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過程安全及目標安全控制管理培訓課件(38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4915
2023-11-08
38頁
5.94MB
1、過程安全控制管理,由于安全事故具有偶然性,從生產經營單位的內部安全生產管理來說,過程的控制更顯得重要。因為所有的目標都必須通過一系列的過程來完成,如果過程控制不好,可能就會在一些偶然因素的觸發下導致事故的發生,目標也就無法實現。,前言,過程安全管理與安全目標管理是相對的,前者強調的是通過過程的嚴格控制來實現安全生產,而后者側重強調“安全”這個目標,只要很好地實現這個目標,就應屬于合適的方法。,過程管理就是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通過對過程要素(工藝、活動、作業)、對象要素(作業環境、設備、材料、人員)、時間要素和空間要素的系統控制,消除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與有害因素。,過程安全管理基2、于兩個基本理念:一是“一切處于受控狀態”;二是“過程規范化、標準化”。屬于過程管理的方法很多,如“四全”管理(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員管理)、標準化作業、安全檢查、危險作業安全監護、確認制、安全審批制、危險監控法、定置管理法等。本節主要介紹常用的安全過程管理方法,前言,確認管理,過程安全管理之,定義,過程確認制是根據人們有意識行為中常用的“判斷、確定、行動”的思維方式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過程管理方法。它要求人們在做出某種行動時,應首先進行分析判斷,確認沒有危險或有害后再響應。它既可以用于宏觀過程的確認管理,也可用于微觀操作的確認。尤其生產經營活動中,過程確認制要求人們把“判斷、確定、行動”作為3、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在作業過程中按一定確認方式進行操作,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過程確認制的構成要素,1,沒有確認通常是在無意識或低水平意識狀態下發生的。例如因煩惱和心事而走神;因沒有積極思維產生的遺忘、主觀臆測等等。因此保證確認的基本要求就是使人從意識或低水平意識狀態轉變為積極的思維意識上狀態上來。確認是人大腦對事物的思維過程,也就是確認者對被確認對象(事物)的認知過程。確認者總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來對被確認的對象進行確認。由此可見,確認是由一定的要素構成的,其構成要素包括六個方面:,確認六要素,被確認對象,確認者,確認的方法,確認時間,確認內容,確認程序,1,就是對事物進行有意識的認知的人,如4、作業中的操作者,生產管理者,安全管理者等。,確認者,被確認對象,就是被確認者進行認知、分析的客觀事物系統,如一臺設備,一個作業系統,一個生產系統,一臺裝置,一個部件等。,過程確認制的構成要素,1,確認內容,就是確認者對被確認對象所要認識、分析、了解的某方面的信息。一個對象包含很多信息,但確認者并不是對所有的信息都要確認,而是根據行動目標要求,有目的地認知其中的部分信息。,確認者對被確認對象進行認知的時刻。如當一個人要過馬路時,他才去確認馬路是否安全。又如,設備在啟動前需要確認,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定時或不定時的確認。,確認時間,過程確認制的構成要素,1,確認時間,確認的方法,即確認者為了準確認知事5、物所采用的方法。如人們在堆放物體時,為了確認是否放穩,常常在堆放完后再用手去搖一搖,以確認是否穩定。,確認是一個過程,應按一定的程序進行。如圖2-7所示,確認者首先檢查或觀被確認對象,然后進行確認,思想進入一種有序的思維過程。如果被確認對象處于安全狀態即可執行,否則應先排除不安全因素,再次進行確認,直至對象是安全的才允許執行。,過程確認制的構成要素,確認制的實施方法,被確認對象的劃定,指定確認者,規定確定的時間和內容,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2,確認制是一種嚴密的過程管理方法,應根據生產系統的特點,劃定被確認對象,指定確認人,規定所要確認的內容和時間,制定出確認所采用的方法與程序,最后加以實施,6、并形成制度化。,1,2,3,4,2,被確認對象劃定的原則是,凡是可能發生誤操作,而誤操作又可能性造成嚴重后果的,都應制訂并實施可靠的確認制,例如開動、關停機器和固定設備;駕駛車輛;開動起重運輸設備;危險作業;多人作業中的指揮聯絡;送變電作業;檢修后開機;重要防護用品(防毒面具、安全帶等)的使用,以及曾經發生過誤操作事故的作業等。,1,2.1、被確認對象的劃定,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被確認對象劃定的原則是,2,2.1、被確認對象的劃定,要有層次性,從宏觀到微觀,逐層劃定,如按作業程序來劃定,或按項目執行程序來劃定等。