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作業施工現場員工安全培訓課件(28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9220
2023-11-01
28頁
2.39MB
1、交通安全培訓,xx管理部,路邊綠化養護作業具有安全風險大的特點。路邊綠化養護作業通常是在不封閉交通的情況下進行的,高速的交通流和復雜的現場作業環境容易造成養護作業的高風險性。同時由于養護作業有時必須占用部分車道,容易形成道路瓶頸,造成交通不暢和堵塞,一旦養護作業安全管理不力,交通標志、安全設施擺放不完善,或駕駛、施工人員稍有疏忽,極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專業術語及要求路邊養護作業控制區為作業區域所設置的交通管理區域,分為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和終止區等六個區域。,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S-警告區最小長度;Lj-路肩封閉上游過渡區長度;H-緩沖區長度;G-工作區長度;L2、x-下游過渡區長度;z-終止區長度;v-車輛行駛車速;w-封閉車道的寬度,專業術語及要求警告區:位于工作區上游,警示前方有占道施工工作區的區域。警告區內必須設置施工標志、車輛慢行標志和線形誘導標志,其它標志可視情況而設置。在警告區范圍內有入口匝道,則須在匝道右側路肩上設置交通標志。,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專業術語及要求上游過渡區:位于警示區下游,用于引導交通流進入允許通行道路的區域。當需要占用車道(緊急停車帶)時,必須設置過渡區。過渡區的設置盡可能使車流的變化平緩。過渡區通常由渠化裝置或路面標線所組成。,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專業術語及要求緩沖區:位于上游過渡區和工作區之間,防止車輛誤闖入3、工作區的緩沖區域。其與上游過渡區之間應設置防沖撞裝置。,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專業術語及要求工作區:占道施工作業操作的區域。其長度一般根據養護維修作業的需要而定,車道與工作區之間用錐形交通路標進行分隔。工作區應為工程車輛提供安全的進出口。,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專業術語及要求下游過渡區:位于工作區下游,引導交通流進入正常通行道路的區域。終止區:設置于工作區下游調整交通流行駛狀態的區域。,路肩封閉時的作業控制區,各區域一覽表,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終止區,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警告區長度: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根據公路使4、用任務、功能和適應的交通量可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五個等級: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應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四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輛。六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輛。八車道高速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輛。,一級公路為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并可根據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車道公路。四車道一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輛。六車道一級公路應能適應將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5、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輛。二級公路為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一般能適應每晝夜30007500輛中型載重汽車交通量。三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公路。一般能適應每晝夜10004000輛中型載重汽車交通量。四級公路為主要供汽車行駛的雙車道或單車道公路。雙車道四級公路能適應每晝夜中型載重汽車交通量1500輛以下。單車道四級公路能適應每晝夜中型載重汽車交通量200輛以下。,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上游過渡區長度: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漸變段的長度L按下式確定:式中:L漸變段的長度,單位為米(m);V設計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km/h);W變化寬度,單位為米(m);,各區域長度設置要6、求上游過渡區長度:上式計算結果大于下表所示最小值時,采用計算結果作為實際漸變段長度;反之采用下表所示最小值作為實際漸變段長度。對于設計速度與實際運行速度偏離較大的道路,可以用實際運行速度值代替設計速度值確定漸變段長度。