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公司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培訓課件(60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9334
2023-11-01
60頁
2.87MB
1、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培訓,2,目 錄,3,一、標準化建設背景,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關閉。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對當地企業包括中央、省屬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組織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1.法規要求,5,國務院安委會關2、于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安委20114號):煤礦要在2011年底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企業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礦山和冶金、機械等工貿行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機械等工貿行業(領域)規模以下企業要在2015年前實現達標。,1.法規要求,6,事故表明,集團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存在較大欠缺基礎工作薄弱,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工作少,憑經驗、憑直覺工作較多同一產業鏈內企業各不相同,各企業自行開展摸索,缺乏系統梳理,制度流程系統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有差異工作缺乏可比性,工作沒有統一標準,企業內部、同類企業、不同類企業間比較缺乏依據,難以衡量企業管理水平,23、.集團需求,7,集團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還有很大的差距和壓力集團作為國家安監總局22家試點企業之一國家安監總局明確要求集團在2014年前整體考評達到一級企業標準萬總在有關文件的批示上多次明確提出集團要在未來1-2年整體達到一級安全標準化企業的目標按照安監總局有關規定,集團內90%的企業通過一級評定后集團整體才能達到一級評定標準,2.集團需求,8,安全生產標準化是集團現有工作的有力補充,已列入十大重點工程有助于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增強人員安全素質、提高裝備設施水平、改善作業環境、強化崗位責任落實推動集團當前安全生產工作,與集團正在推進的質量安全績效評估體系、班組安全管理、崗位達標等工作能夠無4、縫銜接,并能很好地推動現有工作的開展,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進一步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提高本質安全化水平,促進現場各類隱患的排查治理,促進集團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2.集團需求,9,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市場準入的必要條件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強調:加強安全標準化分級考核評價,將評價結果向銀行、證券、保險、擔保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較大欠缺,比如,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工作薄弱,憑經驗、憑直覺工作較多;制度文件不健全,還有許多需要整改的安全隱患。,3.企業需要,10,5、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改善設備設施狀況、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徑考核標準在隱患排查的基礎上,對現場設備設施提出了具體的條件,促使企業淘汰落后設備,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提高企業的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生產標準化是預防控制風險、降低事故發生的有效辦法通過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使隱患排查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切實改變運動式的工作方法,克服了工作的隨意性、臨時性和階段性,做到用法規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實現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科學化。,3.企業需要,11,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機制、樹立良好形象、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產標準化強調過程控制和系統管理,將貫徹國家有關法6、律法規、標準規程的行為過程及結果定量化或定性化,使安全風險處于可控狀態;通過績效考核、內部評審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結合,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生產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帶動公司經營水平、產品品質的提升。,3.企業需要,12,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管理標準化:軟件,現場標準化:硬件,工作環境、工作程序的標準化,提高現場作業環境及設備的本質安全度,4.安全生產標準化,13,注:企業安全7、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4.安全生產標準化,14,4.安全生產標準化,15,4.安全生產標準化,16,4.安全生產標準化,17,量化打分:有明確的評定標準,據此對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情況進行打分,總分值1000分,折合100分。