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項目鋼結構拼裝平臺施工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3847
2023-11-07
20頁
155.80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工程概況12.1 總體簡介12.2 總體設計思路2三、施工準備43.1 技術準備43.2 材料準備43.3 勞動力準備4四、施工方法54.1 平臺設計54.2平臺搭設構造要求和技術措施94.2.1 地基94.2.2 立桿94.2.3橫桿94.2.4剪刀撐104.2.5腳手板鋪設104.2.6 擋腳板和欄桿104.2.7拉結點及固定點布置104.2.8扣件114.2.9安全網布置114.2.10 避雷11五、平臺搭設及拆除工藝及注意事項115.1平臺搭設工藝115.2 搭設作業(yè)注意事項125.3平臺拆除工藝125.4平臺拆除注意事項125.5 平臺施工和使用期間需要注意的2、問題13六、施工管理措施146.1 檢查與驗收措施146.2 安全管理措施14七、安全注意事項15八、腳手架受力計算15一、編制依據鋼結構拼裝平臺設計依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含垂直運輸設施)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施工圖二、3、工程概況2.1 總體簡介序號項目內容1工程名稱XXXXX2工程地址XXXXX3建設單位XXXXX4項目管理單位XXXXX5設計單位XXXXX6監(jiān)理單位XXXXX7建筑規(guī)模總建筑面積為Xm2。其中老館改造部分建筑面積約為Xm2,擴建部分建筑面積為Xm2。地下X層,地上X層;結構型式為XX結構。8結構工期計劃開工日期X年X月X日結構封頂日期X年X月X日9質量目標質量標準合格質量獎項XXX2.2 總體設計思路XXXX。三、施工準備3.1 技術準備 認真學習鋼結構施工方案,了解鋼結構施工工藝,掌握鋼結構施工過程中拼裝架所承受的施工荷載。認真學習關于腳手架施工的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向班組進行技術交底。 進4、行操作工的崗前培訓工作,特種作業(yè)的有效證件核查工作。3.2 材料準備(1)鋼管落地腳手架,選用外徑48mm,壁厚3.50mm,鋼材強度等級Q235-A,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新用的鋼管要有出廠合格證。腳手架施工前必須將入場鋼管取樣,送有相關國家資質的試驗單位,進行鋼管抗彎、抗拉等力學試驗,試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2)本工程鋼管腳手架的搭設使用可鍛鑄造扣件,應符合建設部鋼管腳手扣件標準JGJ22-85的要求,由有扣件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廠家提供,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砂眼等鍛造缺陷,扣件的規(guī)格應與鋼管相匹配,貼和面應干整,活動部位靈活,夾緊鋼管5、時開口處最小距離不小于5mm。鋼管螺栓擰緊力矩達70N.m時不得破壞。如使用舊扣件時,扣件必須取樣送有相關國家資質的試驗單位,進行扣件抗滑力等試驗,試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3)搭設架子前應進行保養(yǎng),除銹并統(tǒng)一涂色,顏色力求環(huán)境美觀。腳手架立桿、防護欄桿、踢腳桿統(tǒng)一漆黃色,剪力撐統(tǒng)一刷成藍色防銹漆。底排立桿、掃地桿均漆紅白相間色。(4)腳手板采用符合有關要求。(5)安全網采用密目式安全網,網目應滿足2000目100cm2,做耐貫穿試驗不穿透,1.61.8m的單張網重量在3kg以上,顏色應滿足環(huán)境效果要求,選用綠色。要求阻燃,使用的安全網必須有產品生產許可證和質量合格證。 (6)6、連墻件采用鋼管,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鋼結構(GB/T 700)中Q235A鋼的要求。3.3 勞動力準備 由于工期緊,A4及A6區(qū)各設架子工30名,維護階段每個單體共需架子工5名,拆除階段每個區(qū)段共需架子工20名。所有架子工均需持證上崗。四、施工方法4.1 平臺設計(1)此平臺用于A4區(qū)及A6區(qū)鋼結構桁架施工的拼裝階段。(2)平臺的搭設范圍是A4區(qū)A6軸A8軸/ABAG范圍以及A6區(qū)A32軸A34軸/ABAG范圍,搭設高度為26.605m。(3)平臺采用48*3.5鋼管搭設,立桿橫距1m,縱距1m,步距1.5m,主軸線上設置雙立桿。頂托上沿南北向通長設置I18a工字鋼,頂托頂標高為29.7、800m,在I18a工字鋼上部沿東西方向在主軸線上(即A32、A33、A34及A6、A7 A8軸)通長設置I30工字鋼,其余部位滿鋪50mm200mm4000規(guī)格腳手板,作為操作平臺。