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建設項目基坑變形監測工程施工方案(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3749
2023-11-07
16頁
2.27MB
1、xx縣中醫院南區建設項目基坑變形監測方案目錄一、工程概況1二、監測目的1三、方案編制依據2四、監測項目2五、監測項目實施細則3六、成果提交10七、需委托單位提供的配合工作10八、專項監測小組成員10九、 監測應急預案11十、預警措施、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12十一、布點示意圖14一、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合肥市xx縣雙鳳開發區魏武路以北、阜陽北路以西。基坑北側為在建道路山花路,基坑邊線距離道路邊線約16.0m;基坑西側為在建道路鳳巢路,基坑邊線距離道路邊線約11.0m;基坑東側為已建阜陽北路,基坑邊線距離道路邊線較遠,約100.0m;基坑南側為現狀廠房,基坑邊線距離廠房約8.0m。施工前需進一步探2、明周邊建筑物及地下管線情況。本工程基坑支護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二級。二、監測目的1.在基坑施工期間,由于坑內土體卸載,會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彈; 在外側土壓力的作用下,會引起圍護結構內力發生變化,同時產生變形;如果圍護結構強度和剛度不足,將導致支護樁傾斜,甚至坍塌等嚴重事 故;同時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會引起坑外土體的固結,使地面發 生沉降,特別是如果支護防滲系統存在缺陷,將會發生滲漏,流沙等現 象,結果導致地坪開裂以及周圍建筑物產生不均勻沉降。對基坑及周邊 環境進行監測,預警并防范過大位移、變形與工程事故的發生,并通過 監測,實現整個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2. 進行基坑圍護安全監測,可使基坑開挖工3、作順利進行,及時了解 基坑圍護結構本身的受力和變位情況,同時密切關注基坑周圍建筑物的 變位情況,對基坑開挖工程進行動態監測,在預知可能出現危險的情況 下及時報警,以便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從而使基坑在施工期間確保圍 護結構不產生過大的位移和變形,使基坑施工最大地處于安全經濟的狀 態下進行。3. 信息化施工。根據監測數據,判斷基坑是否安全,及時通報施工 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判斷是否需要采取緊急措施,因此進行基坑安全監 測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實測結果的反饋信息,在以后的基坑設計中進一步優化設計,使基坑設計安全經濟 三、方案編制依據1、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97-200624、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 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4、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195、本工程基坑支護設計四、監測項目 根據設計圖紙及相關規范要求,本工程基坑施工過程中需對場區內及周邊環境進行日常的常規監測主要有:1、坡頂、樁頂水平位移;2、建筑物沉降監測;3、深層水平位移(測斜);4、支撐或錨桿內力監測點;5、斜撐支座位移監測點;6、地下水位監測;7、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 五、監測項目實施細則5.1 坡頂、樁頂水平位移5.1.1 監測設備本工程擬采用NTS-341R10全站儀(測角精度 1,測距(1mm+2ppm)及配套棱鏡對基坑坡頂、樁頂水平位5、移進行監測。5.1.2 監測方法1. 建立變形監測基準網選擇通視良好、無擾動、穩固可靠、距離基坑 35 倍開挖深度的位 置布置三個基準點,組成監測基準網,編號分別為 BM1、BM2 和 BM3。 基準點的埋設采用以下方式:開挖 400mm400mm、深 200mm 的方形坑,將長約 2m 的20 螺紋 鋼在坑中心垂直打入土中,頂部高出地表約 10mm,沿土坑內壁砌筑三 皮粘土磚,中間灌入水泥砂漿與地表齊平,鋼筋頂部刻十字標記。2.建立監測點及監測方法 監測點應布置在邊坡變形較大、坑邊存在嚴格控制建筑物變形以及土質相對較差處。根據本工程特點及設計圖紙要求,擬在基坑坡頂、樁頂共布置38個監測點,編6、號分別為 ZPS01、ZPS02、ZPS03、ZPS38。平面布置見附圖1。用專用監測點釘入混凝土中,用紅色油漆做標記。監測點示意圖見圖 1。圖 1水平位移監測點示意圖變形監測采用平面導線測量,通過測量距離與方位角,求出各監測 點坐標,平差后與初始值對比推算得到坡頂、樁頂水平位移值。