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土方開挖、回填及降排水資料管理(2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84868
2023-11-08
25頁
161.04KB
1、土方工程資料管理,土方開挖資料管理土方回填資料管理降水與排水資料管理,1.土方開挖資料管理,1.1 施工準備及其資料形成1.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1.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 1.4 土方開挖資料匯總,1.1 施工準備及其資料形成,技術準備【施工方案:技術交底記錄】【樁位交接記錄:樁位復制記錄:控制點測設記錄】主要機具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裝載機、測量儀器、鐵鍬、手推車、手錘、梯子、鐵鎬、撬棍、龍門板、小白線或20號鉛絲、鋼卷尺、坡度尺等。作業條件,技術準備(1)熟悉施工圖紙,編制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并經審批,對有關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勘察地形、地貌,實地了解2、施工現場及周圍情況。(3)組織測量人員進行樁位交接驗收及復測工作,測設土方開挖控制點。,主要機具一般講,深度不大的大面積基坑開挖,宜采用推土機或裝載機推土、裝土,用自卸汽車運土:對長度和寬度均較大的大面積土方一次開挖,可用鏟運機鏟土、運土、卸土、填筑作業:對面積較大較深的基礎多采用05立方米或10立方米斗容量的液壓正鏟挖掘,上層土方也可用鏟運機或推土機進行:如操作面狹窄,且有地下水,土囊濕度大,可采用液壓反鏟挖掘機挖土,自卸汽車運土: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鏟,效率較高:對地下水外腳地采取不排水挖土時,亦可分層用不同機械開挖,先用正鏟挖土機挖地下水位以上土方,再用拉鏟或反鏟挖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用3、自卸汽車將土方運出。,1.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確定開挖順序和坡度分段、分層均開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操作工藝(1)開挖坡度的確定。基坑開挖,應先進行測量定位,超平放線,定出開挖寬度,按放線分塊(段)分層挖土。根據土質和水文情況,采取四側或兩側直立開挖或放坡,以保證施工操作安全。【基線、軸線和水平基準點的測設記錄:軸線控制測量復核記錄:標高抄測記錄】,(2)在工程施工區域設置測量控制網,包括控制基線、軸線和水平基準點:做好軸線控制測量的校核。(3)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路線及開挖深度。然后分層均勻開挖。(4)采用挖土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應4、從上而下分層分段,按照坡度線向下開挖,嚴禁在高度超過3m或在不穩定土體之下作業,但每層的中心地段應比兩邊稍高一些,以防積水。(5)在挖方邊坡上如發現有軟弱土、流砂土層時,或地表面出現裂縫時,應停止開挖,并及時采取相應補救措施,以防止土體崩塌與下滑。,(6)采用反鏟、拉鏟挖土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確定施工方法。(7)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于基坑(槽)和管溝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過5 m時應按專業性施工方案來確定。(8)機械開挖基坑(槽)和管溝,應采取措施防止基底超挖,一般可在設計標高以上暫留300mm一層土不挖,以便經抄平后由人工清底挖出。(9)機械挖不到的5、土方,應配以人工跟隨挖掘,并用手推車將土運到機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挖走。(10)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實際標高500m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引樁拉通線,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準。以此修整槽邊,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鏟平后進行質量檢查驗收。(11)開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應留足回填的好土;多余土方應一次運走,避免二次搬運。(12)季節性施工。1)土方開挖不宜在冬季施工。如必須在冬季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按冬季施工方案進行。【冬期施工方案】2)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期進行,如必須在雨期開挖時,開挖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6、逐片分期完成。【雨期施工方案】,1.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1)土方開挖前應檢查定位放線、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合理安排土方運輸車的行走路線及棄土場。(2)施工過程中應檢查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壓實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統,并隨時觀測周圍的環境變化。(3)臨時性挖土的邊坡值應符合有關規定。(4)土方開挖工程的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有關規定。【土方開挖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土方開挖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表】,2.土方回填資料管理,2.1 施工準備及其資料形成2.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2.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 2.4 土方回填資料匯總,2.1 施工準備及其資料形成7、,技術準備【施工方案;技術交底記錄;土工擊實試驗報告;回填土試驗報告;標高抄測記錄】材料要求【材料進場檢驗記錄】主要機具鏟土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翻斗車、平碾、羊足碾和振動碾、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頭、尖頭)、篩子(孔徑40-60 mm)、木耙、鋼卷尺、20號鉛絲、膠皮管等。作業條件,技術準備(1)回填土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編制回填土方案,經審批后向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通過試驗確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夯實變數等參數。(2)根據分層回填厚度測放出回填標高控制線,以控制回填土的標高或厚度。(3)確定土方機械、車輛的行走路線,并事先檢8、查,必要時對經過的道路、橋梁進行加固加寬處理。