外側立面整個長度上連續(xù)設置剪刀撐,每5跨設置一道。由于鋼桁架主要荷載分布在主軸線上,所以平臺架體沿主軸線連續(xù)設置剪刀撐,每5跨設置一道。為增加架體整體性,在架體頂部(最上面一步)增加一道水平連續(xù)剪刀撐。架體平面圖2號大臺階剖面圖(1-1剖面)2-2剖面圖節(jié)點詳圖4.2平臺搭設構造要求和技術措施 4.2.1 地基腳手架全部落在結構頂板上,立桿下設通長50mm厚木板。4.2.2 立桿 立桿接頭相互錯開500mm并不在8、同一跨距內。平臺最外圍立桿高出平臺作業(yè)面1.5m。4.2.3橫桿(1)兩個方向的橫桿,采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2)大橫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接頭交錯布置,不設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0,與相近立桿的距離小于縱距的1/3,偏離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大于150。 (3)橫桿單根長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4.0m。(4)同一步橫桿必須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立桿固定 (5)掃地桿距離地面150mm。4.2.4剪刀撐(1)腳手架沿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xù)設置剪刀撐,平臺架體沿主軸線方向同樣連續(xù)設置剪刀撐,每5跨立桿設置一道剪刀撐。(2)剪刀撐的接頭必須全部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9、.0m,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桿端距離不小于100。(3)剪刀撐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距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大于150。(4)拐角處及中間段每6跨設置一道橫向斜撐,在同一節(jié)間,由底至頂層連續(xù)布置。(5)剪刀撐、橫向支撐隨立桿、大小橫桿等同步搭設。4.2.5腳手板鋪設(1)腳手板設置在三根小橫桿上,操作層腳手板平鋪、鋪平、鋪穩(wěn)。(2)腳手板對接鋪設時,接頭處設兩根橫向水平桿,搭接鋪設的腳手板,接頭處必須在小橫桿上,搭接長度不大于200。(3)施工作業(yè)層不得有空隙,鋪板嚴禁出現端頭超出支撐橫桿150以上未作固定的探頭板、飛跳板;腳手板與10、小橫桿用鐵絲綁牢。(4)靠墻一側離墻面距離不大于150。腳手板探頭采用直徑3.2(10#)的鍍鋅鋼絲固定在支承桿上。(5)在拐角、斜道平臺口外的腳手板,與小橫桿可靠連接,以防止滑動。(6)腳手板在作業(yè)層及其下一層鋪設并隨層上翻周轉。整個架體上作業(yè)層不超過兩層,鋪板不超過三層。4.2.6 擋腳板和欄桿(1)擋腳板和欄桿搭設在外排立桿的內側,用扣件扣牢。(2)操作平臺必須有大于180mm高的擋腳板。(3)欄桿和擋腳板隨腳手架的上升及時完成。4.2.7拉結點及固定點布置(1)在拼裝平臺西側靠近AB軸的部位,由于原有外廊腳手架已經與AB軸框架柱及AA2軸框架柱采用雙桿箍柱式固定拉結,所以平臺架體只需要11、與原有外廊架體拉結,要求平臺架體每一步都要與外廊架體拉結牢固到位。(2)架體東側靠近AG軸墻體部分,每一步橫桿都頂到已完成的混凝土結構墻上,支點用510方木墊好,放置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破壞。4.2.8扣件(1)扣件規(guī)格(48)必須與鋼管外徑相同。(2)主節(jié)點處,固定小橫桿(或大橫桿)、剪刀撐、橫向支撐等扣件的中心線距主節(jié)點距離不大于150。(3)對接扣件的開口朝內,螺絲朝上。(4)各桿件端頭伸出扣蓋板邊緣的長度不小于100。(5)扣件螺栓擰緊扭矩不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4.2.9安全網布置(1)第一道水平安全兜網(大眼網)為雙層,設在第一道步距下方,在施工作業(yè)層下方同步設置水平安全兜網12、,兜網上鋪密目安全網。(2)每層水平兜網邊緣必須與結構密封嚴實,不留空隙,以防墜物傷人。(3)電焊作業(yè)在有安全網的位置操作時,必須要有防焊措施(如用廢舊竹編板或廢鋼板等不易燃材料擋在施焊范圍處安全網內側)。4.2.10 避雷塔吊拆除后,設置避雷接地裝置:用25mm寬扁鋼沿架頂布置一圈,每隔30m用扁鋼上端與頂部扁鋼焊接,下端與接地級焊接,使其電阻不大于10。五、平臺搭設及拆除工藝及注意事項5.1平臺搭設工藝鋪設5cm厚墊木放置縱向掃地桿立柱橫向掃地桿第一步橫桿拉固定點結點第二步橫桿 加剪刀撐鋪平臺板掛安全網5.2 搭設作業(yè)注意事項(1)底立桿應按立桿接長要求選擇不同長度的桿件交錯布置,至少應有13、兩種不同長度的鋼管以適合作為立桿的要求。