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個人職業安全健康防護培訓課件(8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6738
2023-10-24
82頁
209.54KB
1、1,職業安全健康培訓 加強職業病危害監控 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講授:電話:,2,大 綱,第一部分:職業危害形勢第二部分:相關法律法規 第三部分:職業安全健康基礎知識第四部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3,第一部分:職業危害形勢,一、形勢簡介二、呈現特點三、事故案例四、造成后果五、原因分析六、采取對策,4,一、形勢簡介,(一)國際 全球每年發生2.5億起工傷事故、1.6億職工患有因職業事故和職業相關疾病失去生命。我國正處在職業病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塵肺、急性職業中毒等重點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從200年前的產業革命至今,無論是工業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一例外地發生過不同程度的工傷事故和職業病,近年來2、,統計數據表明全球發生各類事故125億人次,死亡110萬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傷害,每100個死者中有7人死于職業事故,歐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職業病,發展中國家每年有21萬人死于職業事故,1.5億工人遭受職業傷害。,5,(二)國內 我國職業危害狀況十分令人擔憂,全國50多萬個廠礦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2500萬人以上,到1998年,全國累積塵肺患者542041人,累積死亡127147人,目前,無論從接觸職業危害人數、職業病患者人數,職業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及新發職業病人數,中國均局世界首位。國際勞動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倡議:全世界共同行動,旨在2010年全球3、消滅矽肺病。當時就這個決議因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具體情況而被迫推遲到2015年。當時與會的中國代表就表示即使再推遲5年,這個目標也難以實現。通過最近了解到的資料顯示,當前中國塵肺病問題非但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有發展愈演愈烈的趨勢。,6,二、呈現特點:(三多),(一)存在職業有毒有害作業的企業多:2006年衛生 部公布有1600萬家。(二)接觸職業有毒有害作業的人員多:從業人員3000萬,接觸職業有毒有害因素的人員約2億。(三)事故多:截止2008年底累計報告職業病70多萬例,其中塵肺病累計發病近64萬例。近幾年平均每年報告新發塵肺病1萬例左右,同時塵肺病發病工齡明顯縮短,急、慢性職業中毒呈上4、升趨勢。,7,三、事故案例,(一)江蘇省 1999年“11.17”重大中毒窒息死亡事故(二)河北省 2002年髙碑店市農民工苯中毒事件(三)福建省 2003年仙游縣外來民工患職業病事件(四)山西省 2004年某化工廠硫化氫中毒事件(五)山東省 2008年德州虹橋染料化工廠苯中毒(六)安徽省 2009年鳳陽縣石英干粉廠矽肺病事件(七)四川省 2011年四起事故等,8,四、造成后果,(一)職業危害損害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安全權利、健康權利、生命權利(人權)。(二)職業危害是勞動者及其家庭的災難,成為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不利因素。(三)職業危害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每年職業病損失近百億元。(四)職業5、危害有損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形象,成為 國外攻擊中國人權問題的借口,9,五、原因剖析,(一)用人單位責任不落實(二)政府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三)防治工作基礎比較薄弱 1、安管投入不足 2、培訓力度不夠 3、裝備水平低下 4、人員素質差,10,六、采取對策,(一)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依法規范安全行為。(二)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對重點職業病的防治。(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強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四)加大安全法律法規學習貫徹力度。(五)推廣先進技術,提升裝備水平。,11,第二部分:相關法律法規,一、我國安全生產方針二、相關法律法規,12,一、安全生產方針,(一)是什么: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6、理(二)怎樣貫徹落實:1、堅持“管理、裝備、培訓”三并重原則2、堅持十條標準3、抓九大措施(樹觀念、建制度、設機構、有檢查、抓預防、搞培訓、強監察、嚴處理、重處罰。),13,二、相關法律法規,(一)體系介紹:4框架(二)具體法律法規:4法、4條例、2規定、3標準、1規劃1通知。,14,(一)體系介紹:4層次1、法律最高權力機關發布。例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2、行政法規國務院發布。例?;钒踩芾項l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3、地方性法規省級人大及省級政府發布。4、規章及地方性規章國務院各部委及省級政府制定的具體規定。,15,(二)具體法律法規:4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7、法勞動法4條例:?;钒踩芾項l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工傷保險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條例2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1規劃1通知: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09-15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2標準:作業場所空氣中呼吸性巖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作業場所空氣中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16,安全生產法:共有7章97條1、實施日期:2002年11月1日2、第三章: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知情建議權、獲得用品權、停工避險權、檢舉拒絕權、獲救賠付權、保險獲賠權;遵規服管、接受培訓、佩戴護品、查患匯報。),17,職業病防治法共有7章79條實8、施日期:2002年5月1日第一章:總則1、宗旨: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2、職業病的定義: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對用人單位的規定:(4應當1必須)4、職業病防治方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施分類管理,綜合治理。