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內容解析培訓課件(3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070
2023-11-08
32頁
3.15MB
1、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內容解析,清掃、檢測等,移動,灌縫、坑槽修補,定點,預防性養護等,定點,大范圍大中修,定點,0-0.5h,0.5-4h,4-24h,24h,根據國內外調研及論證,提出以作業時間為標準的養護安全作業分類方法。,養護安全作業分類標準:,內容解析術語與符號,內容解析基本規定,原規程1.0.3條(基本要求)主要對養護作業安全做了基本的規定。本規程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以下內容:明確提出了交通組織設計要求。,公路養護工程施工圖設計同步進行交通組織設計,施工單位制定養護作業路段的安全和通暢保障方案,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交通組織管理與安全作業管理,公路管理機構或經營管理單位審查,有2、關部門審批,公路管理機構或經營管理單位應對養護安全作業進行監督檢查。,內容解析基本規定,信息發布要求利用可變信息板、電子顯示屏、交通廣播、網絡媒體等沿線設施與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發布養護作業信息。完善了養護作業安全要求夜間養護作業控制區應布設照明設施、施工警示頻閃燈和語音提示設施;制定養護安全作業應急預案,當發生交通事故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103省道施工.,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警告區 上游過渡區 工作區 下游過渡區終止區,警告區 工作區,長期、短期,臨時作業,機械移動,人工移動,警告區 上游過渡區(LS或Lj)緩沖區(含橫向緩沖區)工作區 下游過渡區 終止區,本規程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3、劃分方法,警告區 工作區,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有保護車時可不設,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限速策略:,原規程采用單一限速的方式。本規程根據研究成果提出:逐級限速或重復提示限速的策略。重復提示限速主要應用于限速值較小的路段、隧道等。基于道路等級與設計速度的限速最大值。,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限速最大值,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作業控制區長度-警告區:,高速公路警告區最小長度,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控制區長度-緩沖區:,原規程規定緩沖區最小長度宜取50 m。本規程補充了橫向緩沖區的規定,并根據縱坡坡度修正了縱向緩沖區的長度。橫4、向緩沖區:如果作業區采取硬隔離,一般取0.5m;采取錐形交通路標隔離時,橫向緩沖區的寬帶應該在硬隔離基礎上增加2030cm;布置橫向緩沖區時,應優先保證行車道的寬度,在兩者沖突的情況下,則不設橫向緩沖區。,內容解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控制區長度 工作區:,本規程利用仿真技術與理論方法,研究不同工作區長度下的交通延誤,根據駕駛員的心理等因素,并在考慮作業區長度與養護管理關系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工作區長度。工作區的最大長度不宜超過4km。借用對向車道通行的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養護作業,工作區的最大長度不宜超過6km,當中央分隔帶開口間距大于3km時,工作區的最大長度應為一個中央分隔帶開口間距。,內容解5、析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控制區長度 下游過渡區和終止區:,本規程同原規程沒有變化:下游過渡區的長度不宜小于30m。終止區的長度不宜小于30m。,原規程在附錄四中給出了18種公路養護路段交通標志的設置圖,較全面地指導了公路養護作業的交通標志布置。但安全設施種類不全、設置方法闡述不明確,并缺少有效安全設施的技術要求。本規程闡述了39種標志、16種其他安全設施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內容解析公路養護安全設施,本規程將各種安全設施定位到控制區各區段中,明確其布置位置及方法。例如:1)錐形交通路標布設在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及下游過渡區,布設間距不宜大于10m,其中上游過渡區和工作區布設間距不宜大于4m。6、間距的減少可以防止車輛進入到工作區及上游過渡區,減少事故的概率。,內容解析公路養護安全設施,2)夜間照明設施和語音提示設施用于跨夜和隧道內養護作業,照明設施主要布設在工作區,照明方向應背對非封閉車道。語音提示設施布設在遠離居民的上游過渡區或警告區。,3)臨時交通控制信號設施用于臨時控制作業控制區的車輛交替通行,布設在上游過渡區起點。,4)附設施工警示燈的護欄應由二至三根黃、黑相間斑紋的橫桿組成,布設在緩沖區末端。,內容解析公路養護安全設施,5)閃光設施分為閃光箭頭、施工警示頻閃燈和車輛閃光燈,閃光箭頭布設在上游過渡區,施工警示頻閃燈布設在警告區,車輛閃光燈用于作業車輛或移動式標志車,應為3607、旋轉黃閃燈。