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公司汽車加氣站消防安全應急預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481
2023-11-13
21頁
141KB
1、天然氣公司汽車加氣站消防安全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目的3二.適用范圍3三.指導思想3四.義務消防組織機構4五.應急搶險工作小組辦公所在地及聯系方式4六.職責41.應急搶險小組42.應急搶險(副)隊長43.應急消防小組隊員5七.事故的分類5八.易發生事故的部位及場所6九.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6十一、事故信息的來源71.事故信息內部來源72.事故信息外部來源8十三.應急反應81.第一響應人初期響應82.預案的啟動83.人員分工94.在站的其他職工職責10十四.現場控制101.應急疏散執行應急疏散2、管理規定101.1警戒101.2引路11十五.安全注意事項111.應急響應人員112.信息接收與判定123.員工安全124.泄漏場地125.個人防護裝備126.安全設備127.標志128.火源139.聯系與匯報1310.風向1311.通行13十六.安全與控制14整體安全141.照明142.攝像頭和報警器143.通訊144.可燃氣體監測141.應及時通知周邊群眾。151.天然氣發生大規模泄露的區域劃分15十七.站場出現火災、爆炸事故16十八.防火措施181. 完善防火組織機構,提高防火意識,加強站場巡檢;18十九.起火原因181. 管線穿孔,法蘭接頭處不嚴漏氣,雷擊起火;18十二.滅后器的使用方3、法181.推車式干粉滅火器的使用182.手提式干粉滅火器的使用193.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194.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19二十一.生產恢復20二十二.預案的評估與更新20二十三.預案的培訓和演練201.預案培訓202.預案演練工20二十四.附錄20二十五.消防日志211.第一響應人報告:包含以下七個方面:21一.目的為及時處理加氣站發生各種火災事故,將火災事故損失降到最低,將火災的苗頭消滅在襁褓之中,從“預防”和“應急”兩個方面著想,認清形勢,落實責任,以確保優質、安全、平穩地向下游供氣為目的,結合陽泉華潤門站實際情況,使xx生產運營中心每一名員工都能明確職責和作業程序,特編制本預4、案。二.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xx縣xx天然氣有限公司xx一號汽車加氣站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發生的站場事故的應急搶險工作,需要公司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應急響應。三.指導思想安全第一、防消結合、以人為本、快速反應、企地聯動、常備不懈,最大限度地保護人員安全,努力保護財產安全。四.義務消防組織機構為保證應急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由站長為指揮,生產運營部經理搶險隊隊長,各在崗值班人員為成員的應急搶險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應急搶險工作。五.應急搶險工作小組辦公所在地及聯系方式辦公地點:xx縣加油站東側聯系方式:六.職責1.應急搶險小組為了應急搶修,生產運營中心成立了應急現場指揮組,負責站場、線路事故現場搶修5、,現場指揮組設下兩個小組,小組隊員如下:總指揮:副總指揮:搶險隊隊長:副隊長:隊 員:2.應急搶險(副)隊長(1) 日常工作:負責指導應急搶險工作協調。(2) 搶險時:指揮應急搶險的整體工作,并協調其隊員工作。3.應急消防小組隊員(1) 日常工作:負責搶險物資、工具的維護、檢查。(2) 搶險時:服從總指揮,按照各自分工分別負責應急搶險、對外通訊、搶救物資、后勤保障等工作。