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井下水害事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602
2023-11-13
20頁
92.50KB
1、礦井井下水害事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4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4三. 組織機構及職責4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4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調度室53.2應急救援組織職責6應急救援指揮部的職責61、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核批準工作;73、負責對外有關方面的協調工作。71、組織有關人員擬定應急救援方案;73、根據總指揮授權,代行總指揮權力。71、制定應急救援程序,負責日常管理工作;82、搶險救災組:具體負責實施救援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8四預防與預警114.1預2、防措施112、“雨季三防”工作要對防水患、防淹井的措施、設施、材料、113、加強與氣象臺的聯系,密切注意天氣情況。124.2預警行動12五.信息報告程序13、發生水害事故后,受災人員立即撤退并積極組織自救。13六.應急處臵131、最先發現水災人員的處理程序132、發生突水淹井事故143、現場應急處理144、 搶險救援151)確定搶險救援方案152)實施現場搶救155、水情探查161)、測定突水量及預測變化162)、建立專項圖紙、資料臺帳166、制訂救援方案167、現場指揮168、協調聯動179、自救互救1710、外部人員的搶險救災預案172)、切斷通向災區的電源。18水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913、.事故特征192.應急組織與職責193.應急處置192、切斷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205、避水路線:20水害事故應急預案一.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本礦井主要是防治地表水滲入井下和井田內采空區積水,危害程度相對較大。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堅持 “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2、堅持災害性天氣影響到安全生產立即停產撤人的原則。三. 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根據應急救援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礦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及其下設的辦公室。由礦領導、技術科、安全科、通風科、機電科、調度室、工會、綜合辦、供應科、保衛科、施工單位等單位組成。成立礦井水害4、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設立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水害應急指揮系統圖水害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名單 總 指 揮:副總指揮: 礦山救護隊隊長成 員: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調度室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地測科,負責日常應急救援業務工作,由魏永為辦公室主任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10個組1、現場指揮組:由礦領導、公司礦山救護隊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2、搶險救災組:由公司礦山救護隊、礦調度室負責人及礦搶險救災隊三個分隊每隊15人組成;3、技術處理組:由礦技術負責人、救護隊技術負責人和有關技術負責人組成;4、物資供應組:由供應科部門負責人組成;5、通信信息組:由機電科和通防科部門負責人組成;6、警戒保衛組:由保5、衛科和里蘭派出所負責人組成;7、醫療救護組:由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負責人組成;8、后勤保障組:由供銷科、綜合辦等部門負責人組成;9、善后處理組:由工會、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組成;10、事故調查組:由安全科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3.2應急救援組織職責應急救援指揮部的職責1、貫徹執行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2、制定和實施應急救援方面的規章制度;3、負責應急救援的指揮決策工作,在接到事故報警后,迅速研究、擬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組織、協調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實施緊急救助,防止事故擴大,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4、負責指揮現場救援工作,并及時向指揮部匯報救援的工作進展情況;5、根據救援工作的難易程度,6、協調現場救援力量,并決定是否向上級有關救援部門發出請求援助支持;6、負責應急救援、協調指揮現場救援力量的調配;7、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衛工作。8、負責應急救援情況的總結、上報及相關處理事宜。總指揮的職責1、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核批準工作;2、領導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工作,當礦井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礦長必須立即趕到現場,組織搶救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在礦長未到前,由值班領導負責指揮。3、負責對外有關方面的協調工作。副總指揮的職責1、組織有關人員擬定應急救援方案;2、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協助總指揮作好應急救援工作。