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層烘干室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511
2023-11-13
13頁
40KB
1、涂層烘干室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項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前言為了加強對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特制定本廠本事故應急救援綜合預案。2 指導思想和原則涂層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體現以人為本,真正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一旦發生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維護廠和社會安全穩定。本預案是遵照事2、故應急救援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制定。3 名詞解釋3.1 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3.2 重大危險源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也括場所和設施)。3.3 危險目標指因危險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險物質所在場所或設施。3.4 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險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3.5 分類指對因危險源引起事故的方3、式不同發生事故而劃分的類別。3.6 分級指對同一類別事故危害程度劃分的級別。如預警(三級)、企業應急(二級)、社會應急(一級)。3.7 涂層烘干室一個完全封閉或半封閉的、具有良好機械通風和照明設備的、專門用于涂層工件干燥、固化及傳輸系統的總稱。3.8 烘干室安全通風烘干室內控制可燃氣體(或粉末)濃度的專用通風,其中包括:供給適量的新鮮空氣;將廢氣排至適當區域;組織合理的空氣循環氣流。用以保證烘干室內任何部位在任何工作狀態下可燃氣體(或粉末)的濃度都低于爆炸下限。3.9 引燃溫度按照標準試驗方法試驗時,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溫度。3.10 直接燃燒加熱烘干室加熱系統的燃燒產物進入其工作空間,并直4、接地接觸加熱工件。3.11 間接燃燒加熱烘干室加熱系統的燃燒產物與其工作空間氣密地隔開,并間接地加熱工件。3.12 空氣循環系統有組織地將烘干室工作空間的空氣抽出并送回的整套裝置,用以滿足工件對流加熱的要求和避免室內空氣中可燃物集聚。3.13 間歇式烘干室間歇地裝入工件并周期地進行干燥、固化作業的烘干室。3.14 連續式烘干室均衡地裝入工件并連續地進行干燥、固化作業的烘干室。3.15 爆炸性氣體環境在大氣條件下,氣體或蒸氣可燃物質與空氣的混合物,點燃后,燃燒將傳至全部未燃燒混合物的環境。0區:爆炸性氣體環境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1區:在正常運行時,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環境的場所。2區:在正5、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環境,如果出現也是偶爾發生并且僅是短時間存在的場所。3.16 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大氣條件下氣體、蒸氣、薄霧狀的易燃物質與空氣混合,點燃后,燃燒將在整個范圍內傳播的混合物。3.17 爆炸危險區域爆炸性混合物出現的或預期可能出現的數量達到足以要求對電氣設備的結構,安裝和使用采取預防措施的區域。4 規范性引用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6、號)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鍋爐、壓力容器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寫規范(GB1648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l5603)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WN50160)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147號)。涂裝作業安全規程 涂層烘干室安全技術規定(GB14443-2007)涂裝作業安全規程 涂漆工藝安全其及通風凈化(GB6514-2008)涂裝作業安全規程 7、安全管理通則(GB7691-2003)5 企業概況5.1 基本情況 公司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區光明辦事處白花社區鵬億發科技園,是一家專業從事電阻的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主要設備有涂層烘干室等。該公司現有員工6人,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火災、爆炸、高溫灼傷、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中毒與窒息害等事故的潛在危險。5.2 主要危險源涂層烘干室在工作過程中,屬于高溫操作,存在易燃易爆危險性氣體,超溫易引起烘干室損壞造成事故,其危險源有5.2.1、烘干室內部工作空間電氣線路設施。5.2.2、烘干室裝料門。5.2.3烘干室周圍。烘干室內部可燃可爆氣體超標。其他可能引起烘干室走火的系統。5.3 烘干室主要危險源(8、點)種類和數量本企業危險源主要包括烘干室內部工作空間、烘干室裝料門周圍區域、與其相連接的排風系統內部及烤箱內部可燃可爆氣體超標等共4個危險源。5.4 主要危險源(點)特性由于烘干室在生產過程中,屬于高溫操作,超溫、通風不良等易引起烘干室損壞造成事故,如火災、爆炸、高溫灼傷、觸電、物體打擊。5.4.1 烘干室內部工作空間由于超溫造成內部電氣線路、設備設施損壞。5.4.2 烘干室裝料門周圍,由于工件在裝運過程中,其工件表面高溫引起周圍易燃物品起火,產生火災或作業人員被工件表面高溫灼傷。5.4.3 烘干室外殼溫度過高,引起其周圍的易燃物品燃燒引起火災,作業人員被高溫灼傷等。烘干室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可9、燃可爆氣體超標,因無探測報警和泄壓裝置等易引起爆炸事故。 5.4.5 烘干室在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搬運工件時工件墜落造成物體打擊傷害事故。5.5 潛在的事故類型、影響的范圍及后果5.5.1 本企業涂層烘干室作業易導致的潛在事故A、觸電事故;B、火災、爆炸事故;C、高溫灼傷事故;D、物體打擊事故等。5.5.2 潛在事故的范圍及后果發生火災或爆炸事故,其危害范圍主要涉及到在烘干室作業人員及周圍的其他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救援人員、物品和設備設施;其危害后果主要會導致人員燒傷、窒息、觸電等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設備和建筑物損壞及社會影響等。5.6分類5.6.1烘干室烘干室超溫走火引起火災;烘干室10、易燃易爆氣體濃度超標引起的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5.6.2烘干室周圍易燃物品燃燒造成火災主要由于烘干室外表溫度超標或工件表面高溫、周圍擺放易燃物品引起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5.6.3烘干室電氣設備、線路損壞漏電造成觸電事故主要由于烘干室超溫、電氣設備設施維護保養不符合安全要求等,引起漏電,導致觸電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5.6.3工件搬運過程中墜落,造成物體打擊事故作業過程中搬運工件,工作墜落導致物體打擊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5.7分級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單位烘干室事故分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5.7.1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事態較簡單,對本11、單位范圍內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但只需要企業調度本單位有關部門就能夠處理的事故。