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業人員安全生產常識培訓課件(6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429
2023-11-08
65頁
5.03MB
1、第一章 井下作業人員安全生產常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我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切實保護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第一節 安全生產方針,作業人員貫徹執行“安全第一”的方針,必須牢固樹立以下四種意識:(1)“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意識。安全為天,生命至上,安全是首要條件、先決條件,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真正把安全放到首位。(2)安全生產法律意識。(3)安全生產責任意識。(4)安全生產紀律意識。,二、預防為主2、“預防為主”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它要求我們要把安全生產的重心前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從事故發生的源頭入手,防患于未然,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作業人員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確立“一切事故皆可預防,皆可避免”的安全 觀念,著名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則(見圖)告訴我們:每1起嚴重傷害事故的背后,必有29起輕微傷害事故;29起輕微傷害事故的背后,必有300次未遂事件先兆;300次未遂先兆事件的背后,必有1000個事故隱患,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任何一起事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如果能夠從預防著手,把不安全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消除3、或者控制事故隱患,就可以有效預防或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零事故、零傷亡”。相反,如果對潛在事故隱患毫無覺察,對輕微事故熟視無睹、麻木不仁,必將導致無法挽回的重大傷害或損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海因里希安全法則,三、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從安全監管層面來講,“綜合治理”是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并充分發揮社會、作業人員、輿論的監督作用,實現安全生產的齊抓共管;從企業層面來講,則指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級人員,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共同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第二節 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權利1 要求4、獲得勞動保護的權利2知情權3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4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權利5獲得職業健康防治的權利6合法拒絕權7緊急避險權8工傷保險和民事索賠權9提請勞動爭議的權利10批評、檢舉和控告權,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從業人員的權利:,(一)勞動合同保障權 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載明有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的事項,以及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的事項。,(二)危險、有害因素的知情權和建議權,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三)批評、檢舉、控告權,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5、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四)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拒絕權,從業人員對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指揮、指令以及強令冒險作業等,有權拒絕執行。,(五)緊急情況下停止作業的緊急避險權,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并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從作業場所撤離。