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7、并由指定的專門人員嚴格控制入井人數,簽發搶救事故用“入井特別許可證”和“進入事故現場許可證”;3、根據總指揮授權,代行總指揮權力。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1、制定應急救援程序,負責日常管理工作;2、負責督促檢查有關單位的應急救援設備的維護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3、在接到報警后,應迅速標定報警的方位,險情的等級等要素,及時擬定救援計劃并向指揮部匯報。根據事態的發展,隨時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揮部決策;4、根據總指揮的授權,與相關救援單位進行協調并下達有關命令; 5、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及時統計人員、財物的損失情況,并寫出書面報告上級有關部門,同時將有關材料建檔、歸檔。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各小組8、的職責1、現場指揮組:主要負責指揮事故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2、搶險救災組:具體負責實施救援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3、技術處理組:主要負責研究制定搶險救災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物資供應組:主要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5、通訊信息組:主要負責地面和井上下通訊信息暢通;6、警戒保衛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礦井的警戒、維持秩序等工作;7、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8、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9、善后處理組:主要負責傷亡員工家屬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10、事故調查組:主要負責事故后事故分析報告,9、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各有關成員的職責1、礦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2、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訂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3、各有關副礦長: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礦長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別許可證。4、安全副礦長:根據批準的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作戰計劃,以及按照規程規定對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員的控制,實行有效的監督。5、煤礦救護隊隊長:對煤礦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10、責,全面指揮領導煤礦救護隊;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援救和事故處理。如果與外局煤礦救護隊聯合作戰時,應成立煤礦救護隊聯合作戰指揮部。由公司的救護隊長擔任指揮,協調各救護隊的戰斗行動。6、通風科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系統,調整主扇風機的工作狀態和組織完成必須的通風工程,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7、生產技術科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協助礦長進行搶救和災害處理。并負責準備好必要的圖紙和資料,并根據礦長命令完成測量打鉆工作。8、調度室主任:及時向礦長、礦總工程師、公司調度室以及有關領導和單位匯報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性質及事故處理情況;向下傳達礦11、長命令,召集有關人員或單位到調度室待命,協調各單位處理事故的工作。9、施工單位負責人:負責查對留在本區域內工作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帶領到安全地點至地面;將在現場所見到的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如實詳細報告給礦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礦長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災害處理任務。10、礦值班調度員: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事故情況,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救護隊、礦長、礦總工程師、公司調度室以及其他領導和有關單位,及時向下傳達礦長的命令;按照預案中所規定的發生事故后必須立即召集的單位和人員名單及時按順序通知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隨時調度井下搶險救災的工作,統計掌握出入井人員和留在井下各地12、點的人數。11、監控中心主任:應根據入井人員礦燈自救器領取情況,查清在井下的員工人數及其姓名,并迅速報告調度室,對沒持有經指定的副礦長簽發的入井特別許可證的所有人員,不得發給礦燈、自救器,并在燈房嚴格檢查,制止入井;必須切斷與救災無關的其它通訊,保證井上下通訊信息暢通。12、供應科科長:及時準備好必需的搶救器材,并根據礦長的命令,迅速運送到指定地點。13、機電科科長:根據礦長命令,負責調整主要扇風機的工作狀態,并保證其正常運轉,掌握礦井內的停送電情況,及時搶修或安裝機電設備,完成其它有關任務。14、搶險救災隊隊長:配合公司救護隊,負責將遇難人員及時運送井上,保證救災人員和器材及時運到事故地點,13、滿足救災需要,并嚴格控制入井人員。15、醫院負責人: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16、綜合辦公室主任:保證對遇難人員的妥善安臵和救災人員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17、保衛科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1)指揮機構及職責見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相關章節。