1) 調度值班人員先向隊長、公司安全監察委員會匯報事故信息,并向周邊群眾、居民發出緊急通告,并提示注意事項;再向地方政府、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等救援機構發出緊急通告,并提出請求救援要求。2) 負責流程切換;3) 負責切斷電源;6、4) 負責環境檢測并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線,引導周邊群眾疏散。5) 負責撲滅火源(可以在短時間撲滅的);七.事故的分類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造成的影響范圍及組織主體分為A、B、C三類事故事故類型判定標準備注A類事故天然氣管道發生泄露、爆炸著火并對人員造成嚴重傷害、對周邊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或管道嚴重扭曲變形而必須中斷輸氣的事故。判定標準中符合其中任意一項即可判定。B類事故天然氣少量泄漏、或管道裸管、懸空、漂浮,可以在線補焊和處理的事故以及水工保護遭到破壞等。C類事故站場、閥室通訊故障、電力中斷、管線冰堵等,但可以通過站內工藝調整和其它臨時措施處理而不對管道運行和輸氣造成影響的事故。注:消防應急預7、案只針對著火和爆炸事故八.易發生事故的部位及場所壓縮機、調壓設施、配電室、控制室、加氣機、排污九.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生產裝置及管道發生破裂爆管,導致天然氣大量泄漏引起火災、爆炸等事故;排污放空系統著火閃爆;電氣火災;控制室、配電室;站內非工藝區的火災、爆炸。十.事故匯報流程十一、事故信息的來源1.事故信息內部來源(1)調度值班人員通過站內SCADA系統對管線生產運行參數的監視,發現管道運行中發生大量天然氣嚴重泄漏等異常情況。(2)各值班站場發現管道發生火災爆炸、著火大量天然氣嚴重泄漏事故。(3)管道巡線、看護工發現管道發生火災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事故。 (4)值班人員或在站人員發現站場任何部位8、發生火災的事故。2.事故信息外部來源(1)管道周圍居民發現管道發生火災、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事故,通知公司調度中心值班人員(包括管道巡線工、值班人員)。(2)過路行人發現管道發生火災、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事故,通知陽泉華潤調度值班人員(包括管道維護工、值班人員)。(3)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接到群眾的事故報告,通知調度中心值班人員(包括管道巡線工、值班人員)。十三.應急反應1.第一響應人初期響應(1)、當班人員是第一響應人。(2)、其他任何人員發現事故或異常均必須立即報告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后,應立即進行確認,并采取如下措施:當確認站場工藝系統發生火災、爆炸或大量泄漏的情況,值班人員必9、須立即報告輸配部經理與搶險隊隊長。其他事故或異常,必須立即報告。2.預案的啟動(1)、是事故現場初期指揮人員。(2)、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確認現場情況。(3)、判定事故類型,決定啟動預案。(4)、搶險隊長上報公司安全部,通知輸配部全體人員。3.人員分工 搶險隊長職責如果事故已經傷及或威脅站內人員,應立即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應急疏散。決定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并上報安全部。指揮、參與切斷事故點的氣源和其他流程切換。組織檢查氣體泄漏現場附近火源、非防爆電源,指揮消除和切斷。指揮、參與初期滅火。及時向上級匯報現場事態發展。組織職工進行急救。按照上級指令指揮現場。 值班人員職責 在搶險隊長的指令下10、:通知全體人員應急疏散。向相關方(地方政府、周邊群眾、救援機構)緊急通告。