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住宅塔樓工程正循環鉆孔灌注樁技術總結PPT(34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84840
2023-11-08
34頁
8.44MB
1、正循環鉆孔灌注樁技術總結,目 錄,第一部分 施工概述,xx廣場項目住宅A區,1#、2#、6#、7#、8#、9#樓塔樓工程樁為鉆孔灌注樁,設計長度為55米,共計868根。1.1 施工部位及作業時間 正循環鉆孔灌注樁施工部位為1#、2#、6#、7#、8#、9#樓工程樁,其中安排1#樓6臺鉆機,2#樓4臺鉆機,6#樓6臺鉆機,7#樓5臺鉆機,8#樓5臺鉆機,9#樓5臺鉆機。施工計劃工期為9月2210月22號,作業時間為全天24小時,每臺樁機安排2班人員輪班作業。1.2 工程地質 施工區在地貌單元上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地貌單元,地形較平坦。地質土層主要有雜填土、粉土、粉質粘土、粉砂、淤泥質粉質粘土等。1.2、3 設計參數 設計樁徑800mm,樁長55m,樁頂標高-0.25m(9#設計樁頂標高為0.15m),絕對標高5.6-6.7之間。,2.1 場地平整及施工道路布置 鉆孔場地應清除雜物、換填軟土、平整壓實,保證場地能夠承受施工作業時的靜、動荷載,同時應滿足施工設備安全進、處場。施工場地內應布置施工主干道路及支路,其中主干路應能滿足泥漿車、水泥罐車、商混車雙向通行,主干路轉彎處應能滿足車輛正常轉彎,支路應有足夠強度滿足商混車正常倒行。,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2.2測量放線 測量人員應事先對樁位坐標校核,做到準確無誤,然后根據樁位坐標采用全站儀測量準確放出樁中心位置。當土質較軟時應用長鋼筋頭定位,保證鋼3、筋頭打入堅硬的地層,鋼筋周圍應夯實并做好保護,隨時校核樁位坐標。放好的樁位必須進行復測,誤差控制在3mm之內。測量放樣后及時的進行技術交底,現場交底給樁機班組長。若樁位因移動機械或場地平整破壞時,現場人員應及時通知測量人員重新放樣并與周圍樁位校核,確定無誤。在埋設護筒過程中要破壞原有的樁位,在護筒埋設好恢復樁位后,應及時的校核樁位,將誤差控制在20mm之內。,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2.2 測量放線,2.3 埋設護筒 埋設護筒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的方法,埋設的護筒采用48mm厚的鋼板制制作,護筒的內徑應比樁徑大10cm以上,護筒頂端應開設1-2個溢漿口,護筒頂面要高出施工地面34、0cm并高出地下水位2m,同時還應滿足孔內泥漿面的高度要求。護筒的埋設深度應滿足在黏性土中不小于1m。當表層土松軟時應將護筒埋置到較堅硬密實的土層中至少0.5m。護筒頂面中心與設計樁位偏差不應大于5cm,傾斜度不大于1%。,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2.4 泥漿與泥漿池 2.4.1 泥漿性能指標 護壁泥漿采用原土造漿。入孔泥漿的比重應為1.11.3,黏度在一般地層為1622s,松散易坍塌地層為1928s,泥漿含砂率不大于4%,膠體率不小于95%,應大于6.5。.2.4.2 泥漿循環系統 泥漿循環系統有自流回灌式和泵送回灌式兩種,可根據現場情況選定。泥漿循環系統應由泥漿池、沉淀池、循環槽、泥漿泵、除砂5、器等設施設備組成,并設有排水、清洗、排渣等設施。泥漿池和沉淀池應組合設置,一個泥漿池配置的沉淀池不宜少于2個。泥漿池經二級沉淀后有沉淀上口流入泥漿池再循環使用。含砂高的土層應采用除砂器除砂。,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2.4.3 泥漿池 泥漿池的容積宜為單個樁孔容積的1.21.5倍,每個沉淀池的最小容積不宜小于6m3。采用自流回灌式泥漿循環系統時,泥漿池與樁孔間由循環槽連通,循環槽的流向坡度為0.5%,槽的截面應能保證泥漿正常循環不外溢。在鉆孔施工過程中,對泥漿池中的沉渣及澆筑砼時溢出的廢棄泥漿隨時清理,嚴防泥漿溢流。用汽車運出廢用泥漿至指定的地點傾斜,嚴禁就地棄渣,污染環境。,第二部分 施工準備,6、3.1 主要工藝流程 鉆孔施工 驗孔及清空 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下導管及二次清空 灌注砼,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3.2 技術要求 3.2.1鉆孔施工 a 鉆前要求 鉆孔前,按照施工設計所提供的地質、水文質料繪制地質剖面圖,掛在鉆臺機上,針對施工地點的地質地層條件選擇不同的鉆頭、鉆進壓力、鉆進速度及適當的泥漿比重。同時要求每臺鉆機機長做好施工記錄表,在交接班時應交代好鉆進情況及下一班應注意情況。,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b 鉆機就位 在鉆機平臺搭設好后,將鉆機移至樁位,用鋼枕木做基座,使底座平臺平穩,鉆機底座用倒鏈滑車交叉對稱拉緊,保證在鉆進和運行中不產生位移和沉陷,鉆機機架及鉆桿要豎直,鉆頭、7、鉆桿和樁徑中心在一垂線上,最大誤差不大于5cm,以保證孔位正確,鉆孔順直。在鉆機平臺上安放線錘對準定位鋼筋頭,待樁機就位完成后用全站儀復測樁位,偏差應小于2cm。,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b 鉆機就位,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c 鉆進 開鉆前,應先開泵在護筒內灌滿泥漿,然后開機鉆進。鉆進時應先輕壓、慢轉并控制泵量,進行正常鉆進后,逐漸加大轉速和鉆壓。當在軟土層中鉆進時,應根據泥漿的補給情況控制鉆進速度;在硬層或巖層中鉆進速度應以鉆機不發生跳動為準。在易坍塌的地層中鉆進時,應適當加大泥漿密度和黏度。加接鉆桿時,應先將鉆具提離孔底0.20.3m,待泥漿循環23分鐘后,在擰卸接頭加接鉆頭。如在鉆進過8、程中發生斜孔、塌孔和護筒冒漿、失穩等現象時應停鉆,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鉆進。為防止轉進時斜孔,在鉆具中應加設扶正器。