,車輛閃光燈,6)移動式標志車的顏色應為醒目黃色,并裝有黃色施工警示燈,其后部應有醒目的標志牌,用于臨時養護作業或移動養護作業,布設在工作區上游。,內容解析公路養護安全設施,7)移動式護欄應具有防撞的功能,布設在工作區端部或工作區。8)車載式防撞墊應具有消解碰撞能量的功能,安裝在作業車輛或移動式標志車的尾部。,內容解析公路養護安全設施,控制區布置方法是根據公路養護作業分類方法、控制區劃分方法及長度、逐級限速及重復限速策略、養護安全設施等成果優化確定的。按照長期養護作業、短期養護作業、臨時養護作業、移動養護作業的分類方法,首先繪制出長期和短期養護作業的控制區布置典型圖例,后對臨時和移8、動養護作業的控制區適當簡化處理,得到簡化后的控制區布置典型圖例。,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對于高速公路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本規程與原規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養護作業控制區應遵循差異化布置原則,在靠近車道或路肩封閉一側布設主要標志和安全設施,另一側布設輔助性標志。2.采用逐級限速和限速重復提示策略。3.對跨夜養護作業布置圖中增加照明及語音提示等安全措施。4.修訂了原規程中相鄰兩個工作區之間的間距最小值。5.增加了人工移動養護作業規定。,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主要標志,輔助標志,控制區差異化布置:,通過差異化布置,駕駛人員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進行封閉施工的車道(即設置9、主要標志一側的車道),從而提前變換車道,提高安全性。,左道施工,我還是早換道。,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逐級限速和重復限速:,按每100m速度降低10km/h的標準逐級設置限速標志。當第一級限速既是最終限速值時,因采取重復限速。采取限速重復提示策略時,兩個限速標志間隔為200m。,夜間安全設施,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夜間安全設施:,夜間行車時,容易因疲勞而引起交通事故。在工作區設置照明設施,一則方便作業人員施工,二則保證行駛車輛清楚看到作業人員及機械設備的位置,提早閃避。語音提示及頻閃燈也可以在夜間有效的提示駕駛人員。,封閉兩個工作區養護作業控10、制區布置,連續工作區間距:,車輛在通過不同斷面時,行駛軌跡變成了“S”型很容易發生車禍,因此控制區的間距要足夠大。本、規程對間距做了如下規定:同一行車方向不同斷面同時養護作業時,相鄰兩個工作區凈距不宜小于5km。養護作業控制區與被借用車道上的養護作業控制區凈距不宜小于10km。,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二次過渡,車輛在此處容易產生沖突,造成安全隱患。,原規程,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二次過度:,200 m,上游過渡區,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上游過渡區間距:,兩個過渡區間距過大會帶來布置時間和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控制養護管理成本及規程的落實。如果間距過小,車輛從左車道并到中間車道11、后來不及調整行車狀態,容易產生事故。本規程規定最小間距為200m。,人工移動養護作業,移動養護:,高速公路移動養護以機械移動養護為主,目前高速公路的日常養護,尤其是路肩的日常養護通常還是采用人工養護。原規程并沒有相應的規定。本規程規定:機械移動養護作業,宜布設移動式標志車,作業機械配備閃光箭頭和車輛閃光燈時,可不布設移動式標志車。,人工移動養護作業,內容解析高速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內容解析隧道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如何提高安全性?,隧道內可視性比較差,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并且發生事故后難以疏散(長、特長隧道尤其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強控制提高安全性。隧道日常養護作業應集中進行,宜在交通量較小時段進行12、。隧道內養護作業路段應加密錐形交通路標、水馬等車道渠化設施,并提高緩沖區和工作區的照明度。隧道內養護作業入口前應布設施工警告標志及限速、限高、限寬標志限速最大值可降低10km/h或20km/h,但限速值不宜小于20km/h。,如何提高安全性?,隧道內養護作業人員應提高穿戴服裝和安全帽的反光性,養護機械上應配備反光標志,臺架周圍應布設防眩燈。增加交通引導人員。長、特長隧道養護作業應全時段配備交通引導人員,每4小時輪換一次,同時宜配備路政人員協助養護作業現場管理。長、特長隧道養護作業應利用隧道兩側檢查站間歇放行大型載重汽車,超限車輛和危險品運輸車輛不得通行,必須通行時,應集中引導通過。臨時和移動養護作業宜布設移動式標志車,并在隧道兩端配備交通引導人員,移動養護作業宜采用機械移動養護作業。,內容解析隧道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封閉整條作業車道,中、短隧道養護作業,內容解析隧道養護作業控制區布置,中、短隧道養護作業應封閉隧道內整條作業車道,下游過渡區宜布置在隧道出口外。封閉隧道內整條車道使車輛在隧道外完成過渡,并且在隧道內不能變換車道,減少沖突。,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