5、勞動者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權利與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基礎義務(5權10義務),18,第二章:前期預防(三部門規定)1、用人單位6要求 2、衛生行政部門申報制度 3、建設單位強調3點:項目、預評價、特殊管理第三章:防護管理(用人單位)1、管理措施6要求25應當 2、勞動者權利5權 3、用人單位義務10義務,19,第四章:職業9、病診斷及病人保障 1、診斷三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具體診斷)衛生行政部門(診斷標準、診斷鑒定辦法)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職業病傷殘等級制定)2、病人四保障享受待遇、診療費用、獲得賠償、變動單位第五章:監督檢查 1、衛生行政部門6權 2、職業衛生監督執法人員權、責規定第六章:法律責任(對三部門的處罰)1、用人單位 2、衛生行政部門 3、建設單位,20,附1 對用人單位的規定:(4應當1必須)應當創造工作環境和條件應當建章立制(責任制)必須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應當制定防治規劃應當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21,附2,5權(勞動者):教育培訓權、知情建議權、獲得用品權、檢舉控告權、健康檢查權。10義務(用人單10、位):配備防護措施治理職業危害(三同時);作業場所風險評價與管理;勞動者健康監護(崗前、崗中、崗后);危險及危害告知(合同、作業場所、培訓教育);建立危害監測和勞動者健康檔案;事故及職業病報告義務;對工傷人員及職業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參加工傷保險;落實職業危害治理和安全措施經費;未成年工及女工保護。,2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法07年11月1日實施 1、宗旨:預防、控制、規范、保護2、處置措施:7方面組織營救、控制場所、搶修設施、限制使用、啟用救援、保障供品、依法嚴懲3、報告突發事件: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瞞報、謊報、漏報。,2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1、2007年6月11、1日國務院第493號令。共六章46條。2、事故等級劃分(四級);事故報告要求(時間、內容);事故調查(部門、原則、職責);事故處理規定(時間、主體);應負法律責任(事故單位及個人、安管部門、中介機構),24,工傷保險條例2004年1月1日施行。1、目的:保障因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2、主要內容:實行社會統籌;設立保險基金;提供經濟補償;實行社會化管理。3、了解三點:是強制性社會保險、實行無責任補償原則、風險轉由社保機構承擔。4、知曉三方面:(工傷認定所需資料、應當認定工傷、視同工傷、不得認定工傷),25,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09年6月1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12、管理總局第23號發布 09年9月1日實施1、目的:加強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強化責任主體、預防控制消除職業危害、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2、范圍: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3、強調責任主體:生產經營單位4、主要內容(職責):4應當、“三同時”,26,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01年4月21日國務院第302號令公布實施1、對地方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正職負責人的處分 強調(正職)負責人2、對特大安全事故:1)特大火災事故 2)特大交通事故 3)特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 4)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品特大安全事故 5)煤礦和其他礦山特大安全事故 6)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特大安全事故 7)其他特大13、安全事故,27,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09-15年 09年5月24日以國辦第43號下發 明確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是今后一段時期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綱領性文件,28,四方面,一、職業病防治現狀與問題(問題突出5點、原因明顯3點、)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下降、控制、消除)三、主要任務(建制定責4點、強化防治3點、能力建設4點、科研應用、培訓教育、保險制度)四、保障措施(領導、監管、法規、經費、合作),29,通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全文九方面三十二條。1、總體要求(三堅持四要)2、安全管理(五點)3、技術保障14、(三要求)4、監督管理(四加強)5、應急救援(三建設)6、安全準入(三要求)7、政策引導(四方面)8、方式轉變(三注重)9、責任追究(三嚴兩大),30,辦法:內蒙古自治區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實施辦法1、適用4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的生產單位、經營單位、使用單位、檢測檢驗單位)2、分為兩類型(特種勞動防護用品、一般勞動和防護用品)3、實行安全標志管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指定機構頒發安全標志證書)4、對用品的經營、檢驗與檢測、配備與使用、監督與管理等作了規定,31,作業場所空氣中呼吸性巖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09年1月1日實施1、適用于作業場所含游離二氧化硅的巖石粉塵的管理,不適用于纖維性礦塵和放15、射性礦塵的管理2、該標準代替了舊標準3、增加巖塵定義、細化呼吸性巖塵和呼吸性巖塵接觸濃度的定義、修訂了呼吸性巖塵接觸濃度管理限值,32,作業場所空氣中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管理標準09年1月1日實施1、適用于作業場所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少于5%的煤塵的管理2、該標準代替了92舊標準3、細化了呼吸性煤塵和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的定義、修訂了呼吸性煤塵接觸濃度管理限制、,33,第三部分:職業安全健康知識,一、職業健康相關概念二、職業危害因素及其識別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34,一、相關概念,(一)職業安全:防止意外事故(二)職業健康:防止職業?。ㄈ﹥烧邊^別:(研究內容不同、傷害后果不同、傷亡數量有別、傷害時16、間有別、危害程度有別),35,二、職業危害因素及其識別,(一)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分類(3類)(二)常見職業性有害因素(7項),36,二、職業危害因素及其識別,(一)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分類1、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許多化學物質和生產性粉塵。