(4)編制機械回填土施工方案,依據工程特點和填方土料種類通過試驗確定含水量、虛鋪厚度、壓實遍數等參數,并向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材料要求(1)土料優先利用基坑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機雜質。使用前應過篩,其粒徑不大于50mm,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使用振動碾時為3/4,含水率應符合規定要求。(2)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做表層以下的填料;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層填料:碎塊草皮和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僅用于無壓實要求的填方:淤泥和淤泥質土一般不能做填料,但在軟土或沼澤地區,經9、過處理含水量符合實要求后,可用與填方中的次要部位。,作業條件(1)土方回填前應驗收基底標高:并應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滯水流入填方區,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2)填方和壓實前,對基底標高、箱形基礎墻或地下防水層、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檢查記錄】(3)房心和管溝的回填,應在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裝或墻間加固后再進行。,作業條件(4)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的設置。在基坑(槽)或管溝邊坡上,每隔3m釘上水平橛,或在室內和三水的邊墻上彈水平線或在地平上標高控制木樁(5)在基坑或邊溝上每10m釘上水平樁或臨近的固定建筑物抄上標準高程點,大面積場地上每隔10m左右應釘水平控制樁10、。【標高抄測記錄】(6)按施工方案確定機械填土的施工順序、土方機械車輛的行走路線等。,2.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工藝流程 基地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分層碾壓檢驗密實度修整找平驗收操作工藝(1)基地清理。填土前要清除基底垃圾、樹根等雜物,抽除坑穴積水、淤泥,驗收基地標高。【隱蔽工程檢查記錄】,2.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1)土方回填前應清除基底的垃圾、樹根等雜物,抽除坑穴積水、淤泥,驗收基地標高。如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應在基底壓實后再進行。(2)對填方土料應按設計要求驗收后方可填入。(3)填方施工過程中檢查排水措施,每層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壓實程度。填筑厚度及壓實遍數應根據土質11、,壓實系數及所用機具確定。(4)填方施工結束后,應檢查標高、邊坡坡度、壓實程度等,檢驗標準應符合有關確定。【土方回填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土方回填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表】,3.降水與排水資料管理,3.1 施工準備及其資料形成3.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3.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 3.4 降水與排水資料匯總,3.2 施工工藝過程及其資料形成,工藝流程【輕型井點】施工準備井點管布置井點管埋設井點管使用井點管拆除操作工藝【輕型井點】(1)平面布置(2)井點管埋設(3)井點管使用(4)井點管拆除(5)質量控制要點,(1)平面布置:輕型井點降水系統的布置,應根據基坑的平面形狀與大小、土質、12、地下水位高低與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1)平面布置。當基坑或溝槽寬度小于6m,降水度小于5m時,可用單排井點,井點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側;當基坑或基槽的寬度大于6m,或土質不良、滲透系數較大時,則宜采用雙排線狀井點,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兩側;當基坑或基槽的面積較大時,宜采用環狀井點布置。2)高程布置。當地下降水深度小于6m時,應采用一級輕型井點布置;當降水深度大于6m、一級輕型井點不能滿足降水深度時,可采用明溝排水和井點降水相結合的方法,將總管安裝在原有地下水位線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當采用明溝排水和一級井點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內布置第二排井點。,(2)井點管埋設:1)井點管埋設程序。縱觀排13、放井點管埋設彎連管連接抽水設備安裝2)井點管埋設。井點管埋設一般采用水沖法,包括沖孔和埋管兩個過程。沖孔時,先用起重設備將直徑50-70mm的沖管吊起,并插在井點位置上,然后開動高壓水泵,將土充松,沖孔時,沖管應垂直插入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擺動,以加劇土體松動,邊沖邊沉,沖孔直徑應不小于300mm,以保證井管四周有一定數量的砂濾層,沖孔深度應比濾管底深500mm左右,以防沖管拔出時,部分土顆粒沉于坑底而觸及濾管底部。各層土沖孔所需水流壓力.井孔沖成后,立即拔出沖管,插入井點管,并在井點管和孔壁間迅速填灌砂濾層,以防孔壁坍塌,砂濾層的填灌質量是保證輕型井點順利工作的關鍵,一般應采用潔凈的粗砂,填灌14、要均勻,應填灌到濾管頂上1-15m,以保證水流暢通,井點填砂后,井點管上口須用黏土封口,以防漏氣。,(3)井點管使用:井點管使用,應保證連續抽水,并準備雙電源,正常出水規律為“先大后小,先渾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較渾,或出現清后又渾等情況,應立即檢查糾正。(4)井點管拆除:地下建、構筑物竣工并進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點系統,井點管拆除一般多借助于倒鏈、起重機等,所留空洞用土或砂填塞,對地基有防滲要求時,地面以下2m應用黏土填實。【輕型井點施工記錄】【輕型井點降水系統安裝驗收記錄】【輕型井點降水記錄】【降水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狀況監測記錄】,(5)質量控制要點:1)集水總管、濾管和泵的位置15、及標高應正確。2)井點系統各部件均應安裝嚴密,防止漏氣。3)沖孔孔徑不應小于300mm,深度應比濾管底深500mm以上,井點孔口到地下500-1000mm范圍內應用黏性土填實。4)隔膜泵底應平整穩固,出水的接管應平接,不得上彎,皮碗應安裝準備,對稱,使工作時受力平衡。5)降水過程中,應定時觀測水流量、真空度和水位觀測井的水位。,3.3 質量控制與驗收及其資料形成,(1)降水系統拖工完后,應試運轉,如發現井管失效,應采取措施使其恢復正常,如不可能恢復則應報廢,另行設置新的井管。(2)降水系統運轉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觀測孔中的水位。(3)基坑內明排水應設置排水溝及及水井,排水溝坡宜控制在1%-2%。(4)降水施工的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表22-4的規定。檢驗標準應符合有關確定。【降水與排水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降水與排水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