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評估標準(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86146
2023-11-10
16頁
101.26KB
1、xx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評估標準16xx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評估標準(試行)單 位: 日 期: 總 分:評估指標評估要點創建與運行要求評分標準評估方法評估記錄扣分基本要求(8分)組織機構(2分)1.企業應建立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領導機構;領導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全面負責企業體系建設。2.企業應在領導機構成立文件中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應履行的職責。3.企業應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工作目2、標、實施步驟、工作任務、進度安排等。1.未以正式文件(紅頭文件)明確建立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領導機構的,扣0.2分。2.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領導機構的組成人員不全面,缺一個崗位扣0.2分;企業主要負責人未擔任雙預防主要領導職務的,扣0.5分。3.未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重要崗位人員及工作組織機構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職責的,一項不符合扣0.2分。4.未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扣0.5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未明確實施時間、責任人與分工、工作任務、階段性目標等,一項不符合扣0.2分。5.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崗位人員未履行雙重預防體系3、建設職責的,每人次扣0.2分。否決項:未建立雙重預防體系組織機構,且未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相關職責的,評估不通過。查文件:下發的正式文件、企業建立的安全生產責任和安全管理制度。查閱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相關記錄等,并核對實施情況。詢問: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分管負責人及各層級、各崗位人員是否掌握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基本要求及應履行的主要職責。全員培訓(2分)1.企業應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參加人員、評估方式、相關獎懲等。2.應分層次、分階段組織進行雙重預防體系的培訓,培訓內容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3.培訓結束須進4、行閉卷考試,考試內容及結果應記入培訓檔案。1.企業未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培訓計劃或計劃不具體的,扣0.5分。2.培訓記錄、檔案不詳實或培訓記錄無效果評價,無簽到表,無教材或課件、授課人等相關記錄的,扣0.5分。3.未分層次、分階段對全員進行雙重預防體系培訓,缺少部門/崗位的一項扣0.2分。4.培訓結束未組織進行閉卷考試或考試內容無針對性、流于形式的,扣0.5分。5.未明確雙重預防體系培訓評估方式、獎懲規定的,扣0.2分。否決項:抽查110%但不少于5名相關崗位人員,5人及以上或超過半數人員未掌握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培訓內容,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1.培訓計劃。2.培訓教育記錄與檔案。3.查閱安全培訓教5、育制度或獎懲管理制度。抽查問詢:1.隨機抽查、問詢各層級、各崗位人員是否掌握雙重預防體系培訓內容。2.企業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是否明確本企業的重大風險;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運行流程。體系文件(2分)1.企業應制定符合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標準要求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運行考核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體系文件。2.體系文件應符合企業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并傳達至各部門/崗位。1.未制定全覆蓋安全生產責任制,扣1分。2.未制定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扣1分。3.未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扣1分。4.教育培訓制度未包含雙重預防體系內容的,扣0.5分。5.未制定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扣0.5分。6、6.各項制度不符合企業實際、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項內容不符合扣0.2分。7.制度未傳達到各部門/崗位的,發現一個部門/崗位扣0.2分。查資料:1.