針應清楚地闡明職業健康安全總目標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承諾。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要經最高領導批準;清楚闡明總目標和改進績效的承諾。,16,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內容-七項,-適合組織的性質、規模;-應有持續改進,-遵守現行法規和組織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諾-形成文件,實施并保持;-傳達到全體員工,使其認識自己的職業健康安全意識和義務;-相關方能獲取;-定期評審,以確保和持續改進相適宜。,17,4.3策劃(圖略)4.3.1對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1.建立并保持程序-規定持續進行危險源辯識、評價7、和實施必要的控制的程序、方法步驟。2.危險源辯識-危險源辯識考慮:三種時態過去、現在、未來;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體現主動辯識.,18,危險危害因素識別評價和重大危險因素的確定 對所有現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活動與程序的審查 對以往事件事故調查及反饋意見的評價危險因素的考慮,應包括三種 狀態、三個時態和六種類型1)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2)三個時態:過去(如遺留的危害)現在將來(潛在的法規要求)3)七種類型: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生理、行為、其他,19,3.分類方法:,按能量分(7種);機械、電、熱、化學、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機工程因素。按生產過程分(6種);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8、;心理生理性;行為性;其他。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常用16種):物體打擊;車輛、機械、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意外墜落;坍塌;放炮;火藥、化學性、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20,4.辨識方法,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SCL)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樹分析(ETA)故障樹分析(FTA),21,常用評價方法,評估法 按照傷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對風險進行分級 安全檢查表法(SCL)-事先把檢查對象分解,找出不安全因素,按順序檢查。(專家法)事件樹分析(ETA)-從原因到結果的過程分析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D=L*E*C 9、D=危險等級劃分-20320分,識別危險可否接受 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0.110分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0.110分 C=事故發生產生的后果-140,22,危險源識別和判定,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極不可能-0.1 容易發生10分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很少暴露-0.1 經常暴露10分C=事故發生產生的后果 一般劃破傷害 1分;致一人死亡15分;特大傷亡事故40分。注意:C=15分時,直接判定重要危險源。,23,4.3.1 條文解析1、建立并保持程序應能夠滿足確定危險、危害因素,判斷其重要程度,并在出現新問題時及時更新確保體系的要求。風險評價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實施。2、業務活動分10、類組織廠房內/外的地理位置;生產過程或所提供服務的各個階段;有計劃的工作和被動性的工作;確定的任務(如駕駛)。,24,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過程,25,危險源識別程序,確定識別危險源的范圍,識別各部門危險源,確認各部門危險源,形成部門危險源清單,匯總各部門危險源,形成公司危險源清單,形成公司危險源清單,下發各部門,策劃危險源控制途徑,目標指標,運行控制,應急準備和響應,26,4.3.2法規和其他要求,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識別和獲得適用法規和其他職業健康安全要求。組織應及時更新有關法規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將這些信傳達給員工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憲法基本法專項法行政法地方安全規章 標11、準-國際;國家;行業;地方-.,27,建筑常用的法律法規(職業健康安全部分),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46-2005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TB10401.12 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上下冊)GB/T13869-1992 用電安全導則 GB13955-1992 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GB3883.1-2000 手持性電動工具的安全,28,JGJ33-2001 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GBZ 2200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J161987(2001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Z 1142002 使用密封放射12、源衛生防護標準GBZ 1172002 工業X射線探傷衛生防護標準等等!各單位都編制有適用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清單并定期更新。