表5.1.2-1水平位移監測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 級相鄰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m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測邊中誤差(mm)水平角觀測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二 等3.04001.02.0692001.82.0469注意事項:導線點上只有兩個方向時,其水平角觀測應符合以下要求:a.應采用左、右角觀測,左7、右角均值之和與360的較差應小于4;b.水平角觀測一測回內2C較差,級全站儀為13。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級全站儀為9;c.距離測量時,等全站儀一測回中讀數間較差不得大于4mm,單程各測回間較差不得大于6mm (其中一測回指照準目標一次讀數4次);d.距離測量時,應讀取溫度和氣壓,測前、測后各讀數一次取平均值作為測站的氣象數據。5.2 沉降監測5.2.1 監測設備采用美國天寶(Trimble)DiNi0.3 型電子水準儀(每公里往返中誤差 0.3 mm,高程觀測值分辨率 0 .01 mm)及配套的銦鋼尺對坡頂、樁頂豎 向位移進行監測。5.2.2 監測方法1. 建立變形監測基準網利用水平位移監8、測基準網的 BM1、BM2 和 BM3 作為沉降監測的水準基點。基準網觀測按照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執行,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參照表5.2.2-1。表5.2.2-1 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測站高差中誤差(m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0.5DiNi03銦鋼尺往返測各一次注: n為測站數。2. 建立監測點及監測方法(1)建筑物沉降,建筑物沉降觀測點埋設在建(構)筑物四角的結構柱、建筑物基礎分界點(基礎沉降縫),同一建筑物上兩沉降測點間距不大于20m,每座建筑物至少34點,共布設8個監測點,編號依次是J01、J02、J03。采用在結構上鉆孔后埋設“L”型點位標志的方9、法;測點采用14鋼筋制作,先用沖擊鉆在墻柱上成孔,在孔中裝入14鋼筋測點,然后在孔內灌注云石膠及其凝固劑進行固定。在監測對象正上方布點是可采用測釘,同時要保證測點穩定和牢固。(2)坡頂豎向位移。根據本工程特點及設計圖紙要求,擬在基坑坡頂、樁頂共布置38個監測點,編號分別為 ZPC01、ZPC02、ZPC03、ZPC40。見布點示意圖。用專用監測點釘入混凝土中,用紅色油漆做標記。按二等水準測量采取環閉合法對沉降監測點進行監測,監測數據平差后與初始值對比推算得到豎向位移值。為保證所有監測工作的統一,提高監測數據的精度,使監測工作有效的指導整個工程施工,監測工作采用整體布設,分級布網的原則。即首先布10、設統一的監測控制網,再在此基礎上布設監測點(孔)。觀測措施:本高程監測基準網使用電子水準儀及配套條形碼因瓦尺,外業觀測嚴格按規范要求的等技術要求執行。為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措施制定如下。a.作業前編制作業計劃表,以確保外業觀測有序開展。b.觀測前對水準儀及配套銦瓦尺進行全面檢驗。c.觀測方法:往返測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往測轉為返測時,兩根標尺互換。d.兩次觀測高差超限時重測,當重測成果與原測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沒超限時,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垂直位移基準網外業測設完成后,對外業記錄進行檢查,嚴格控制各水準環閉合差,各項參數合格后方可進行內業平差計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511、.3 深層水平位移(測斜) 監測土體水平位移可掌握土體的變形規律及預測對地面的影響,據以研究減小施工擾動的施工措施,以保護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線。5.3.1 監測設備CX-901F 型活動式垂直測斜儀,PVC型測斜管。5.3.2 監測方法1. 測點埋設:測斜管綁扎在鋼筋籠上,同步放入樁孔內,通過澆注 混凝土固定在樁身中,測斜管的十字形槽口對準觀測的水平位移方向。 根據本工程特點,擬布置9個測點,編號CX01-CX15。測點位置布置圖見附圖 1。測斜管埋設示意圖見圖 2。圖 2測斜管埋設示意圖2.量測與計算:測試時,聯接測頭和測斜儀,檢查密封裝置,電池充電量,儀器是否工 1作正常。將測頭放入測斜管12、,測試應從孔底開始,自下而上沿導管全長每一個測段固定位置測讀一次,測段長度為 0.5m,每個測段測試一次讀數后,將測頭提轉 180,插入同一對導槽重復測 試,兩次讀數應接近,符號相反,取數字平均值,作為該次監測值。