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施工人員食物中毒應急預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80505
2023-11-01
7頁
17.76KB
1、建筑施工食物中毒應急預案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常見癥狀有:劇烈嘔吐、腹瀉、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甚至休克。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堂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是指就餐人員在食堂中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對的聲譽及正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對員工的身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外部風險表現在:食品供應渠道中因原料潛在農藥、廢水、污水、食品添加劑等2、引起的食品污染風險;內部風險表現在:食堂在房間布局、房屋數量、餐飲工作人員等方面存在差異。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將影響人員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公司的聲譽及正常運營,公司應積極與屬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立聯動機制,制定預防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管理措施,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件隱患,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減少和消除有害影響。(1)接受屬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督察及對食品的抽樣檢驗;(2)食堂要健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嚴把食品采購進貨關、貯存關、加工制作關、餐飲具消毒關等,公司加強對餐飲環境衛生的檢查工作。要加強衛生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和3、操作技能培訓,餐飲從業人員實行上崗前查驗健康體檢合格證,做到持證上崗;(3)做好餐飲從業人員體檢工作,及時了解、掌握餐飲從業人員體檢、就醫情況,動態監測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狀況。(4)提高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報告意識,明確事件報告電話,保證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報告和及時處理;(5)定期對食堂進行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反饋,提出整改建議,由食堂主管領導負責組織整改落實;(6)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主管領導、安全員、餐飲從業人員積極參加培訓和考試,增強員工對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落實管理責任,認真開展隱患排查和日常檢查,防患于未然。1事故風險分析1.1事故類型和4、危險性分析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常見癥狀有:劇烈嘔吐、腹瀉、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甚至休克。食物中毒事件是食堂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是指就餐人員在食堂中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對的聲譽及正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對員工的身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外部風險表現在:食品供應渠道中因原料潛在農藥、廢水、污水、食品添加劑等引起的食品污染5、風險;內部風險表現在:食堂在房間布局、房屋數量、餐飲工作人員等方面存在差異。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將影響人員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公司的聲譽及正常運營,公司應積極與屬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立聯動機制,制定預防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管理措施,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件隱患,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減少和消除有害影響。1.2事故分級依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分級如下:1.2.1級事故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50人;死亡1人以上或重傷3人以上;直接損失50萬元及以上;1.2.2級事故一次食物中毒人數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36、人以下或輕傷3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2萬以上50萬元以下;1.2.3級事故一次食物中毒人數10人以下;或輕傷3人以下;直接經濟損失2萬元以下;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公司應急組織機構由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公室、滅火組、保衛組、醫療救護組、疏散引導組、通信聯絡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置組組成。職責詳見綜合應急預案。3處置程序3.1預防(1)接受屬地衛生行政部門的督察及對食品的抽樣檢驗;(2)食堂要健全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嚴把食品采購進貨關、貯存關、加工制作關、餐飲具消毒關等,公司加強對餐飲環境衛生的檢查工作。要加強衛生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餐飲從業人員實行上崗前查7、驗健康體檢合格證,做到持證上崗;(3)做好餐飲從業人員體檢工作,及時了解、掌握餐飲從業人員體檢、就醫情況,動態監測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狀況。(4)提高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報告意識,明確事件報告電話,保證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能迅速報告和及時處理;(5)定期對食堂進行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反饋,提出整改建議,由食堂主管領導負責組織整改落實;(6)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主管領導、安全員、餐飲從業人員積極參加培訓和考試,增強員工對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落實管理責任,認真開展隱患排查和日常檢查,防患于未然。3.2預警3.2.1預警程序(1)應急指揮部依法進行食物中毒事件預警8、;(2)應急指揮部根據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及事件報告情況,對事件進行分析,根據事件的危害程度和發展態勢,做好應急準備;(3)加強與內、外部的溝通聯系,做好本預案的啟動、終止和公司內部信息聯系工作。