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培訓課件(44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6811
2023-10-24
44頁
3.81MB
1、安環部,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培訓,第1頁,事故應急管理包括防止、準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1.1應急管理流程,第2頁,1.2 應急組織,第3頁,匯報:事故發現者上報到本部門負責人,碰到有領導聯絡不上時,越級上報。在現場事故指揮官未趕到現場時,由現場最高主管代理進行現場指揮,待現場事故指揮官到場后交其指揮。,1.3 通報流程,擴大,召集各分區應急編組協同搶險,第一階段,第二、三階段,第4頁,2.化學事故及其應急處置,一、化學事故(危險品事故)(1)化學事故(危險品事故)定義指由一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導致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第5頁,2.化學事故及其應急處置,(2)2、化學事故特點,經典事例 1993年8月5日l3時25分,位于深圳市東北部清水河安貿儲運企業所屬危險品倉庫(面積為876公頃),因化學品硝酸銨燃燒爆炸,12棟庫房著火,四面建筑物都不一樣樣程度破壞。事故中死亡15人,傷174人,失蹤8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4億元。,導致人員傷亡嚴重,財產損失巨大;損害多樣性;污染嚴重,且消除極其困難;不受地形、氣象和季節影響。化學物質種類多,因而確診事故是哪種物質引起,十分困難。,第6頁,應急基本內容,火災撲救,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泄漏處理,第7頁,液體泄漏到地面上導致危害:污染空氣 污染土壤 污染地下水 污染表面水 對可燃物質,有引 發火災爆炸也許 對人體導致傷3、害,泄漏處理,第8頁,消除點火源泄漏源控制 切斷泄漏源 堵漏泄漏物控制 圍堤堵截 稀釋覆蓋 收容 廢棄,泄漏處理,第9頁,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一般規定:滅火人員不應單獨行動 對應急人員采用針對性防護措施 出口應一直保持清潔和暢通,以便能 安全撤離 要選擇對旳滅火劑和滅火措施 一旦火災已撲滅,也要加強現場監護撲救危險化學品火災基本對策 撲救初期火災 對周圍設施采用保護措施 抓住有利時機滅火,火災控制,第10頁,現場急救注意事項: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 作好自身及傷病員個體防護 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互相照應現場急救一般環節:立即脫離事故現場 除去傷病員污染衣物 共性處4、理 個性處理 轉送醫院,現場急救,第11頁,3.危險化學品基本知識,危險化學品概念:,危險化學品:是指物質自身具有某種危險特性,當受到摩擦、裝機、震動、接觸熱源或火源、日光暴曬、遇水受潮、與性能相抵觸物品等外界條件作用,會導致燃燒、爆炸、中毒、灼傷及污染環境事故發生化學品。,第1類 爆炸品。第2類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第3類 易燃液體第4類 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第5類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第6類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類 放射性物品第8類 腐蝕品第9類 雜類,危險化學品分類:,第12頁,3.危險化學品基本知識,易燃標志 有毒品標志 腐蝕品標志 氧化劑標志,常用化學品標志,第13頁,45、.危險化學品簡易MSDS,熟讀安全技術闡明書(MSDS)化 學 品 危 害 性 傳 達 了 解 所 用 化 學 品 危 害 情 況。,使用化學品之前要:,第14頁,4.危險化學品簡易MSDS,化學品和企業標識 組分/成分資料危險標識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意外泄漏處理措施操作與儲存暴露控制/人身保護,物化性能穩定性與反應活性毒性資料生態資料廢棄處理應考慮問題運送方面資料法規資料其他資料,MSDS,一般包括16方面內容,第15頁,16,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立即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提議應急處理6、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量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取。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在專家指導下清除。,第16頁,17,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電源。在保證安全狀況下堵漏。噴水霧會減少蒸發,但不能減少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易燃性。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取,然后使用無火花工具搜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運用圍堤收容,然后搜集、轉移及、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第17頁,18,危害告知7、,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量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搜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第18頁,19,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量切斷泄漏源。