在基坑開挖前,以連續三次測試無明顯差異讀數的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應在正式測讀前 5 天以前安裝完畢,并在 35 天內重復測量 3 次以上,當測斜穩定之后,開始正式測量工作。首先測試時沿預先埋好的測斜管沿垂直于軸線方向(A 向)導槽(自下而上每隔 0.5m)測讀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測點位置上讀數 Ai(+)、Ai(-),其中“+”向與“-”向為探頭繞 導管軸旋轉 180位置。 5.4坑外地13、下水位監測方法地下水位觀測選用電感應式鋼尺水位計,采取直讀法測讀,鋼尺最小刻劃值為1mm。監測值精度1mm。將測頭放入水位管內,手拿鋼尺電纜,讓測頭緩慢地向下移動。當測頭觸點接觸到水面時,操作系統的音響器就會發出蜂鳴聲(或電流指針偏移)。讀出此時的鋼尺電纜在管口處的深度尺寸,并記錄。量測結束關閉電源,緩慢收回測頭并用棉紗將電纜線及測點擦干后,繞在繞線盤上,放干燥處保存。地下水位計算公式W=Hs-hs式中:W水位管內水面高程(m);Hs水位管管口高程(m);hs水位管內水面距管口的距離(m)。注:水位管管口標高通過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進行施測,觀測成果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2014、08中III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進行評定。5.5軸力監測方法利用振弦式頻率讀數儀對軸力計或者鋼筋計進行讀數,然后利用各傳感器的率定曲線計算其受力。支撐軸力量測時必須考慮盡量減少溫度對應力的影響,避免在陽光直接照射支撐結構時進行量測作業,同一批支撐盡量在相同的時間或溫度下量測,每次讀數均應記錄溫度測量結果。砼支撐軸力計算公式: 式中:Nc支撐軸力(KN);Ec混凝土彈性模量(MPa);Es鋼彈性模量(MPa);Ac鋼筋砼支撐截面面積(mm2)As鋼筋截面面積(mm2)Kj鋼筋應力計標定系數(KPa/Hz2);Fji鋼筋應力計本次測量讀數值(Hz);Fjo鋼筋應力計初始測量讀數值(Hz);振弦式反力15、計測量鋼支撐軸力計算公式:N=式中:N支撐軸力(KN);K振弦式反力計標定系數值(KN/Hz2);fi振弦式反力計本次測量讀數值(Hz);fo振弦式反力計初始測量讀數值(Hz)。5.6監測點的保護措施 監測點布設好后,應做好標記,加強測點的保護工作,提高測點的成活率。1)對關鍵部位監測點,設置完成后與施工單位管理人員進行溝通,請求協助保護。2)對于各類監測孔處以監測點標識牌作醒目標記,提醒施工人員注意保護。如果工程竣工后期需進行觀測,則在地面平整時需在管口加設套管、蓋,便于長期使用。3)監測人員在施工工作期間常駐現場,每日對監測點進行巡視保護。4)發現遭到破壞的基準點,要及時修復,并通過另外兩16、個基準進行聯測,獲得新的基準數據。5.7監測報警依據設計要求,本工程監測預警值如下,具體以專家意見為準,監測項目變化速率報警值(mm/d)累計變化量報警值(mm)備注維護結構坡頂水平位移330維護結構坡頂豎向位移330地下水位50010002000支護結構深部水平位移330圍護結構內力/0.8f/2f為設計允許值周邊建筑物豎向位移210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坡頂累計水平位移預警值30mm,水平位移速率預警值為3mm/d;樁頂L-M累計水平位移預警值30mm,其余坡面預警值為30mm,水平位移速率預警值為3mm/d;深層水平位移累計預警值為30mm;斜撐支座位移報警值為20mm;地下水位變化報警值累17、計值為10002000mm,變化速率為500mm/d。5.8監測周期及監測頻率根據相關設計文件要求,本工程項目自基坑開挖開始進行監測至基坑土方回填結束,變形監測點需在人挖樁、土方開挖前埋設,一般1-2天監測一次,但監測周期必須同時滿足下列要求:a、每層土方開挖后監測一次;b、雨后監測一次;c、變形加速且不收斂時加密觀測次數;d、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25天監測一次,半個月后5天監測一次,以后每15天觀測一次。當監測值相對穩定時,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且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提高頻率,并及時向委托方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監測數據變化量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18、存在勘察中未發現的不良地質條件;(4)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支護等未按設計施工;(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8)周邊地面出現突然較大沉降或嚴重開裂;(9)鄰近的建(構)筑物出現突然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嚴重開裂;(10)基坑底部、側壁出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11)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12)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六、成果提交1. 