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體系文件文本。2.制度發放或傳達記錄。現場檢查:工作崗位是否已獲取有效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體系文件。責任考核(2分)1.企業應在雙重預防體系運行考核制度中明確考核獎懲的標準、頻次、方式方法等,并將評估結果與員工工資薪酬(或獎金)掛鉤。2.應落實雙重預防體系運行考核制度,根據雙重預防體系評估結果予以獎懲。1.雙重預防體系運行考核制度內容不具體,未明確考核獎懲的標準、頻次、方式7、方法,未將評估結果與員工工資薪酬(或獎金)相掛鉤的,每項扣0.5分。2.未根據雙重預防體系評估結果落實獎懲的,一項不符合扣0.5分。否決項:未建立雙重預防體系運行考核制度,評估不通過。查資料:1.雙重預防體系運行考核制度。2.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記錄,相關財務、工資(或獎金)發放記錄。風險分級管控(30分)風險點確定(2分)1.應按照導則或行業規范要求,建立安全風險管控清單。2.作業活動風險管控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作業活動。3.設備設施風險管控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設備、設施。4.作業場所風險管控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所有場所。1.未建立作業活動風險管控清單,扣0.5分8、。清單未涵蓋主要作業活動的,缺一項扣0.2分。2.未建立設備設施風險管控清單,扣0.5分。清單未涵蓋主要設備、設施的,缺一項扣0.2分。3.未建立作業場所風險管控清單,扣0.5分。清單未涵蓋主要作業場所的,缺一項扣0.2分。4.風險點劃分、確定不符合劃分原則(不合理)的,一項扣0.2分。否決項:風險點有明顯遺漏或有10%劃分不符合劃分原則和企業實際的,評估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作業活動風險管控清單。2.設備設施風險管控清單。3.作業場所風險管控清單。查現場:通過分析工藝流程、生產現場判斷是否遺漏主要作業活動、設備設施。危險源辨識分析(5分)1.企業應組織相關部門、班組、崗位人員進行危9、險源辨識、分析。2.針對作業活動風險管控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對每個作業活動及作業步驟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3.針對設備設施風險管控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1.未按照作業危害分析法或其他適用的評估方法針對作業活動逐個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的,缺一項扣0.5分。作業活動、作業步驟、危險源辨識、分析不準確、重要危險源遺漏不符合GB/T13861內容的,一項不符合扣0.2分。2.未按照安全檢查表法或其他適用的評估方法針對設備設施逐個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缺一項扣0.5分。設備設施檢查項目、重要檢查標準、危險源辨識、分析不準確、危險源遺漏不符合GB/T13861內容的,一項不符合10、扣0.2分。否決項:危險源辨識有10%不準確的或重要危險源遺漏,評估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作業活動分析評價記錄。2.設備設施分析評價記錄。詢問:詢問主要崗位人員參與危險源辨識、分析情況。崗位人員是否了解本崗位存在的風險點、危險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類型)。風險評價(5分)1.企業風險評價應符合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DB41/T 1646-2018)、行業標準及企業生產實際。2.參與評價人員應熟知企業情況、掌握評價分級標準,合理評價,評價級別正確。1.企業風險評價不符合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DB41/T 1646-2018)要求或企業未結合生產實際制定風險評價分級標準的,扣0.5分。2.11、評價人員不熟悉評價分級標準或者風險評價取值不合理(偏低)、評價級別不準確、未依照從嚴從高原則進行評價的,一項不符合扣0.2分。3.未按照GB6441-1986標準進行事故類型描述或事故后果與作業步驟、檢查項目以及危險源無因果關系、邏輯關系的,每項扣0.2分。否決項:應判定為重大風險而未判定為重大風險,存在一項的,評估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風險評價分級標準。2.作業危害分析及安全檢查表分析等分析記錄。詢問:1.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部門負責人、崗位人員是否掌握企業重大風險相關內容。2.相關崗位人員是否熟知風險評價規則并進行正確的評價。安全風險圖(3分)1.安全風險圖包括企業風險分12、布圖和企業作業安全風險比較圖。2.在企業總平面布置圖上采用不同顏色的圖標準確標出風險點、危險源中心所在位置,標明具體名稱。至少顯示出風險等級最高的風險點、危險源,但各級別風險點數量及總數應以圖示的形式給出。3.企業作業安全風險比較圖將風險分值最高的不少于5項作業活動以柱狀圖的形式進行比較。1.安全風險圖數量不夠,缺少一張扣0.5分。2.風險點、危險源標注情況與風險評估結果不一致,扣0.5分;標注位置錯誤,或名稱標注缺失或錯誤,出現一處扣0.2分;標識大小不一,形式不規范,扣0.2分。3.作業活動風險分值與風險評估結果不一致,扣0.5分;作業活動名稱不規范,出現一條扣0.2分;作業安全風險比較圖13、不足0.5項,或格式不規范,扣0.2分。否決項:風險分布圖中重大風險點、危險源與企業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評估不通過。查資料或信息系統:1.企業風險分布圖。2.企業作業安全風險比較圖。3.對照風險管控清單、隱患排查清單進行風險點等級核對。查現場:現場確認風險圖中重大風險點、危險源標注位置是否與現場一致。