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業公司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558
2023-11-13
20頁
165.22KB
1、肥業公司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和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1 總則41.1 編制目的41.2 編制依據41.3 適用范圍51.4 應急預案體系51.5 工作原則52 基本情況62.1單位概況62.2 地理位置62.3自然條件6地質條件62.4公司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73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83.1環境風險識別83.2重大危險源辨識103.3環境風險評價104 組織機構及職責114.1指揮機構設置11應急救援指揮成員職責及分工114.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職責124.3專業隊伍的組成及2、職責133.通訊聯絡隊134.醫療救護隊145.治安后勤隊145工作程序145.1任務受領及要求145.2趕赴現場155.3應急處置156.應急救援保障161、值班制度:安排管理干部輪流值班。168事故發生后的報告程序和注意事項178.1處置事件的組織178.2報告程序178.3注意事項189預案分級響應條件1810.2報告和發布信息1810.3事故調查1811應急培訓計劃1811.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1811.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1911.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1912演練計劃1912.1內容1912.2演練頻次1912.3演練組織1913獎懲1915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201 總則1.3、1 編制目的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企業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發揮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實施救援,盡快控制事態發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公司員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安全。1.2 編制依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x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危險物質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劇毒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8部門公告2003第2號);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腐蝕性鑒別(GB 5081-xx)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急性毒性初4、篩(GB 5082-xx)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浸出毒性鑒別(GB 5083-xx)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易燃性鑒別(GB 5084-xx)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反應性鑒別(GB 5085-xx)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 5086-xx)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 298-xx)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9);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 169-2004);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5、97-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2002);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93);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1.3 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xx市xx有限公司在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等過程中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和應急救援。1.4 應急預案體系本應急救援預案由總則、公司基本情況、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信息報告與通報、應急響應與措施、后期處置、應急培訓與演練、獎懲、保障措施、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應急救援實施、附錄組成。1.5 工作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6、強對環境事故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故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接受政府環保部門的指導,使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系統成為區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3.堅持平戰結合,專7、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可為本企業和其它企業及社會提供服務,在應急時快速有效。2 基本情況2.1單位概況xx市xx肥業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9月,公司位于xx區化工園區,占地面積120畝,現有員工120人。主要從事各類無機、有機-無機、生物有機等系列高、中、低濃度復合肥的研發與生產。現已形成35萬噸/年有機無機復合肥的生產能力。企業名稱:xx市xx肥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生產地址:xx行業類別:組織機構代碼:企業規模:小型企業產品方案:設計能力勞動定員:120人2.2 地理位置公司位于x8、x區化工園區,運輸條件優越,區位優勢獨特。2.3自然條件地質條件 公司在區域地質構造上,位于走向北東的萬縣向斜南東翼,巖層走向由北向南,巖層傾向南面,傾向352,傾角5-8,區內無斷層通過;地質構造簡單,結構穩定。地震基本烈度度。