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培訓課件(8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5839
2023-11-10
80頁
976.07KB
1、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HSE)管理體系,2,安全生產是社會生產力、科技教育水平、全民安全文化素質和社會穩定程度的綜合反映。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生產規模大型化、工藝復雜化、技術、資本和勞動力密集化。各種重大、特大災難性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增加,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也就越大,國際上的幾次重大事故以血的教訓推動了安全工作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如1987年的瑞士sandoz大火,1988年英國北海油田的帕波爾阿爾法平臺事故,以及1989年的Exxon在valdez的油泄漏引起了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并采取各種有效管理措施,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再次發生。,1998年英國北海大陸架的帕波爾阿爾法平臺事故簡介2、 1988年7月6日22:00該平臺C模塊東南角發生爆炸,死亡167人。大多數109)人是在宿舍等待救援時窒息死亡,有14人在逃離平臺時死亡,燒死的人極少。當時平臺上共有員工226人,其中有62人在上夜班。此事故是世界石油工業史上的兩起重大事故之一,全球為之感到震驚。事故過程:7月6日當晚21:45分兩臺凝析油注入泵中的一臺發生了跳閘,當班人員啟動另一臺停用待修泵。但不知這臺泵的泄壓管線上的安全閥已經撤掉,并安裝了盲板法蘭。而該盲板法蘭沒有上緊,啟動后凝析油從此處外泄造成事故。,英國政府能源大臣任命卡倫爵士領導的政府調查組,對事故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調查。主要原因:(1)交接班不清,當班操作人員不3、知安全閥已卸掉;(2)對于需要維修且不能安全投入使用的設備又再次使用;(3)在執行工作許可制度中出了差錯,未能遵守已列出的程序。,卡倫在報告中指出:“關于近年來重大事故的調查報告表明,這些危險都是大型組織機構在安全管理上失誤造成的”,“我們當前的制度是對國家法規依賴太多,而對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強調得太少,應該糾正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在工作的安全與健康中,同樣重要的因素是人對安全的態度,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有效的自我管理系統”。,7,從全世界范圍看,全球每年發生各類傷亡事故2.5億起,工傷事故和職業病死亡人數約為110萬人。這比交通事故死亡99萬人、暴力死亡56萬人、局部戰爭死亡50.2萬人和愛滋4、病死亡31.2萬人都要多。聯合國秘書長指出,因工傷及職業病所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4%。,什么是職業病?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要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引中所規定的職業病防治法,必須具備四個條件:1、患病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四個條件缺一不可。,9,石油石化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5、,又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連續作業、鏈長面廣”的行業特點:石化生產中涉及物料危險性大,發生火災、爆炸、群死群傷事故幾率高;生產工藝技術復雜,運行條件苛刻,易出現突發災難性事故;,10,裝置大型化,生產規模大,連續性強,個別事故影響全局;生產規模大型化、生產裝置單系列大型化對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石油化工加快了生產規模大型化的發展,帶來了生產裝置大型化、單系列大型化,儲運設施的大型化和施工機具的大型化。,11,煉油廠常減壓從過去的250萬噸到現在的800萬噸、1000萬噸;催化從60萬噸到200萬噸、300萬噸;乙烯從11.4萬噸、30萬噸到66萬噸、706、萬噸、90萬噸;原油罐從1-2萬M3、3-5萬M3到10萬M3、12.5萬M3、15萬M3以至20萬M3;液化氣球罐從400M3到1000M3、4000M3、8000M3,低溫貯罐從零到1萬、2萬M3;甚至5萬M3;,對于我們天然氣凈化廠而言,主要涉及到天然氣脫硫、脫水、硫磺回收等工藝,其中尤以硫化氫是主要的危險因素。