,29,4.3.3目標,組織應針對其內部各有關職能和層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如可行,目標宜予以量化。目標應和方針一致,一般應針對消除和降低已識別的風險的目標對應。并要求各部門進行分解。(如:事件;事故率;死亡率;警報發生率;安全檢查處罰次數;職業病發病率等.),30,4.3.3 條文解析 1、符合方針要求 2、體現持續改進的承諾 3、各職能和層次上建立目標 4、目標文件化 5、建立目標時,法規要求,重大風險相關方的觀點是關健,同時也要受可選技術方案、財務13、運行和經營要求的限制,31,4.3.4職業健安全管理方案,組織應制定并保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實現其目標。方案應包含形成文件的:組織有關職能和層次的職責和權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時間表。應定期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評審,必要時應針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進行修訂。,32,治理隧道施工揚塵管理方案 例,33,4.4實施和運行(圖略)4.4.1結構和職責,對組織的活動、設施和過程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有影響的從事管理、執行和驗證工作的人員,應確定其作用、職責和權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溝通,以便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的最終責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擔。組織應在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成員(如:組織內的董事會14、或執委會成員)作為管理者代表.,34,4.4.2培訓、意識與能力,對于其工作可能影響工作場所內職業健康安全的人員,應有相應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訓和(或)經歷方面,組織應對其能力作出適當的規定。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保處于各有關職能和層次的員工都意識到:-符合的重要性.-有潛在安全隱患,個人的安全效益-應對風險的作用和職責.-偏離安全要求的后果.加強培訓考慮能力和風險.,35,4.4.3協商和溝通,組織應具有程序,確保與員工和其他相關方就相關職業健康安全信息進行相互溝通。組織應將員工參與和協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報相關方。員工應:-參與風險管理方針和程序的制定和評審;-參與商討影響工作場所職15、業健康安全的任何變化;(交底)-參與職業健康安全事務;-了解誰是職業健康安全的員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見4.4.1),36,4.4.4文件,組織應以適當的媒介(如:紙或電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描述管理體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b)提供查詢相關文件的途徑。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數量盡可能少。,37,4.4.5文件和資料控制,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確保:a)易于查找;b)定期評審,必要時修訂并確認其適宜性。c)關鍵作用的崗位,都可得到現行版本;d)及時將失效文件撤回,或防止誤用;e)適當標識。,38,4.4.6運行控制,組織應識別與所認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風險有關16、的運行和活動。組織應針對這些活動 進行策劃,確保它們在規定的條件下執行;a)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b)在程序中規定運行準則;c)將有關的程序和要求通報供方和合同方。(交底)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場所、過程、裝置、機械、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考慮與人的能力相適應,以便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39,一般采用的方法,按照組織識別和評價后的危險源分類情況,對一般風險分別利用現有的程序、規章進行控制。對于已識別的重大危險源,要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參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行業標準進行策劃.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辦法和準則.目的是使風險消除和降低到可接受。,40,如:防火;防觸電;17、防高處墜落;防坍塌;防機械打擊;防爆炸;防溺水和水淹沒;防高處墜物;防粉塵;防輻射;防高溫;防高原??;防傳染病;防躁聲等等。(按照組織的具體活動而定,)對這些具體的活動,組織可參照和組織有關的如:機械安全技術;電氣安全技術、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技術、防火防爆安全技術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等法規和標準等文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策劃,形成相應的程序和支持性文件進行控制。注:有的組織還要求現場活動實施時,進行安全交底和階段的檢查,并保留相應的記錄。,41,如:電氣安全:(要有施工方案):變壓器屏護,遮攔高度不低于1.7米,戶外圍墻一般不低于2.5米。和外闊之間距離一般不小于1.5米。距地面高度一般1.318、米。車常用電器具距地高度-插座、一般開關(明)1.3 1.5米,(暗)0.23米。用電安全:三相五線制(潮濕處動力);一箱、一閘、一機、一漏(臨時用電);安全電壓636V.,42,漏電保護器的設定,漏電時間0.1秒;漏電容量 30毫安,日常(6個月)檢查、測試。配電箱接地測試4歐姆;分電箱10歐姆。避雷設施接地測試4歐姆.,43,腳手架:(要有施工方案)有安全橫網、豎網,有防護欄桿,操作面鋪滿,無探頭,設剪刀撐.