氣象 xx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其主要氣候特征是:氣候溫暖潮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綿雨、多云霧、少霜雪的氣候特點,立體氣候特征明顯。 氣溫:年平均氣溫在18,元月最冷,平均6.7,7-8月最熱,平均30-32,最高氣溫41,最低氣溫-3.7。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1243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夏季多大雨和暴雨,9、最大年降雨量1635毫米,最大月降雨量712毫米,最大日降雨量175毫米,歷年最長連綿降雨日144天;如2003年5-8月降雨量達985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83.4%。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1%。 風向:年平均風速0.7米/秒,最大瞬間風速33.3米/秒,年靜風頻率68%,主導風向NNW。 云量:年平均霧日38.2天,霧日冬季最多,占全年霧日的50%。 氣壓:氣壓在992.4毫巴之間,歷年最高氣壓1020.3毫巴。 雷擊天數:38天。水文 廠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存在;廠區處于單斜坡地帶,地表為弱透水的粉質粘土,大氣降水后絕大部分沿斜坡排入就近地下管網,向下滲入補給地下水量甚少,地下水賦存條件較10、差。地下水向南側排入長江,地層滲透系數為0.0016m/d,地下水埋深為12.5-23米之間,滲水量為5-30m/d;環境水主要為雨水,無腐蝕性;水文地質條件簡單。2.4公司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公司主要物料的特性參數見表2-1序號化學名稱相對密度沸點閃點飽和蒸汽Kpa爆炸極限V%燃燒性毒性水溶性危險性類別1尿素1.335135不燃無毒易溶2磷酸一銨1.803190不燃無毒易溶3硫酸鉀2.9510671689不燃低毒易溶4氯化銨1.527520不燃低毒易溶5氯化鉀1.987770不燃無毒易溶6硫酸1.84338難燃有毒易溶腐蝕品7液氨0.82-33.3525/16易燃有毒易溶毒性氣體表2-2公司倉11、儲容量與實際倉儲量序號化學名稱倉儲容量m3實際倉儲量m3備注1尿素20005002磷酸一銨20005003硫酸鉀20005004氯化銨20005005氯化鉀20005006硫酸894157液氨260103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3.1環境風險識別物質危險性識別我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料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學品,為液氨和濃硫酸。有害物質物理特性、危險性和毒性見表6.1-1。表3.1-1 主要危險物質的特性一覽表特性氨濃硫酸分子式NH3H2SO4分子量1798外觀及性況無色有刺激性惡臭的氣體無色透明油狀液體,無臭熔點()-77.7-10.5沸點()-33.35338閃點()-燃燒性易燃不燃爆炸12、上/下限(V%)25/16-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與水混溶相對密度(水1)0.821.84穩定性穩定穩定危險性類別毒性氣體酸性腐蝕品燃燒爆炸性與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與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遇電石、高氯酸鹽、雷酸鹽、硝酸鹽、苦味酸鹽、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燃燒。有強烈的腐蝕性和吸水性。毒 性LD50:350mg/kg(大鼠經口)LC50:1390mg/m3(大鼠吸入)LD50:214013、 mg/kg(大鼠經口)LC50:510mg/m3(大鼠吸入)短時間接觸允許濃度30mg/m32mg/m3危險源識別生產過程我公司生產設施涉及危險物質的為液氨和濃硫酸輸送管道、氨酸管式反應器。管道、管道接頭、閥門接頭因腐蝕、震動等原因發生破裂而泄漏,潛在危害為泄漏中毒、火災、爆炸、腐蝕。儲存過程貯存單元涉及危險物質的潛在危險功能單元為液氨儲罐和濃硫酸儲罐。液氨儲罐內液氨以管道(DN50,壓力1.17Mpa)輸送方式進入液氨蒸發器氣化為氨氣,經管道(DN150,壓力0.8Mpa)輸送至氨氣緩沖罐,再以管道(DN80,壓力0.8Mpa)輸送至各車間,在輸送過程中存在管道破裂、閥門損壞及人為操作不當14、造成泄漏事故的風險,潛在危害為泄漏中毒、火災、爆炸。硫酸以管道(DN50)直接輸送各車間,硫酸管道、管道接頭、閥門接頭因腐蝕、震動等原因發生破裂而泄漏,硫酸泄漏產生大量硫酸霧,潛在危害為中毒、灼傷、腐蝕等。3.2重大危險源辨識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在單元內達到和超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臨界量時,將作為事故重大危險源。我公司涉及的危險化學品為液氨和濃硫酸,各危險物品儲存量見表3.1-2表3.2-1 重大危險源辯識表危險單元名稱容積儲量(噸)儲存壓力(Mpa)臨界量(噸)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貯存區硫酸硫酸罐V=450m3650常壓-否液氨液氨罐V=130m15、366301.17Mpa10是氨緩沖V=15m39kg0.810否生產裝置區(管道、反應器)硫酸0.99-否液氨0.6110否從表3.2-1可以看出,我公司液氨貯罐構成重大危險源。使用硫酸為98%的濃硫酸,對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無硫酸臨界量,因此不屬于重大危險源。3.3環境風險評價我公司液氨在廠內的儲存量超過臨界量,構成重大危險源,且液氨具有易燃性和爆炸性。故根據要求確定本項目的環境風險防范等級為一級。以廠區液氨罐泄漏為中心,周圍5km范圍。范圍內主要人口集中居住區調查結果:人口:廠區周圍5km范圍內居民、農戶約10萬人,主要是龍寶移民片區。社會關注區:項目16、范圍內的敏感點和保護目標主要包括:居民點、學校、江北水廠、火車站等。其中有學校4所,醫院1所。水電校1500人,xx職業學校2700人,xx第三醫院龍寶分院300張床。4 組織機構及職責4.1指揮機構設置成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公司董事長任組長,生產質量部部長任副組長,小組成員由吳衛斌、郎江萍等組成。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生產質量部,日常工作由生產質量部兼管。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成如下:組 長:(董事長)副組長:(生產質量部部長)成 員:應急救援指揮成員職責及分工總指揮(組長):負責指揮協調整體的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副組長):具體負責搶險、搶修、救護、供應、事故通報、安置工作的指揮;行財17、部:協助副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報告、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現場通訊網絡和對外聯系;負責疏散、隔離工作的指揮。生產質量部: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工作;必要時可代表指揮部處理相關事宜。