,(六)事故人身傷害賠償權,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七)獲得符合標準 的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生產經營單6、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八)獲得安全教育和培訓的權利,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知識,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對于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可能導致職業病的作業的職工,有權獲得職業健康檢查并了解檢查結果。被診斷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有依法享受職業病待遇,接受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的權利。,(九)獲得職業健康防治的權利,從業人員的其它權益預防職業病和職業中毒的權益享有休息休假的權益女職工享受特殊保護的權益發生權益爭議,有權提請復議和勞動7、仲裁,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義務:,(一)自律遵規的義務 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二)接受安全生產培訓教育、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 努力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三)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第三節 作業人員安全生產職責,安全職責是企業賦予崗位人員在安全作業、事故預防、安全檢查等安全生產方面的特定責任,是其崗位職責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性質的企業或單位8、,其所確立的作業人員安全職責會有所不同,不同的崗位,其安全職責也不完全一樣,但總體看來,不外乎以下 11個方面的內容:,(1)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企業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勞動紀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接受現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指揮和指令,對本崗位的安全負直接責任。(2)上崗前必須按規定著裝及佩戴勞動保護用品,正確使用和保管安全防護用具,正確使用滅火器材等應急救援設備、工具。(3)嚴格按照工藝規程和操作規程作業,正確使用機械設備、工具等,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4)愛護本崗位的生產設備,安全設施,不準使用或啟動不熟悉的設備、工具等。認真維護保養設備設施,發現缺陷及時整改,并做好記錄,保持作業場所清9、潔。,(5)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門的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后,方能持證上崗。無證不得進行特種作業。根據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金屬非金屬礦山爆破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因此,井下采掘作業過機電維修作業人員應持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上崗。(6)自覺接受有關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努力學習安全技術知識,不斷提高安全作業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7)了解作業現場安全狀況和危險部位情況。不違章作業,不違反勞動紀律。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對他人違章作業加以勸阻和制止,并立即報告或越級報告。,(8)按要求認真進行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如實地向上級報告,做好詳10、細記錄,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9)發生傷亡事故、未遂事故及時報告,協助保護好現場,積極參加事故分析會,配合事故調查工作。(10)認真了解掌握和執行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做好交接班手續,填寫好運轉記錄,為接班者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條件。(11)認真參加班前會等安全會議,參與各類安全活動,主動提出改進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合理化建議。視頻礦山安全知識,第四節 地下礦山安全生產特點和易發生事故,(1)地下礦山作業通道通常較為狹窄,較深的礦井地表與地下的聯系需要提升設備,井下供電設施尤為重要,設備、設施的可靠性對安全生產有直接影響。(2)井筒斷面不大,進入井下的新鮮空氣相對較少,井下空氣流動性差,廢氣很難11、自然排出,易引起中毒窒息事故。(3)地下巖層地質條件不易直接觀察,地壓、水文等因素對安全生產影響較大,冒頂片幫、突然涌水等現象常有發生。(4)井巷工程復雜,能見度差,容易發生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等事故。,一、地下礦山安全生產特點,(5)礦山一般設有油庫、炸藥庫等重要危險品倉庫,存在重大危險源,對安全生產有較大威脅。(6)采掘作業留下大量的采空區,易引起地表塌陷,可能造成地表建筑物毀壞及地表水灌入井下,引發重大地質災害。(7)井下陰暗潮濕,作業環境較為惡劣,勞動強度大,對作業人員職業健康影響很大。(8)井下安全出口相對較少,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人員逃生相對困難,救援難度也較大,容易造成群死群傷,潛12、在危險性大。