(2)救災工作共分技術處理組、搶險救災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事故調查組5個組,各組人員組成及職責見綜合應急救援預案相關章節。一旦發生水害事故,礦調度室立即通知公司礦山救護中隊和礦搶險救災隊組織救援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并通知14、各組人員趕到礦調度室研究救護方案、協調救災各項工作。四預防與預警4.1預防措施井上防治1、對礦區范圍內的地表水體設立觀測站,進行觀測,建立地表水體觀測臺帳。2、“雨季三防”工作要對防水患、防淹井的措施、設施、材料、 輸電線路等進行專門落實并保證到位,調度室在雨季到來之前,要組織好“雨季三防演習”,同時,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防治水部門要編制“雨季礦井防治水措施”,礦成立“雨季三防”辦公室,地點設在礦調度室。為保證“雨季三防”工作正常開展,礦成立“雨季三防”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全礦抗洪搶險工作。3、加強與氣象臺的聯系,密切注意天氣情況。井下水防治1、根據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合理留設防水煤柱和15、井田邊界煤柱等防水煤柱。2、進一步完善采區水倉,并保證達到規程要求。加強中央泵房的排水管理,機電科在雨季到來前應當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礦在雨季到來前必須組織力量對水倉、沉淀池、排水溝要按規定進行清挖。3、受水患威脅的地點掘進巷道或開采時,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則。巷道掘進之前,必需采用鉆探、物探等方法查明水文地質條件,防治水部門寫出水文地質情況分析報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經礦總工程師組織生產、防治水等相關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掘進工作。掘進和回采過程中,發現出水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向調度室匯報進行處理。4、水文地質人員加強水文觀測,同時搞好礦井的水情預報工作和水文地16、質預報工作。4.2預警行動1、礦調度室接到突水水情報告后,必須立即通知礦長、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安全科長及有關部門,由礦長負責全權指揮,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搶險。2、24h降雨量達到50mm,且無停止跡象時或其他影響到安全生產的災害性天氣時。由防汛值班室報告礦調度室,調度室必須立即通知礦長、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安全科及有關部門,由礦長負責全權指揮,組織人員立即按計劃進行撤人。五.信息報告程序、發生水害事故后,受災人員立即撤退并積極組織自救。2、發生事故后,必須及時匯報調度室,匯報方式采用電話匯報,若事故地點沒有電話時,必須派專人進行匯報。匯報內容應包括受災地17、點、災害性質、受災人數、影響程度、現場施救情況等內容,匯報情況必須要真實。3、礦調度室接到報告后,立即電話報告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和有關人員。施工單位主要領導、值班礦領導、礦長、總工程師和有關人員必須24h開手機,以便及時進行聯系。4、礦調度室負責將事故情況如實匯報應急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負責接到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后,再按有關規定逐級上報事故情況。六.應急處臵1、最先發現水災人員的處理程序(1)撤出受災害威脅區域的人員;(2)了解突水情況、影響范圍,分析災變及周圍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收集出水前后水量變化、各長觀孔水位變化資料,必要時做水質化驗,判斷直接水源及補給水源,推測、判斷水18、量變化趨勢;(3)查清事故前人員分布,結合人員定位系統判定遇險人數、位臵,采用呼叫、敲擊管路等方法與遇險人員聯系,安排專人傾聽、觀察來自災區內的信息,確定遇險人員所在位臵、人數及生存條件;(4)根據情況選用排、疏、堵、截及開掘小巷等措施,營救遇險人員;(5)采用壓風管、水管、打鉆孔等方法,向遇險人員輸送新鮮空氣,給遇險人員創造生存條件;(6)加強通風,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聚集;(7)偵察、搶險時,要管理好水路,防止潰垮巷道;采取措施,防止二次出水;(8)搶救和運送長期被困井下人員時,防止環境和生存條件突然改變造成意外。2、事故的處理1、 井下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人員應利用最便捷的通訊方式向礦19、調度室報告。當調度室接到井下水害事故的匯報后,要立即啟動應急措施,按照可能發生的事故等級,采取不同的應急響應措施。2、發生突水淹井事故 立即撤出災區人員通知礦長、總工程師等有關人員立即向縣、市公司調度室匯報召請礦山救援同時按礦井應急預案規定的順序通知礦山救護隊(事故礦專業救援隊先行下井救援)啟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派遣偵查小分隊進行災情偵察、人員救治進行災害的初步評估指揮部根據災情制定救援方案救護隊現場搶險救災采取排水、堵水、抽水等措施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3、現場應急處理突水事故初期,應在現場管理人員和有經驗的人員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應根20、據水害事故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合理選取。(1)如果突水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口。(2) 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按避災路線撤退至安全地點。如情況緊急來不及轉移躲避時,可抓住牢固的物體,防止被涌水打倒和沖走。一旦突水后,決不允許任何人冒險進入災區。否則,不僅達不到搶險救援的目的,反而會造成自身傷亡,擴大事故。(3)災區避難。來不及撤退人員迅速向高處等相對安全處撤離。必要時,可設臵擋墻或防護板,阻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氣體的侵入。