做好現場記錄,包括:生產參數、聯絡相關方情況。操作工藝流程。切斷電源、消除火源。消防滅火。及時向搶險隊長報告工作情況 4.在站的其他職工職責在搶險隊長的指令下:環境檢測并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線,引導周邊群眾疏散。為受傷職工實施急救。到站外標志明顯處為救援機構引路。操作工藝流程。切斷電源、消除火源。消防滅火。及時向搶險隊長報告工作情況。十四.現場控制1.應急疏散執行應急疏散管理規定1.1警戒(1) 天然氣不可控大量泄漏時,按事故點周圍8001200米劃定區域。以此區域設置警戒帶,禁止非應急人員進入。超過上述范圍確定境界區11、域時,可輔以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以不能檢測到可燃氣體為界限。天然氣少量泄漏或泄漏點在站內,并且兩端能通過閥門關斷控制時,以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以不能檢測到可燃氣體為界限,設置警戒區域。(2) 如可燃氣體泄漏加劇,應考慮擴大警戒范圍。(3) 用警戒帶設置境界范圍,必要時,就近利用樹、電線桿、建筑物固定警戒帶。(4) 設置好警戒區域后,要在警戒區域外實施警戒,防止非應急人員進入境界區域。(5) 與搶險隊長保持聯系,通報進入警戒區域的人員情況,按照搶險隊長指令調整警戒范圍。1.2引路(1) 當向地方救援機構發出緊急通告后,在場的其他人員應按照搶險隊長指令,到站外標志明顯處迎接救援機構的車輛、人員。如12、條件許可,攜帶移動通信工具,保持聯系;攜帶袖標或小旗,標志更加明顯。(2) 一般救援機構的車輛都有警報和特殊標志,注意觀察。(3) 在車輛和人員靠近時,主動揮手示意,上前自我介紹,通報事故情況。(4) 帶領救援人員到達靠近事故現場的安全區域,向救援人員介紹安全注意事項。(5) 向搶險隊長匯報救援機構達到現場。十五.安全注意事項1.應急響應人員應急響應人員必須確認事故性質,做好事故初期指揮。調查現場情況,及時、準確的向公司調控中心、山西支線分公司和相關部門進行匯報。2.信息接收與判定一旦接收或觀察到緊急情況、異常操作狀況的信息,都必須立即進入應急狀態,直到該信息得到確認或否定(是否啟動相應的應急13、預案)。3.員工安全搶險隊長作為事故初期的現場指揮者,必須保證員工安全,員工也必須注重個人防護,杜絕“三違”行為。4.泄漏場地(1) 所有應急響應人員必須:熟悉泄漏場地、疏散計劃和防護區的劃分。(2) 注意風向的變化,避免處在下風口。(3) 協助外部救援機構進入現場。(4) 必要時疏散員工并封閉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5.個人防護裝備員工進入危險區域必須配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防靜電服、安全帽、護目鏡、防靜電鞋),必要時配戴空氣呼吸器。6.安全設備站場必須具備足夠的安全設備(可燃氣體檢測儀、防火帽、空氣呼吸器等)、消防器材和急救藥箱、防爆工具等。7.標志(1) 在泄漏場地懸掛“危險”和“嚴禁煙14、火”、“當心爆炸”等標志。(2) 在站控室、及各房間張貼緊急疏散路線圖。(3) 在房間、樓道張貼緊急出口路線圖。(4) 大門口設置緊急集合點標志,引導員工進行撤離。(5) 用警戒帶布置警戒區域,告知無關人員禁止進入。8.火源(6) 為減少爆炸和火災的危險,要清除泄漏場地可能的火源。(7) 人員進入站場必須穿戴防護用品,車輛進入必須戴防火帽,危險區域內不得再啟動行駛。(8) 危險區域內必須使用防爆工具。(9) 切斷危險區域與疏散區域內的電源。9.聯系與匯報(10) 值班人員熟悉匯報流程。(11) 匯報用電話表、通訊設備(電話、對講機等)放置在調度中心室。10.風向發生天然氣泄漏時,利用風向標、漂15、煙等迅速判斷方向,根據風向變化調整疏散方向及救援人員位置。11.通行(12) 隨時檢查緊急逃生通道的暢通。安全門不能上鎖,開關靈活。(13) 隨時檢查消防通道的暢通,設備、物品等禁止停放在消防通道上。(14) 進入的車輛停放在大門停車場處,避免阻礙人員的撤離和救援車輛的進入。十六.安全與控制整體安全1.照明夜間打開工藝區、大門和房間走廊的照明燈具。2.