風險控制措施(6分)崗位人員應從工程技術、管理、培訓教育、個體防護、應急處置等方面,針對辨識出的危險源,提出風險控制措施,并經過企業相關程序評審確定,控制措施應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實。1.控制措施與潛在的危險源及事故后果無對應關系、無針對性或與實際不符、可操作14、性較差、未有效落實、有遺漏的,一項不符合扣0.5分。2.各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崗位人員未參與控制措施制定的,每人次扣0.2分。3.企業未按程序組織進行控制措施評審確定的,扣1分。否決項:核查控制措施,10%及以上控制措施與危險源及潛在的事故后果無對應關系、無針對性或與實際不相符、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有效落實、管控措施缺失的,評估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檢查控制措施制定過程,是否全員參與并經過評審確定,控制措施是否全面、無疏漏、可操作性強并有效落實。現場檢查:核查崗位人員是否落實自身崗位相關控制措施。風險層級管控(5分)1.企業應結合機構設置情況,合理確定各等級風險的管控層級。2.根據風險分級管15、控原則,確定風險點、危險源的管控層級,落實管控責任。1.風險管控層級不符合標準要求或風險管控層級與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相符的,扣0.5分。2.各風險點和危險源未根據管控層級確定責任部門及人員,落實管控責任的,或責任部門及人員專業不全,未覆蓋其他相關專業的,每項扣0.2分。3.較大及以上風險(點)的公司級管控責任人只有分管安全負責人,未按管控措施實施分專業負責的,每項扣0.2分。3.抽查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部門(或車間)負責人、崗位人員,未掌握相應管控風險內容的,每人次扣0.2分。否決項:根據相關記錄文件,抽查1-10%但不少于5名相關崗位人員,5人及以上或超過半數未掌握本崗位應管控風險及16、相關控制措施的,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作業危害分析記錄、安全檢查表分析記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等資料。詢問: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部門負責人、崗位人員是否清楚應管控的風險及相關控制措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2分)1.企業應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清單應由企業組織相關部門、崗位人員按程序評審,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審核通過后發布。2.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的形式、內容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1.未建立作業活動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扣0.5分。2.未建立設備設施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扣0.5分。3.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中內容及格式不符合導則等標準要求的,每項扣0.1分。4.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未經企業組織相關部17、門、崗位人員按程序評審的,每項扣0.1分。5.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未經企業主要負責人審定發布的,每項扣0.1分。否決項:企業未建立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的,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作業活動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2.設備設施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3.查閱評審評價記錄。4.查閱清單簽發頁。風險告知(2分)1.企業應制作發放崗位風險管控應知應會卡崗位事故應急處置卡等告知企業員工及相關方主要風險相關內容。2.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3.應組織各層級、各崗位進行風險評價結果的告知培訓。1.未制作發放崗位風險管控應知應會卡或崗位事故應急處置卡均扣1分。2.風險告知內容不符合要求18、的,每少一項扣0.2分。3.告知地點不當,每處扣0.2分。4.無培訓記錄,扣0.2分。查文件:1.風險告知相關文件。2.告知方式及內容。3.培訓記錄等資料。現場檢查:安全風險告欄及安全警示標志、監測或預警設施。檢查崗位作業人員持卡情況。隱患排查治理(36分)編制隱患排查標準清單(6分)1.企業應編制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標準清單。2.隱患排查標準清單內容包括:排查內容、排查標準、排查方法、排查周期、排查責任等。3.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編制相應層級(公司級、部門級、車間級、班組級)的隱患排查標準清單。4.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標準清單排查內容應包含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中各風險點、危險源及控制措施。1.企19、業未結合實際情況編制隱患排查標準清單的,扣3分。2.隱患排查標準清單未包括排查內容、排查標準、排查方法、排查周期、排查責任等內容,每項扣0.5分。3.