4、 搶險救援當現場有被困人員時,應積極進行搶險救援1)確定搶險救援21、方案礦井突水后,采取打閘封水、強排水、注漿堵水等方案,一般情況下這3種方式結合進行。無論采取何種搶險救援方案,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突水期間加強水文地質工作,水情資料要掌握清楚,對水情的發展變化趨勢做出預測,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編制方案。(2)無論采取何種方案,都應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對方案隨時調整,要因地制宜,符合現場實際,有條件時應采用比較成熟的新設備和新技術。(3)應盡量避免給后期礦井恢復留下隱患或困難,一般在編制搶險救援方案的同時,提前考慮礦井恢復問題。(4)采取綜合方法搶險救援時,要堅持協調聯動,互相配合的原則,積極創造投條件。2)實施現場搶救礦山救援隊到達事故現場后,要了22、解災區情況,水源及事故前人員分布,井內具有生存條件的地點及進入的通道等,并根據搶險救援方案和實際被堵人員所在地點的空間、氧氣、瓦斯濃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員所需要的大致時間制定相應的救援方案,實施現場搶救。5、水情探查1)、測定突水量及預測變化該項工作主要為制訂搶險救援保護、增加排水能力、緊急救援人員等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是指揮部搶險救援決策指揮的基礎,礦井突水量測定要快且準確。應加強觀測,掌握水量的發展變化規律,對可能變大或變小的情況做出準確和必要的預測。突水量測定方法可根據不同條件選用。2)、建立專項圖紙、資料臺帳建立專門的水文地質圖紙、報表和臺帳,以便制定處臵措施時隨時調用,如降水量觀測表、礦23、井涌水量日報、礦井水位動態圖、水文地質圖、排水設備臺賬、排水管路臺帳、排水供電系統臺帳等。 6、制訂救援方案水害事故發生后,在水情調查和人員搶救的同時,邊救治、邊調整方案。方案的制訂由總工程師負責,地測、生產相關技術人員根據水害原因、危害等因素制訂。方案制定人員包括地質副總、地測科長及其他地質、水文、生產等技術人員。7、現場指揮(1)立即撤出透水區域及附近其他可能受威脅區域人員。(2)根據現場人員所匯報的透水情況及出水量,及時調整排水能力。(3)盡最大努力保證排水設備不被水淹沒,如果涌水量超過排水能力,必須預先撤離受威脅人員。(4)由于水位上升將導致礦區巷道采空區瓦斯隨水面上升,在搶險救援過程24、中必須加強瓦斯監測和“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5)在透水區域恢復及搶救遇險遇難人員,一般要由上往下探水。疏通或鑿臨時排水巷道時應先探清水位,防止二次透水。8、協調聯動 (1)各臨時排水點及泵房值班人員接到調度室指令后,必須堅守崗位。值班人員根據水量調整排水泵數量,直至全部水泵啟動。(2)各臨時排水點泵房中央高壓配電室的進線開關,聯絡開關,母聯開關,帶水泵配電開關,帶照明變壓器開關提前做好“突發水災,禁止停電”標志牌。突發水災時,各臨時排水點及泵房高壓電工值班人員,根據調度室指令,在各臨時排水點及泵房及時停掉未做“突發水災,禁止停電”標志的高壓開關,以保證排水設備供電不受影響25、。9、自救互救1)、迅速判斷透水點的地點、性質、水量、影響范圍、透水水源。2)、在事故現場和鄰近知情者,必須要立即報警,通知受水威脅人員撤退,并立即匯報調度室。3)、透水后,作業人員必須沉著冷靜,要聽從區(隊)長或班長 指揮,沿著避災路線撤退。4)、撤退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電纜或其它固定物體,盡量避開泄流水,防止被水沖。5)、對于被水圍困無法撤退,應往高處躲避,定期敲擊水管發出信號,等待營救,除一人觀察水情外,其它人員靜臥,減少體力消耗。10、外部人員的搶險救災預案1)、值班調度員在接到透水事故報告后,立即通知受水威脅人員撤退到地面,并立即通知救護隊及搶險救災指揮部成員。2)、切斷通向災區26、的電源。3)、全部啟動井下排水設備。一旦發生大的透水事故,水量大,井下各臨時排水點及泵房都要啟動全部備用泵,加強排水,并密切觀察水位,一旦水位急漲,要及時匯報調度室,并通知停止水泵電源,水泵司機也要盡快撤退。4)、當礦井或礦井部份地區被淹后發現有人被堵于井下,應首先制訂營救人員的措施,判斷人員所在地點,并根據涌水量和排水設備的能力,估計排除積水的時間,如需較長時間,可考慮向受阻地點打鉆孔輸送食物。5)、水淹下山后,將有害氣體從采空區排出,在撤退和搶險時,必須檢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防止人員中毒、窒息。水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特征a).水害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潰入井下、老空突水、災害性天氣等27、。 b) 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中。c) 水害事故有有季節性,一般發生在汛期,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d).井下水害事故的預兆:煤層發潮發暗;巷道壁掛汗、掛紅;煤 層變涼;工作面溫度降低、有霧氣;頂板來壓,淋水加大;有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打鉆時鉆孔底松軟或有水。2.應急組織與職責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全體班組人員組成。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28、(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3.應急處置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現場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b)現場應急處臵措施:1、發生水災時,施工人員在有經驗老工人或帶班長的帶領下撤離到安全地點,同時,通知水泵司機把水泵全部啟動起來,關閉防水閘門。2、切斷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3、人員撤退的原則是:從下水平到上水平,從低處到高處,從井下向地面走,人員撤離按制定的礦井水災避災路線撤退。4、若水勢很大,退路被阻時,尋找安全位臵時,盡量選擇離大巷或井筒較近的高處暫避,同時發出呼救信號。立即組織人員查明出水原因,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措施進行營救。5、避水路線:1、14506運輸巷四采皮帶上山四采軌道上山四采猴斜東大巷主斜井地面;1、14506軌道巷四采皮帶上山四采軌道上山四采猴斜東大巷主斜井地面;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