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建筑大樓支模工程后澆帶專項施工方案(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80703
2023-11-02
15頁
440.04KB
1、目錄一、工程概況2二后澆帶的形式3三樓板后澆帶的支模選型4四、后澆帶的施工54.1支模54.2后澆帶部位的鋼筋施工64.3混凝土的澆筑64.4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64.5后澆帶的模板拆除6五質量保證措施6六模板施工安全措施7附件:立桿穩定性計算書8一、工程概況1.1本工程建筑結構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層高為3.5-15m不等,混凝土等級為C30-C60不等,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鋼筋砼結構抗震等級:框架的抗震等級為三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二級;建筑防火分類及耐火等級為一級,砌體結構施2、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1.2本工程共分為六個單位工程,總占地面積約50410,總建筑面積31.5萬。(1)地下室單位工程:本工程地下室共2層,負二層層高為5米,負一層層高為5.3米,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約92852平方米,總高度為-11.3米。(2)T1酒店、T2寫字樓:本單位工程共25層, 1層層高5.4米,2-4層層高5米,5-6層層高5.5米,7-24層層高3.5米,25層層高5米,屋面層1層高4.2米,設備層層高3.6米,屋面層2層高4.1米,建筑總高度為119.4米;連廊部分共4層,1層層高5.4米,2-4層層高5米,屋面層層高4.1米。建筑總高度為25.5米。(3)T3寫字樓及購物中心3、T3寫字樓共24層,1層層高5.5米,2-7層層高5米,夾層層高4.5米,8層層高3.7米,9-24層層高3.5米,屋面層層高2.1米,建筑總高113.8米。購物中心共6層,一層層高5.5米,2-6層層高5米,夾層層高4.5米,屋面層層高3.5米,建筑總高度為38.5米。(4)車輛備班樓本單位工程共6層,一層層高8.1米,2、3層層高7.3米,4-6層層高5.6米,屋面層層高3.5米,建筑總高度為41.5米。(5)換乘大樓本單位工程共4層,一層層高7.2m,2層層高7.3m,3-4層層高4.8m,建筑總高度為27.1米。(6)高架橋,詳見高架橋模板施工方案。1.3旅客服務中心:共2層,基礎梁到4、夾層的層高為5.3m,夾層層高為3.0m,二層層高3.8m,屋面層層高3.0m,建筑總高度15.1m。二后澆帶的形式2.1混凝土施工縫的位置,水平施工縫應在板面以上500mm的豎壁上或該層梁底。2.2后澆帶的形式分為以下4種,如圖所示:樓板及混凝土墻后澆帶梁后澆帶底板后澆帶剖面圖外墻后澆帶支模示意圖墻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后澆帶應推遲兩個月澆搗,在施工后澆帶之前應清除浮渣,用水沖洗干凈,鋼筋歸位后用水泥凈漿刷一遍,然后方可澆搗混凝土。三樓板后澆帶的支模選型后澆帶為獨立的支撐體系,步距1500mm,縱距1500mm,橫距900mm,頂部橫桿采用雙橫桿,后澆5、帶處梁底要增設承重桿,小于300*1000mm的梁增設一道承重立桿(承重桿位于梁中心線外且距離梁中心不大于25mm處為宜),且單根承重桿頂托自由高度小于等于600mm;大于等于300*1000mm的梁增設兩道承重立桿,并且承重立桿與后澆帶架體連接形成整體。3.1本工程面積大,后澆帶施工時間與相關部位施工時間差大,后澆帶所處位置可能需要承載3層板以上的荷載,因此需在該處后澆帶架體搭設水平剪刀撐,保證穩定性。3.2后澆帶的位置應錯開,應位于結構受力影響的較小的部位,但應設置在同一跨的不用地方,如果只是為了消除沉降差,則應設置在同一位置。3.3后澆帶的1/3或者2/3處先施工后,形成的懸挑端,該處的6、支模架應將后澆帶所在跨支模架體加密,1/3處或者2/3處立桿步距1500mm,縱距1200mm,橫距900mm,并在該跨內搭設豎向剪刀撐。剪刀撐的設置要求: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宜小于7根,斜桿與地面的傾角為45。每道剪刀撐跨度不應小于6m;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四、后澆帶的施工4.1支模后澆帶為獨立支模架體,封閉前,后澆跨處梁板模板的支撐不得拆除,同時后澆帶跨內不得施加其他荷載,以保證結構安全,后澆帶支模分以下幾種情況,如圖所示:相鄰兩側同時施工支模示意圖1 相鄰1/3跨先施工支模示意圖2 相鄰2/3跨先施工支模示意圖3 相鄰1/3跨先施工支模示意圖4相鄰2/3跨先施工支模示意圖5注:圖1后7、澆帶兩側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圖4、圖5承受2層及以上荷載。按設計文件劃分4個區段,各個區段之間后澆帶的支模形式將會出現相鄰區域均施工完成的情況,1區段與2區段,2區段與4區段,3區段與4區段相交處將會出現后澆帶承受2層樓板以上荷載的情況。4.2后澆帶部位的鋼筋施工后澆帶部位的鋼筋必須按設計要求圖紙施工不得任意割斷,綁扎作業按鋼筋交底進行。