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功能等級劃分及交通安全設計培訓課件(5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025
2023-11-08
52頁
4.94MB
1、道路功能等級劃分及交通安全設計,道路交通安全現狀,全球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平均達120多萬人,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人數高達5000萬,每年因交通事故平均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次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公路交通事故經濟損失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2%和2%.,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而言,我國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2005年,我國的萬車死亡率(7.6人次)遠遠高于其他17個國家,05年我國的萬車死亡率是瑞士的9.5倍、是瑞典和荷蘭的8.5倍.也遠遠高于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和韓國.,我國和其他國家的萬車死亡率比較,一、道路功能等級劃分,主要內容,道路功能分析道路2、功能等級劃分標準道路接入分類體系道路功能等級劃分的應用平交口類型劃分,道路功能分析,道路可根據服務的特性分為“干線道路”主要提供主行駛路段的運輸服務、“集散道路”主要是提供疏散匯集段的運輸服務及“局部道路”主要是提供出入段的運輸服務.,道路功能等級劃分標準,道路一般具有兩種功能:交通功能(又稱暢通性)和接入功能(又稱服務性或通達性).功能等級高的道路在路網中主要是為了實現快速的交通,也即交通功能占主導地位;功能等級較低的道路在路網中主要是為了實現方便的接入,也即接入功能占主導地位.,結合我國的國情,可以將公路(除高速公路)按功能分為三大類五小類:(一)干線型公路(1)主干線公路(2)次干線公路3、(二)集散型公路(1)主集散公路(2)次集散公路(三)地方公路,出行的道路功能性轉換,土地開發項目:集鎮、服務設施、工業,等,干道,支路,Backage Road,從干道進入周圍設施,道路接入分類體系,平交口類型劃分,二、平交路口選位,主要內容,平交口間距標準交通流導入方法平交口選位方法,合理的交叉口間距能夠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運營效率;合理的交叉口間距有利于維護道路的功能,從而延長道路的使用年限節約大量的建設資金;合理的交叉口間距有利于減少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平交口間距標準,平交口間距標準,基于公路功能分類,對公路平交口進行如下基本定義:1)接入口:干線型/集散型公路與地方道路平面相交4、形成的平交口;2)交叉口:干線型或集散型公路之間平面相交形成的平交口.,平交口間距標準,考慮平交口控制類型后,對平交口基本定義進行進一步拓展:1)接入口:干線型/集散型公路與地方道路平面相交形成的無信號化控制的平交口.2)交叉口:a.干線型或集散型公路之間平面相交形成的平交口;b.信號化控制的接入口.,平交口間距標準,兩種類型平交口可以組合出三種間距模式:1)交叉口間距(A類):交叉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2)接入間距(B類):接入口與接入口之間的距離;3)交叉口角凈距(C類):交叉口與接入口之間的距離.,平交口間距標準,平交口間距模式劃分流程,平交口間距標準,集散型公路平交口間距示意圖,平交口5、間距標準,平交路口最小間距確定方法,平交口間距標準,平交路口最小間距匯總,平交口間距標準,交通流導入方法,接入點是公路相鄰區域產生的交通進入公路網絡的節點.從廣義上而言,平面交叉口就是規模較大的接入點.接入點交通流的合理導入,應優先保證支路所接入的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的暢通,盡量減少沖突點,縮小沖突區,并分散和分隔沖突區.,交通流的導入過程是借助一系列功能定位不同、規模大小不同的接入點來完成的.