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地塊保障房中小學幼托地塊規劃設計方案(18班、8124平、3層)(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75561
2023-10-23
40頁
6.88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居住社區及附屬幼兒園建筑與規劃設計方案文本合集
1、地鐵四號線孟北站地塊保障房(一期)(中小學、幼托地塊)規劃方案設計效果展示篇前期分析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初中入口效果圖初中沿操場效果圖小學沿操場鳥瞰圖幼兒園效果圖效果展示篇前期分析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Location城市區位SITE教育地塊位于南京四號線孟北站以南,周邊住宅林立,配套設置齊全,教育資源豐富,商業氛圍濃厚。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2、NGBEI A33b 15-046 A33a 15-0406m6m6m6m 商住地塊,限高 100m 二類居住地塊,限高 80m 二類居住地塊,限高 80m 醫養用地,限高 60m 基層社區中心,限高 60m仲 景 大 道捷 運 大 道孟 北 路夏 荷 路秋龍冬 青 路古泉河路霧路水路 Rax 15-038Scale of Construction建設規模Rax 15-038(教育用地)用地面積:8124.54;建筑高度:18 米;建筑密度:35%;綠地率:35%;容積率:1.0A33a 15-040(教育用地)用地面積:33099.37;建筑密度:35%;建筑高度:24 米;綠地率:35%;3、容積率:1.0A33b 15-046(教育用地)用地面積:37624.75;建筑高度:24 米;建筑密度:35%;綠地率:35%;容積率:1.5中學規模為 10 軌 30 班同時考慮預留 3 個備用教室小學規模為 6 軌 36 班同時考慮預留 3 個備用教室幼兒園規模為 6 軌 18 班效果展示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前期分析篇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小學布局演化 1990.一 幢 教學樓就是一座學校2010.更 多 的院落串接各個功能分區,形成規模龐大但平面化的校園。2000.4、更 多 的功能出現,以分區的方式布局,依靠連廊連接。1990.2000.2010.教師辦公后勤圖書館 體育 專業教室行政教學Design Concept設計理念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以教學和學生為中心的布局模式。總體布局關系上下布局關系上 標準化下 個性化以教學和學生為主體的布局模式,上部是普通的教學區域,下部是教學延伸區,集合了藝術、科技、閱讀、體育和生活餐廳。縮短了流線距離,拓展了活動空間。Design Concept設計理念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5、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廚房學生餐廳合班教室閱覽室報告廳音樂教室勞技教室行政辦公作品展示美術教室后勤入口科技庭院藝術庭院生態庭院地下車庫入口地下車庫入口室外球場Continuity of Behavior行為的連續性效果展示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前期分析篇孟 北 路秋 水 路夏 荷 路仲 景 大 道古 泉 河 路教學樓社會車輛出入口人行流線出入口小學主入口社會車輛出入口小學用地紅線幼兒園用地紅線初中用地紅線小學建筑退讓線幼兒園建筑退讓線初中建筑退讓線初中主入口小學次入口教學樓幼兒園主入口教學樓教學樓教學樓行政辦公樓食堂風雨操場風雨操場300M6、 運動場300M 運動場食堂教學樓教學樓2F2F2F2F5F5F5F3F3F4F4F4F4F3F總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Index技術經濟指標44268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Function 功能分區普通教室普通教室行政綜合行政綜合專用教室專用教室食堂+體育食堂+體育幼兒園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7、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Traffic Flow交通流線30 班初中地下車庫出入口城市道路教師車輛流線學生非機動車流線社會車輛流線食堂后勤流線緊急消防流線城市道路消防出入口人行入口交通流線消防流線學生人行流線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Traffic Flow交通流線36 班小學地下車庫出入口城市道路教師車輛流線學生非機動車流線社會車輛流線食堂后勤流線緊急消防流線城市道路消防出入口車行次入口車行入口人行入口交通流線消防流線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8、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Traffic Flow交通流線18 班幼兒園地下車庫出入口城市道路教師車輛流線人行流線食堂后勤流線緊急消防流線城市道路消防出入口車行入口人行入口交通流線消防流線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Landscape Analysis景觀分析綠化帶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屋頂綠化生態農業灌木遮陽板綠化帶喬木灌木喬木生態農業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0-19、 小時1-2 小時2-3 小時3-4 小時4-5 小時5-6 小時6 小時分析軟件:天正日照日照計算高度:5.4m(經計算,小學和初中普通教室滿足冬至日 2 小時日照標準)分析軟件:天正日照日照計算高度:1.2m(經計算,幼兒園的生活用房滿足冬至日 3 小時的日照標準,室外活動場地 1/2 以上滿足冬至日 3小時日照標準)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普通教室生活單元生活單元Sunlight Analysis日照分析效果展示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前期分析篇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10、OLS IN MENGBEIArchitecture Design30 班初中建筑設計一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Architecture Design30 班初中建筑設計地下一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Architecture Design30 班初中建筑設計二層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11、ENGBEIArchitecture Design30 班初中建筑設計四層平面圖五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Architecture Design30 班初中建筑設計1-1 剖面圖沿孟北路立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36 班小學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一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12、NGBEI36 