每次的監測結果在下一次觀測時,以文字或表格形式提交(表格樣 式見附表 1 及附表 4)至委托單位,并加蓋我單位公章。2. 每次19、監測結束,數據處理完畢之后第一時間將監測結果向建設單位工程師電話報備,如若超過預警值,將于第二天以文字形式提供預警通知。七、需委托單位提供的配合工作1. 基準點、水準基點和監測點埋設完畢后我方會用紅色噴漆做上標 記并告知委托單位監測點及基準點具體位置,請委托單位督促各參建單 位予以保護,以免破壞而造成監測失敗。2. 冠梁施工時需采取一定措施保證我單位監測人員能夠到達冠梁,布置監測點并進行定期監測。3. 因測斜管需綁扎在鋼筋籠上,同步放入樁孔內,通過澆注混凝土 固定在樁身中,故支護樁施工前需提前通知我站進行測斜管的埋設(具體安裝部位見監測點布置示意圖)。測斜管埋設完畢后請委托單位告知 施工單位對20、測斜管予以保護,我方會在測斜管周圍插上小紅旗加以警 示,以防挖土造成測斜管破壞,導致監測失敗。 八、專項監測小組成員8.1監測機構以分包單位項目部形式組成,擬派人員如下表所示。姓名本項目承擔的職責技術職稱學歷專業謝海松項目負責人測繪助理工程師本科測繪工程金禛技術負責人工程師本科測繪工程吳騰飛質管員高級工程師、注冊測繪所研究生測繪工程杜珊珊現場技術員助理工程師研究生測繪工程楊凌志現場監測員本科工程管理葛云飛現場監測員大專機電專業8.2擬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表一覽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數量規格型號備注1全站儀1南方NTS-341R10A2電子水準儀2DL-2003A/ DiNi 033測斜儀2CX-21、9056臺式電腦2聯想7便攜機1IBM/ DELL8打印機1HP九、 監測應急預案 為提高基坑監測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能力,確保科學、及時、有效地應對監測過程中遇到的異常情況,最大限度減少業 主及施工方財產損失,依據有關規范和我單位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工 程監測應急預案。9.1 適用范圍 我單位從事的工程監測活動中,發現監測數據異常或在不同施工階段中變形(位移)等數據接近設計預警值或警戒值。9.2 應急組組織體系與職責9.2.1成立監測應急指揮小組 組長由項目負責人擔任,負責應急行動期間各工區的運作協調,按照應急預案合理部署應急策略,對現場情況進行分析、全局掌控,必要時會同其他相22、關專家進行論證。9.2.2應急行動流程 在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現場監測人員必須立即向項目負責人報告,項目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向委托單位匯報。項目負責人及相 關人員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現場負責人分析異常原因并協 商采取措施。上報項目負責人監測人員發現異常項目負責人上報項目經理并會同技術負責以及專家等人員進入現場論證分析通知業主、監理等相關單位采取措施,投入更多設備人員,根據緊急程度加大監測頻率,直至實時監測圖9.2-1 應急行動流程圖十、預警措施、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10.1預警措施1)監測過程中發現數據接近或者到達預警值,現場監測負責人、作業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內通知施工單位、建23、設單位、監理單位,啟動應急預案。由監理單位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查找原因并確定下一步處理措施。2)在搶險施工過程中,按下列監測應急處理流程,如下圖所示:圖10.1-1 應急處理工作流程圖3) 查找預警原因并解決后,由監測單位上報消警建議,監理單位初審后,報建設單位審定后,由建設單位發布消警信息。10.2應急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表10.2-1 應急人聯系方式姓名單位職務電話謝海松安徽建筑大學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18795460234吳騰飛安徽建筑大學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質管員17754194702杜珊珊安徽建筑大學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員18110979795葛云飛安徽建筑大學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現場作業員13856909339十一、布點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