,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簡稱為HSE管理體系,或用英文縮寫“HSE-MS”(Health saftety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表示。HSE管理體系是近幾年出現的國際石油天然氣工業通行的管理體系。它集各國同行管理經驗之大成,體現當今石油天然7、氣企業在大市場環境下的規范運作,是突出預防為主、領導承諾、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管理標準體系,是石油天然氣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走向國際大市場的準行證。,HSE管理體系的產生歷史背景 全球海上石油作業近二三十年的實踐,大大推動了各石油公司加強安全管理。國外有專家曾這樣評述過安全工作的發展過程: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從安全方向的要求,在裝備上不斷改善對人員的保護,利用自動化控制手段使工藝流程的保護性能得到完善;七十年代以后,注重了對人的行為研究,注重考察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八十年代以后,逐漸發展形成了一系列科學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在質量管理標準化成功的經驗啟發下發展8、標準化工作,以合理、規范化的優勢率先開展了HSE管理標準化活動。美國杜邦公司、英荷皇家殼牌公司都在八十年代建立了HSE管理標準。1991年以來,美國石油工程師學會(SPE)已分別在荷蘭、印尼、美國召開了三次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中健康、安全、環境討論會,促進了石油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標準化進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TC67的技術委員會隨之也在一些成員國的推動下,著手從事這項工作。1996年1月,ISOTC67的SC6分委會發布了ISOCDl4690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草案。1997年6月27日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頒布了SYT6276-1997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健康9、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標準。Q/SHS 0001.1-200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安全、環境與健康(HSE)管理體系(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2007年,按照“統一、規范、可操作”的原則對標準進行修訂,修訂發布了企業標準Q/SY 1002.1-2007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第1部分:規范。,制定和實施HSE體系標準的意義(1)是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勘探開發活動風險性較大,環境影響較大,為了貫徹實施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作10、到有章可循,就必須建立和實施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有關安全、勞動衛生,環境保護標準要求的HSE管理體系,有效地規范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從原材料加工、設計、施工、運輸使用到最終廢棄物的處理進行全過程的健康、安全、環境控制,滿足安全生產人員健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可促進我國石油企業進入國際市場。,(3)可減少企業的成本,節約能源和資源;(4)可減少事故的發生;(5)可提高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水平;(6)可改善企業形象,改善企業與當地政府和居民的關系;(7)可吸引投資者;(8)可幫助企業滿足有關法規的要求;(9)可使企業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有機結合起來。,H11、SE理體系和傳統安全環境管理的對比,共7個一級要素,26個二級要素。