,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3.2.2 驗孔及清空 鉆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及時進行驗孔,要求孔徑不小于設計樁徑;孔深不小于設計孔深;垂直度不大于1%。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后立即進行清孔。第一次清孔采用泥漿置換法,可利用成孔鉆具直接進行。清孔時應先將鉆頭提離孔底0.20.3m,輸入泥漿循環清孔,鉆桿緩慢回轉上下移動,清孔泥漿 應滿足一下要求:孔內排出泥漿手摸無23mm顆粒,泥漿比重不大于1.15,含砂率小于2%,粘度1822s。孔深小于60m的樁,清孔時間宜在1530min,孔深大于9、60m的樁,清孔時間宜在3045min。嚴禁采用加深鉆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3.2.2 驗孔及清空,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a 鋼筋籠制作,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b 鋼筋籠焊接 焊接用焊條應根據母材材質合理選用。鋼筋焊接采用單面焊接,焊接長度應不小于10D,如搭接長度不足10D時采用雙面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5D。同一截面內的接頭數量不應大于主筋總數量的50%,相鄰接頭應上下錯開,錯開距離不應小于35倍主筋直徑。環形加勁箍筋與主筋的連接應采用電弧焊電焊連接;螺旋箍筋與主筋連接可采用鐵絲綁扎并間隔電焊固定或直接電焊固定。,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10、b 鋼筋籠焊接,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c 鋼筋籠安裝,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3.2.4 下導管及二次清空 a 導管 導管選用應與樁徑匹配,對于樁徑小于800mm的樁,導管內徑宜為200mm,導管的壁厚不應小于5mm,導管截面應規整,長度方向應平直,無明顯彎曲和局部凹陷,能保證灌注砼時隔水球順暢通過。導管接頭應保證導管連接可靠和平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導管的第一節低管長度不應小于4m,導管標準節長度以為2.53m,并可設置各種長度的短節導管。導管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清洗管壁內外及節頭處粘結的砼殘漿。,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a 導管,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b 二次清空11、 第二次清空利用導管輸入泥漿循環清孔。清孔結束后時應測定泥漿指標及孔底沉渣。對摩擦型樁二次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指標應不大于100mm。,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3.2.4 澆筑水下砼 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500mm。應有足夠的混凝土儲備量,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一下不應少于0.8m,經計算初灌量為2.5方。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為26m,嚴禁將導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控制提拔導管的速度。混凝土澆筑時間必須控制在混凝土有效的緩凝時間,必須連續施工。應控制最后一次灌入量,超灌高度宜為0.81.0m,確保鑿除泛漿高度后暴露的樁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等級。,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12、程,3.2.4 澆筑水下砼,第三部分 施工工藝流程,第四部分 質量標準,質量控制標準,第四部分 質量標準,第四部分 質量標準,1、所有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拆卸作業必須佩帶安全帶,不得穿拖鞋、赤腳進入工地,不得醉酒施工。2、電工、電焊工等特工種操作人員必須持有專業操作上崗證,施工時必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具.3、注意防火防電,加工場地配備消防器具,按規范要求執行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和三相五線制,設備用電實行一箱一閘一保護。4、鉆機、鉆具和吊鉆頭的鋼絲繩,均符合設計要求,未施工的孔口,均加防護蓋。5、鉆機移位時防止擠壓電纜及泥漿水管。6.、泥漿池、鋼筋加工廠四周采用防護欄防護,并掛醒目的安全警示牌13、,確保施工安全。,第五部分 安全生產,7、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嚴禁上下拋擲工具、材料;嚴禁工具、材料放置在不易放穩的物體上;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遠離鋼絲繩。8、施工樁機配掛醒目的安全操作規程牌,夜間施工應有照明燈。,第五部分 安全生產,1、鋼筋籠制作時箍筋焊接不牢固,在鋼筋籠運輸過程中經過顛簸,鋼筋焊縫處斷裂;保護層墊塊漏加現象。2、鋼筋籠連接處常出現焊縫有砂孔、焊縫不飽滿、有焊瘤、氣孔等現象;焊條規格不符合標準。3、鋼筋籠下降速度過快,有鋼筋籠下不去現象。4、鋼護筒安裝不牢固或者是沒有護筒,導致空口石塊墜落孔內,泥漿四溢現象。5、有時會發生斜孔、縮孔、塌孔或地面塌陷現象。6、砼用量缺方及超方現象。,第六部分 常見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