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培訓課件(17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437
2023-11-08
17頁
247.73KB
1、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1,2,何為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1,勞動保護的目的、意義,2,職業安全衛生的目的、意義,3,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止措施,4,目錄,3,一、何為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健康衛生?,勞動者權益定義:勞動者作為人力資源的所有者,在勞動關系中,憑借從事勞動 或從事過勞動這一客觀存在獲得的應享有的權益。基本權利:包括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等。應用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人力資源學(二級學科),2、4,二、勞動保護的目的、意義,勞動保護:是國家和單位為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立法、組織和技術措施的總稱。勞動保護的基本內容:勞動保護的立法和監察。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屬于生產行政管理的制度,如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加班加點審批制度、衛生保健制度、勞保用品發放制度及特殊保護制度;二是屬于生產技術管理的制度,如設備維修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勞動保護的管理與宣傳。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由安全技術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安全技術。為了消除生產中引起傷亡事故的潛在因素,保證工人在生產中的安全,在技術上采取的各種措施,主要解決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對于職工安全的威脅問題。工業衛生。為了改善勞3、動條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質危害職工健康,防止職業中毒和職業病,在生產中所采取的技術組織措施的總和。它主要解決威脅職工健康的問題,實現文明生產。工作時間與休假制度。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不包括勞動權利和勞動報酬等方面內容。,5,二、勞動保護的目的、意義,勞動保護的目的:為勞動者創造安全、衛生、舒適的勞動工作條件,消除和預防勞動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傷亡、職業病和急性職業中毒,保障勞動者以健康的勞動力參加社會生產,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勞動保護工作的意義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是中國共產黨和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方針,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發4、展生、促進經濟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大事,也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勞動保護是中國共產黨和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政策。(二)勞動保護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憲法、勞動法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對勞動過程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安全、不衛生因素,要求企業采取(強制性的)各種有效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來消除,以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6,三、職業安全衛生的目的、意義,職業安全衛生:(國內也稱“勞動安全衛生”、“勞動保護”)是安全科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通常是指影響作業場所內員工、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稱為職業安全與衛生職業安全衛生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有5、思想教育、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1、思想教育包括思想認識教育和勞動紀律教育:思想認識教育主要是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法規方面的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政策水平,正確理解職業安全衛生方針,嚴肅認真地執行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做到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勞動紀律教育主要是使管理人員和職工懂得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對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提高遵守勞動紀律的自覺性,保障安全生產。2、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教育包括生產技術知識:基本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和專業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生產技術知識是指企業的基本生產概況、生產技術過程、作業方法或工藝流程、產品的結構性能,所使用的各種機具設備的性能和6、知識,以及裝配、包裝、運輸、檢驗等知識。基本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是指企業內特別危險的設備和區域及其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有關電器設備的基本安全知識;有毒、有害的作業防護;一般消防規則;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以及傷亡事故的報告辦法等。專業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是指某一特殊工種的職工必須具備的專業職業安全衛生技術知識,包括鍋爐、壓力容器、電氣、焊接、起重機械、防爆、防塵、防毒、瓦斯檢驗、機動車輛駕駛等專業的安全技術及工業衛生技術知識。3、典型事故教育:是結合本企業或外企業的事故教訓進行教育,通過典型事故教育可以使各級領導和職工看到違章行為、違章指揮給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造成的損失,提高安全意7、識,從事故中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發生。,7,三、職業安全衛生的目的、意義,職業安全衛生目的:基本與勞動保護是一致,保障勞動者以健康的勞動力參加社會生產,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職業安全衛生針對的對象是人的防護,而不是環境的保護。特征1普遍的適用性審核規范適用于任何規模和類型的用人單位,并適用于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因此,審核規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同的用人單位可以審核規范為一般原則,根據其自身情況實現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要素的要求,使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其安全健康管理的實際需要。2很大的靈活性希望實施OSHMS的用人單位范圍廣泛,他們的技8、術和經濟條件不同,因此靈活性是OSHMS審核規范的必然特點。實施OSHMS的目的是幫助用人單位改進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審核規范為用人單位提供了系統地進行要素管理和承諾兌現的方法,要求用人單位在建立OSHMS時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的承諾。3實施的系統性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強調結構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首先,它強調組織機構方面的系統性要求在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中,不僅要有從基層崗位到最高管理層之間的運作系統,同時還要有一個監控系統。其次,它要求組織實行程序化管理,從而實現對管理過程的全面的系統控制。,8,三、職業安全衛生的目的、意義,4未對用人單位提出絕對的績效要求審核規范9、中要求用人單位在其職業安全健康方針中作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持續改進、事故預防與保護員工安全健康的承諾,其他要素中沒有提出用人單位職業安全健索績效的絕對要求,不包含任何勞動條件、危害治理技術與水平的內容。因此,用人單位的技術水平和職業安全健康績效水平可根據用人單位的自身狀況確定,因而兩個從事類似活動、卻具有不同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用人單位,都可能滿足審核規范的要求。此外,用人單位實施OSHMS時,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OSHMS績效的指標要求,提高用人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審核規范本身主要著重于系統地采用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手段,并未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與方法要求。用人單位根據審核規10、范建立OSHMS,并不意味著不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用人單位應以現狀為績效改進的基礎,按照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所要求的持續改進機制來實現風險控制的完善,以求得最佳的安全健康管理效益。