發生重大事故時,以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協助救援組織:行財部、物流采購部、銷售部等相關部門。4.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職責 領導小組(指揮部)負責受理轄區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報告,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質及發展過程,立即作出應急處置措施反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轄區內重大環境污18、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及其處理情況;組織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件的現場監察、監測及處理;領導環境監察應急小組的應急處理工作。環境監察應急小組由辦公室和安全科組成。負責應急事故的現場調查、取證;提供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協助有關單位做好人員撤離、隔離、和警戒工作;立案調查事故責任;做好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任務。具體職責組織制定環保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明確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接受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領導指令和調動,接受安監與環保部門的監督和指導;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19、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4.3專業隊伍的組成及職責搶險搶修隊隊 長: 組成人員: 、職 責:搶修隊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隊伍奔赴現場,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切斷事故源;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搶修設備、管道,控制事故,以防擴大。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預測管道泄漏部位,進行計劃性搶修,并進行封圍、堵等搶救措施的訓練和實戰演習。消防隊 隊 長: 組成人員: 職 責: (1)消防隊接到報警后,消防隊人員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具,趕赴事故現場。 (2)現場指導搶救被困人員,消除危險物品,切斷事故源,并開啟和使用現場消防裝置進行滅火。(3)按規定對消防器材、消防栓、滅火器進行定期檢測,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20、(4)有計劃的開展滅火預案演習,熟悉消防危險目標的滅火預案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3.通訊聯絡隊隊 長:組成人員:職 責:(1) 通訊隊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廠指揮部及有關人員,確保電話暢通。保證指揮部處理事故所用電話迅速、準確無誤。(2)根據指揮部的指令下達應急預案處理事故的指令,采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故擴大。4.醫療救護隊隊 長:組成人員:職 責:(1) 熟悉氨、硫酸及其他物質、粉塵對人體危害的特性及相應的醫療急救措施。(2)有計劃的開展對中毒、受傷人員的搶救演習。(3)儲備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藥品,并能隨時取用。(4)環境突發事故發生后,應迅速做好準備工作,根據中毒者的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21、5)當本公司救援力量無法滿足救援需求時,向上級醫療單位請求支援并迅速轉移傷員。5.治安后勤隊隊 長:組成人員:保安隊全體人員職 責:(1)治安隊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設置禁區,加強警戒,維護廠內秩序,引導外來救援力量有序進入。(2)指揮搶救車輛行駛路線,指揮群眾疏散。(3)根據現場實際需要、,提供搶救物資及工具、設備等。(4)控制事故現場,禁止外來人員進入、圍觀。5工作程序5.1任務受領及要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發生的警報后,應立即通知各應急小組趕赴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當出現重、特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應立即報告園區環保局、區環保局、園區安監局、區安監局,報告時間最遲不22、超過1小時。報告的內容: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原因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污染源種類、數量、性質。事故危害程度、發展趨勢、可控性及預采取的措施;經濟損失、人員受害情況等其他需要清楚的情況。5.2趕赴現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急人員和車輛趕赴現場時應明確聯絡方法。5.3應急處置應急小組到達現場后,應根據危害程度及范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救援。要盡快弄清污染事故的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等第一手資料,經綜合情況后及時向領導小組提出科學的污染處置方案,經批準后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與處置程序和規范組織實施,并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數據報指揮部23、。現場污染控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擴散。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為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應建議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附近和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通道實行有效的人員出入控制,并在初步確定水體中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后,建議當地組織果斷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疏散周圍群眾,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質污染人數范圍。