3.2.2預警解除當食物中毒事件危險已經消除,經過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評估確認后,應急指揮部可適時下達預警解除指令,應急辦公室將指令信息及時傳達至各工作組和有關單位。3.3應急報告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食堂領導應當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件擴大。并立即向公司應急辦公室報告,并自事件發生之時起2小時內向屬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3.3.1報告要求9、報告應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發生(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單位,必須立即進行報告,立即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應急辦公室或值班接報人員立即將情況報告公司應急指揮部;3.3.2報告內容3.3.2.1初步報告事件突發時,報告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1)事件發生的單位、類型、地址、時間、中毒人數、疑似中毒(需要觀察)人數、同時用餐人員數、中毒人員救治情況、可疑食物、先期處置情況等,報告人及通訊方式;(2)對事件原因的初步判斷,現場狀況,采取的措施,控制情況及潛在危害程度;(3)與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溝通情況,需要協調、支持和請求支援情況等信息。3.3.2.2進程10、報告在處理過程中,事發食堂和各組人員應及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并隨時向現場指揮部或應急辦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1)事件的發展與變化情況;(2)可能的原因,事態評估,控制措施,以及下一步處置安排;(3)對初次報告進行補充和修正。3.3.2.3終結報告:在事件處置完畢后,事發食堂應向應急指揮部報送事件處置結果,報告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1)事件直接結論及潛在或間接的危害可能、社會影響;(2)有無后續工作;(3)參加援救單位的應急工作內容和現場資料收集等情況;(4)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3.3.3報告方式及聯系電話報告方式:可以通過文件、通信、互聯網、電話、特定短信等方11、式進行報告。公司應急辦公室設24小時值班電話: 由食堂內部留存并通告相關人員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食堂主管部門或人員的聯系電話。以備聯系和報告。3.4應急響應3.4.1啟動條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啟動本應急響應程序:(1)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2)食堂發生級及以上食物中毒事件;3.4.2響應程序(1)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后,首先按照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進行應急響應;并由事件發生食堂領導在第一時間向公司報告,公司內部食物中毒應急救援響應在公司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處置工作;(2)食物中毒應急指揮部根據事件的規模及嚴重程度,決定12、是否成立現場指揮部或派出應急救援工作組到現場協助處理;(3)事發食堂及時將有關情況續報公司應急辦。3.4.3擴大響應原則對在重大活動期間等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可相應提高報告和響應級別,確保人員迅速、有效救治。3.5應急行動發生或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公司內部響應,首先由事發食堂主要領導負責組織應急救援處理工作,迅速救治中毒人員,統計、組織疑似中毒人員進行留觀。事發食堂主管領導負責內外通訊聯系、人員調動等,實施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食堂管理員和保衛人員依法協助保護現場;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員配合衛生行政部門調查食物中毒原因,查找責任人,采取防范措施。3.5.113、應急指揮部(1)迅速了解、掌握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救治、現場處置、涉及或影響范圍、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發展趨勢等;(2)通報事件情況,研究部署應急救援相關工作,按需要派駐現場人員與食堂主管領導和相關人員組成現場指揮部,共同開展應急救援工作;(3)確定應急救援處置措施,并根據事件性質和現場情況,協調相應的人員或醫療救護人員參加應急救援工作;(4)指定信息發布人,審定信息發布材料;(5)負責發布工作指令,協助單位安排善后工作。3.5.2應急辦公室(1)與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救護等機構保持聯絡;(2)負責食物中毒事件應急救援工作協調;(3)收集、整理和記錄應急救援過14、程中相關原始數據、資料和過程記錄;(4)做好上報材料的起草工作。3.5.3應急救援工作組應急救援工作組按照職責分工,相互配合開展工作,根據需要完成臨時性工作。及時與屬地醫院進行溝通聯系,協助配合醫療部門開展醫療救護、現場處置等工作。3.5.4事發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食堂應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件擴大。必要時,根據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食品管理部門和主管領導的要求,啟動本單位的預案,相應組織機構的人員應迅速到崗,履行工作職責。重點工作是:(1)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對疑似食物中毒或出現癥狀的人員,立即送醫院進行救治,對就餐人員進行統計,觀察癥狀,隨時就醫,必要時到醫院留觀;(2)依法協助封存可能導致食物15、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送檢驗;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經營、銷毀;(3)按照國家規定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事件調查結束后進行清洗消毒;(4)做好信息報告工作,依法對食物中毒事件及其處理情況進行說明;(5)進行工作總結,立即進行工作整改,并吸取教訓,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4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按照本預案確定的事件分級和響應程序,根據事發單位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處置對策,具體處置原則參照如下:(1)立即與事發地醫院聯系,立即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2)封存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原料、工具、設備等,妥善保留導致(可疑)食物中毒的現場以及中毒病人的嘔吐物、糞便等,及時送檢;對確認屬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經營、銷毀;按照規定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按照規定進行清洗消毒或處理。(3)積極配合屬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取證、采集樣品、調查筆錄、現場勘察、證據收集等工作;(4)落實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5)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