4.3混凝土的澆筑后澆帶必須在混凝土終凝后進行鑿毛處理,并清理干凈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4.3.1混凝土的配合比按設計要求進行配置,若設計未說明,后澆帶混凝土應在該跨梁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上提高一個等級,并摻加少量膨脹劑。4.3.2后澆帶的混凝土處理:將雜物清楚8、,表面浮渣、松散混凝土刷出干凈,鋼筋及治水鋼板鐵銹和水泥漿清除干凈,露出堅實粗糙的面,并沖洗干凈,排除積水,用噴霧器噴水48小時使其充分濕潤。4.3.3混凝土要振搗密實,防止漏振,避免過振,采用斜面分層施工,振搗工作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4.4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待混凝土初凝后,用麻袋覆蓋并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天。4.5后澆帶的模板拆除待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并經項目部同意認可后,方能拆除模板及支撐。五質量保證措施5.1在施工后澆帶處,鋼筋不斷開。5.2混凝土澆筑完后連接牢固,避免留直縫。板可留斜縫。5.3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后澆帶處測量混凝土鑿毛,清刷干凈9、,底部碎屑清除徹底。5.4增大鋼筋率減小鋼筋直徑有助于減少裂縫。六模板施工安全措施6.1當有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作業。 6.2模板拆除前必須有混凝土強度報告,混凝土達到強度才能拆除模板。6.3拆除模板一般用長撬棍,人不允許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樓板模板時,要注意整塊模板掉下,防止模板突然掉落傷人。6.4模板拆下后去除或砸平釘子勿猛拉猛撬;輕拿輕放。拆模后立即將材料運到指定地點分類堆碼整齊。后附立桿穩定性計算書、后澆帶所在跨支模圖附件:立桿穩定性計算書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1.20;縱距(m):0.90;步距(m):1.5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10、0.5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4.00;采用的鋼管(mm):483.0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托座;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5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1.000;3.樓板參數鋼筋級別:三級鋼HRB 400;樓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40;每層標準施工天數:30;每平米樓板截面的鋼筋面積(mm2):654.500;樓板的計算長度(m):8.00;施工平均溫度():35.000;樓板的計算寬度(m):10.00;樓板的計算厚度(mm):300.00;4.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1、15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木方彈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70.00;托梁材料為:鋼管(雙鋼管) :483;圖1模板支架立面圖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二、模板支架立桿荷載設計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2912、4 = 0.516 kN;(2)模板的自重(kN):NG2 = 0.50.91.2 = 0.54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50.30.91.2 = 8.262 kN;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9.318 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活荷載標準值 NQ = (1+2 ) 1.20.9 = 3.24 kN;3.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5.718 kN;三、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N/(A)f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513、.718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9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24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 