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編制標準培訓課件(4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0479
2023-11-01
42頁
502.61KB
1、公路涉路工程安全評價報告編制標準,涉路項目類型及定義,1)跨越式涉路:跨越式涉路工程主要指公路、鐵路以及各類管線等從公路以及公路結構物上部架空通過的建設工程。2)穿越式涉路:穿越式涉路工程主要指從公路路面或橋涵下部通過的涉路工程,主要包括鐵路、公路、城市道路穿越,電力、通信等線纜穿越,石油、燃氣、給排水等管道穿越,水利涵洞穿越,河道疏浚拓寬等建設工程。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主要指在同一高程上與公路平面交叉的道路工程,包括公路、鐵路、鄉村道路平交及出入口、沿線單位及加油加氣站出入口等建設工程。4)并行式涉路工程:并行式涉路工程主要指在既有公路一側或兩側的用地或建筑控制區范2、圍之內并行設置鐵路、公路、河道、電力通信線、石油、燃氣、給排水管道等建設工程。5)利用公路結構物的涉路工程:利用公路結構物的涉路工程主要指利用公路既有的橋梁、人行通道、立交橋等敷設的各種管線等建設工程,法律法規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17修正)第四十五條 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線等設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應當事先經有關交通主管部門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須征得有關公安機關的同意;所修建、架設或者埋設的設施應當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要求。對公路造成損壞的,應當按照損壞程度給予補償。,法律法規條文,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二十七條 進行下列3、涉路施工活動,建設單位應當向公路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一)因修建鐵路、機場、供電、水利、通信等建設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線;(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三)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四)利用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涵洞鋪設電纜等設施;(五)利用跨越公路的設施懸掛非公路標志;(六)在公路上增設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七)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第二十八條 申請進行涉路施工活動的建設單位應當向公路管理機構提交下列材料:(一)符合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的設計和施工方案;(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屬設施質量和安全的4、技術評價報告;(三)處置施工險情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時限性,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工作應在涉路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向公路路政管理機構提出施工許可申請前完成。,編制內容及格式要求,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報告的組成至少包括“概述”、“涉及的相關法規、標準及規定”、“工程概況”、“設計及施工方案論證”、“安全保障措施”、“結論與建議”6章,并應附必要的圖紙和專題研究(附圖應根據涉路工程實際情況選擇)。評價報告應對涉路工程選址、設計和施工方案是否規范、施工期限是否合理、防護措施是否科學、應急處置措施是否健全等方面提出明確的結論意見。,1 概述的編制,概述應從整體上闡述涉路工程及評價的基本情況,包括5、“工作背景”、“編制依據”、“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等4個部分。,1.1 工作背景,工作背景應說明涉路工程建設背景、建設地點、建設方案、立項情況及評價任務來源和評價目的等,要求如下:a)涉路工程建設背景應闡明項目性質、工程任務和所涉公路的關系。b)涉路工程建設地點應包括涉路工程所處的具體地理位置,對應公路的樁號、范圍、走向等。c)涉路工程建設方案應包括工程建設規模、技術標準等。d)立項情況應列出涉路工程項目相關批準文件。e)評價任務來源應列出委托單位名稱和評價項目名稱。f)評價目的主要闡述涉路工程的需求和工程實施對公路的影響。,1.2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應包括與評價工作相關的國家現行的相關法6、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標準,相關依據文件,依據的技術資料,要求如下:a)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應列出名稱、頒布時間、頒布部門等。技術標準應列出評價所依據的國家現行標準的名稱、編號和發布年份。b)依據文件應列出文件名稱、文號、發文單位、發文日期。其中重要文件應全文附后,作為評價報告的附件。