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培培訓課件(5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355
2023-11-08
52頁
8.84MB
1、工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Page 2,目 錄,Page 3,(一)工貿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二)工貿行業大而不強,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三)工貿行業傷亡總量大,大事故時有發生,Page 4,根據總局“三定”方案,監管四司負責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8個行業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其范圍應包括制造業(門類C)的28個大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門類F)的1個大類,批發和零售業(門類H)的2個大類,住宿和餐飲業(門類I)的2個大類,共33個大類。我們通常把這個8個行業簡稱為冶金等工貿行業、工貿行業,具體包括33個大類企2、業。,Page 5,根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2008年末全國企業法人單位495.9萬家,其中工貿行業法人單位320.4萬家,從業人員12071.4萬人,占全國企業法人單位總數、從業人員總數的60%以上,占全國安全監管部門直接監管企業總數的90%以上。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28萬多家;按國家有關行業協會統計,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的企業280家,其中五百億至千億的企業33家,超千億的企業20家。,Page 6,安全監管部門直接監管企業數量關系,Page 7,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等7個行業都屬于制造業,涵蓋了制造業31個大類中的28個大類,截至2008年3、底,共有企業法人單位163.9萬個,從業人員9543.9萬人,占全國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86.1%、從業人員總數的81.3%,是我國制造業及至整個工業的主體。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體現。,Page 8,商貿行業包括倉儲(含現代物流)、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等5大類企業,企業法人單位156.5萬個,從業人員2527.5萬人,涉及所有商品的流通和消費,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在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Page 9,2010年我國制造業首次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仍是以加工企業為主,與歐美4、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產能過剩;二是研發能力較弱,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缺乏,處于產業鏈低端的企業多;三是產業集中度低,市場控制力弱,行業缺乏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四是裝備水平不高,更新不及時,存在大量各種類型的小作坊和采用淘汰落后設備、工藝的廠點,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差,事故頻發;五是管理方式粗放,整體規模效益差,經不起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沖擊。,Page 10,我國商貿企業平均規模較小,規模效益差,分散程度高,優秀品牌少,非企業的自然人及個體商戶占了絕大多數。大部分物流服務業還處于倉儲物流粗放型發展階段,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超出美國的一倍。大量高檔5、賓館飯店是由外方進行管理;外資企業在全國大型超市中的市場份額約為70%,占絕對優勢。,Page 11,據統計,2004年至2010年工貿行業平均每年發生傷亡事故2578起、死亡2166人,占工礦商貿事故總數的17%左右,其中機械、輕工和建材3個行業平均每年死亡人數都超過500人。在各類工礦商貿事故中,工貿行業事故起數僅次于建筑施工,居第二位;總死亡人數及較大事故死亡人數僅次于建筑施工和煤礦,居第三位。,Page 12,工貿企業占全國工礦商貿死亡人數比例圖,Page 13,據統計,今年1-9月,全國冶金、機械等工貿行業發生各類事故1085起、死亡1192人,同比減少125起、169人,分別下降16、0.3%和12.4%,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在工礦商貿事故中所占比例分別高達20.6和18.2。其中較大事故34起、死亡127人,同比分別減少3起、9人,同比下降8.1%、6.6%。未發生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而去年同期發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41人。10月5日,江蘇南京鋼鐵有限聯合公司五號高爐發生鐵水外溢事故,造成12人死亡、1人受傷。,Page 14,2007年4月18日遼寧省鐵嶺市清河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4.18”鋼水包傾覆特別重大事故死亡32人,重傷6人。,Page 15,2007年8月19日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8.19”鋁液外溢爆炸重大事故死亡16人,重任13人,輕傷46人,Page7、 16,2010年1月4日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普陽鋼鐵有限公司煤氣泄漏事故死亡21人,受傷9人,Page 17,2010年2月24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驪驊淀粉有限公司淀粉四車間粉塵爆炸事故死亡20人,受傷48人,Page 18,(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二)安全生產法規標準不健全(三)企業安全管理弱化(四)隱患排查治理不深入(五)對外包工程及外用工安全管理不嚴格(六)政府安全監管力量薄弱,Page 19,這些行業影響較大的重特大事故相對較少,事故頻率低(事故數與企業數比),全社會的關注程度相對高危行業較低,一些地方在思想認識上缺乏警覺,安全生產工作力度不夠,甚至極個別地方幾乎放棄了這些行業的監管8、;一些企業管理人員思想麻痹,日常安全管理不嚴,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嚴重。,Page 20,安全生產法及各地安全生產條例對非高危行業的規定比較原則,可操作性不強,同時這些行業在原主管部門撤銷后,行業管理弱化,相應的部門規章、標準規程長期沒有得到修訂,普遍已經不適應當前實際情況,有些甚至還與現行法律法規有沖突,給貫徹執行帶來很大障礙。一些新發布的標準規程,宣傳貫徹力度不大,一些企業沒有按新規程的要求調整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Page 21,一些企業,甚至個別特大型企業,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立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在企業改組改制后,安全管理機構職能削弱,編制縮減,權威性下降,不9、能有效發揮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作用;同時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足,部分人員素質不高,存在不敢管、不會管的問題,企業安全管理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Page 22,一些地方和企業對隱患排查工作沒有進行總體、系統的布置,排查比較粗放,工作不深入,流于形式,加上相關安全標準的缺失,很多明顯、帶有共性的問題沒有發現、沒有整改,如重大危險源沒有監控措施、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高爐長期存在、采用非專用設備吊運高溫金屬液體、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不嚴、事故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和不組織演練等。