(2)在設置第一步拉結時,應每隔六跨設一道拋撐,以加強架子的穩(wěn)定性。(3)一定要采取先搭設起始段然后再向前延伸的方式。連墻件和剪刀撐一定要及時設置,不能落后于兩步架高。(4)桿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部分不得小于100mm,本工程取150mm。(5)在頂排拉結點之上的架高(以縱向平桿計)不得多于兩步,否則應每隔六跨加設一道撐拉措施。(6)剪刀撐的斜桿與基本構架結構構件之間至少有三道連接,其中,斜桿的對接和搭接接頭部位至少有一道連接。5.3平臺拆除工藝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橫桿、立桿等,拆除順序為安全網欄14、桿平臺板剪刀撐橫桿立桿。5.4平臺拆除注意事項(1)拆除前有拆除安全技術措施和技術交底,不得私自進行拆除。(2)拆除時劃出工作區(qū),周圍設護欄警戒標志,地面設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yè)人員入內。(3)拆除時,高處作業(yè)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安全帶一端系于腰間扎牢,另一端系在高于自身的固定牢固處,不得設在與腳手架相連處)。(4)拆除工作必須由專業(yè)持上崗證的架子工操作,不得酒后作業(yè),不得帶病作業(yè)。(5)嚴格遵守拆除順序,由上而下,后搭設的先拆,先搭設的后拆。即:安全網欄桿腳手板剪刀撐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除作業(yè)。(6)拉結點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桿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15、。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除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增設拉結點加固。(7)拆除時統(tǒng)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xié)調,互相配合,禁止單人進行拆除。(8)拆除時嚴禁架桿接觸電線,并采取隔離電線措施。(9)拆下的桿配件應以安全的方式運出或吊下,嚴禁向下拋擲。5.5 平臺施工和使用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本外架施工和使用期間應執(zhí)行的強制性條文如下,應重點檢查:(1)鋼管上嚴禁打孔。(2)當腳手架搭設尺寸中的步距、立桿縱距、立桿橫距和拉結點間距有變化時,除計算底層立桿段外,還必須對出現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桿縱距、立桿橫距、拉結點間距等部位的立桿段進行驗算;(3)主節(jié)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16、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4)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5)嚴禁將外徑48mm與51mm的鋼管混合使用;(6)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7)拆除作業(yè)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yè);(8)拉結點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兩步,如高差大于兩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9)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10)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11)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yè)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guī)則GB17、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yè)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12)作業(yè)層上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泵送混凝土和砂漿的輸送管等固定在腳手架上,嚴禁懸掛起重設備。