,(9)采空區發生大面積冒落的時候,因空間被急劇壓縮,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沖擊氣浪,造成沖擊波。巨大的沖擊氣浪會把人員掀翻甚至拋出去,造成撞擊等傷害,同時也會損毀井下其他設備設施。(10)井下環境復雜,不利于人員的疏散和救援行動的展開,因此,一旦發生火災或者水害事故,會對井下機械設備和人員造成極大的威脅。,二 地下礦山易發事故及其特點,2010年,全國金屬非金屬礦山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 1271人,按照事故類型分類,多發于冒頂片幫、物體打擊、坍塌、高處墜落、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等 6類事故,如圖 1-2所示。其中,冒頂片幫事故死亡 250人,占 2010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死13、亡總人數的19.7;物體打擊事故死亡 217人,占 17.1;坍塌事故死亡 178人,占 14;高處墜落事故死亡 154人,占 12.1;中毒和窒息事故死亡 107人,占8.4;機械傷害事故死亡 93人,占7.3。上述 6類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8.6%。,20072012年集團公司生產安全事故類別統計表,第五節 井下主要生產及輔助系統,一 通風系統二 提升運輸系統三 供配電系統四 排水系統五 供水系統六 供風系統七 充填系統八 通訊系統,井下主要生產及輔助系統,一 通風系統,通風系統是指向井下各個作業地點供給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所組成的通風網路、通風動力和通風控制設施的總稱。礦井通風14、系統的基本任務是:(1)供給井下足夠的新鮮空氣,滿足作業人員對氧氣的需要。(2)稀釋井下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并排出礦井之外,保證安全生產。(3)調節井下氣候條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礦井通風方法以風流獲得的動力來源不同,可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以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式可分為壓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種;根據礦井進風井和回風井的布置方式,可分為中央式、對角式、區域式和混合式等類型。,二 提升運輸系統,地下礦山在生產過程中,礦石或廢石從采掘作業面運送到礦倉、選廠或廢石場,各種設備、材料運送到作業地點以及作業人員上下班,都離不開運輸和提升工作,提升運輸是礦山開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按提升運輸井巷的不同15、,分豎井提升、斜井提升、平巷運輸、斜坡道運輸等。礦井提升運輸系統包括礦山提升系統和礦山運輸系統。,三 供配電系統,由礦井各級變電所(地面變電所、井下中央變電所、采區變電所)的變壓器、配電裝置、供電線路及用電負荷,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結起來的一個整體,稱為礦井供電系統。來自上一級供電電源,經礦區變電所(變壓器)、高低壓配電柜、各種保護裝置、輸電線等組成,供地面和井下各種用電設備及照明用電,稱為礦井供配電系統,四 排水系統,排水系統,指用于集中輸排礦井水的礦山輔助生產系統。由排水溝(巷)、井下水泵房、水倉、排泥設施、排水設備、排水管道、電力控制設施等組成。通過排水管道(或排水溝)將井下積水排至地面水16、池。,五 供水系統,礦井供水系統是利用干凈的清水,經水泵站及供水管道將水源池儲水揚送至高位水池后,再經輸水管道向井巷、中段(包括避災硐室供水)和各作業場所輸送,用于采掘工作面的灑水降塵、打眼、噴漿和攪拌用水等。礦井供水系統主要由地表水池、供水管、水泵等組成。,六 供風系統,供風系統是指采用空氣壓縮機站,附屬設備(如空氣過濾器、冷卻裝置、貯氣罐等)、供風管網(包括管道附件)或穩壓、增壓設備等輸送壓縮空氣作為釆掘作業鑿巖、支護、裝運卸和中段避災硐室供風等風動設備的驅動動力的系統。,七 充填系統,充填系統是指用于采集、加工、貯存和制備充填材料,向采空區輸送和堆放充填材料,使充填材料脫水和處理污水等的17、設備、設施、井巷工程和構筑物的總稱。按充填材料不同,充填系統可分為干式充填系統、水力充填系統和膠結充填系統。,八 通訊系統,通訊系統是指礦井中各種信息傳輸系統的總稱,包括電話、遠距離監視和控制信號等系統。通訊系統一般可分為:(1)全礦性通信系統,指地面中央調度室與地面各有關場所、井下運輸調度室和井下各作業點的通信。(2)局部性通信系統,指生產場所和人員如工作面、平巷、運輸大巷、罐籠提升、斜井人車、井下流動人員和救護隊等的通信。,礦井通信的主要特點是:,(1)通信設備須防潮、防霉、防塵。(2)作業場地經常移動,工作人員分散流動。(3)有線通信的線路環境條件惡劣、維護困難。(4)無線通信則因自由空18、間小,電波受巖石和礦石的吸收和反射,衰減很快,傳輸距離短。礦井通信系統中往往同時使用有線和無線等多種信道。,第六節 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一 監測監控系統二 人員定位系統三 緊急避險系統四 壓風自救系統五 供水施救系統六 通信聯絡系統,監測監控系統結構示意圖,一 監測監控系統 用于監測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以及風速、風壓、溫度、煙霧、通風機開停狀態、地壓等。二 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主要功能:(1)實現下井作業人員進出的有效識別,實現井下人員分布的可視化,并且使系統管理充分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2)提供考勤作業、作業人員進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詢。