,被確認對象要明確,最好與操作的操作范圍一致。被確認對象劃定的方法是,首先對生產7、系統進行調要,了解生產系統的特點、工藝流程、設備情況、作業要求等。然后進行系統分析,按作業程序或作業方法或其他方法,將生產系統劃分為各個單元,每一個單元作為一個被確認對象。,3,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2.2、指定確認者,根據劃定的對象指定相應的確認人,包括操作者,指揮者和管理者。對于一個崗位有多個人輪班的,每個人都應是確認人。,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3、規定確認的內容和時間,2,應根據被確認對象及作業特點來設定,可參考下列方法進行。,(1)作業準備的確認:作業人員在接班后應進行設備、環境狀況的確認。如設備的操縱、顯示裝置、安全裝置等是否正常可靠;設備的潤滑情況是否良好;原材料、輔助材料的性狀是8、否符合要求;工器具擺放是否到位,作業場所是否清潔、整齊;材料、物品的堆放是否妥當;作業通道是否順暢等等。一切確認正常,或確診可能有危險而采取有效的防止對策后才允許開始操作。作業準備的確認可以和作業前的安全檢查結合起來,采用安全檢查表進行。,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3、規定確認的內容和時間,2,(2)作業方法的確認:即按照標準化的作業規程,對作業方法進行確認,確認無誤后才允許啟動設備。,(3)設備運行確認:設備開動后,應對設備的運行情況是否正常進行確認。如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常的振動、噪聲或其他任何預示危險的征兆;各種運行參數的顯示是否正常等等。設備運行確認也可以與作業中的安全檢查結合,采用安全檢9、查表進行。應根據需要在整個作業期間進行若干次。,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3、規定確認的內容和時間,2,(4)關閉設備的確認:與開啟設備的情況相同,應按照標準化作業規程關閉設備的作業方法操作,確認后才允許關閉設備。(5)多人作業的確認:如系多人協同作業,則在開始作業前,應按照預一的安排對參加作業的人員、人員的作業位置、作業方法、指揮聯絡形式、作業中出現異常情況時的對策進行確認,確認無誤才允許開始作業。,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2.4、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應根據確認者的特點、思維習慣、作業方法、設備的特點等因素綜合分析,制定出可操作性強的、有效的確認方法:(10、1)檢查表確認法:將要確認的內容事項制成表格,作業過程中按表所列內容逐一確認。(2)流程圖確認法:將要確認的內容事項按一定的順序繪制成流程圖,使用中按圖示確認。該法具有形象直觀的優點,且不容易出錯。(3)監護指揮確認法:對于危險性較大或人員較多的作業,同業務熟練的專人監護指揮,按監護者統一指揮、確認。指揮者主要通過手勢、聲音、應答反饋等方式進行確認。,確認制的實施方法,2,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2.4、確認方法與程序的制定,(4)模擬操作確認法:對于復雜重要的工作,在采用上述確認方法還不能滿足安全生產要求時,可實行模擬操作確認。經過模擬操作,確認無誤后才正式進行操作。模擬操作最好實行操作票制度11、,即把正確的操作步驟、方法寫在操作票上,逐項核對、確認,然后進行操作。必要時,應該由兩個人同時進行確認,即一人監護,一人操作。最好的辦法是采用實物模擬確認法,即制作一個與實際系統相似,并與實際系統聯系的實物模擬系統,它能反映實際系統的狀態。通過對模擬系統的實際操作來檢查實際系統所處的狀態,確認安全、正常后再操作實際系統。,上述的確認方法步驟可制成表格,以便實施與管理。,確認制的實施方法,過程安全管理之,危險作業活動監控管理,危險作業的安全監護,1,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吊裝等危險作業,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的安全措施的落實。”,危險作業12、是指容易造成嚴重傷害事故和財產損失的作業。主要是指臨時性作業、非生產性作業以及勞動條件惡劣的作業。如拆除房屋,砍伐樹木,清掃作業場所,立體交叉作業,易燃易爆場所附近動火,機械設備的檢查、修理、注油,重大設備的拆遷、吊運、安裝,特大特重零部件的制造、搬運、吊裝,大型設施的修理或改造,設備故障的緊急搶修,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處置,高處、溝坑、水上、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間內的作業,壓力容器的耐壓試驗、氣密試驗,爆破作業,帶電作業,高溫、嚴寒、輻射作業等等。特種作業和外出作業也應做為危險作業來對待。