(13)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下列桿件:(1)主節(jié)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2)拉結點。六、施工管理措施6.1 檢查與驗收措施(1)各種材料必須符合相應的標準規(guī)定,鋼管的表面應平直無裂紋,結疤、分層、錯位、硬度、毛刺等,鋼管必須刷防銹漆。扣件必須有生產許可證,測試報告,嚴禁使用裂縫,變形,滑絲的扣件。扣件均應做防銹處理。鋼腳手板應有產品合格證。(2)平臺的檢查階段:平臺搭設18、前;作業(yè)層上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10-13米;達到設計高度;遇有6級大風和大雨后,寒冷地區(qū)開凍后;停用超過一個月。(3)平臺使用中的檢查:桿件的位置和拉結點等構造要求;地基是否有積水,墊木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是否松動;高度在24m以上的垂直偏差(100mm);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扣件的擰緊力矩是否符合要求(65N/m)。6.2 安全管理措施(1)平臺搭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 (2)平臺構配件及搭設質量應按規(guī)定進行檢查。(3)作業(yè)層嚴禁超載使用。(4)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作業(yè)。(5)平臺的安全檢查和維護應按規(guī)定進行(6)19、平臺上進行電、氣焊作業(yè)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7)平臺接地、避雷措施應符合TGJ46-88。(8)搭拆平臺時,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七、安全注意事項(1)分段進行搭設,必須保證各段間架體連接牢固,。(2)腳手架搭設操作工人嚴禁酒后作業(yè);(3)作業(yè)施工段,滿鋪跳板,雙側設置護身欄桿,指定地點設施通道,其它端口進行封閉,嚴禁施工人員翻越。(4)外架搭設完必須經過項目部安全員驗收完畢方可使用。(5)外架使用必須明確標識通道位置。(6)通道出口搭設護頭棚,并設置醒目的標志牌。八、腳手架受力計算8.1、腳手架參數:立桿間距1m1m,步距1.5m,搭設范圍為3.1920、5m29.800m標高,架體四周滿布剪刀撐,架體內部沿主軸線滿布剪刀撐。8.2、計算的荷載項及其取值:荷載項目編號名稱荷載標準值1腳手板及槽鋼自重腳手板0.25 kN/,I18a號工字鋼自重0.199kN/m;I30號工字鋼自重0.365kN/m;2鋼結構自重東西向主鋼桁架6.511kN/m,南北向次鋼桁架3.833kN/m3施工荷載(人員及設備自重)2kN/8.3、荷載標準值計算(軸力):因主桁架放置在東西主軸線上,次桁架放置在主桁架上,所以在主軸線交叉點上選擇1m1m范圍進行荷載計算,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不考慮風荷載。8.3.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21、:立桿自重:0.03826.6052=2.022 kN橫桿自重:0.038182=1.368 kN剪刀撐自重:0.03826.6051.42=2.831NG1 =2.0221.368+2.381 =5.771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guī)范附錄A。(2)腳手板及工字鋼的自重(kN):腳手板自重:0.251=0.25 kNI18a號工字鋼自重:0.1991=0.199kNI30號工字鋼自重:0.3651=0.365 kNNG2 = 0.250.199+0.365=0.814kN;(3)鋼桁架自重(kN):東西向主桁架:6.5111=6.511 kN南北向次桁架:3.8331=3.833 kNNG22、3 =6.5113.833 = 10.344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16.929kN;8.3.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211 = 2kN;8.3.3.