班小學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二層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36 班小學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地下一層平面圖四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36 班小學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沿秋水路立面圖1-1 剖面圖沿夏荷路立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13、SCHOOLS IN MENGBEI18 班幼兒園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地下一層平面圖一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18 班幼兒園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二層平面圖三層平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S IN MENGBEI18 班幼兒園Architecture Design建筑設計1-1 剖面圖孟北保障房(一期)學校地塊規劃設計 l PLANNING AND DESIGN O14、F SCHOOLS IN MENGBEI東南立面圖西南立面圖效果展示篇設計策略篇規劃設計篇建筑設計篇設計說明篇前期分析篇地鐵四號線孟北站地塊保障房(一期)(中小學、幼托地塊)規劃方案設計 一、項目概況 地鐵四號線孟北站保障房(一期)中小學、幼托地塊位于南京市棲霞區,仲景大道以北,夏荷路以西,孟北路以東,古泉河路以南。校區總占地將近 78850m2,秋水路將校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側區域劃分為初中和幼兒園兩個地塊,分別占地 37624.75 m2和 8124.54 m2;東側區域為小學地塊,占地 33099.37 m2。設計中如何利用項目周邊優越的自然景觀資源,結合校園建筑的空間類型,創作出更加15、豐富的室外活動空間,并對校園各功能板塊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是本次設計的重點。二、設計依據 1、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年版)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 5、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 6、南京市公共設施配套規劃標準(NJGBC01-2015)7、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車設施標準與準則(2015年修訂)8、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9、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 5009-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763-2012 11、江蘇省公共16、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 12、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 13、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2012 14、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GJ32/J173-2014 15、其它相關規范、16、項目單位提供的有關項目編制的其他材料 三、設計策略 1、以教學和學生為中心的總體布局關系 設計采用以教學和學生為主體的上下布局模式,上部是普通的教學區域,下部是教學延伸區,集合了藝術、科技、閱讀、體育和生活餐廳,縮短了流線距離,拓展了活動空間,整體形成豐富且特色鮮明的校園空間形態。2、利用主題性院落串聯適度混合的地表層空間 首先在地面層打造適度混合的功能分區,增強了功能在室17、內外的相互滲透,強化各種功能之間的聯系,促成人與空間的互動,然后通過不同主題的院落空間,將入口區、科技區、閱覽區、生活區等功能串聯起來,形成豐富有趣、多層次、一體化的首層空間。3、營造多層次、多系統、立體化、綠色生態的交往和活動空間 設計將大部分的公共活動教室、藝術教室、報告廳、后勤服務配套等設置于一層,通過采光通風庭院進行空間組織;利用二層平臺串聯教學、生活等功能組團,并充分利用低矮灌木劃分出多種不同類型的休閑區域,形成更多開放交流空間,創造綠色生態的立體校園交往空間。四、規劃設計 1、組織結構 根據用地條件,利用 L 型的人行廣場將西側地塊分為幼兒園和初中兩個獨立的區域,東側地塊為單獨的小18、學用地。2、功能分區 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各自擁有一套完全獨立、結構相似的校園功能體系。設計中將大部分教學延伸區,例如專業教室、閱覽室、體育配套用房等設置在地表層,普通教室和機動教室則位于上部教學區,通過不同層級的內院以及架空平臺進行串聯。將主要的教學樓與主干道通過室外操場分隔,減少噪音對教學的干擾,并利用操場看臺和二層平臺的打造出多層次、有特色的建筑形象面。3、交通分析 初中主入口位于秋水路,人群通過入口廣場后,可以選擇通過樓梯直接達到二層教學區域,也可以選擇穿過廊道后達到一層教學延伸區。小學的主入口位于古泉河路。通過廣場后可直接進入報告廳,也可以一直往南通過層層庭院達到各功能區域。幼兒園的主19、入口位于接送通道靠近古泉河路方向,減少與初中次入口的相互干擾。后勤和機動車出入口則位于靠近秋水路一端。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人車分流、步行優先的原則,通過設置層層院落和架空平臺,將教學、生活與運動區緊密串聯,各分區相對獨立又不失聯系,流線簡潔高效。4、景觀分析 景觀設計尊重地域文化格調,融合場地生態環境,通過“理水、借景、圍院、造園、架廊”等傳統景觀設計手法打造園林化的校園景觀。因規劃布局的需求,整個校區的景觀設計遵循“外圍內放”的原則,即內部景觀界面以開放的鋪地、廣場、綠植等為主,而外圍沿道路的界面則以高大濃密的喬灌木及景觀圍墻等與城市道路隔離,避免噪音影響。五、建筑設計 校園整體建筑造型以淺色為20、主色調,搭配深灰色面磚、金屬構件及木色百葉,既滿足現代使用要求又符合學校建筑特色。教學區、活動區和辦公區等均采用庭院式的圍合布局,可各自獨立成為管理單元,形成一個個靜謐的空間,利用架空的開放式平臺串聯起來,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間格局。初中教學區設置三棟教學樓,小學教學區為四棟。食堂與風雨操場均采用垂直疊加的方式,食堂位于底層,風雨操場位于其上部,可通過室外樓梯直接達到,或由二層架空平臺進入。場內設置標準籃球場 1 片,周邊設置坐席,可滿足日常活動和普通賽事活動的使用要求。六、綠色設計 設計中我們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的新校區。根據南京氣候條件參數,采用南北朝向布置教學、生活建筑,使得每棟建筑都能達到較佳的通風、景觀和日照;通過設置架空層等技術措施,有效引入自然風,改善微氣候環境;設計中引入“海綿城市”的理念,采用透水硬質鋪裝、綠色雨水生態措施及雨水回用系統等措施,降低年雨水外排量,達到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55%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