,臨時組織作業人員,往往彼此不夠熟悉,難以做到默契配合,作業程序不固定,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使用的設備13、工具不固定,甚至于適合,缺乏安全保障;,一般都較復雜、困難,技術要求高、危險性大。,1,1.1、危險作業的特點,危險作業的基本特點是臨時性、不固定性和危險性,具體表現在:,作業時間、地點不固定;,1,2,3,4,5,危險作業的安全監護,危險作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比固定地點的重復性作業有更多的潛在危險。如不認真對待,加強過程監控管理,就往往容易發生事故,事故的后果多數比較嚴重。,危險作業的人員組織,2,危險作業多為臨時組織作業人員,常因彼此不熟悉,配合不默契而引發事故。因此,一方面應規范危險作業的人員組織,應選派有相應工種施工、操作經驗的人員從事危險作業,并且人員配備(人數、工種、技術水平等14、)應合理。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危險作業人員的管理,對作業人員實施跟蹤監督管理,強化作業前的培訓與安全教育,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有安全操作證。危險作業人員服裝、佩戴勞動保護用品要規范等。危險作業人員組織中,應安排有專門安全監護人員,負責進行作業現場的安全監護管理。,現場作業監護管理,3,危險作業的現場監護管理應根據危險作業的特點來制定,應使作業程序規范化、設備與工具使用規范化、作業(施工)現場規范化,確保作業按操作規程進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實。作業程序規范化危險作業程序包括申請、審批、作業、監督、總結等過程,整個程序一定嚴格、規范。對于危險性大的危險作業(如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作業證制度。需要進行危險作15、業的部門應首先提出申請,說明要求作業的理由、時間、地點、規模和作業內容。申請一般應逐級進行,即班組向車間,車間向廠提出申請。,3,作業審批,根據作業的危險等級由車間及或廠級進行審批。審批應主要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進行,并按安全檢查表進行。作業審批合格后,發給作業證,明確作業時間,參加作業人員,作業分工以及指定作業負責人和作業監護人。在開始作業前,應做好作業前的準備的檢查工作。準備工作包括:作業前的培訓,熟悉作業標準,掌握安全要點和異常情況的對策等;作業現場的清理整頓;工具設備準備;服裝護具準備;確定并熟悉作業中的指揮、聯絡方式等。作業前的檢查包括:自檢、領導檢查和安技人員檢查。檢查合格16、后才能開始作業,作業中,指揮人員和作業人員均應嚴格按預定方案要求進行;監護人員應在作業現場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作業安全,現場作業監護管理,過程安全管理之,標準化作業管理,作業標準化的概念及意義,作業標準化的概念,1,標準就是對經濟技術活動中具有多樣性、相關性特征的重復事物,依據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頒發的統一規定。標準化是以制定標準和貫徹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全部活動過程。作業標準化就是在總結實踐經驗和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作業方法加以優選優化,制定標準和貫徹標準的活動過程。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作業就是標準化作業。,作業標準化的意義,1,人的不安全行為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17、,最終多數都可歸結為錯誤的操作。由于每個人所受的教育訓練、工作經歷、技術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而造成失誤的原因也各異。為了減少操作方法與程序的標準,即作業標準。由于作業標準是經驗和科學的總結,體現了安全、舒適、優質、高效的客觀規律,因此只要按照它進行作業就能有效地防止錯誤操作。,(1)標準化作業是生產安全的客觀需要,作業標準化的概念及意義,作業標準化的意義,1,(2)作業標準化是過程管理規范化的基礎,標準化是以制定和貫徹標準為主要內容的有組織的活動過程。指導標準化的方法應用于管理領域,通過制定和貫徹管理標準,使生產經營單位生產過程各環節、各要素達到有機、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學化,18、這就是管理的標準化。在管理標準化基礎上,以各種崗位工作標準化為依據,從組織行為角度,確定組織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并用于約束、指導和激勵生產經營單位人員的行,就是管理的規范化。