2)、物理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37,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過度精神或心理緊張、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長時間不良體位、勞動工具不合理等。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17、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產環境污染。在實際工作場所,往往同時存在多種有害因素,對勞動者的健康產生聯合作用,38,(二)常見職業性有害因素1、金屬與類金屬:包括鉛、汞、砷、鎘、鎳、錳、鉻、鋅、硒、鉈、錫、磷、硼等。2、刺激性氣體與窒息性氣體是指:對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膚具有刺激作用的一類有害氣體,多具有腐蝕性,39,3、一氧化碳(CO)為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氣體。4、有機溶劑是指:能夠溶解油脂、樹脂、蠟、橡膠和染料等有機化合物的液體,其本身也為有機化合物。5、苯,40,6、粉塵1)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18、的固體微粒。2)按粉塵的性質分類無機粉塵有機粉塵混合性粉塵,41,3)游離二氧化硅粉塵:俗稱矽塵,以石英粉塵為代表。4)綜合防塵措施:八字方針(革改革工藝 水濕式作業 密密閉塵源 風通風排塵 護個體防護 管科學管理 教宣傳教育 查監督檢查)5)、附粉塵的性質、粉塵的危害、生產性粉塵塵源分類、預防與控制技術,42,7、物理因素:1)、高溫2)、噪聲3)、振動,43,附:粉塵的性質:,為了有效的控制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必須掌握粉塵的性質,以便根據衛生的要求,結合產塵源特點和生產工藝,有針對性的采取防塵措施。1、粉塵的分散度:粉塵是由粒徑不同的塵粒組成,粉塵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徑的粉塵所占的重量百分比。19、粉塵中微細顆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顆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塵不易被除塵器捕集。2、粉塵的密度;指單位體積內粉塵的重量 3、粉塵的粘附性:指粉塵塵粒間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塵的粒徑越小,粘附性越強。4、粉塵的荷電性:由于塵粒間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塵具有荷電性。5、粉塵的濕潤性:粉塵是否容易被水濕潤,對除塵器的效能有很大影響 6、粉塵的燃暴性:有些粉塵(如鎂粉、炭化鈣粉)與水接觸后會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時,若存在著能量足夠的火源,也會引起爆炸。,44,附:生產性粉塵塵源分類:,根據塵源產生特點及生產工藝、生產設備,通過對現場的觀察,歸納為3類:120、機械振動性產塵:由于機械振動,使機械設備內、外產生壓力差,而造成粉塵飛揚。如鄂式破碎機進料口和卸料口。2、機械高、低速旋轉型產塵:機械部件的旋轉帶動風速,使周圍空氣形成旋轉氣流,造成粉塵飛揚。3、物料運動型產塵:物料借助自身的重力,由上而下墜落,造成的粉塵。,45,附:粉塵的危害:,1、對人體的危害:生產過程中,有塵作業工人長時間吸入粉塵,能引起肺部組織纖維化病變,硬化,喪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導致塵肺病。塵肺病是無法痊愈的職業病。2、對生產的影響:(1)、對產品的質量、精度的影響(2)對設備的影響,增加轉動部件的磨損,(3)造成材料的消耗等 3、對環境的影響:造成環境污染內、破壞生態環境,4621、,附:預防與控制技術:,防塵對策需要對工藝、工藝設備、物料、操作條件、勞動衛生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等技術措施進行優化組合,采取綜合對策。綜合措施包括技術措施、組織措施、和管理措施。技術措施是關鍵,是控制、消除粉塵污染源的根本措施,組織措施和管理措施是技術措施的保障。防塵綜合措施主要包括:宣傳教育、技術革新、濕法防護、密閉塵源、通風除塵、個體防護、維護管理、監督檢查。,47,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一)職業?。?點)(二)職業中毒(3點)(三)物理因素所致疾?。?點),48,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一)職業?。ǜ拍?、特點)1、概念:指由國家確認并經法定程序公布的由衛生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2、頒布的職業病目錄規定的10大類115種法定的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及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9,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2、特點1)、病因明確2)、所接觸的病因大多是檢測的3)、在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發病率4)、大多數職業病如能早期診斷5)、除職業性傳染病外,治療個體無助于控制人群發病 強調職業病的(起因、過程、結果),50,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3、分類 職業病分為10大類、115種:包括:塵肺、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喉口腔疾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51,附23、:職業病種類,1、塵肺:矽肺、煤工塵肺、碳黑塵肺、滑石塵肺、電焊工塵肺等13種。2、職業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內照射放射病等11種。3、職業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錳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氯氣中毒、氮氧化和物中毒、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56種。4、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中暑、減壓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震動病等5種。5、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炭疽、森林腦炎、布式桿菌病3種。6、職業性皮膚?。航佑|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潰瘍、化學性皮膚灼傷。等8種 7、職業性眼?。夯瘜W性眼部灼傷,電光性眼炎、職業性白內障等3種。,52,附:職業病種類,8、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涸肼暶@、鉻鼻病、牙酸蝕病等3種 24、9、職業性腫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種。10、其他職業病;職業性哮喘等5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確定勞動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確定是通過現場職業衛生調查及必要的實驗檢測確定的。