依據文件應包括:1)項目合法性證明文件,如項目規劃批準文件、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或政府主管部門關于項目立項審批方式等;2)城市、路網、通道等規劃;3)行業相關規定;4)有關部門對該涉路工程的會議紀要或重要函件;5)其他有關文件。c)依據的技術資料應列出資料全名、編制單位和日期,并應包括:7、1)相關勘測、研究報告;2)涉路工程的施工圖、施工組織和應急預案;3)受影響公路施工圖、竣工圖資料;4)其他作為報告編制依據的技術資料。,1.3“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1.工作過程宜闡述項目委托時間、項目組成立情況、現場踏勘和報告編制等情況。2.工作內容應簡述評價范圍和主要分析對象等。,2 工程概況的編制,工程概況應包括“自然地理及區域地質概況”、“涉及的公路概況”、“涉路工程概況”等3個部分。,2.1自然地理及區域地質概況,自然地理及區域地質概況應包括:a)項目所處地區的地形與地貌、水文與氣象、場地地震效應;b)項目擬選位置的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地質情況說明、鉆孔平面位置圖、工程地質縱斷面8、土層分布表、不良地質現象等。,2.2涉及的公路概況,涉及的公路概況應包括:a)涉及的公路在路網中的功能、主要技術指標等;b)涉路工程所處路段公路的寬度、高度、工點情況、路面結構形式、地基處理和日交通量等。,2.3 涉路工程概況,涉路工程概況應包括:a)涉路工程建設規模、技術標準、和既有公路交互關系;b)涉路工程設計方案、施工方案、交通組織和應急預案等。,3 設計及施工方案論證的編制,對涉路工程的分類,各類涉路工程的安全影響評價報告需重點論證的內容及要求如下:,3.1跨越式涉路工程,a)上跨構造物:1)論證上跨構造物的平縱指標、凈空、交角、視距、排水、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及其合理性,還9、應說明受影響道路是否有改擴建計劃及其規模。2)重點論證上跨構造物的結構安全性,采用非通用圖構造物宜進行結構驗算。3)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公路的通行安全影響。4)論證新增的附屬設施(照明、標志、標牌等)的結構可靠性和施工過程的安全性。b)上跨電纜:1)論證電纜塔的塔型、凈空、交角、電壓等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及其合理性。2)重點論證電纜塔基礎的上拔、下壓、抗傾覆穩定性。3)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公路的通行安全影響。,電力線路跨越、通訊管線跨越、管道跨越的主要評價內容:1,跨越位置是否滿足要求2,交叉角度是否滿足要求3,最小垂直凈空是否滿足要求4,最小水平凈空是否滿足要求510、,交通標志及防護設施是否滿足要求6,施工要求是否滿足要求7,施工區交通組織是否滿足要求8,涉路施工活動運營期間養護和管理方案是否合理,3.1跨越式涉路工程,3.1跨越式涉路工程,道路跨越、鐵路跨越、企業運輸廊道跨越的主要評價內容:1,跨越位置是否滿足要求2,交叉角度是否滿足要求3,最小垂直凈空是否滿足要求4,最小水平凈空是否滿足要求5,橋墩和支撐結構是否滿足要求6,交通標志及防護設施是否滿足要求7,施工要求是否滿足要求8,臨時繞行通道、施工區交通組織是否滿足要求9,涉路施工活動運營期間養護和管理方案是否合理,架空電路不宜與中型以上橋梁相交叉,如線路路徑無法避讓,則應滿足下表要求。不同標稱電壓電11、力線滿足最小垂直凈空,3.1跨越式涉路工程,最小垂直凈空:結構物凈空應滿足公路建筑界限的要求,且滿足公路路面養護作業的需要。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凈空距不應小于5.5m,三、四級公路的凈空不應小于5.0m。凈空需考慮公路彎、坡、斜及超高等綜合因素。交叉角度:交叉角度宜正交,必須斜交時交叉角度一般不小于45度,受條件限制時應大于30度。,3.1跨越式涉路工程,3.2穿越式涉路工程,a)道路下穿:1)論證下穿道路的平縱指標、凈空、交角、視距、排水、安全防護措施等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及其合理性。2)重點論證交互影響段既有構造物結構和涉路工程結構的安全性。3)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道路的通行安12、全影響。b)管線下穿:1)重點論證穿越點的工程地質條件與地下障礙、交叉角度、埋置深度、工作井設置位置等的合理性。2)必要時應論證管道結構的安全性。3)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道路正常運營安全的影響。,3.2穿越式涉路工程,公路或鐵路從橋梁下穿需改變橋梁基礎受力時,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結構和變形演算。公路或鐵路從既有公路隧道下方或上方穿越時,應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結構和變形演算。頂管頂進時,應對孔壁穩定性進行演算。,3.2穿越式涉路工程,穿越公路的管線或套管應對實際最大荷載進行演算,并符合公路技術標準荷載相關規定。穿越公路時,應設置地下通道或保護套管。通道或套管應按相應等級的13、汽車荷載等級進行演算。穿越公路的套管其頂面距路面底基層的底面不應小于1.0m。如穿越有邊溝的公路路基,應距邊溝基礎底面不小于1.5m。,3.2穿越式涉路工程,交叉角度:交叉角度一般采取垂直正交,必須斜交時交叉角度一般不小于60,特殊情況下不宜小于45,山嶺地區特別困難路段不應小于30。,3.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a)重點論證平面交叉的交叉口間距、平縱指標、交角、視距、排水、安全防護措施的合理性。