cm3; -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根據,立桿計算長度L0有兩個計算公式L0=kuh和L0=h+2a,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L0=max1.1551.731.5,1.5+20.5=2.997;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14、1.155; - 考慮腳手架整體穩定因素的單桿計算長度系數,取1.73;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5 m;得到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2.997;L0 / i = 2997.225 / 15.9=189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1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15718.08/(0.201424) = 184.433 N/mm2;立桿穩定性計算 = 184.43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滿足要求!四、樓板強度的計算1. 樓板強度計算說明驗算樓板強度時按照最15、不利情況考慮,樓板承受的荷載按照線荷載均布考慮。寬度范圍內配置級鋼筋,每單位長度(m)樓板截面的鋼筋面積As=654 mm2,fy=360 N/mm2。板的截面尺寸為 bh=10000mm300mm, 樓板的跨度取8 M,取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0mm,截面有效高度 ho=280 mm。按照樓板每30天澆筑一層,所以需要驗算30天、60天、90天.的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荷載要求,其計算簡圖如下: 2.驗算樓板混凝土30天的強度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樓板計算長邊10m,短邊為8 m; q = 2 1.2 ( 0.5 + 25.50.3 ) + 1 1.2 ( 0.516712/8/10 ) + 1.4 (116、 + 2) = 24.41 kN/m2;單元板帶所承受均布荷載 q = 124.411 = 24.411 kN/m;板帶所需承擔的最大彎矩按照四邊固接雙向板計算 Mmax = 0.066424.4182 = 103.736 kNm;因平均氣溫為35,查溫度、齡期對混凝土強度影響曲線得到30天齡期混凝土強度達到102.07%,C40混凝土強度在30天齡期近似等效為C40.83。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cm=19.432N/mm2;則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 As fy/ ( lb ho fcm ) = 654.5360 / (1100028019.432 )= 0.043計算系數17、為:s = (1-0.5) = 0.043(1-0.50.043) = 0.042;此時樓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彎矩為: M1 = s 1 b ho2fcm = 0.04211000280219.43210-6 = 64.101 kNm;結論:由于 M1 = M1=64.101 = Mmax= 103.736所以第30天樓板強度尚不足以承受上面樓層傳遞下來的荷載。第2層以下的模板支撐必須保留。3.驗算樓板混凝土60天的強度是否滿足承載力要求樓板計算長邊10m,短邊為8 m; q = 3 1.2 ( 0.5 + 25.50.3 ) + 2 1.2 ( 0.516712/8/10 ) + 1.4 (1 18、+ 2) = 34.84 kN/m2;單元板帶所承受均布荷載 q = 134.841 = 34.841 kN/m;板帶所需承擔的最大彎矩按照四邊固接雙向板計算 Mmax = 0.066434.8482 = 148.062 kNm;因平均氣溫為35,查溫度、齡期對混凝土強度影響曲線得到60天齡期混凝土強度達到122.87%,C40混凝土強度在60天齡期近似等效為C49.15。混凝土彎曲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cm=22.76N/mm2;則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 = As fy/ ( lb ho fcm ) = 654.5360 / (1100028022.76 )= 0.037計算系數為:s = (1-0.5) = 0.037(1-0.50.037) = 0.036;此時樓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彎矩為: M2 = s 1 b ho2fcm = 0.03611000280222.7610-6 = 64.801 kNm;結論:由于 M2 = M1+M2=128.902 Mmax= 192.388所以第90天樓板強度足以承受以上樓層傳遞下來的荷載。模板支持可以拆除。圖1:相鄰兩側均施工支模圖2:相鄰一側2/3跨先施工支模圖3:相鄰一側1/3跨先施工支模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2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