攝像頭和報警器(1) 關鍵的設施區域安裝遙控攝像頭和入侵報警器,并保證系統功能正常。(2) 如果事故現場人員無法進入,通過攝像頭觀察事故點的情況。3.通訊要確保應急通訊設備(如固定電話、手機、對講機等)功能正常。對講機定期充電(半月一次)。每月與16、應急搶險機構聯系一次,確保信息暢通有效。4.可燃氣體監測(1) 值班員負責對警戒區內天然氣濃度進行檢測和監測。(2) 值班員如果可觀察到或聽到巨大的天然氣泄露,不必監測,應立即撤離。(3) 救援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前,值班員應首先對事故現場進行氣體檢測,告知其天然氣濃度。(4) 現場檢測時,值班員利用手持防爆對講機與外界保持通信聯絡。(5) 然氣監測工作應一直持續進行,直至危險因素消失。(6) 場監測過程中,值班員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向現場人員發出警告,同時報告現場指揮。群眾保護1.應及時通知周邊群眾。(1) 在有爆炸、火災、可燃氣體大量泄漏或其它傷亡情形時,應防止群眾進入現場。例如:1) 通17、往應急現場的道路設置警戒帶。2) 請求公安部門對各進出點設置關卡。(2) 員工協助外部應急響應機構(如警察和消防部門)根據需要采取適當措施保護群眾安全,并根據現場情況提出建議,包括:1) 天然氣濃度。2) 群眾從該區域疏散的線路。3) 關閉消除火源區域(見:滅火器分布圖)內所有的點火源。4) 在消除火源區域內停止交通運輸。防護區1.天然氣發生大規模泄露的區域劃分為防止天然氣從緊急事故現場擴散到其它區域,事故現場總指揮可根據現場安全計劃標出防護區。防護區中應標出: (1)危險區域1) 區域是以事故點周圍220米劃定。2) 危險區域僅限于應急人員進入該區。3) 危險區域內必須使用人員防護裝備、防爆18、工具、車輛進入戴防火帽。(2)疏散區域根據天然氣泄露著火情況及風速等自然條件充分考慮事故現場安全,按事故點周圍8001200米劃定區域。以此區域設置警戒帶,禁止非應急人員進入。(3)消除火源區域根據天然氣泄露著火情況及風速等自然條件充分考慮事故現場安全,按事故點周圍34005200米劃定區域。重要提示:指揮所應根據天然氣泄露情況及風速、風向等自然條件設置在上風口,疏散區域外。十七.站場出現火災、爆炸事故1. 值班員收到或感覺到事故信息(聲音、火光、沖擊波、振動等),確認站內發生火災、爆炸事故。2. 值班人員,執行全站緊急關斷和自動放空,并按照匯報流程進行匯報。3. 若遠程操作失控,緊急關站沒有19、實現,值班員應立即聯系上游盂縣首站 。4. 值班員工負責在現場進行檢測,在以事故中心點外220米的道路上設置警戒帶。5. 值班人員立即向安全部匯報。采取正確流程措施,保護站場主要設備,將損失降低到最小。同時報警“119”,請求地方公安消防隊支援。6. 當著火點(泄漏處)形成穩定燃燒后,采取實際可行的方法進行滅火。公安消防隊到達現場后,將指揮權交給公安消防隊。7. 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到達現場后,迅速組成由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消防隊及本單位領導參加的搶險滅火指揮部,統一指揮滅火搶險工作。8. 搶險人員接到報警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出動,在較短時間內趕到現場,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搶修泄漏處的故障,20、搶救一些重要的物資和設備,并將其轉移至安全處。9. 注意風向變化,要根據現場情況,發布動員令,動員現場周圍特別是下風向的居民一致行動,迅速隔絕火源。應在現場下風方向設置警戒線,不準有明火出現。禁止機動車輛通行,如有可能與地方交通部門取得聯系,斷絕交通。10. 后勤人員在指揮部領導下,組織好物資及消防器材的供應工作,做好參戰人員的飲食保障工作。11. 發生火災后立即與當地醫療部門聯系,請求派救護車與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搶救受傷人員。做好現場與其他部門和單位的通訊保障工作。12. 