若是液體。小量泄漏: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8、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搜集容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若是固體,用潔凈鏟子搜集于干燥、潔凈、有蓋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搜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第19頁,20,危害告知,其蒸氣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流淚、咽喉刺激感、咳嗽,并伴有頭痛、頭昏、胸悶等??诜鸶共縿⊥?,嚴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痙攣、腎損害、休克等。皮膚接觸引起灼燒。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牙齒酸蝕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9、。盡量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將地面灑上蘇打灰,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氣、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搜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第20頁,21,危害告知,本品有強烈刺激和腐蝕性。粉塵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導致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清潔鏟子搜集于干燥潔10、凈有蓋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搜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第21頁,22,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保證安全狀況下堵漏。噴霧狀水,減少蒸發。用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取,搜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運用圍堤收容,然后搜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第22頁,23,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11、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提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好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嚴禁向泄漏物直接噴水,更不要讓水進入包裝容器內。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搜集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運用圍堤收容,然后搜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第23頁,24,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盡量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高濃度泄露區,噴含鹽酸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構筑圍12、堤或挖坑收容產生大量廢水。如有也許,將殘存氣或露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通風櫥內。儲罐區最佳設稀酸噴灑設施。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查后使用。消除措施:現場通風。大量水沖洗泄露現場,懂得所有泄露都沖盡。,第24頁,25,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露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從上風向進入現場。盡量切斷泄漏源。噴霧狀水稀釋。如有也許,將殘存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通風櫥內。,第25頁,26,危害告知,急救:120(企業外)職業衛生征詢:,泄漏應急處理,將泄漏液搜集在可密閉容器中。小心用若堿液,如碳13、酸鈉中和泄漏液。然后用大量水沖洗。,第26頁,5.防止危險化學品泄漏,溢料(升溫、升壓、碰撞、加速加料)導致泄漏。設備老化導致泄漏。備運轉和控制不好導致泄漏(異常升溫、升壓,水錘)作用。人為誤操作導致泄漏(防滑、防拋、防碰撞)。包裝損壞導致泄漏。,危險化學品泄漏原因:,第27頁,5.防止危險化學品泄漏,防止誤操作作業人必須特有上崗證或專業人員及人員按工作指示操作。嚴禁超量、超溫、超壓、灌裝。加強設備維護和檢查。檢查包裝完好程度如有破損應立即更換包裝。在包裝運送裝卸、必須按照操作指示進行操作。,防止化學品泄漏關鍵要素:,第28頁,6.化學品泄漏處理流程,1.報警,當發生突發性危險化學品泄漏時,首14、先應匯報主管及EHS部門。匯報內容應包括:事故地點、泄漏物質、泄漏量等。,2.緊急疏散,2.1建立事故警戒區域,嚴禁他人進入。溢出為易燃液體時,區域內嚴禁火種。