,分級評審: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分為一級(國家級)、二級(省級)、三級(地市級),一級為最高。,以隱患排查治理為基礎:通過深化隱患排查治理,改進現場作業條件,提升本質安全水平。,4.安全生產標準化,18,4.安全生產標準化,19,二、目前標準化存在的問題,20,建廠時間短-后發優勢強設備新、設施完善、作業現場條件較好隊伍年輕、人員素質較高設備多、8、危險點多-管理難度大生產運營管理基礎薄弱,員工培訓工作量大(需要分批、分次培訓),1.大米部標準化特點和困難,21,2.共性問題,基礎管理薄弱:管理系統性不強、設備設施先天缺陷、安全投入不足等問題,安全管理歷史欠賬較多,固有基礎,投入不足,基礎薄弱,風險識別能力不足,風險管理PDCA機制不全 崗位達標、班組達標剛剛起步,設備選型未考慮安全要求設計“三同時”執行力低后續整改難度大,缺乏安全投入保障標準部分隱患因資金長期無法整改安全投入短期成本與長期效益的關系無法理順,設備缺陷,22,2.共性問題,推進力度不足:重視力度不夠、全員參與性不足,推進專業性欠缺,硬件整改速度慢,僥幸心理觀望心理畏難情緒9、輕視急于求成,職能部門不參與員工不了解安全管理部門獨自推進,不理解標準工作缺乏系統性為標準化而做標準化,資金未落實責任不明確進展緩慢,23,1、注意管理制度的執行在1.1目標中要求“按照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制度的規定,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與指標”,此項2分。無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與指標或未以企業正式文件印發的不得分。每年以紅頭文件發文年度的安全生產目標(含職業健康的)在2.2職責中要求“各級人員應掌握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職責”,此項3分。未掌握崗位安全生產職責的,每人扣1分。除了要注意責任制縱向到底外,橫向到邊不能忽視,還要考量職能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和執行情況。在3.1安全生產費用 中要求“10、制定并實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計劃”,此項8分。計劃內容缺失的,每缺一個方面扣1分;未按計劃實施的,每一項扣1分;有超范圍使用的,每次扣2分。,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24,1、注意管理制度的執行在4.2規章制度中要求“將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發放到相關工作崗位,員工應掌握相關內容”,此項5分。未發放的,扣2分;發放不到位的,每處扣1分;員工未掌握相關內容的,每人次扣1分。不得分。在4.3操作規程中要求“向員工下發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員工應掌握相關內容”,此項5分。未發放至崗位的,不得分;發放不到位的,每處扣1分;員工未掌握相關內容的,每人次扣1分。在5.1教育培訓管理中要求“按計劃進11、行安全教育培訓,對安全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做好培訓記錄,并建立檔案”,此項20分。記錄不完整的,每缺一項扣1分;未進行效果評估的,每次扣1分;未根據評估作出改進的,每次扣1分;未實行檔案管理的,扣10分;檔案資料不完整的,每個扣1分。,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25,2、多數企業忽略開展的工作在5.6安全文化建設中要求“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來促進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促進安全生產工作”,此項10分。未開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不得分;安全文化建設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不符的,每項扣1分。在7.4相關方管理中要求“根據相關方提供的服務作業性質和行為定期識別服務行為風險,采取行12、之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并對其安全績效進行監測。企業應統一協調管理同一作業區域內的多個相關方的交叉作業”,此項10分。以包代管的,不得分;相關方在企業場所內發生工亡事故的,不得分,并追加扣除5分;未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的,每一次扣1分;風險控制措施缺乏針對性、操作性的,每一個扣1分;未對其進行安全績效監測的,每次扣1分;企業未進行有效統一協調管理交叉作業的,扣3分。,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26,3、追加扣分問題 評定標準中追加扣分的部分。涉及8個考評類目、11個考評項目和13個考評內容;標準分值107分、追加扣分180分。在2.1組織機構中要求“按照相關規定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配備安全管理人員”13、,共4分。本小項扣滿4分時,追加扣除10分。在2.2職責中要求“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并履行安全生產義務”,共3分。未按規定履行職責的,不得分,追加扣除10分。在 7.4相關方管理中要求“不應將工程項目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共5分。發包給無相應資質的相關方的,不得分,并追加扣除10分。,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27,4、有些條款是因果扣分 在4.6 文件和檔案管理中要求“建立文件和檔案的管理制度”,否則扣5分;同時又規定“未按文件管理制度執行”的扣5分。如果對一個企業評審中,該企業“未建立文件和檔案的管理制度”將被扣除5分,同時必然扣除“未按文件管理制度執行”的5分。總共14、扣除10分。類似情況在評定標準中也出現多處。,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28,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5、重視管理制度(軟件)部分達標,涉及所有考評類目,標準分達600分以上。其中:追加扣分部分涉及9個考評項目和考評內容;標準分值82分、追加扣分130分。所有制度要有實施記錄和檔案。注重制度文件實施的相關臺帳、檔案、記錄、資料的存留,支撐評審時的檢查驗證。