尤其是已列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清單的企業,工藝設備落后,本質安全度極低,存在較嚴重的安全隱患。,Page 23,企業用工10、形式日趨多樣化,各種形式的外用工占企業從業人員的比例很大,有的企業超過了50%。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致使外用工技術素質較低,加上流動性大及自身安全意識不強,同時一些企業對外包工程和外用工的安全管理,關系不順,責任不清,管理不力,存在以包代管、疏于管理的現象,使外用工成為事故高發人群。而不少外用工的傷亡人數沒有統計到企業傷亡人數中,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安全狀況。,Page 24,各級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力量與監管任務相比相對薄弱,處于人員少、任務重、責任大的狀態,尤其是在其他高危行業重特大事故多發的情況下,投入到這些行業的人力、物力明顯不足,而且監管人員中懂專業的人員極少,缺乏對相關行業生產11、工藝環節、重點部位和重大危險源的了解,直接影響到監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Page 25,(一)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二)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三)落實建設項目安全施“三同時”制度(四)加強事故跟蹤督導和調查處理工作(五)加強安全監管基礎建設工作,Page 26,三同時,隱患治理,事故處理,標 準 化,監 管 基 礎,Page 27,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涵蓋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全過程,是一項系統、全面、基礎和長期的工作,克服了工作的隨意性、臨時性和階段性,做到用法規抓安全,用制度保安全,實現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是工貿企業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對強化工貿企業安全生產工12、作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推動作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Page 28,1.明確工作目標 一是全面實現安全達標。2013年底前,規模以上冶金等工貿企業實現安全達標;2015年底前,所有冶金等工貿企業實現安全達標。二是安全狀況明顯改善。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顯加強。三是各類事故明顯下降。較大以上事故明顯下降,各類傷亡事故不斷下降,2015年冶金等工貿企業事故總死亡人數比2010年下降12.5%以上。,Page 29,2.建立健全考評體系。一是要明確程序。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程序主要包括:企業自評和申請、評審組織單位對申請進行初步審查、評審單位13、進行現場評審并形成評審報告、安全監管部門進行審核和公告、安全監管部門或其確定的評審組織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各地安全監管部門要制訂該考評辦法的實施細則;對規模以下企業的考評工作,要創新方式方法,簡化程序和內容,提高工作效率。,Page 30,二是確定評審單位。一級企業的評審組織單位和評審單位由總局確定。二級、三級企業的評審組織單位和評審單位由省級安全監管局確定,并報總局備案。三是加強考評管理。嚴格考評流程控制,加強對評審組織單位和評審單位的管理,規范考評工作,嚴把考評質量關。對于違反規定、弄虛作假的評審單位,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取消評審資格。,Page 31,3.加大培訓工作力度。一是要加14、強企業培訓。解決管理人員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問題,提高職工按照安全規程作業的意識和技能,促進崗位達標。二是要加強安全監管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內涵和意義、考評制度和程序等。三是要加強評審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評定標準和考評程序等。,Page 32,4.樹立典型示范。總局確定在廣州市、沈陽市、寧波市、山東省諸城市、北京市順義區等5個地區開展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示范城市試點,選擇22家企業作為典型企業,創新工作思路,創新達標模式,創新監管體制機制,樹立標桿和樣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地方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積極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示范地區和示范15、園區,在每個行業樹立多家典型企業,以點帶面,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Page 33,5.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帶動其他各項安全監管工作。二是加強檢查指導。結合日常安全監管工作,督促落實工作方案,加快建設進度,提高達標進度和質量。適時組織召開不同形式、層次、行業和區域的現場交流會、專題座談會,交流經驗,推動工作。,Page 34,三是建立約束激勵機制。把標準化建設工作列入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和政府及企業業績考核工作中;把標準化建設納入法制范疇。將16、安全達標與安全行政許可、監管頻次和行政處罰等掛鉤,與保險費率、評優評先等有機結合起來,區別對待達標企業和未達標企業。四是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掌握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動態信息,提高考評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五是加強輿論宣傳和監督。,Page 35,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有利于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經常化,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重要途徑,是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有效遏制事故發生的重要方法。對于工貿企業安全生產,尤其重要。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是工貿企業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Page 36,1.實施差別化、有針對性的監管方法。摸清企17、業底數和基本情況,根據企業規模、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險有害因素等實際狀況,對企業進行分類分級,在隱患排查內容、治理標準、監督檢查頻次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監管,分類指導,提高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Page 37,2.