主要通過了解生產過程、生產設備、生產工藝主要有毒有害原材料、產品、中間產品及廢棄物的理化性質等加以確定,同時可以采用實驗檢測的方法加以確定。,53,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4、作用條件1)、接觸機會2)、接觸方式3)、接觸時間4)、接觸強度,54,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5、引起職業病損的其他因素1)遺傳因素2)年齡和性別差異3)營養不良4)其他疾病5)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55,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二)職業中毒125、職業中毒分型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3)亞急性中毒,56,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2、職業中毒的臨床表現1)神經系統2)呼吸系統3)血液系統4)消化系統5)泌尿系統6)循環系統,57,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7)生殖系統8)皮膚9)眼部改變10)發熱,58,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3、職業中毒的診斷1)病史2)職業史3)現場調查4)體格檢查5)實驗室檢查,59,三、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三)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1、中暑(臨床表現、診斷)2、噪聲(一聽覺系統損害為依據。工業企業允許接觸噪聲不得超過)3、局部振動?。ㄅR床表現、診斷),60,附:,GBJ87-1985工業企業場區噪聲控制設計規范工業26、企業廠區內各類地點噪聲治理標準類別區域噪聲限值dBA備注I生產車間及作業場所(工人每天連續接觸噪聲8小時)901、本表所列噪聲限值,均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測量確定。2、對于工人每天接觸噪聲不足8小時的場合,可按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接觸時間減半噪聲限值增加3dB的原則,確定其噪聲限值。3、本表所列室內背景噪聲級,指在室內無聲源發聲條件下,從室外經由墻、門、窗(門窗啟閉狀態為常規狀態)傳入室內的室內平均噪聲級。II高噪聲車間設置的值班室、觀察室、休息室(室內背景噪聲級)75III精密裝配線、精密加工車間的工作地點、計算機房(正常工作狀態)70IV車間所屬辦公室、實驗室、設計室(室內背景噪聲級)70V27、長部所屬辦公室、會議室、設計室、中心實驗室(室內背景噪聲級)60VI醫務室、教室、哺乳室、托兒所、工人值班室(室內背景噪聲級)55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與工業企業的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的噪聲(脈沖噪聲除外)控制設計。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噪聲治理設計必須與主體工程設計同時進行。,61,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1997年10月29日衛生部發布),(一)從事或接觸有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二)從事對健康有特殊要求的作業者;(三)曾從事過粉塵作業的離崗者或退休者;對曾從事過有害作業的職工離崗前或退休前必須進行健康檢查。,62,第四部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二、企業職業健康管理 28、與法律責任三、建設項目職業性危害評價四、職業健康檢查與監護五、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管理,63,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一)監管體制(4部門)、管理(職業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管理)、模式(三方需要與五方結構的模式)、三結合原則、五運行機制(二)職業健康監管機構及其職責:三機構、六職責(三)職業健康監管的主要內容:預防性職業健康監督、經常性職業健康監督、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的監督與管理、事故處理與衛生監督(四)職業健康監管的一般規定:9檢查3措施,64,二、企業職業健康管理與法律責任,(一)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基本職責與法律責任:16條基本職責、7條法律責任(二)企業職工職業安全健康的權利與單位的基本義務:5權29、10義務(三)職業健康許可:特殊要求(四)職業危害申報管理:兩申報(五)職業健康教育培訓:類別及效果評估(六)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管理,65,三、建設項目職業性危害評價,(一)評價程序(二)評價單元劃分(三)評價方法(四)評價報告,66,四、職業健康檢查與監護,(一)職業健康檢查:人員、項目、周期(二)職業健康監護:三步(探索、研究、健全),67,五、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管理,(一)管理原則與配備使用(二)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種類(三)典型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68,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與防護措施,1、某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六方面)2、職業危害防治措施(20條),69,職業健康管理制度,為對生產過30、程中職工職業健康的控制、預防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證本公司職工的職業健康和勞動法中規定的女職工的特殊權益和保護,特制定本制度。1.職工職業健康檢查公司各級工會組織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地方職業病防治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職工職業健康檢查。2.職業健康檔案管理2.1各分公司工會建立健全本單位職工的職業健康體檢檔案,對本單位職工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和存檔。2.2職業健康體檢檔案由專人負責,并做好分類、登記、查閱、保管工作。2.3公司工會每年對各單位職業健康檔案進行檢查,每年不少于一次。,70,職業健康管理制度,3.職業病防治 3.1公司各級工會組織負責對本單位職工進31、行職業健康知識的宣傳,增強職工的職業危害防護意識,嚴格執行崗位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維護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3.2分公司安全科組織本單位職工進行崗前的職業健康知識的培訓。3.3公司各級組織實行職業健康安全負責制,設立相應的勞動衛生管理組織和專(兼)職人員,具體承擔職業病防治工作。3.4公司各級組織協同地方職業病防治機構按規定做好職工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對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實施質量控制,并進行抽查測定。