人工挖孔樁:(要有施工方案)支護,安全擱擋板起重吊裝;高處作業炸藥庫設置、藥品存放化學品存放,使用的MSDS等等。,44,4.4.7應急準備和響應,組織應建立并保持計劃和程序,以識別潛19、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并做出響應。以便預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制定應急準備和響應的操作程序,針對重大危險源產生后,采取如逃生、救護、救物、處置應急等方法,減少傷害的措施。設置機構;人員;方法;相關聯系部門。組織應評審其應急準備和響應的計劃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緊急情況發生后。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些程序。,45,一般要考慮準備物資和應急措施;如物資:藥品;消防器材;防洪器材。措施:人員;機構;職責;聯系方法等(見附錄A)。如果可行,組織還應定期測試這些程序。一般要按照應急程序進行組織演習,記錄演練情況,對不適應的部分進行評價和修改。,46,4.5檢查和糾正措施(圖略)4.5.120、績效測量和監視,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適合組織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測量。-對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的滿足程度的監視;-主動性的績效測量;-績效(符合性);-被動性的績效測量;-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47,-記錄監視和測量的數據和結果,便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分析。如果績效測量和監視需要設備,組織應建立和保持程序,對此類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并保持校準和維護活動及其結果的記錄。,48,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定 職責和權限:a)處理和調查;-事故;-事件;-不符合;b)采取措施減小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產生的影響;c)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d)確21、認所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要求對所在有擬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在其實施前先通過風險評價過程和進行評審。任何糾正或預防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風險相適應。,49,4.5.3記錄和記錄管理,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標識、保存和處置職業健康安全記錄以及審核和評審結果。職業健康安全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職業健康安全記錄的保存和管理應便于查閱,避免損壞、變質或損失。應規定并記錄保存期限。應按照適于體系和組織的方式保存記錄,用于證實符合本標準的要求。,50,4.5.4審核,標準條款組織應建立并保持審核方案和程序,定期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以便a)確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22、是否:1)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劃安排,包括滿足本標準的要求;2)得到了正確實施和保持;3)有效地滿足組織的方針和目標;b)評審以往審核的結果;c)向管理者提供審核結果的信息。,51,4.6管理評審(圖略),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審,以確保體系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評審過程應確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進行評價。管理評審應形成文件。管理評審應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的結果、環境的變化和持續改進的承諾,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針、目標和其他要求。,52,4.6 條文解析最高管理者的職責每年至少一次要有評審前的信息資料評審23、內容 1)評價體系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 2)內審報告 3)方針、目標、計劃(方案)及實施情況 4)事故調查、處理情況 5)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落實情況 6)相關方的投訴、建議及其要求 7)實施管理體系的資源是否適宜 8)體系要素及相應文件是否要修訂評審結果、結論或決定都應予以落實保存評審記錄建立新目標、制定新的管理方案持續改進,5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文件控制,機構和職責培訓意識與能力協商與交流,運行控制應急預案與響應,記錄與記錄管理,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績效測量與監測,管理評審,審 核,管理方案,目 標,方針,法規與其他要求,54,從上圖可以看出一、危險源辨24、識是核心二、體系是有實現法規要求的功能 方針體現遵守法規的承諾 危險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重要的依據之一是法規 要素中專門有法規要求條款 目標制定,要考慮法規要求 培訓、協商與交流:文件管理要包括法規信息 運行控制,應包預案與響應是實現法規的重要途徑 檢查與糾正措施中要求定期評價法規的遵循情況 管理評審中要考察法規的發展、改善體系,55,三、目標和管理方案下實現持續改進的重要途徑,目標,降低風險,管理方案,56,四、運行控制是組織控制其風險的關鍵步驟 通過文件,使各項活動處于受控狀態五、監控系統對體系運行起到保障作用 1、績效測量與監測(一級監控)2、二級監控:內審 3、三級監控:管理評審,思 考,57,謝 謝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