,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上游過渡區長度: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車道封閉上游過渡區的最小長度應按下表選取,當在隧道內時,車道封閉上游過渡區的最小長度按該表數值的1.5倍選取。,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上游過渡區長度: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路肩封閉時上游過渡區的最小長度應按下表選取。,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緩沖區長度: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緩沖區的最小長度宜取50m。,各區域7、長度設置要求工作區長度:工作區長度由實際占道施工工程決定。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工作區長度應根據養護作業需要確定。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下游過渡區長度:下游過渡區長度與道路縮減寬度相同。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下游過渡區的最小長度宜取30m。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各區域長度設置要求終止區長度: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終止區最小長度宜取30m。,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要求管理設施種類交通標志:施工標志、限速標志、解除限速標志等;其它設施包括:施工圍擋、照明設施、施工警告燈、導向標、路欄、錐形交通路標。,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要求施工作業控制區照明 夜間沒有恢復正常交通功能的施8、工作業控制區,應滿足作業照明需求。施工警告燈 夜間沒有恢復正常交通功能的施工作業控制區,應在圍擋、路欄或錐形交通標頂端處每隔20m左右設置高亮度的施工警告燈。警告燈應能反映作業區的輪廓,設置高度距離地面1.2m為宜,受條件限制時不應低于1.0m。施工警告燈遇雨、雪、霧天時應當開啟,在其他天氣條件下至少應至傍晚前開啟。,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要求錐形交通標設置在作業現場周圍,作業現場后方沿45角放置,相鄰錐形交通路標的間距不應超過下表所示的最大值。,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要求導向標 設置在工作區的兩端。路欄 設置在施工作業路段的兩端或周圍。道路施工標志 設置在道路作業警示區的起始端,距施工工程的距離即警示區9、長度。,限速標志 設置位置位于道路施工標志下游。快速路、主干路上的施工路段限制車速可設置為60km/h、40km/h或更低,次干路、支路限制車速可設置為30km/h或更低。解除限速標志 設置在道路作業終止區的末端。,交通標志布設原則,交通標志應放置在公路的右側,也可根據交通的復雜情況安放在公路的左右兩側;安裝在移動支撐上的標志可放置在道路內側;標志也可安裝在路障上,其與路障組成的聯合體標志應具有防撞功能。在警告區內應設置施工標志、限速標志和可變信息標志或線形誘導標志等;在上游過渡區起點至下游過渡區終點之問應放置錐形交通路標,一般情況下布設間距為15m;在緩沖區與作業區交界處應布設路欄;控制區內10、其它安全設施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當作業區靠近路肩或應急車道一側時,交通標志宜設置在應急車道上;當作業區靠近中央分隔帶一側時,交通標志宜設在中央分隔帶護欄的內側。在彎道處以及橋梁結構物拆建施工路段進行路面施工作業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增設交通標志。交通標志的設置除應符合GB 5768的規定外,還可以利用可變信息標志,動態顯示前方養護作業信息。,交通標志布設原則,交通標志布設位置,在視線良好的位置及確保合理視距的位置設置,不宜在坡度或彎道處設置;禁止通行標志宜設置在禁止通行的道路入口附近;禁止駛入標志宜設置在駛入路段的入口,或單行路的出口處;禁止超車標志宜設置在禁止超車路段的起點;解除禁止超車標志宜11、設置在禁止超車路段的終點;限制速度標志宜設置在需要限制車輛速度的起點;,解除限制速度標志宜設置在限制車輛速度路段的終點;窄路標志宜設置在行駛路面變窄或車道數減少的路段以前的位置;雙向交通標志宜設置在由雙向分離行駛、因某種原因出現臨時性、永久不分離雙向行駛路段或由單向行駛進入雙向行駛的路段以前的位置;施工標志宜設置在作業控制區的最前端;車輛慢行標志宜設置在作業控制區內需要車輛減速慢行的路段;車道封閉標志宜設置在封閉車道的上游位置;,交通標志布設位置,改道標志宜設置在車流方向發生變化的路段的上游位置;線形誘導標志宜設置在車流方向發生變化的路段的上游位置;車道合流標志宜設置在因一條車道封閉而要求車輛合流到另一條車道路段的上游位置。養護作業控制區一般按整條車道布置,特殊情況下不得超出標線20cm。,交通標志布設位置,移動養護維修作業,甘肅省公路養護作業區安全設施布設規定適用范圍:綠化、清掃、除雪、防滑、護欄板的維護具體方法:劃定作業區,用安全錐隔離設定緩沖區,并設置防撞墩隔離。在開始路段設置指示標志或停放移動式標志車并設旗手指揮疏導交通。,安全錐擺放距離參照城市道路施工作業交通組織規范的表A.4。緩沖區長度根據相關規范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