未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編制相關層級隱患排查標準清單的,每缺一個層級扣1分。4.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項目不全、排查標準不具體的,每項扣0.5分。5.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標準清單排查內容,未包含各風險點、危險源及控制措施的,每項扣0.5分。6.相關排查方法、組織級別、排查標準、排查周期等不符合安全標準化要求的,每項扣0.5分。查資料、查信息系統:查相關層級隱患排查標準清單。制定隱患排查計劃(2分)企業應根據生產運行特點,制定全年隱患排查計劃,明確各類型隱患20、排查的排查時間、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圍、組織級別及排查人員等。1.未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或企業安全檢查計劃中未包含隱患排查內容的,扣1分。2.排查計劃內容不全,缺一項扣0.5分。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隱患排查計劃等資料。隱患排查實施(10分)1.企業應按照排查計劃,結合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特點,由各組織級別分別按要求組織隱患排查,并及時、準確填寫相關排查記錄。2.隱患排查類型、周期、實施主體應符合導則等標準的要求。3.查出的不能立即整改或危害較高的隱患應記錄詳實,如條件允許應保留影像資料。1.抽查各組織級別隱患排查記錄表或安全檢查表,缺一項扣1分。2.各組織層級未按隱患排查計劃組織隱患排查,缺一21、項扣1分。3.排查記錄不詳實的,隱患信息填寫不準確、不全面的,隱患排查表存在漏項未排查的,發現一項扣1分。否決項:偽造記錄,弄虛作假,排查流于形式的,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隱患排查表、排查記錄、隱患登記表等記錄。現場檢查:核查項目與標準、結果與現場的一致性。一般事故隱患治理(8分)1.隱患排查結束后,對于當場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隱患排查組織部門下達隱患整改通知,并填寫如下內容:隱患描述、隱患等級、建議整改措施、治理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治理期限等內容。并以適當方式向從業人員告知隱患信息。2.隱患存在單位在實施隱患治理前應當對隱患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應急措施或預案,22、估算整改資金并按規定時限落實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及時反饋至隱患排查組織部門。3.隱患排查組織部門應當對隱患整改效果組織驗收并出具驗收意見。1.未及時告知隱患排查結果,發現一項扣0.5分。2.針對查出的事故隱患未及時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發現一項扣0.5分。3.隱患整改通知單內容不全,缺一項扣0.5分。4.隱患治理單位未按期完成整改,缺一項扣0.5分。5.隱患整改后未對整改情況進行驗收并簽字的,一項扣0.5分。6.隱患排查表、整改通知單及隱患治理臺賬信息不對應的,一項扣1分。否決項:30%及以上隱患未按期完成整改,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隱患通報。2.隱患整改通知單。3.隱患排查治理臺23、賬。重大事故隱患治理(10分)1.經初步判定屬于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當及時組織評估,并編制事故隱患評估報告書,報告有關部門,實施掛牌督辦。2.企業應根據評估報告書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應符合導則的規定,并將治理方案按相關規定上報。3.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企業應組織對治理情況進行復查評估,并將治理結果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4.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評估報告,治理方案、整改驗收等應保留紙質記錄,單獨建檔管理。1.企業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未出具評估報告書的,發現一項扣1分。2.評估報告書內容不詳實的,未包括隱患的類別、影響范圍和風險程度以及對事故隱患的監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議等24、內容,缺一項扣0.5分。3.未根據評估報告書制定重大隱患治理方案的,一項扣1分。未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及時治理的,一項扣3分。4.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未及時組織復查評估,或未及時申請掛牌督辦單位現場審查的,一項扣1分。5.重大事故隱患涉及資料未及時歸檔的,一項扣0.5分。否決項:1.根據相關標準,發現應定性為重大隱患而未定性的,評估不予通過。2.重大隱患未按規定上報治理方案及治理結果的,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重大事故隱患檔案(含排查記錄、評估報告書、整改方案、復查驗收記錄等)。2.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現場檢查:查看隱患治理情況及治理效果。注:經核查,企業在評估時確實不存在重大25、隱患的,本項按缺項計。信息化管理(20分)信息系統應用(10分)1.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實現信息化管理,相關信息系統中企業基本信息、雙重預防體系相關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備設施數據庫、作業活動數據庫、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文件等信息填寫完整。