5.7.2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事態復雜,對本單位范圍以外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調度本區域內有關部門統一協調、指揮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才能夠處理的事故。6 涂層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措施6.1 涂層烘干室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措施6.1.1 涂層烘干室火災事故報警一旦發生涂層烘干室火災、現場發生易燃易爆物品火災、爆炸事故,發現人員立即按規定程序報警,各職能組立即趕赴現場,在應急救12、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迅速投入搶險救災。6.1.2 涂層烘干室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管制(1)現場班長和管理人員立即指揮人員設置斷路標阻止一切人員進入現場,搶險救災組人員到達現場后,交由現場保衛組人員指揮控制。(2)用可燃氣體檢測儀進行現場檢測,當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50%以上時,人員和車輛應及時撤至安全區。(3)除必要的操作和搶險人員外,其它無關人員立即撤離警戒區。(4)事故現場嚴禁使用各種非防爆的對講機、移動電話等通訊工具,所用的工具必須是不產生火花的。(5) 要注意防止中毒和窒息。6.1.3 涂層烘干室火災、爆炸事故處理措施(1)迅速切斷有關動力來源如氣源、電源、火源等。(2)在第一時間用廣播向13、現場廣播,穩定廠內生產現場員工的情緒,以免造成恐慌,引起踩踏事故的發生;按疏散應急預案要求疏散員工。(3)搶險人員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繩等),以防止搶險救援人員受到傷害。(4)現場應急指揮負責人和應急人員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初始評估。根據現場觀察的情況,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圍和擴展的潛在可能性,核實現場作業人數和被困人員人數,預判受困人員所在的位置,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造成二次傷害。(5)發現有受傷人員,應迅速采取措施將受傷者撤離危險區域,并及時轉送醫院救治。(6)立即查明火源,在火焰較小的情況下,可用手提滅火器將火迅速撲滅,然后迅速移開可燃物。好系遇14、濕自燃物質起火,應迅速切斷水源,用滅火器撲滅明火。(7)當采取所有滅火措施后無法撲滅火災、爆炸,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離,同時疏散附近人員到安全地點;并及時向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由總指揮緊急啟動一級應急預案,請求社會支援。請求社會支援時,應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發生的單位名稱、所在區域、周圍顯著標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線、候車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著火部位、火勢情況及程度。指派相關人員到路口引導社會消防車輛。 (8)當明火已經被撲滅,在不影響事故調查的原則下,對事故現場進行處理、洗消。6.2涂層烘干室觸電事故應急救援措施6.2.1 脫離電源對癥搶救。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15、迅速急救,關鍵是快6.2.2 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2)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3)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4)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6.2.3 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應將觸電者移至通風處安靜休息,嚴密觀察并送醫院;如故觸16、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觸電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觸電者平直仰臥,并用軟衣服墊在身下,使其頭部比肩稍低,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觸電者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并送往醫院。6.3 物體打擊、機械傷害事故的主要應急措施6.3.1 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立即啟動三級應急響應,進行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并打電話給“120”或相關醫院進行聯系,及時將受傷者送醫院救治。6.3.2 傷員現場救護A、止血急救。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扎止17、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等。B、包扎處理。有外傷的傷員經過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紗布、繃帶或毛巾等包扎起來。如果是頭部或四肢外傷,一般用三角巾或繃帶包扎,如果沒有三角巾和繃帶,可以用衣服和毛巾等物代替。C、固定處理骨折是一種比較多見的創傷。如果傷員的受傷部位出現劇烈疼痛、腫脹、變形以及不能活動等現象時,就有可能是發生了骨折。這時,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迅速、及時而準確地給傷員進行臨時固定。D、燒傷急救(1)迅速脫去著火的衣服(或被熱液浸濕的及沾染化學品衣服),用水澆灌或臥倒打滾等方法,熄滅火焰。(2)用冷水沖洗、浸泡或濕敷受傷部位。(3)現場燒傷創面無需特殊處理,只要外裹一層敷料或用清潔的被單、衣服等進行簡單的包扎。(4)將患者送醫院進行救治。7、現場洗消及恢復 7.1 由總指揮根據事故救援情況決定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對現場進行恢復;必要時經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后決定開始進行現場恢復工作。7.2應急救援隊伍撤離后,公司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或外聘專業公司進行現場恢復。7.3恢復現場前應進行必要的調查取證工作,必要時進行錄相、拍照、繪圖等。并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8、 事故處理8.1 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8.2按規范要求纂寫事故調查報告。8.3制定并落實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8.4 對所有人員進行事故警示教育,及時處理事故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