7個一級要素是:5.1領導和承諾 5.2方針和戰略目標 5.3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 7個二級要素 5.4評價和風險管理 6個二級要素 5.5規劃(策劃)5個二級要素 5.6實施和監測 6個二級要素 5.7審核和評審 2個二級要素,HSE的基本要素,基本框架要素分析,領導和承諾是核心5.3組織結構、資源和文件 5.2 5.4 5.5 5.6 5.7是過程控制鏈,持 續 改 進,DO,CHECK,PLAN,ACTION,二、HSE管理體系的基本原理,PDCA管理模式,檢查,監測,檢查,監測,反饋 糾正 改進,HSE方針,目標,責任12、,標準等,審核、評審,重要過程 和活動,危害和影響評估計劃,實 施,糾正改進,檢查監測,HSE管理體系模式,5.1領導和承諾,1.承諾,2.最高管理者的職責,3.企業文化,5.1 領導和承諾,承諾的內容:兩個承諾一個框架-滿足法律法規的承諾;-持續改進的承諾;-為HSE目標、指標的制定提供框架;其它要求是否與其它事務同等重要;定期公布公司的HSE表現;對員工和承包商HSE表現的提出期望。承諾內容是否明確、簡要。,高層管理者應做到:(1)明確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應為公司整個管理體系的優先事項之一,對此類事項的考慮應納入到公司管理決策的重要議事日程中;(2)認識到預防事故和改進公司表現的意義,明確13、高層管理者承擔的健康、安全與環境表現的責任和義務;(3)理解和實施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對公司經濟效益、公眾形象、組織管理功能的促進作用,從而促進全員的健康、安全與環境重視程度和表現水平;(4)承諾為建立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及其有關活動提供支持,保證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有效運行。,集團公司HSE承諾,遵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堅持預防為主,追求無事故、無傷害、無損失的目標;優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持續改進HSE管理;各級最高管理者是HSE第一責任人。HSE表現是獎懲、聘用人員以及雇傭承包商的重要依據;實施HSE14、培訓,建立和維護企業文化;向全社會公開我們的HSE業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在業務的任何一個領域,我們對HSE態度如一。集團公司的所有員工、雇員、客戶和承包商都有責任維護本公司對健康、安全與環境作出的承諾。,最高管理者的職責:,為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和明確的承諾;提出明確的承諾、方針和目標;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確其職責與權限;組織管理評審;提供必要的資源保證。,HSE文化的內容:,公司提高全員HSE表現的信念;促進提高全員HSE表現的水平;各級員工自覺參與HSE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員工自覺承擔個人HSE表現的職責和義務;保證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5.2方針和目標,1.內 容,215、.管 理,方針和戰略目標是公司對其在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則聲明,是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它指明了公司在健康、安全與環境方面的努力方向,提供了規范組織行為和制定具體目標的框架。它包括以下內容:(1)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遵守的內、外部要求。(2)實行持續改進是實現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3)重視事故預防即盡可能防止事故發生,而不是事故發生后再作補救。,5.2 方針和戰略目標,方針和戰略目標:高層管理者為公司制定的HSE管理方面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是公司對HSE管理的意向和原則的陳述,是體系建立和運行的指南。1.公司應制定HSE方針和目標;2.方針目標要形16、成文件;3.方針目標與公司總方針目標保持一致;4.方針目標必須體現對持續改進的承諾;5.符合法律法規要求;5.定期評審。,5.2 方針和戰略目標,方針目標的管理,方針目標應由最高管理者參與評審并批準;方針目標必須層層分解、落實,得到各級組織的有效實施;目標指標應是具體量化、可實現和可測量的;方針目標必須定期評審其適應性;,5.2 方針和戰略目標,5.3組織結構資源文件,5.3.1組織結構和職責,5.3.2管理代表,5.3.3資源,5.3.4能力,5.3.5承包方,5.3.6信息交流,5.3.7文件其控制,5.3.1 組織結構和職責,1.實施HSE管理的組織機構明確(包括:行政管理機構、HSE管17、理機構、監督機構、應急機構、資源管理機構);2.機構的職責明確。機構職責與 HSE職責一致;3.員工、崗位的職責明確;4.機構和員工職責的管理部門明確;5.機構職責形成文件(包括機構圖表)。