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結合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盡快建立能夠接收企業安全隱患自查自報、實施政府動態監管的綜合信息平臺,全過程記錄、準確反映企業排查治理與政府安全監管的互動,形成安全隱患企業自查-上報-政府監督指導-企業整改-整改效果評價和反饋這樣一個完整的閉環管理。,Page 38,3.制定科學嚴謹的隱患排查標準。依據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程,制定18、各類企業安全隱患排查的具體標準,使企業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監管部門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Page 39,4.建立清晰明確的責任制度。進一步理順和細化政府安全監管部門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方面的具體職責,落實綜合監管、專業監管、屬地管理、行業管理等責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辦事程序,真正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負。,Page 40,5.形成重過程、動態化的考核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建立考核獎懲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強過程監管,隨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依法依規嚴厲懲處違反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行為,保證安全隱患排查治19、理體系的有效運作和工作的正常進行。,Page 41,6.突出重點環節和區域。工貿企業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突出煤氣作業、交叉檢修作業、有限空間作業、熔融金屬吊運、粉塵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環節和容易發生火災、爆炸危險的區域,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Page 42,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三同時”是所有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的制度。工貿企業需要按規定編寫安全預評價或綜合分析報告,進行初步設計和編寫安全專篇,編寫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和進行竣工驗收,并要求對有關報告進行備案,對于未按規定備案的要予以經濟處罰。,Page 43,1.開展摸底調查,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建立與項目核準部門的信息20、通報制度,組織開展工貿行業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情況的摸底調查,掌握底數,發現問題,通報情況。對已經投入生產但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未履行有關手續的項目,要求限期整改,不整改的,要停產整頓,嚴肅查處;對于因此而造成事故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Page 44,2.嚴格履行程序,認真做好備案工作。按照總局26號令和36號令的要求,從重點建設項目入手,督促企業落實“三同時”制度,依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機械紡織卷煙造紙白酒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安全專篇編寫提綱的通知等要求編寫安全專篇,并履行相關的備案手續;對于已備案的項目,要加強事后的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法規、標準規定的,依法做出處理,21、責令限期整改。,Page 45,3.嚴格安全條件,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對于涉及到許可的項目和一些地方法規規定了許可的項目,要認真組織審查,嚴格把關。對于按規定進行備案的建設項目,安全監管部門要積極參與、指導工貿企業做好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驗收工作,督促企業嚴格安全條件,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淘汰落后的有關工作。,Page 46,1.加強事故跟蹤督導。按照“管好本級、下管一級、調控一級”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事故跟蹤督導、事故約談、事故通報等制度,及時掌握、反饋事故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特別是要及時核準傷亡人數等基本情況,嚴查瞞報、謊報、漏報和遲報事故等違法行為;加大22、對事故責任單位約談力度,對發生重特大事故或者在一個月內發生3次以上較大事故地區的地方政府、責任企業要進行約談。,Page 47,2.嚴肅事故調查處理。按照“三項要求”和“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事故調查處理,按規定時限做好事故結案工作,并向社會公布事故調查處理結果。嚴格落實事故調查處理報告備案制度,督導事故按規定結案和及時備案,進一步提高事故按時結案率;要加強事故防范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及有關單位真正從事故中吸取教訓,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Page 48,3.加強事故規律研究。通過建立健全事故檔案,強化事故基礎信息工作,加強事故分析工作,研究各行業事故發生的特點和規律,發現共性及趨23、勢性規律,提高制訂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效性。選取典型事故案例進行通報,召開現場分析研討會,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工貿企業較大事故集中在“中毒窒息”,應重點防范。,Page 49,1.加大法規標準建設工作力度。在掌握相關行業安全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和開展對策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掌握有關法規標準實施應用的情況,分清輕重緩急,推動工貿行業安全生產立法和標準起草工作。做好現有法規、標準的宣貫工作,推動企業開展新發布標準規程的對標宣貫活動,并把企業落實新標準規程的情況作為安全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Page 50,2.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與本地區工貿企業相適應的安全監管體系及相應的安全監管機構,尤其是要加強基層監管隊伍的建設,及時調整和充實熟悉相關業務的監管人員,配備與監管工作相適應的、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并加強監管業務培訓和業務交流,逐步建立一支基本適應工貿企業安全監管任務的隊伍。,Page 51,3.加強企業安全管理隊伍建設。督促有關企業按照有關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并加強業務培訓指導,提高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履職的能力,確保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部署能落實下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