,29,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管理安全投入管理文件和檔案管理安全教育培訓管理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生產設備設施驗收管理生產設備設施報廢管理施工和檢維修安全15、管理危險物品及重大危險源管理作業安全管理粉塵防爆管理 相關方及外用工(單位)管理,職業健康管理個體防護裝備管理安全檢查隱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管理應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績效評定管理等,在4.2規章制度中要求“建立22項規章制度”,但評定標準中其他要素還有一些制度要求,如:在7.3中要求建立“建立警示標志和安全防護的管理制度”等。,需要完成的管理制度文件,30,需要檔案管理的文件,3.在考評中關注的若干問題,安全生產會議記錄培訓記錄資格資質證書隱患管理信息檢查和整改記錄職業健康管理記錄安全活動記錄,法定檢測記錄關鍵設備設施檔案相關方信息應急演習信息事故管理記錄標準化系統評價告維護和校驗記錄技術圖紙等,16、31,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第一要素:安全生產目標 以責任書中目標替代目標文件,目標單一、針對性不強,只有結果性目標(傷亡指標),缺少過程控制目標;目標分解不到位,有的未分解到人員;未明確目標分解考核部門,無檢查或監測記錄,未定期進行效果評估和考核。,第二要素:組織機構和職責 機構不健全;責任制分解不到位,缺安委會、專兼職安全員責任制,分解缺乏針對性;無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考核記錄;安全生產領導機構不能做到每季度召開安全生產專題會議,無會議記錄,未跟蹤上次會議要求的落實情況。,32,第三要素:安全生產投入 安全投入沒有財務歸類統計管理,安全費用使用臺帳不完整;沒有安全投入計劃或計劃不全17、面;安全管理部門在安全投入計劃制定、實施中的參與度過低;保險人數與職工花名冊不一致,有工傷賠償的與第十二要素事故不一致。,第四要素: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匯總清單,識別和獲取不是自下而上;只傳達到部門,未見發放到崗位的記錄,缺培訓考核記錄;崗位操作規程內容無風險辨識、評估和控制;未體現將獲取的法律法規融入到具體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記錄;沒有對安全法規和規章制度進行辨識、評估和修訂,文件和檔案管理差。有些關鍵崗位使用的相關文件不是現行版本,放文件柜里。,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3,第四要素: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 可操作性不強:文件清單比較齊全,但內容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強,存在“兩張皮”現象18、有些文件需要完善:采用管理體系文件的,需要按照標準補充、規范;采用上級文件或同類企業的,需要及時轉化執行不到位:已有制度文件實際執行記錄少,記錄不完整,存檔較差結合實際補充文件不夠:交叉作業管理;危險設備作業管理等。,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4,第五要素:教育培訓 教育培訓制度不完善,如未明確培訓學時,無各部門定期識別培訓需求記錄;無評估和改進;各類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計劃缺項。無對離崗和轉崗人員、四新(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設施)投入使用前、應急隊伍等培訓,無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再培訓規定;與安全文化建設相關影像資料的收集積累不夠;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證書為地市級培訓19、機構發放,不合規(應為省級培訓機構發放)。,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5,第六要素:生產設備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全;設備管理制度不全,無設備檢維修計劃、無檢修方案、無安全教育、安全交底記錄,新設備驗收及舊設備報廢制度不完善;現場無崗位責任制、崗位操作制度。局部設備設施安全間距不符合規范,防爆場所部分電氣設備不防爆,電氣設備未可靠接地,臨時用電不規范,氣瓶、壓力表等缺乏管理,消防設施不足、管理不到位,安全防護裝置(梯臺等)不合規,部分企業仍在使用淘汰設備。手持電動工具未進行定期絕緣檢驗,變配電系統不合理,建筑物、構筑物及車間缺少防雷、電網接地點標識,監測報警裝置不完好,原料、產品未定置20、堆放,特種設備檔案資料不全,個別未定期檢驗;無應急緊急疏散指示圖。,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6,1.設計及施工遺留的問題,2.設備設施日常運行及維護不規范,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7,3.電氣設備問題,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8,4.消防設施不完善,5.應急疏散設施,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39,6.氣瓶管理,7.特種設備管理,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0,8.安全防護不全,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以上圖片,如有雷同,實屬巧合,41,第七要素:作業安全 作業管理制度不到位,危險作業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嚴格。動火作業許可證未關閉缺監督人員簽字;高處作業有許可證、現場監督不到位、有的出現多處不21、符合;有限空間作業缺少氣體測量;對相關方管理存在漏洞,未建立名錄和檔案,有的資質過期,與部分相關方未簽訂安全協議或針對性不強,檢修作業中對相關方缺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缺少相關方管理記錄,缺相關方的績效評估;作業場所大量缺少警示標示,或警示標示不規范。在較危險作業場所或有關設備上(變配電室、氨制冷、鍋爐房)按照GB2894及企業內部規定設置警示標志不夠,多處缺標志;無變更管理制度,變更管理無風險辨識與控制內容;生產用危化品管理不規范;部分老企業目視水平較差。