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216.9291.42=23.115 kN8.3.4、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不考慮風荷載):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 N/Af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23.115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wěn)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23、= 2.87;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9.78c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 L0 = h+2a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5 m;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 = h+2a = 1.5+0.52 = 2.5 m;長細比:=L0/i = 2500 / 28.7 =87 ;由長細比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wěn)定系數= 0.68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23115/(0.68978)= 34.8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34.8N/mm2 24、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 8.4.平臺支撐樓板承載力驗算8.4.1荷載取值8.4.1.1鋼桁架荷載為150kg/(可變荷載)8.4.1.2架體及工字鋼自重荷載350kg/(永久荷載)8.4.1.3施工活荷載200 kg/(可變荷載)8.4.2樓板結構驗算8.4.2.1 基本資料(1) 邊界條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 固端 / 固端 / 固端 / 固端(2) 荷載標準值 A 永久荷載標準值 樓板自重: gk1 0.18*25 4.50kN/m2 均布荷載: gk2 3.5kN/m2 B 可變荷載標準值 均布荷載: qk1 3.5kN/m2 Q 25、1.4 c 0.9 q 0.4(3) 計算跨度 Lx 4000mm 計算跨度 Ly 4350mm 板厚 h 180mm (h Lx / 22) 板底、板面縱筋合力點至近邊距離:as 25mm、as 25mm(4) 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fc 14.33N/mm2 ft 1.43N/mm2 ftk 2.01N/mm2 Ec 29791N/mm2(5)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fy 360N/mm2 Es 210000N/mm28.4.2.2 彎矩計算結果(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彎矩 Mx Mxgk1 (0.0212+0.2*0.01677)*4.5*42 1.77kNm Mxgk2 (0.026、212+0.2*0.01677)*3.5*42 1.38kNm Mxqk1 (0.0212+0.2*0.01677)*3.5*42 1.38kNm Mx MaxMx(L), Mx(D) Max5.7, 5.98 5.98kNm Mxk 4.52kNm Mxq 3.69kNm Asx 116mm2 0.08% min 0.31% Asx* 553mm2 10150 (As 561) max 0.018mm(2)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彎矩 My Mygk1 (0.01677+0.2*0.0212)*4.5*42 1.51kNm Mygk2 (0.01677+0.2*0.0212)*3.5*4227、 1.18kNm Myqk1 (0.01677+0.2*0.0212)*3.5*42 1.18kNm My MaxMy(L), My(D) Max4.88, 5.11 5.11kNm Myk 3.87kNm Myq 3.16kNm Asy 106mm2 0.08% min 0.31% Asy* 553mm2 10150 (As 561) max 0.019mm(3) 沿 Lx 方向的支座彎矩 Mx Mxgk1 -0.05731*4.5*42 -4.13kNm Mxgk2 -0.05731*3.5*42 -3.21kNm Mxqk1 -0.05731*3.5*42 -3.21kNm Mx Max28、Mx(L), Mx(D) Max-13.3, -13.95 -13.95kNm Mxk -10.55kNm Mxq -8.62kNm Asx 275mm2 0.18% min 0.31% Asx* 553mm2 10150 (As 561) max 0.042mm (4) 沿 Ly 方向的支座彎矩 My Mygk1 -0.05359*4.5*42 -3.86kNm Mygk2 -0.05359*3.5*42 -3.00kNm Myqk1 -0.05359*3.5*42 -3.00kNm My MaxMy(L), My(D) Max-12.43, -13.04 -13.04kNm Myk -9.29、86kNm Myq -8.06kNm Asy 275mm2 0.16% min 0.31% Asy* 553mm2 10150 (As 561) max 0.040mm而+3.195m樓板的配筋為X&Y 10&12150(三級鋼),所以樓板承載力滿足要求。