,5.3.2 管理代表,明確管理代表規定管理代表職責管理代表任命及職責應形成文件,管理代表的職責,負責HSE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與保持;組織體系策劃與設計;組織文件評審與批準;組織體系內部審核;組織制定與實施糾正措施。定期向最高管理者匯報HSE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為評審和改進體系提供依據。,1.足夠的資源是HSE體系有效運行的保證。2.資源分配應吸收各方代表、專家的意見。3.管理部門及年度資源配置計劃應明確,18、應定期檢查、評審資源分配。4.資源分配應定期評審、是管理評審的一向重要內容。,5.3.3 資源,5.3.4能力,5.3.4.1概述 1.能力評價的范圍:各級應急組織及人員,項目組成員,特殊工種及危害崗位人員、新項目、新方法開工之前,承包方能力的評價,所有承擔體系職責的人員具備相應的能力。2.評價管理:評價計劃評價組織及人員評價標準定期評價,5.3.4.2 培訓,1.根據需要提供培訓。2.培訓內容:理論培訓、實際操作培訓。3.培訓范圍:承擔主要活動和任務的員工。常規培訓:三級教育、特殊工種上崗和換證、風險管理人員上崗和能力培訓、全員培訓。非常規培訓:特殊作業、三新培訓、各種事故狀態、應急、變更.19、4.培訓有計劃,培訓目的明確。5.培訓記錄應保存。6.培訓效果監督、改進。7.HSE體系文件(如:計劃書、應急計劃等)必須培訓。8.培訓管理部門、職責、教材等應明確。,5.3.5 承包方,1.對承包方的要求:了解公司的方針、目標、應急計劃等HSE規定;2.承包方應遵守公司的HSE體系規定。3.公司與承包方應有特定的關系文件(如:合同、作業過程的控制文件、HSE工作計劃書、應急計劃等)。承包方有關控制文件應得到公司認可。4.規定各項活動各自的職責(包括設施管理)。5.承包方關鍵崗位人員應進行HSE培訓。,5.3.6 信息交流,1.信息交流的分類:內部信息、外部信息;2.交流內容、方式;3.信息管20、理部門、崗位職責應明確;4.傳遞程序明確,傳遞通暢;5.信息傳遞要留有記錄;6.要可追溯。,1.方針目標的宣傳、分解、考核。2.項目/活動中的風險和危害、預防控制和削減措施、應急計劃。3.違背程序的潛在后果等。4.緊急情況與外部聯系的手段與應急安排的交流。5.風險削減、應急、變更。6.職責與考核。7.各種HSE標準、規定、辦法、紅頭文件。8.各種會議、廣播、氣象、情況通報。,內部信息包括:,5.3.6 信息交流,外部信息包括:,法律、法規、標準政府、上級規定要求顧客及其他相關方的要求,5.3.6 信息交流,5.3.7.1管理體系文件,體系文件結構層次:管理手冊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支持性文件,程21、序文件,手冊,5.3.7文件及其控制,對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覆蓋七個一級要素和26個二級要素;符合26個要素的控制要求;各文件之間的邏輯關系與接口是應明確;各級文件是應便于查詢;應與現行管理文件相協調一致,不重復;如果采用電子版文件,則應確認其是否有效。,支持性文件,支持性文件至少包括:作業文件(如:辦法、規定);HSE管理方案;HSE作業計劃書;HES作業指導書;現場檢查表;應急計劃、應急手冊、變更、評價、削減措施;事故調查和處理報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5.3.7.2 文件控制,1.文件控制的內容:批準、發放、更改、作廢、回收、標識、編號、分類、歸檔、保存、更新、處置 等。2.受控文件22、應有清單。3.文件應定期評審,必要時進行修改,作廢文件應收回。4.文件應注明日期、保存期限。5.文件應字跡清楚。,5.4評價與風險管理,5.4.1危害和影響的確定,5.4.2建立判別準則,5.4.3評價,5.4.4建立說明危害和影響文件,5.4.5具體目標和表現準則,5.4.6風險削減措施,5.4.1 危害和影響的確定,公司必須識別各項活動全過程的重大危險因素和環境影響;鼓勵員工參與;確定危害和影響因素時應考慮了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七種類型;過去、現在和將來;正常、異常和緊急;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能、生物因素和人機工程因素(生理、心理);,5.4.2 建立判別準則,判定是否有害或影23、響大小所依據的數據或標準。公司應確定相關活動的判別準則;判別準則可來自法規、標準、合同、方針目標等;判別準則的變更應得到批準;即使達到判別準則,也應進一步采取措施,以使風險程度“合理實際并盡可能低”。,5.4.3 評價,公司應對已識別的危害和影響進行風險評價;公司風險識別、評價與控制的過程和方法應與其需求、活動的性質、范圍、時限及法規要求相匹配;風險評價人員應經過培訓,并具備一定技能;需要時可借助外部機構;風險評價應考慮風險區直接有關的人員的意見;風險識別、評價結果應作為制定HSE方針目標和進行管理評審的依據;應制定相應的評價周期;,5.4.4 建立說明危害和影響的文件,建立了重要危害、影響因24、素清單;將危害、影響因素控制削減措施形成文件;建立了適用于公司產品、活動和服務的HSE法規、要求清單。,5.4.5 具體目標和表現準則,表現(行為)準則:由公司管理者為活動或體系要素的實施所制定的可驗證的標準。