,2.2緊急疏散與事故處理無關人員,注:若泄漏物有毒時,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并向上風向進行疏散。,急救措施:迅速將患者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氧;及時就醫。,3.現場急救,4.泄漏處理和控制,各類化學品泄漏處理詳見各類化學品MSDS.,第29頁,6.化學品泄漏處理流程,1.地上發現泄漏物,2.用PH試紙測酸堿度 酸:紅 堿:藍色,2.用酒精試紙測,第30頁,6.化學品泄漏處理流程,確定是酸/堿后,穿好防護裝備用吸酸棉進行處理,15、確定是酒精后,穿好防護裝備用吸酸棉進行處理,防酸堿服、防化手套、防化鞋、護目鏡、活性碳口罩,防酸堿服、防化手套、防化鞋、護目鏡、活性碳口罩,搜集廢液儲存在指定容器內,貼上標簽,分類寄存,第31頁,6.化學品泄漏處理流程,假如碰到大量泄漏,立即離開事發地點,并撥打緊急,第32頁,7.危險化學品儲存注意事項,化學品儲存注意要點:,化學品儲存現場應有MSDS,化學品管理清單,現場使用任何危險化學品都必須有明確標識?;瘜W品儲存數量應不不小于化學品管理清單中列明最大寄存量。各部門應指定一專門區域寄存危險化學品并進行標識不一樣樣種類非禁忌化學品應隔離儲存,不一樣樣種類禁忌物料應隔開儲存.a.隔離儲存:在同16、一房間或同一區域內、不一樣樣物料之間分開一定距離,非禁忌物料間 用通道保持空間 儲存方式。b.隔開貯存: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區域內,用隔板或墻,將其與禁忌物料分離開儲存方式 c.禁忌物料: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措施不一樣樣化學物料 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必須配置可靠個人安全防護用品。,第33頁,7.危險化學品儲存注意事項,化學品儲存注意要點:,液化氣體:盛裝液化氣體容器屬壓力容器,必須有壓力表、安全閥、緊緊迫斷裝置,并定期檢查,不得超裝。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必須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隔離儲存 腐蝕性物品,包裝必須嚴密,不容許泄漏,嚴禁與液化氣體和其他物品共存。腐蝕性危險化學品儲17、存現場應使用防泄漏托盤。,爆炸物品、易燃物品、遇濕燃燒物品、劇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a.遇火、遇熱、遇潮能引起燃燒、爆炸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氣體化學危 險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濕、積水建筑物中儲存。b.對于易揮發易燃物品如酒精、丙酮嚴禁敞開保留。,第34頁,7.危險化學品儲存注意事項,化學品儲存注意要點:,c.受日光照射能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燃燒、爆炸、分解、化合或能產生有毒氣體 化學危險品應儲存在一級建筑物中。其包裝應采用避光措施。d.爆炸物品不準和其他類物品共同貯存 e.易燃氣體不得與助燃氣體、劇毒氣體同儲;氧氣不得與油脂混合儲存,f.易燃液體、遇濕易燃物品、易燃固體不得與氧化劑混合儲存,具有還18、原性氧 化劑應單獨寄存。g.有毒物品應儲存在陰涼、通風、干燥場所,不要露天寄存,不要靠近酸類物 質。,第35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1、使用前迅速檢測,1.1檢測氣瓶內壓縮空氣壓力及氣密性,壓力顯示為30MPa,壓力越低有效使用時間越短,打開和關閉瓶閥,觀測壓力表,在一分鐘內壓力下降不不小于2MPa,表氣密性良好,如不小于2MPa則不得使用,第36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1、使用前迅速檢測,1.2檢測報警哨,報警哨,當壓力表顯示到5MPa時,報警哨必須報警,第37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1、使用前迅速檢測,強制供氣閥,報警哨檢測環節:打開瓶閥,讓管路系統充斥氣體,然后再關閉瓶閥。打開強制供氣閥19、,緩慢釋放管路氣體同步觀測壓力表變化。當壓力表顯示到5MPa時,報警哨與否報警。,第38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1、使用前迅速檢測,1.3面罩佩戴及氣密性檢測,1、用一手握住面罩下部,另一手抓住頭帶,將下巴頦放入面罩內。,2、將頭帶拉到頭上,先收緊頸部帶子,再收緊太陽穴處帶子,然后再收緊頭頂帶子。,3、用手掌封貼住進氣口接頭,吸氣并保持10秒鐘,以面罩出現癟進狀態或者無法呼吸為正常。,4、將供氣閥推進面罩供氣口,聽到“咔嗒”聲音,同步迅速接口兩側按鈕同步復位則表達已對旳連接。,第39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2、空氣呼吸器佩戴,1.雙手抓住背架,舉起氣瓶越過頭頂,使氣瓶靠在背上緩緩放下。也可使用20、正常背書包方式。,2.雙手扣住身體兩側肩帶D型環,身體前傾,向后下方拉緊D型環直到肩帶及背架與身體充足貼合,3.扣上腰帶,拉緊,第40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2、空氣呼吸器佩戴,5.佩戴好面罩,6.將供氣閥推進面罩供氣口,聽到“咔嗒”聲,然后深呼吸一下即可正常呼吸,4.打開氣瓶供氣閥,第41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3、使用完畢后環節,1、按下供氣閥迅速接口兩側按鈕,使面罩與供氣閥脫離,2、用手指將搭扣向前撥動,松開頭帶,將面罩從頭上卸下。,3、打開腰帶扣,用手指上推肩部拉帶上金屬扣松開肩帶,卸下呼吸器,第42頁,二、空氣呼吸器使用,3、使用完畢后環節,4、關閉瓶閥,5、打開強制供氣閥放空管路空氣,千萬不要把呼吸器隨意扔在地上,否則會對呼吸器導致嚴重損害。,第43頁,Thank You,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