3.5分公司對有職業禁忌的職工調離其所禁忌的工作崗位;對職業病人調離原有害工作崗位。3.6公司各級組織對職業病人應及時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復查;對疑似職業病的職工,要及時組織復查和治療。,71,職32、業健康管理制度,4.職業病防治監督檢查4.1檢測人員必須執行國家的衛生標準,檢測技術應科學、規范,結果必須真實、不得弄虛作假。4.2按照國家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將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者強度的檢測結果,及時報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并及時向職工公布。4.3公司各級工會組織應協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公布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和職業病情況。5.女職工的特殊權益和保護勞動管理部門應依據勞動法對女職工在“四期”和因生理特點所承擔的社會特殊責任而規定的應享有的權益給以保護。6.本制度由公司工會制定并負責解釋,從發布之日起實施。,72,職業危害防治措施,為33、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精神,特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措施。1、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2、公司職工、臨時工、民工都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73,職業危害防治措施,3、前期預防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提供給職工的工作場所環境應當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2)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3)生產布局合理,符合有害與無害作業分開的原則;(4)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5)設備、34、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關于保護勞動者健康的其他要求。4、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74,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1)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5)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 度;(6)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75,職業危害防治措施,5、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必須采用有效的職業病35、防護設施,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為勞動者個人提供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必須符合防治職業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6、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7、如果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施工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36、;,76,職業危害防治措施,8、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9、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10、公司下屬單位(項目部)應當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公司職業衛生檔案;,77,職業危害防治措施,11、發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37、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12、公司下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13、對采用的技術、工藝、材料,應當知悉其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公司下屬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有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隱瞞其危害而采用的,對所造成的職業病危害后果承擔責任。,78,職業危害防治措施,14、項目部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38、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等如實告知施工人員,并實行交底簽字后方可上崗,不得隱瞞或者欺騙;15、項目部對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施工人員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16、項目部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17、施工人員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報告;39、,79,職業危害防治措施,18、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施工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項目部承擔;項目部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施工人員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施工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施工人員,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19、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項目部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時報告公司領導,啟動應急預案;20、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項目部應當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8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簡介,按OSHMS標準要求建立并保持體系,81,附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先進經驗介紹,1、神華集團的NOSA管理經驗2、殼牌公司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經驗3、煙臺萬華公司的HSE管理模式,82,謝謝!,關心 參與 加強 安全尊重 熱愛 保護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