5遵循自愿的原則不改變用人單位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OSHMS是用人單位進行安全健康系統化管理的一種工具,OSHMS審核規范的目的在于規定并運用有效的管理機制,幫助用人單位實現其職業安全健康目標,不是強制性標準。各類用人單位是否執行OSHMS審核規范,是否建立和保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否進行OSHMS認證都取決于用人單位自身的意愿,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用人單位實施,實施過程中也不應改變用人單位原有的法律11、責任。相反,用人單仕在實施審核規范時應以我國的國家、地方、行業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為基礎,從對法律法規的獲取、識別、傳達、評價等環節來實現對其遵守的承諾。,9,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范,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體現:一、傷亡事故:二、職業病備注國家目前修訂為9類99種傷亡事故、職業病共同處就是危險、危害因素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危險是指特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危險、危害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危險、危害因素:區別體現在客體對人體不利作12、用的特點和作用上;客觀存在的危險、有害物質或能量超過臨界值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可能成為危險因素。危險因素:強調突發性和瞬間性 危害因素:強調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積累作用,10,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范,1、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1、設備、設施缺陷;2、防護缺陷;3、電危害;4、噪聲危害;5、振動危害;6、電磁輻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7、運動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10、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11、粉塵與氣溶膠;12、作業環境不良;13、信號缺陷;14、標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險和危害因素。,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分類,易燃易爆物質氣體、液體、固體、13、粉塵與氣溶膠;自燃性物質如鈉(Na)、黃磷(P);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液體、固體、危害因素 粉塵與氣溶膠;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液體、固 體、其他物質;其他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11,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范,4、心理、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其他超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心理、生理性 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辨識功能缺陷14、;其他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指揮錯誤;操作失誤誤操作、違章作業、其他操作失誤;監護失誤;其他錯誤;其他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險、危害因素,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分類,5、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12,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范,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分類(參考企業傷害、職業病分類),參照GB6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將危險因素分為16類:1、物體打擊:指物體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運動,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2、車輛傷害: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上引起的傷亡事故;3、機械傷害: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傷害;415、起重傷害:指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吊具、吊座)物體打擊和觸電;5、觸電,包括雷擊傷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處墜落淹溺,不包括礦山、井下透 水淹溺;7、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物理灼傷;8、火災;9、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 亡事故;10、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11、放炮:是指爆破作業中發生的傷亡事故;12、火藥爆炸:是指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學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氣體、粉塵等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觸引爆16、能源時,發生的爆炸事故;14、物理性爆炸,包括鍋爐爆炸、容器超壓爆炸、輪 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6、其他傷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險因素。參照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類。,13,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止措施,事故預防對策的基本要求,消除-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科學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預防-當消除有困難時,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預防危險、危害發生;減弱-在無法消除危險、有害因素和難以預防的情況下,可采取減少危險、危害的措施;隔離-在無法消除、預防、減弱的情況17、下,應將人員與危險、有害因素隔開和將不能共存的物質分開;連鎖-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應通過連鎖裝置終止危險、危害發生;警告-在易發生故障和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標志;必要時,設置聲、光或聲光組合報警裝置。,預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和有害因素;排除工作場所的危險和有害因素;處置危險和有害物并減低到國家規定的限度內;預防生產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產生的危險和有 害因素;發生意外事故時能為遇險人員提供自救條件的要求。,事故預防對策具體原則,14,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止措施,事故預防對策的設計實施要求,涵義:是組織采取的消除、預防和減弱危險、有害因18、素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保障整個生產、勞動過程安全與衛生的對策;職業安全預防對策;改進生產工藝過程,實行機械化、自動化;預防性的機械強度試驗保證機械設備、裝置及其主 要部件的機械強度達到安全要求(例如:蒸汽鍋爐及 主要附件,受壓容壓,起重機械,高速砂輪等)。電氣絕緣檢驗電氣設備的絕緣因受多種因素影響而 降低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對安全構成威脅,必須進行經常性和定期的檢驗。,針對性:是指針對行業的特點和辨識評價出 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產生危險、危害后果的條件,提出對策。可操作性:提出的對策是技術上、時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能落實和實施的;合理性:不超越項目(或當時)的經濟、技術水平,不按過高的19、指標提出事故預防對策。符合性:對策應符合行業安全衛生設計規定 的要求(各行業均有)。,事故預防對策,15,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止措施,職業衛生預防對策,物料和工藝以無毒、低毒的工藝和物料代替有 毒、高毒工藝和物料。生產裝置密閉化、管道化,盡量實現負壓生產,防 滲漏、外逸毒物;生產過程自動化、機械化、程序化,作業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毒物;通風凈化全面通風換氣,局部排風,局部送風;凈化處理,合理排放;設事故處理裝置、應急防護設施和急救室、急救站(煉鋼廠的爆氣救護站);其他措施,實現隔離,遙控操作,快速檢測,自動 檢測,超限警報,防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職業危害的預防,應優先采用無20、危害或危害性較小的工藝和物料,減少有害物質的泄露和擴 散;盡量采用生產過程密閉化、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裝置和自動監測、報警裝置和連鎖保護、安全排放等裝置,實現自動控制、遙控或隔離操作;盡可能避免、減少操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接觸產生有害因素的設備和物料。,防毒、防窒息對策,16,四、勞動保護與員工職業安全衛生分類以及防止措施,噪聲和振動控制措施(舉例),消除、減少噪音源:1、選用低噪聲設備;2、減少沖擊性工藝和高壓氣體排空工藝;3、機械化、自動化工藝,實現遠距離監視操作噪聲源的平面布置:1、噪聲源相對集中,低位布置,利用地形,隔擋噪聲2、噪聲源周圍安排對噪聲不敏感的輔助設備和綠化帶;3、噪聲敏感區與低噪聲區設置隔聲屏障,保護防護間距。4、采用隔聲、消聲、吸聲和隔振降噪等綜合控制技術措施。5、個人防護(耳塞、耳罩)和減少接噪時間及其 他對策。,你認為企業勞動防護用品應該如何管理?,17,謝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