若現場情況無法控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撤離。13. 維護現場,等待支援。十八.防火措施1. 完善防火組織機構,提高防火意識21、,加強站場巡檢;2. 管線上的放空管,必須引出站外50米的開闊地帶,且周圍150米內不得有建筑物;3. 加強輸氣站設備和生產、生活用氣管線的維護保養。所有管線、閥件都應固定牢靠、連接緊密、嚴密不漏。4. 站內禁止堆放易燃物品,如油料、木材、干草等。禁止明火照明。站內管線進行切割或焊接動火時,應有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5. 一切消防工具和材料設備要有專人維護保養,并放置在固定顯眼的地方,保證隨時可用。十九.起火原因1. 管線穿孔,法蘭接頭處不嚴漏氣,雷擊起火;2. 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不當),操作中產生打出火花引起火災 ;3. 人為破壞;4. 自然災害可燃氣體泄露,遇明火發生火災;5. 其他原22、因;十二.滅后器的使用方法1.推車式干粉滅火器的使用兩人操作,快速將滅火器推至燃燒現場,在距離燃燒處上風頭10米左右停下,一人取下噴槍,放開噴射軟管,一手握住噴射軟管,另一手鉤住扳機,將噴管對準燃燒處根部。另一人將滅火器放穩,拔出開啟機構上的保險銷,迅速開啟滅火器的開啟機構。干粉即能噴出。2.手提式干粉滅火器的使用將滅火器提至燃燒點上風頭5米處,操作者一手緊握噴射軟管前端的噴嘴根部,對準火源根部,另一支手拉出銷子,握下壓把,進行噴射。3.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兩人操作,快速將滅火器推至或拉至燃燒現場,在距離燃燒處上風頭10米左右停下,一人放開噴射軟管后,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手柄,將噴嘴對準燃23、燒處 。另一人將滅火器放穩,迅速旋開閥門,并開到最大開度。滅火劑即能噴出。操作者應將滅火劑的噴流由近而遠向火源噴射,可以同時輔以左右擺動喇叭筒,擴大噴射面積,達到滅火目的。當未戴防護手套時,應避免直接用手握在喇叭筒上,防止凍傷。4.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將滅火器提至燃燒點上風頭5米處,操作者一手緊握噴射軟管前端的喇叭筒根部手柄,對準火源,另一支手拉出銷子,握下壓把,進行噴射。操作者應將滅火劑的噴流由近而遠向火源噴射,可以同時輔以左右擺動喇叭筒,擴大噴射面積,達到滅火目的。當未戴防護手套時,應避免直接用手握在喇叭筒上,防止凍傷。二十一.生產恢復事故處理完畢后,工藝操作人員進行生產恢復,搶修組24、進行環境恢復。二十二.預案的評估與更新1. 故事處理完畢后由搶險隊長組織對預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報公司審批。2. 當應急預案所涉及的主要內容變化后,由搶險隊長組織修改,報公司審批。二十三.預案的培訓和演練1.預案培訓(1) 生產運營中心每半年對員工進行應急預案培訓。(2) 預案內容調整或變化后,要及時培訓搶險隊員。2.預案演練工(1) 生產運營中心所有員工每半年進行一次應急預案演練。(2) 演練后,生產運營中心要組織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并依據實際情況修改、完善應急預案。(3) 由于聯絡人員和預案內容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所以聯絡人員及預案修改后要加強雙方的信息交流,建立聯絡制度,及時通知相關人員預案的變更情況。二十四.附錄xx縣xx天然氣有限公司緊急情況相關方聯系表序號單 位姓名聯系電話1公司辦公室2調度中心3消防隊5縣公安局6縣中醫院急救中心二十五.消防日志1.第一響應人報告:包含以下七個方面: 1) 火災的時間和地點;2) 區域和設施名稱;3) 報告火災人員的姓名;4) 報告火災人員的聯系電話;5) 火災性質;6) 是否按匯報流程進行匯報;作業時序記錄(照片、示意圖、會議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