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培訓課件(48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6785
2023-10-24
48頁
1,015.04KB
1、,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培訓課件,xx鐵路培訓中心,讓我們先來看一起事故!,事故1 重慶開縣井噴事故,此次事故造成234人死亡,9.3萬余人受災,6.5萬余人被迫疏散轉移。,事故1:井噴后的應急工作,某日晚10時左右,某鉆井隊在天然氣礦井施工起鉆過程中,因違章作業,未按規定保證泥漿灌注量和循環時間,導致鉆井溢流,發生井涌;錄井員未能及時發現溢流等井涌征兆,井涌迅速轉為井噴。鉆井隊隊長迅速組織采取了一系列的緊急關井措施,但由于回壓閥被違規卸掉,井噴無法控制。井場設備價值數千萬元,鉆井隊隊長未敢下令點火,旋即向有關上級公司報告井噴事故,但也沒有請示點火。公司應急中心主任即率隊從A市出發前往事故現場。2、由于噴出的天然氣中富含有毒氣體硫化氫,井噴半小時后鉆井隊人員開始撤離,并派出2名員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緊急疏散,但大多數已經熟睡的村民并沒有被他們的呼喊驚醒,該2名員工也不幸中毒身亡。,事故1:井噴后的應急工作,井噴1h20min左右,鉆井隊隊長派人回井場關閉了柴油機、泥漿泵和發電機等,對井場實施警戒,并向A市政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A市政府立即通報事故所在縣政府。而此時離事故地點1km遠的當地鎮政府卻仍未接到鉆井隊的電話通報。次日11時左右,鉆井隊接到上級點火指示。而之前,公司應急中心主任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議點火,到達鎮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員中毒傷亡的情況下也都未能做出點火決定,也沒有指派專人踏勘現3、場點火時機。直到12:30左右,鉆井隊某隊員意外發現井口停噴,氣體從放噴管線噴出,才開始組織點火準備。14時左右,派人核實后,于16時左右點火成功,險情得到初步控制。第三天上午10時,數百名公安干警、武警組成的幾十個搜救組進入了井場附近的村莊,展開全面搜救,發現大量死亡人員。,事故1:井噴后的應急工作,事后,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的走訪報道。一農婦見到慰問領導就哭道:“我家的牛死了。”某村干部嘆息道,要是村里有一個高音喇叭,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還有些人就是不聽勸,不肯離開,有的還回去鎖門,攔也攔不住。一村民心有余悸地說,他家離井場也就50m,自己是因為和鉆井隊以前的一個隊長比較熟,曾在閑談時無意中4、聽說過那氣有毒,才拼命跑了出來,否則不堪設想。當地某政府官員說,事故一個多小時后,當地政府即組織了數十人的先遣隊,派出警車、救護車鳴警笛沿公路往返行駛,用擴音器呼叫周圍山上居住的群眾轉移。但由于正值深夜,災區交通通訊不便,現場有毒氣體濃度太高,雖經多種努力,仍難保證災區群眾全部得到轉移。并坦言:“別說老百姓,連我們也不知這竟是一個大毒氣筒。”,事故1:井噴后的應急工作,通過本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存在問題 1、如何建立高風險企業與當地政府的互動應急機制?(1)高風險企業:把可能的事故(井噴)的性質、有毒物質的危害、事故的影響范圍、本企業的應急措施和應急資源等告知當地政府,請求指導5、支援和互助。(2)當地政府:了解高風險企業可能的事故的性質、危害、影響范圍、應急資源,納入本行政區域應急預案。(3)雙方可共同制定應急預案,或共同確定各自預案的某些方面,以恰當配合,互相支援。如,事前,將可能的事故的性質、危害、影響范圍告知企業周圍民眾;一旦事故發生,如何最快地得到準確信息,如何最快告知企業周圍民眾,如何最快地將周圍民眾疏散、轉移等。,事故1:井噴后的應急工作,2、在應急決策和現場應急工作的連續性方面暴露出的問題(1)應急決策不及時。未及時采取點火措施,使險情失控,造成重大傷亡,事發后 18個小時才點火成功,使大量有毒氣體硫化氫彌散于周圍區域。事發時不立即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緊急6、疏散。事前未告知村民井噴事故及硫化氫的毒性,村民缺乏有關知識。缺乏有效的告知村民的方式。(2)現場應急工作缺乏連續性。報警延遲。事發時鉆井隊隊長只向有關上級公司報告事故,井噴1h20min后才向A市政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且未向離事故地點1km遠的當地鎮政府電話通報。第三天上午10時,搜救組才進入井場附近的村莊,展開全面搜救。,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一)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定義應急預案又稱事故應急計劃,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是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應急機構、應急人員職責、應急程序、保障措施等預先做的安排。,(二)7、應急預案原則和任務,基本原則 前提:預防為主 貫徹:統一指揮 分級負責 屬地為主 快速反應 協同應對 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任 務 立即搶救受害人員 迅速控制危險源 做好現場清潔,消除危害后果。指導群眾防護,組織群眾撤離。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三)當前企業預案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總體情況看,歸納起來存在以下問題:,事故應急管理內涵,預防有兩層含義:一是事故的預防工作,即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地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本質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前提下,通過預先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達到降低或減緩事故的影響或后果的嚴重程度。應急管理中的預防更側重于第二層含義。,預防,應急8、響應,恢復,應急準備,事故應急管理內涵,應急準備是應急管理過程中一個極其關鍵的過程。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包括應急體系的建立、有關部門和人員職責的落實、預案的編制、應急隊伍的建設、應急設備(施)與物資的準備和維護、預案的演習、與外部應急力量的銜接等。其目標是保持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應急能力。,事故應急管理內涵,應急響應是指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包括事故的報警與通報、人員的緊急疏散、急救與醫療、消防和工程搶險措施、信息收集與應急決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標是盡可能地搶救受害人員,保護可能受威脅的人群,盡可能控制并消除事9、故。,事故應急管理內涵,恢復是指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恢復工作應在事故發生后立即進行。它首先使事故影響區域恢復到相對安全的基本狀態,然后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可以分為短期恢復和長期恢復。,應急預案差距和問題,形式照搬,脫離實際文檔冗長,不易操作方法簡單,要素不全相互孤立,銜接不夠強調文本,忽視演練,(四)應急預案八大“核心要素”,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監測與預警;信息報告與處置;應急響應(處置);保障措施;應急恢復;培訓與演練。,(五)應急預案分類,按行政區域分國家預案省預案市、縣(區)預案企事單位預案 按責10、任主體分政府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按事件類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安全事件 按對象范圍分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臨時單項預案,(六)預案的編制,1、編制依據和標準,(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函(國辦函200433號)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不同類型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的規范性文件。(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函(國辦函200439號)是我國省(區、市)人民政府編制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規范性文件。,(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事故11、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的通知,安監管危化宇200443號。是我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單位編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規范性文件。(4)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頒布(AQ/T 90022006)。,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導則主要內容,導則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基本要求。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導則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提出了要求,描述企業應急預案編制程序,重點幫助企業編制切合實際的應急預案。導則提出了應急預案體系,并分別對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12、處置方案進行了描述,重點解決目前企業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內容重復,上下一樣粗的問題。,(1)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結合本單位部門職能分工,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編制任務、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劃。(2)資料收集。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應急預案、技術標準、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案例分析、本單位技術資料等)。(3)危險源與風險分析。