(3)一旦發生安全事故19、,通過該系統立刻可以知道坑道作業面工作人員的數量,保證搶險救災和安全救護工作的高效運作。,三 緊急避險系統 緊急避險系統是指在礦山井下發生災變時,為避災人員安全避險提供生命保障的由避災路線、緊急避險設施設備和措施組成的有機整體,四 壓風自救系統,壓風自救系統是指在礦山發生災變時,為井下提供新鮮風流的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送氣管路、三通及閥門、油水分離器、壓風自救裝置等。,五 供水施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是指在礦山發生災變時,為井下提供生活飲用水的系統,包括水源、過濾裝置、供水管路、三通及閥門等。,六 通信聯絡系統,通信聯絡系統是指在生產、調度、管理、救援等各環節中,通過發送和接收通信信號實現通信20、及聯絡的系統。典型通信聯絡系統示意圖如圖所示。,典型通信聯絡系統示意圖,第七節 安全信號與安全標志,一 安全信號,井下各個生產環節,都設有用聲和光表示的各種工作信號和危險警告信號。信號是保證工作聯系和安全生產所必需的手段。信號是指揮生產和確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被指定的人員才可以發送安全信號,其他人員都不能擅自發送。井下的各種信號都是有規定的。提升和運輸,一般都用紅、綠燈和電鈴來作信號。紅燈表示危險,看到紅燈就要暫時停下;綠燈表示安全,可以通過。電鈴的不同聲響或響聲次數表示不同的信號。,二 安全色,紅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險以及消防設備的意思藍色:表示指令、必須遵守的意思。黃色:表示注意、警告21、的意思。綠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安全標志是由安全色、幾何圖形和圖形符號構成,用以表達特定的安全信息的標記。它一般分為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和提示標志四大類型。,三 安全標志,井下常用禁止標志的圖形符號、名稱及設置地點,井下常用警告標志的圖形符號、名稱及設置地點,井下常用指令標志的圖形符號、名稱及設置地點,井下常用提示標志的圖形符號、名稱及設置地點,第八節 出入井安全規范,一、入井安全規范(1)耳聾、嚴重近視眼、精神失常和高血壓患者及嚴重的心臟病患者不準下井。(2)未經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實習人員不準下井。(3)入井前,要吃飽睡足休息好,精神飽滿、神智清醒,保持強健22、體能和充沛精力,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和情緒不正常者不準下井。(4)入井前嚴禁喝酒,喝酒者不準下井。(5)入井前要穿戴好口罩、安全帽、工作服、膠靴等勞動保護用品。,(6)入井前必須帶照明工具,不帶個人照明工具者不準下井。(7)隨身攜帶的鋒利工具等必須套上護套或裝入工具袋,以防傷人。(8)要自覺遵守入井掛牌登記制度,登記后方可入井。(9)必須自覺準時參加班前會,明確當班生產任務和安全注意事項,防止發生事故。(10)必須熟悉自己工作地點的各種災害情況的避災路線,了解本次下井所經過路線的安全條件和工作環境的安全條件及緊急情況下的安全逃生路線和方法。,二 乘罐安全規范(1)上下井作業人員 乘坐罐籠,要遵守23、有關規定,聽從擁罐工的指揮,按順序上下,不得擁擠和打鬧。無論任何時候,沒有得到井口管理人員或擁罐工的許可,不準進出罐籠,尤其是發出了升降信號以后,或者罐籠沒有停穩之前,千萬不要搶上搶下。每罐不得超員運行。(2)進入罐籠后,必須關好罐門或罐簾,人要站立穩當,兩腿稍彎曲,手要握住扶手。不要把頭和手腳或攜帶的工具伸到罐籠外面去,不要在罐籠內互相打鬧,更不準向井筒內拋扔任何東西,否則容易造成事故。,(3)嚴禁人和物料或礦車同乘一層罐籠。任何人員不準與攜帶火藥、雷管的放炮人員同罐上下,也不準乘坐無安全蓋的罐籠和裝有設備材料的罐籠。(4)上下井乘坐吊桶時,必須系安全帶,任何部位都不準突出容器外緣。同時,吊24、桶的安全裝置應齊全、良好。,三 井下乘車安全規范(1)井下作業人員不得乘坐非乘人車輛,嚴禁乘礦車等非載人工具上下井。(2)作業人員乘車時,必須聽從司乘人員的指揮,上下車不要擁擠。開車前必須關上車門或掛上防護鏈。人體及所帶工具和零件嚴禁露出車外,也不可碰架空線,以防發生觸電事故。(3)機車行駛中和尚未停穩時,嚴禁上下車。,(4)嚴禁在機車頭上或任何兩節車廂之間搭乘,嚴禁超員乘坐,嚴禁扒車、跳車和坐礦車。(5)發現車輛掉道時,必須立即向司機發出停車信號。(6)在井下長距離平峒或巷道乘坐人車時,嚴禁探頭外觀。一旦人車掉道不得隨意跳出車外。,四 井下行走安全規范(1)作業人員要堅持走人行巷道和運輸巷道25、的人行道。(2)在井下行走要注意頭上、腳下是否有障礙物,不準蹦跳。(3)在人行道很窄的巷道行走時,要隨時注意躲避硐的位置;當車輛接近時,要及時進入躲避硐,等車輛過去后再出來。(4)禁止在非人行道一側和雙軌巷道的雙軌中間躲車。(5)不要在軌道中間行走,也不得隨意橫穿軌道,以免發生意外。如果一定要橫過時,要在沒有車輛通過時,迅速通過。特別在跨過鋼絲繩時,更要小心,以防絆倒或被鋼絲繩打傷,在鋼絲繩運行時,嚴禁跨過鋼絲繩。,(6)在傾斜井巷行走時,要堅持“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且必須走人行道,不得騎在鋼絲繩上行走。(7)不準進入不通風的巷道,所有已打柵欄、掛有“禁止入內”警示牌的地點都不準進入。(8)經過有人施工的地點,一定要先打招呼,經同意后方可通過。通過風門時,要隨手關門,以防風流短路。,(9)隨身攜帶的長工具(如鉆桿、測量儀器、鐵鍬等)要拿在手里,不要扛在肩上,以防碰傷人或碰上架空線等造成危險。(10)無論在任何巷道行走,都不要大聲說笑、打鬧,隨時注意來往車輛和各種聲光信號,聽從信號指揮,不準擅自發送信號。(11)井下沒有照明時,不準隨便走動。(12)在井下一旦迷失方向,不要緊張,可順著水流方向或者迎著風流方向尋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