8.4.3十字梁結構驗算8.4.3.1基本資料(1)結構構件的重要性系數 o 1 考慮活荷不利組合 考慮受壓縱向鋼筋(2)混凝土容重 c 25kN/m3 箍筋間距 Sv 200mm(3)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 Q 1.4 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 c 0.7 可變荷載的準永久值系數 q 0.4(4)C30 混凝土強度: fc 14.3N/mm2 ft30、 1.43N/mm2 ftk 2.01N/mm2 Ec 29791N/mm2(5) 鋼筋強度設計值: fy 360N/mm2 fy 360N/mm2 fyv 210N/mm2 Es 200000N/mm2(6) 縱筋合力點至近邊距離 as 40mm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 min 0.20%8.4.3.2 幾何信息最左端支座:固端 i 跨號 Li 第 i跨跨度(mm) b 截面寬度(mm) h 截面高度(mm) bf上翼緣高度(mm) hf上翼緣高度(mm) bf 下翼緣高度(mm) hf 下翼緣高度(mm) i Li 截面 b h bf hf bf hf 右節(jié)點 - 1 8700 矩形 350 31、600 固端 -8.4.3.3荷載信息 i、j 跨號、節(jié)點號 P、P1單位:kN/m、kN M單位:kNM X、X1單位:mm跨中荷載 - i 恒、活荷 荷載類型 P 或 M P1 X X1 - 1 恒荷 均布荷載 46.00 梁自重 - 1 恒荷 均布荷載 5.25 -8.4.3.4計算結果(1) 節(jié)點豎向位移 Y (單位:mm,向上為正) j I 1 2 3 4 5 6 7 J 1 0.00 -0.78 -2.29 -3.58 -4.07 -3.58 -2.29 -0.78 0.00 Min 0.00 -0.78 -2.29 -3.58 -4.07 -3.58 -2.29 -0.78 0.32、00 Max 0.00 -0.78 -2.29 -3.58 -4.07 -3.58 -2.29 -0.78 0.00(2) 支座反力設計值 (單位:kN,向上為正; kNM,逆時針為正) - i N (I) M (I) N (J) M (J) - 1 301.0 436.4 301.0 -436.4 Min 301.0 436.4 301.0 -436.4 Max 301.0 436.4 301.0 -436.4(3) 梁內力標準值 (單位: VkN,以繞截面順時針為正; MkNM,以下側受拉為正) i I 1 2 3 4 5 6 7 J 1 M 恒荷 -323.3 -111.1 40.4 133、31.3 161.6 131.3 40.4 -111.1 -323.3 V 恒荷 222.9 167.2 111.5 55.7 0.0 -55.7 -111.5 -167.2 -222.9(4) 梁內力設計值及配筋 V 剪力(kN),以繞截面順時針為正; M 彎矩(kNM),以下側受拉為正; As縱筋面積(mm2); Asv箍筋面積(mm2)i I 1 2 3 4 5 6 7 J1 M -436.4 -150.0 0.0 0.0 0.0 0.0 0.0 -150.0 -436.4 As 面 筋 2396 780 84 278 345 278 84 780 2396 As / bho 1.22%34、 0.40% 0.04% 0.14% 0.18% 0.14% 0.04% 0.40% 1.22% x / ho 0.215 0.07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70 0.215 裂縫寬度 0.285 0.369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369 0.285實配面筋 2636 858 92 306 379 306 92 858 2636M 0.0 0.0 54.6 177.3 218.2 177.3 54.6 0.0 0.0As 底 筋 719 234 279 926 1148 926 279 234 719As /35、 bho 0.37% 0.12% 0.14% 0.47% 0.59% 0.47% 0.14% 0.12% 0.37%x / ho 0.000 0.000 0.025 0.083 0.103 0.083 0.025 0.000 0.000裂縫寬度 0.000 0.000 0.198 0.366 0.360 0.366 0.198 0.000 0.000實配底筋 791 257 307 1019 1263 1019 307 257 791 而實際梁的配筋為225+214(跨中),525(支座);梁斷面配筋(跨中處)225+214=1290mm21148mm2,滿足要求; (支座處)525=2454mm22396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