首先根據間距標準確定接入點與上下游平面交叉口的合理相對位置,選擇恰當的“接入窗口”.在此基礎上,交通流的導入與周邊土地利用性質密不可分.其中,平交口上、下游功能區范圍的確定可以排除不適合接入點選位的位置6、;公路相鄰區域土地利用性質及相應的交通流特性是決定接入交通流導入方法的關鍵所在.,交通流導入方法,接入窗口范圍,交通流沖突控制,(1)沖突點的空間分離 一般常采用交通渠化的方法,把隨機沖突點固定下來,利用路口的導流帶、導向線、導向車道以及停車線、人行橫道等交通標線,縮小路口沖突范圍,隔離不同車種、流向的交通流,把空間上沖突點的個數降至最低,為時間分離和讓行分離打好基礎.(2)沖突點的時間分離 對空間渠化以后仍然無法消除的沖突點,可以采用信號控制的方式,對沖突時間進行分離.,交通流導入方法,交通流接入控制方法,(1)方向性控制 1)禁止左轉彎 2)禁止直行 3)方向限制后的交通流轉移(2)中央分7、隔帶開口控制,交通流導入方法,可利用“右轉接調頭”式間接左轉彎代替直接左轉,就地解決因交叉口方向限制后所帶來的路網交通壓力轉移問題.,交通流導入方法,中央分隔帶開口類型,無實體的中央分隔帶:利用交通標線進行控制,是最原始的分離對向車流的形式,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較高;無方向限制性、有開口的實體分隔帶:使沖突點減少,提高安全性;方向限制性有開口的實體分隔帶:對無限制性開口的改進,進一步減少了沖突點以及轉彎車輛和直行車輛的沖突;無開口的實體分隔帶:安全性最好,是分隔對向車流的最徹底形式,一般用于車速很快,交通量很大的路段.,交通流導入方法,路段中央分隔帶開口形式,普通無專用左轉車道1-a型,普通有專8、用左轉車道1-b型,方向限制有專用左轉車道1-c型,交通流導入方法,普通無專用左轉車道2-a型,普通有專用左轉車道2-b型,方向限制有專用左轉車道2-c型,T形交叉中央分隔帶開口形式,交通流導入方法,十字形交叉中央分隔帶開口形式,普通無專用左轉車道3-a型,普通有專用左轉車道3-b型,方向限制有專用左轉車道3-c型,交通流導入方法,組合C1 上、下游十字形交叉口(3-c型)之間提供中央分隔帶開口(1-c型),供車輛間接左轉彎.組合部分可表達為:C13c+1c+3c.,組合C2 上、下游十字形交叉口(3-b型)之間提供中央分隔帶開口(1-b型),供車輛間接左轉彎.組合部分可表達為:C23b+1b9、+3b.,組合C3 上、下游十字形交叉口(3-a封閉型)之間提供中央分隔帶開口(1-c型),供車輛間接左轉彎.組合部分可表達為:C33a(封閉型)+1c+3a(封閉型).,組合C4 上、下游T形交叉口(2-a封閉型)之間提供中央分隔帶開口(1-c型),供車輛間接左轉彎.組合部分可表達為:C42a(封閉型)+1c+2a(封閉型).,組合C5 上、下游十字形交叉口(3-a信號交叉口)之間提供中央分隔帶開口(1-c型),供車輛間接左轉彎.組合部分可表達為:C53a(信號交叉口)+1c+3a(信號交叉口),交通流導入原則,(1)減少接入點對干線公路的干擾,適度增加集散公路負擔.,工業用地接入圖例,交通10、流導入方法,交通流導入原則,(2)控制交叉口間距、單位距離內的接入數量.,合并過多接入點,交通流導入方法,交通流導入原則,(3)適當的相交公路接入級別.,功能等級相差2級以上的公路限制相交,如下表所示.,交通流導入方法,交通流導入原則,(4)為區域內交通提供可行的出入方式.,新建集散公路提供可行的出入方式,交通流導入方法,交通流導入原則,(5)適當的接入順序.,接入順序a使得主線左轉彎車輛產生一定的重合路段,增加正面碰撞的可能性,接入順序b則使沖突點分開,提高安全性.,a,b,交通流導入方法,平交口選位方法,交叉口功能與選位,平交口功能性等級,A級交叉口服務對象為干線公路,以保證車輛較高的運行11、速度和安全為目標.B級交叉口服務對象為干線公路與集散公路,既需要保證干線公路的運行速度及安全,同時又要使集散公路的車流在此順利進行功能轉換.C級交叉口服務對象為集散公路,對交通流的“通過性”要求不高,主要滿足“通達性”要求,最貼近交通流發生、吸引目的地,通常位于近郊地區.,交叉口間距與選位,交叉口選位應當滿足與上、下游已有交叉口間距的要求;當采用無信號控制方式時應當考慮遠期交通量增長而設置信號控制的影響,為遠期采取信號控制預留適當的交叉口間距.,平交口選位方法,土地利用性質與選位,(1)限制干線公路兩側的用地規模,A級交叉口遠離交通源流.(2)開發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兩側用地,C級交叉口接近交通源流.,平交口選位方法,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