,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2,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3,第八要素:隱患排查和治理 隱患排查和治理部門職責不明確;隱患排查和治理22、范圍不全面,如,缺季節性檢查,沒有隱患排查工作方案或方案缺乏針對性,缺少隱患分析評估等內容;管理缺陷未納入隱患;隱患排查未作結果分級和統計分析,未建立安全預警系統。,第九要素:重大危險源監控 無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缺辨識、監控內容;危險源辨識方式不是普遍發動,而由安管部門代辦,重大危險源辨識不到位,存在辨識錯誤;重大危險源無安全警示標志;檢查、監控措施不到位,有檢查、巡更、點檢表,但存在漏項,檢查結果與實際狀態不符。,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4,第十要素:職業健康 職業危害告知不到位。如勞動合同沒有告知,職業健康年度監測結果沒有完整地進行公布,職業危害場所的檢測結果不公布、存入23、文件柜;沒有進行離崗職業體檢,未建立職業健康檔案,職業健康體檢結果沒有和員工進行溝通;部分職業危害超標,存在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崗位警示標志缺失或不符合國標;日常檢查、檢測、維護不夠,報警裝置代替日常監測;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未全部設置報警裝置,未制定應急預案,未配置現場急救用品。,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5,第十二要素: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 事故分級不明確,事故報告時限未規定;事故的分析、回顧不夠,未對員工進行有關事故案例的教育。,第十三要素: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 未開展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工作。,第十一要素:應急救援 無對預案的編制、評審預發布的規定,未對應急裝備物資作出24、規定;預案未備案,未定期評審;應急演練不夠,未對應急演練的效果進行評估;重點作業崗位的應急處置方案或措施多數未公布。,4.企業經常存在的問題,46,三、工作措施,47,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及行業規范OHSMS18001績效評估體系,高風險單位優先開展標準化建設切實防范短板效應,集團統籌各單位組織細化和落實循序漸進,逐年達標,涉及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全員、全過程參與推動持續改進,1.建設原則,48,自評,準備階段1個月,建立階段2個月,運行階段3個月,自評階段2個月,評審階段3個月左右,總結,2.推進步驟,49,(1)周密部署,全員參與推動企業各層級參與標準化推進,SCCP管理,全體員工參與,25、專業部門指導,職能部門、業務部門要共同參與安全管理部門做好協調跟進落實工作措施、進度、經費及責任人,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掛帥分管負責人做好協調和統籌組織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合理的經費預算按照預定進度有序推進定期總結、反思工作成效及時決策推進重大事項,專題培訓、現場看板、競賽評比、班組活動全面推行崗位達標,領導重視,3.推進措施,50,(2)著力現場,力求改善,從業人員準入勞務外包安全教育,化學品大宗物料應急物資裝備,易燃易爆場所有毒有害場所事故易發場所,特種設備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危險源辨識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危險作業管理,結合安全生產關鍵控制點管理、5S-TPM、應急管理、反“三違”等專項工作推進設備設施26、現場標識、危險作業規范化,推行領導帶班、安全管理人員巡檢,51,(3)合理投入,保障資源,提前做好經費預算,合理安排資金支出時點,保證硬件整改關鍵投入保障技術資源,充分利用內外部專家、咨詢機構,集中技術力量解決重大難題,整體測算、分步到位重大隱患整改資金優先保障資金支出與企業經營相銜接,安全管理部門牽頭生產維修部門、公用工程部門、職能部門安排專人參與,培養內部評審員借助專家及咨詢機構力量,52,(4)協同推進,“五個結合”,將標準化與日常工作、年度重點工作有機融合與制度標準建設、培訓教育、專項行動、隱患排查治理和業績考核等工作有機結合切忌為達標而推進,為評定而準備,基礎較好企業:將標準化要求27、融入現有體系基礎薄弱企業:以標準化統籌系統推進,標準化推進納入單位及部門責任書,標準化專題培訓標準化指標要求融入日常培訓,SCCP管理項目安全管理應急管理,重大隱患治理硬件改造監督檢查,53,四、工作要求,54,1.工作目標,55,安全生產標準化以風險管控為核心,重在引導企業構建制度標準、設備設施、現場管理及員工行為標準化,推動“四個轉變”,強調硬件保障,傳統管理:現代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初級安全文化:全員安全文化,事后處置:主動預防,2.正確認識,56,集團及各單位分級分類組織標準化培訓,集團重點培養標準化評審員,集團,一二級經營單位,基層企業,基層企業負責人:掌握標準化內容及使用標準化評審員28、:100名左右專業評審員,標準化培訓師:每家企業至少培養2-3名培訓師樹立內部標桿:分指標設置內部標桿,現場學習,經理人:了解標準化管理層:掌握標準化指標要求基層員工:執行標準化要求,3.培訓教育,57,基層企業推進標準化要重點做到四個結合,體系認證SPAS,單位考核部門考核,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培訓教育,基于現有,切忌重起爐灶量力而行,4.協同推進,58,深刻理解和吃透標準化核心內容,與本單位的實際結合對照領導重視領導要帶頭學習,親自部署,保障資源配置(人員、資金、技術支持等)要將標準化融入到生產經營管理中(規劃、制度標準、培訓教育、現場管理、相關方管理、業績考核)全員參與基層操作人員要參與前期工作(危險源辨識、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制定等);責任制劃分到每個部門、每個人;管理制度(操作規程)下發到每個人;各類培訓落實到每個人;隱患排查整改承包到每個人;,5.全員參與,59,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專門機構專業人員,領導支持,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60,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