無論是管理的標準化,還是管理的規范化都是以崗位工作標準為依據的。一個生產系統的產品生產,是生產系統各要素和各個生產過程環節協作完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按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標準來運行,否則生產系統就無法完成其特定目標。所以要實現管理的規范化,首先必須實現各生產過程作業的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的概念及意義,作業標準化的意義,1,(3)標準化作業是安全規章制度的具體化,作業標準是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具體化,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19、制等制度對消除或防止生產活動中的危險因素進行了限制性的規定,但一般都并不指明保證安全的具體做法。但是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主要是解決“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的問題,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況下怎么做,特殊情況下怎么做”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具體作業程序來回答。如果從宏到微觀的思想方法來說明,就是安全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對安全的規定是針對較一般性的,相對較宏觀的。對于作業過程比較具體程序方法只能通過作業標準來加以補充和完善。所以作業標準屬于更微觀層次的安全規定。另一方面,由于生產過程有很多隨機的因素,條件千變萬化,有時現有的規章制度與所處的條件差別很大而不適用,這時就必須以作業標準作為依據因此從這個意義20、來說,作業標準又是規章制度的基礎。,作業標準化的概念及意義,作業標準化的內容,2,從作業標準化的內涵來看,它主要是作業過程中的標準化問題,包括作業程序的標準、作業方法及手段的標準。但是,作業過程實際是在人機系統中進行的,也就是說作業過程涉及到從事操作的人、運行的設備、使用的器具、作業環境以及對作業過程的管理。因此,要做到作業標準化,必須同時使作業過程所涉及的各要素也標準化。由此可見,廣義的作業標準化除了作業程序、方法、手段的標準化外,還包括人的行為、作業環境整潔、設備檢查維修、工器具放置使用、勞保用品穿戴、個體防護設施準備,以及共同作業的指揮聯絡等各方面的標準化。,作業標準的內容及制作方法,作21、業標準化的內容,2,作業過程標準化,行為標準化,作業環境標準化,作業設備檢修標準化,作業標準化的內容,作業標準的內容及制作方法,2,作業過程標準化,從時間因素來看,任何一個作業過程都由一定的要素在一定的空間的時間里交替作用的結果。因此作業過程標準化首先體現在作業程序的標準化,這種程序標準包括宏觀方面和微觀方面。宏觀方面如工序銜接的標準,作業人員輪班(交接班)的標準等;微觀方面主要是某個操作的程序,如起吊作業中對某個物件起吊過程應包括:準備、開動行車、開到吊物位置、落鉤掛吊、起吊、運行、指定位置、落鉤、升鉤等程序。作業方法標準比作業程序標準更為綜合,它主要是指完成某項任務過程中要素的配置情況如人22、員、手段、器具、材料、運作方式,作業組織等的配置。,1,作業標準的內容及制作方法,2,行為標準化,行為的標準化對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很多事故是人為失誤引起的。人既是作業過程的一個參與要素,同時又是控制作業進程和運作方式的主人。首先從操作者自身來說,穿戴應符合作業規范,當使用勞保用品時,穿戴也應標準化。當地作為作業過程的指揮者時,其指揮動作應標準化(對不同的作業應有不同的標準)。指揮動作的標準應符合安全、準確、經濟原則。如指揮的位置、姿勢、動作幅度、速度、動作要素和運動軌跡范圍和安全要點等都應標準化。滿足安全、舒適、準確、高效的要求。安全要點是作業標準中對安全工作的重點提示,即防止作業中發生危23、險,出現意外的操作要領。作業中的交流也應標準化,包括交流手勢(即體態語言)標準,語言、口令標準、交流方式標準等,一般應使用普通話;操作中具體使用語言、口令應按一定的規則設計,尤其對險情信號的交流更應標準化,并且每一個人都應進行訓練。,2,作業標準的內容及制作方法,2,3,作業環境標準化,即應做到標準化的作業現場,要求作業設備裝置性能良好,安裝合格;按標準配備性能良好的安全設施,裝設安全標志及安全標志牌;工具材料擺放整齊、標準化;作業環境衛生標準化;文明生產等。,4,作業設備檢修標準化,設備運行過程應按一定的要求進行監護,這種監護程序化,標準化。對各類型的設備,應根據其特點制定出檢查、維護、定期修理的標準。同時對于檢查維修過程也應標準化。,作業標準的內容及制作方法,感謝您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