2.信息系統中,風險分析、評價記錄和隱患排查治理記錄完整。3.信息系統中,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和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真實有效。1.信息系統中,企業基本信息、雙重預防體系相關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備設施數據庫、作業活動數據庫、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文件等信息填寫不完整的,缺一項扣1分。2.風險分析、評價記錄和隱患排查治理記錄填寫不完整的,缺一項扣1分。3.信息系統中未建立風險分級管控清26、單或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的,分別扣2分,相關數據內容缺失的,缺一項扣1分。否決項:企業沒有實現雙重預防體系信息化管理,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登錄相關系統(包括企業自建系統)對企業填報系統信息情況進行檢查。信息上報(10分)企業應在相關監管部門信息平臺注冊,并每月度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重大風險和重大隱患。企業未按規定上報重大風險和重大隱患,扣6分。否決項:企業沒有在相關監管部門信息平臺注冊,評估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登錄相關系統(包括企業自建系統)對企業填報系統信息情況進行檢查。持續改進(6分)評審(2分)企業每年至少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1.27、每年未進行一次風險分級管控運行情況評審的,扣1分。2.每年未進行一次隱患排查治理運行情況評審的,扣1分。查資料、查信息系統:評審記錄或評審報告。更新(2分)1.企業應及時針對工藝、設備、人員等重大變更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更新風險信息與風險管控措施,編制、更新風險管控清單。2.應根據風險管控措施的變化情況或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更新隱患排查清單,并按清單編制排查表,及時實施隱患排查。1.未及時對變更過程的風險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發現一項扣0.2分。2.未及時更新風險管控清單、或控制措施實效性不強,發現一項扣0.2分。3.未根據風險變更情況及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更新隱患排查內容,發現一項扣228、分。4.未根據更新的隱患排查表實施隱患排查,發現一項扣0.2分。5.自建設運行以來未結合企業實際至少更新一次的,扣0.2分。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更新后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記錄。2.風險管控清單。3.隱患排查清單。4.隱患排查記錄及治理臺賬。現場檢查:現場核查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變更情況。溝通(2分)1.企業應建立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機制,及時有效傳遞風險信息和隱患信息,提高風險管控效果與隱患排查治理的效果。2.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1.未建立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機制或制度中未制定相關內容的,扣0.2分。2.風險信息、隱患信息未及時傳達至相關方的,發現一項扣0.3分。29、3.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未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告知的,發現一項扣0.5分。查資料:1.相關制度及內容。2.重大風險信息變更培訓記錄及考試試卷。現場檢查:重大風險告知牌。詢問:各層級之間是否進行了溝通,各層級及與相關方風險信息、隱患信息溝通情況,采用培訓、公告、告知、發放入廠須知等方式溝通的效果如何。備注:1.本評估標準適用于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創建運行能效評估,學校、醫院等單位可參照使用。2.每一評估要點的分值扣完為止,不出現負分。3.本評估標準共計100分,評估中出現不參與考評項,換算公式如下:雙預防得分(百分制)=雙預防工作評估實際得分(100不參與考評內容分數之和)100。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數點后一位數。4.企業評估總分不少于80分合格。評估中出現“否決項”或累計得分少于80分為不合格。5.評估記錄應根據評估標準逐項描述評估情況,并附帶相關評估記錄,不能僅簡單填寫不符合項,應詳細記錄抽查問詢和現場檢查情況。說明:1.文中導則是指xx企業安全風險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導則。2.GB/T13861是指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 13861-2009 )。3.GB6441-1986是指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4.企業風險評價管控評價應符合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DB41/T164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