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現場調查與報告污染事故現場勘察;技術調查取證;配合環境監測部門采取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24、報解除。6.應急救援保障內部保障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專業隊伍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搶修等器材,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照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4)完善各項制度1、值班制度:25、安排管理干部輪流值班。2、檢查制度: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3、例會制度:在月末的安全總結中,匯報本月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布置下月救援防護工作。4、總結改進制度:與安全生產工作同檢查、同講評、同表彰獎勵,對排查的隱患制定整改措施并有效落實。(二)外部救援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在自身救援條件受限,無力控制事故現場時,應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求援,由政府部門來協調政府救援力量。(三)運輸保障車輛的安排,運轉的確認和調度由應急領導小組實施。(四)其他保障1、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可就近送至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26、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2、生活保障。由應急領導小組擬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7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報警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廠區報警電話:消防報警:119xx區xx中心醫院電話:120公安局:110xx區環保局:xx區經開區環保局:xx區安監局:事故應急救援中心:8事故發生后的報告程序和注意事項8.1處置事件的組織主要是事件當事人、單位領導、后勤領導、各個部門領導。8.2報告程序(1)發生突發中毒事件,應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報告。(2)事故單位領導向分管領導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報告。(3)經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批準后,向上級部門報告。8.3注意事項(1)穩定職工情27、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2)如有中毒或受傷人員親屬探視,由有關部門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發生后,要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傷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9預案分級響應條件在值班人員或生產人員遇到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2.發現中毒現象或發現投毒情況。10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101當事故現場事態被完全控制,確信已消除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后,由事故現場總指揮確定并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10.2報告和發布信息由通訊聯絡人員通知本單位各相關部門,以及事故發生時所28、涉及的周邊社區,人員發布危險解除的信息,若事故發生時有請求政府協調程序時,由指揮人員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危險解除。10.3事故調查事故調查報告和生產恢復工作按正常程序進行。11應急培訓計劃11.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本預案制定后實施后,所有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各專業救援隊成員應認真學習本預案內容,明確在救援現場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救援專業隊成員每年進行兩次應急培訓,學習救援專業知識和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的處理辦法。每個人都應做到熟知救援內容,明確自己的分工,業務熟練,成為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11.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所有員工每年進行一29、次應急響應培訓,了解事故應急預案相應條件,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11.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根據環境污染有可能出現的事故情況,印制宣傳資料,向員工發放,了解相關的應急響應知識。12演練計劃12.1內容(1)防護行動演練:指導公眾撤離,通道封鎖與交通管制,發放藥物與自救呼救練習,食物與飲用水控制,特殊人群的行動安排,保衛重點目標報警的演練;(2)救護行動演練;(3)指揮協調能力演練12.2演練頻次每年一次12.3演練組織在公司總經理的指導下,由主要負責人組織并實施。13獎懲(一)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申請表彰和獎勵:30、1、在處置應急事故中,組織嚴密,指揮得當,防守有力,奮力搶險,出色完成任務者;2、在危險關頭,保護企業和人民生命財產,搶救有功者;3、為處置應急事故獻計獻策者;4、其他特殊貢獻,成績顯著者。(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視其情節和危害后果給與嚴肅處理。1、在應急事故發生后玩忽職守,遲報、漏報、瞞報、誤報事件情況,延誤處置的;2、在處理應急事故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在緊要關頭臨陣逃脫的;3、阻礙工作人員執行任務的;4、其他危害應急增援救助工作的。14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應明確預案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要求。(1)內部評審;(2)外部評審;(3)備案的時間及部門;(4)發布的時間、抄送的部門、園區、企業等;(5)更新計劃與及時備案。15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本預案于xx月5日頒布,xx月15日實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