在危險因素分析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確定本單位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源、事故的類型和后果,進行事故風險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報告,分析結果作為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4)應急能力評估。對本單位13、應急裝備、應急隊伍等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重點是危險分析,要點為什么要分析怎樣分析結果應用,分析結果地理、人口、氣象等信息功能區分布,交通情況重大危險源分布,危險物質種類、數量與性質重大事故種類及影響范圍特定時間段(高峰時間、度假季節、大型活動)影響救援的不利因素常見問題:內容缺少;或內容分析過于簡單、不全面。,資源分析,要點:需要 現有(人力、設備、供應)增加 合理利用,(5)預案編制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注重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培訓,使所有與事故有關人員均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急處置方案和技能。應急預案應充分14、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6)預案評審與發布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后,應進行評審。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責安全管理的部門組織審查。評審后,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經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七)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應急預案應形成體系,針對各級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險源制訂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并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生產規模小、危險因素少的生產經營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以合并編寫。說明本預案的層次以及與其他相關應急預案15、的關系。常見問題:描述太籠統,缺乏實際內容。,企業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并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16、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綜合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1、總則:編制的目的、依據、分級、適用范圍、工作原則;2、組織體系及其職責:簡述各級各部門職責及現場指揮職責等;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及其相應職責。、預警預防機制:事故監控、信息報告、預警行動;、應急響應;、后期處置;、保障措施:通信、應急支援保障、救援裝備、隊伍保障、交通、醫療等等。,綜合預案框架結構,專項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危險源評估的基礎上,對其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可能發生的季17、節及事故嚴重程度進行確定。常見問題:缺少本要素或內容分析不全。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明確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常見問題:(1)與綜合應急預案中的應急工作原則混淆;(2)內容不具有科學的指導性。,3.組織機構及職責 應急組織體系明確應急組織形式,構成單位或人員,并盡可能以結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指揮機構及職責根據事故類型,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以及各成員單位或人員的具體職責。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主要負責人職責。常見問題:過于教條,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預防與預警 危險源監控明確本單位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18、采取的預防措施。預警行動明確具體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信息報告程序主要包括:a)確定報警系統及程序;b)確定現場報警方式,如電話、警報器等;c)確定24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d)明確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e)明確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5.應急處置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響應程序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處置措施針對本單位事故類別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危險性,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如:煤礦瓦斯爆19、炸、冒頂片幫、火災、透水等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應急處置措施)。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明確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質與裝備數量、管理和維護、正確使用等。,現場處置方案的主要內容,1.事故特征主要包括:a)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b)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c)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2.應急組織與職責主要包括:a)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應同單位或車間、班組人員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明確相關崗位和人員的應急工作職責。,2.應急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根據20、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及現場情況,明確事故報警、各項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事故擴大及同企業應急預案的銜接的程序。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坍塌、水患、機動車輛傷害等,從操作措施、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人員救護、消防、現場恢復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c)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事故報告基本要求和內容。,3.注意事項主要包括:a)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b)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c)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d)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e)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21、項;f)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g)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三個層次預案的區別,附 件,附件1.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列出應急工作中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的多種聯系方式,并不斷進行更新。2.重要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列出應急預案涉及的重要物資和裝備名稱、型號、存放地點和聯系電話等。3.規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4.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主要包括:a)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b)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c)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d)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的標識;e)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的分布圖紙等。5.相關應急預案名錄列出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有關協議或備忘錄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議或備忘錄。,應急預案編制格式和要求,1 封面應急預案封面主要包括應急預案編號、應急預案版本號、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應急預案名稱、編制單位名稱、頒布日期等內容。2 批準頁應急預案必須經發布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方可發布。3 目次應急預案應設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內容及次序如下:批準頁;章的編號、標題;帶有標題的條的編號、標題(需要時列出);附件,用序號表明其順序。4 印刷與裝訂應急預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頁裝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