b)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道路正常運營安全的影響。,3.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橋梁結構安全性復核計算:上部結構的使用性能和承載能力的各項指標、下部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均應滿足規范及使用要求。14、,3.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公路與公路平交的主要評價內容1,相鄰交叉口間距2,交叉角度3,視距4,縱坡5,排水6,標志標線渠化設計7,施工8,施工區交通組織9,涉路施工活動運營期間養護和管理方案,3.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鄉村道路接入的主要評價內容1,交叉角度2,間距3,安全視距4,交通安全設施5,涉路施工活動運營期間養護和管理方案,3.3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沿線單位出入口接入的主要評價內容1,接入條件2,出入口段設計標準、視距、標志和標線設施3,施工交通安全組織方案和應急預案4,涉路施工活動運營期間養護和管理方案,3.4利用公路結構物的涉路工程,a)利用橋梁:1)重點論證橋梁結構和涉路15、附加結構或構件的安全性,應采用原設計標準和新技術標準分別進行驗算。2)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對既有橋梁正常運營安全的影響。3)論證工程實施對既有橋梁耐久性影響。b)利用小型構造物:1)重點論證涉路工程對小型構造物功能的影響。2)必要時應論證小型構造物的安全性。,3.5并行式涉路工程,a)重點論證并行段地質條件、平面線形、平面位置、凈距等的合理性。b)論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建成后對現有公路整體穩定性及通行安全的影響。,3.5并行式涉路工程,公路與鐵路平行時,鐵路用地界與高速公路用地界間距不宜小于30m,與一、二級公路用地間距不宜小于15m,與三、四級公路用地界間距不宜小于5m。滿足公路鐵路并行段16、路段設計技術規范JT/T1116-2017中并行間距要求。,4 安全保障措施的編制,安全保障措施應至少包括“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運營期安全保障措施”等2個部分。,4.1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應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組織方案和應急預案等,對需要提前或同步實施的施工期間人員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期間公路安全保障措施及交通保通措施的可靠性與可行性進行評價,并提出對涉路工程方案的原則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a)涉路工程施工總體進度計劃;b)各項資源需要量計劃;c)質量保證措施和工期保障措施;d)安全保障措施和應急預案;e)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調查分析;f)交通組織方案及保通措施。,4.217、 運營期安全保障措施,運營期安全保障措施應根據相關規范、管理規定、安全監管實際需要等,研究提出運營期間需要采取的相關安全保障措施和監管措施。,5 結論和建議的編制,結論和建議應包括“結論”和“建議”等2個部分。,5.1 結論,結論應對報告論證分析情況進行總結,包括以下內容:a)涉路工程選址、地質情況結論;b)涉路工程與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規程的符合性評價;c)工程施工和運營對公路的安全影響分析評價;d)施工和運營安全保障措施等。,5.2 建議,建議應提出涉路工程對公路影響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問題提出改進措施。,6.附圖的編制,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報告的附圖應滿足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分析的要求18、。,附圖宜包括:a)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b)工程平面布置圖(包括既有公路橋涵、地下構造物與管線等平面布置);c)工程立面布置圖(包括既有公路橋涵、地下構造物與管線等立面布置);d)地質鉆孔圖;e)其他必要圖紙。,附圖應符合下列規定: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應示出涉路工程在交通網絡圖中的位置、涉路工程名稱、公路名稱、與涉及公路間的關系、路由方向和主要地名等。2 工程平面布置圖應示出涉路工程附近的地形、位置、公路與涉路工程名稱、路由方向、指北針、高程系統、角度、設計樁號、公路里程樁號、長度、構筑物與隔離柵間的關系、鉆孔位置等。3 工程立面布置圖應示出涉路工程與公路間的立面、平面、橫斷面和各部分主要尺寸等。示出路基(橋梁)高度、凈空、凈寬、路面(地面)高程、涉路工程高程、埋置深度、地質柱狀圖、隔離柵(邊溝)位置、角度和方向等。4 地質鉆孔圖應示出孔口位置、編號、孔口高程、孔深、孔底高程、各層土性、技術參數等。5 其他圖紙標示內容應滿足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分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