對HSE關鍵性的管理、活動和任務應制定具體目標和表現準則;符合公司方針目標、風險管理要求及商業需求;目標和準則是否可實現、可驗證和可測量;定期評審目標和準則的連續性和實用性;目標和準則是否體現了持續改進的承諾;,5.4.6 風險削減措施,風險削減措施應包括預防事故、控制事故、降低事故長期和短期的影響等方面內容;應強調事故預防措施,如本質安全設計和保證設施完整性;應考慮削減措施失敗的可能性25、,并制定了相應的應急反應計劃;現場有關人員應掌握削減措施;對削減措施的實施應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5.5規劃策劃指南,5.5.1總則,5.5.2設施完整性,5.5.3 程序和工作指南,5.5.4變更管理,5.5.5應急反應計劃,5.5.1 總則,制定實現目標和實施表現準則的規劃(HSE管理方案)規劃(方案)內容包括:1、目標的表述;2、有關部門、人員在實現目標中的職責;3、實現目標所采取的措施(方法);4、資源需求;5、實施計劃進度安排(時間表);6、信息反饋機制;7、建立獎勵機制;8、評價和完善機制。,5.5.2 設施的完整性,建立設施臺帳。設施完整性應有準則。使用的設施完整性應進行檢查。新26、設施、設備購買和使用前應進行評價。設施應定期維護保養,并有記錄。設施完整性程序應強調設施結構完整、應急、救生、防護等系統的有效性。設施的管理責任應明確。,5.5.3 程序和工作指南,1.程序是指為進行某項活動所規定的途徑(5W1H)。2.識別評審由于缺乏程序導致違反HSE方針、法規、表現準則的活動,并制定控制程序。3.控制的活動應包括全過程:采購、供、管、運、發、使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廢棄物處理。,5.5.4 變更管理,1.變更的范圍:機構、職責、人員、設計、工藝、設備、設施、工作程序、法律法規。2.變更程序:提出變更評審變更(評審風險)提出措施審批實施監測。3.變更的全過程形成文件,要27、留有記錄。4.變更的性質:永久性、暫時性。,5.5.5 應急反應計劃,1.制定應急計劃的依據:評價結果。2.應急搶險原則:人環境設施。3.應急體系:母公司子公司廠(礦)隊(現場)車間班組崗位。4.應急程序:事件發生啟動現場組織上報啟動上級應急組織現場指揮應急實施應急結束現場恢復,5.6 實施和監測,5.6.1活動和任務,5.6.2監測,5.6.3記錄,5.6.4不符合和糾正措施,5.6.5事故報告,5.6.6事故調查處理,5.6.1 活動和任務,1.活動和任務的范圍:所有的活動和任務;最高管理層的活動和任務;監督、管理者的活動和任務;現場工作者的活動和任務。2.活動和任務啟動程序:項目(活動)28、目標管理方案實施程序和工作指南監測評審、總結。3.活動和任務的控制要形成文件。,5.6.2 監測,監測的范圍:績效監測、HSE技術監測 監測性質:常規、非常規監測,監測內容,對重大危險因素與環境因素進行例行監測;對作業活動與場所進行檢查與巡視;對設備設施進行檢查與監控;對作業環境進行監測;對事故、事件和職業病進行統計分析;,5.6.2 監測,監測的控制要求:,1.設備的校準、維護、存放、運輸要求;2.人員的取證、培訓;3.數據的處理與分析;4.監測方法的使用與周期,監測點及抽樣率。5.檢測應有計劃,明確監測點清單、監測項目、時間、地點、頻率。6.監測結果應記錄、分析。7.監測結果偏離準則時,應29、采取措施。,5.6.2 監測,5.6.3 記錄,1.記錄范圍:所有HSE體系有關的活動和任務都要留有記錄,如審核、評審、策劃、實施、應急、變更、資源、事故、不符合、監測、評價、查體。2.建立記錄控制清單。3.記錄的控制內容:應有管理程序;記錄要完整、真實、可靠、易得、清晰;記錄妥善保存、保管;規定記錄的保存時間、部門;保密性要求。,5.6.4 不符合和糾正措施,1.不符合的來源:審核、評審;監測結果;檢查結果;相關方反映與投訴;上級的情況通報;事故調查。2.明確調查和實施糾正預防措施的責任和主管人員;3.分析不符合產生的原因。4.制定實施糾正措施并驗證。,5.6.5 事故報告,1.事故的界定:30、輕微、一般、重大、特大、特別重大。2.建立事故報告機制,達到規定的報告范圍。3.明確各級管理職責。,5.6.6 事故調查處理,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盡快的展開;事故調查處理的機制和責任明確;事故調查所確定的責任應與事故的影響程度相符合;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調查結果應記錄并保存。,5.7審核和評審,5.7.1審核,5.7.2評審,5.7.1 審核,1.審核的目的:評價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2.應制定審核計劃。3.審核頻次、覆蓋部門場所、審核深度適宜。4.審核應考慮上次審核的結果。5.審核的實施過程應完整,并記錄。6.審核發現的問題責任部門應采取措施。7.措施的實施應跟蹤。8.審核員應具備資質。9.審核員應與受審核部門和活動無關。,5.7.2評審,1.由最高管理者定期組織評審。2.評審應有計劃。3.評審目的:適應性、有效性。4.評審內容應包括:方針目標、資源配置、風險控制、應急反應等。5.管理評審應由最高管理者作出結論。5.管理評審應形成評審報告。6.管理評審過程應予記錄。7.管理評審提出的問題應采取措施,并驗證。8.評審應有利于持續改進。,THE END謝 謝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