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增建第二雙線軟土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860
2023-11-13
11頁
36KB
1、鐵路增建第二雙線軟土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1.適用范圍 適用于*線*至*段增建第二雙線*標軟土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施工。2.作業準備2.1內業技術準備制訂軟土路基沉降觀測方案。在軟土路基施工之前,項目部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明確進行沉降觀測的技術標準、人員、儀器設備、觀測頻次、觀測步驟、相關數據整理分析方法等。2.2外業技術準備工程部選測量能力過硬,經驗豐富的專職測量及技術人員共4人組成沉降觀測小組,負責軟土路基沉降觀測工作。3.技術要求3.1觀測斷面的設2、置原則:路基觀測斷面設置在軟土地基段落范圍內。觀測斷面沿線路方向平均100200m,地形地質條件變化大地段和過渡段應適當加密。在路橋過渡段范圍內需要設置不少于1處觀測斷面對過渡段路基進行沉降觀測。3.2觀測點的布置:于路堤兩側坡腳外0.5m處及兩側路肩各設置一處C15混凝土沉降觀測樁,線路中心設置一處沉降板進行沉降觀測。觀測樁露出地表或基床約10cm,其埋設應牢固可靠。3.3測量要求:測量精度按國家等水準測量標準進行。4.施工順序與工藝流程4.1施工順序施工順序為:埋設觀測基樁路基填筑第一層測量放線沉降板、坡腳觀測樁埋設填筑路基沉降板加長基床底層填筑埋設路肩觀測樁采集數據沉降分析。4.2工藝流3、程5.施工要求5.1施工準備5.1.1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觀測元件制作。5.1.2根據設計及現場實際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觀測斷面。5.2施工工藝5.2.1觀測基樁埋設在觀測斷面附近不受填土荷載影響且不宜發生沉降和破壞的穩定地基上埋設一處C15混凝土觀測基樁,作為路基沉降觀測的基準參照點。觀測基樁埋入地表以下一般不小于1.8m。觀測基樁在路基施工前埋設,在觀測及施工期間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5.2.2沉降板埋設按設計要求埋設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層后即開始埋設。路基第一層填料碾壓密實后,測量放出沉降板的準確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層至碎石墊層頂面。沉降板基礎底部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實,埋設時確保測桿4、與地面垂直,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保護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沉降板隨著路基填筑而不斷接長,管周圍用沖擊夯夯擊密實,保證不留路基碾壓死角。路基填筑過程中,要注意對沉降板的保護。采用水平儀按國家二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1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PVC管外接頭連接。接長套管時應確保垂直,避免機械施工等因素導致套管傾斜。5.2.3觀測樁埋設按設計要求,測量地表水平位移觀測樁的準確5、位置。埋置方法采用開挖埋設,要確保邊樁埋置穩定。完成埋設后采用全站儀測量邊樁標高及距觀測基樁的距離作為初始讀數。 路基填至基床表層處,埋設路肩觀測樁,與地表水平位移觀測樁在同一斷面上。5.2.4沉降觀測數據的采集在路基完成后應有6個月以上的觀測和調整期。施工期間每填筑一層應觀測一次。如果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每三天至少觀測一次,路基填筑完成后前3個月每5天觀測一次,3個月后每715天觀測一次,半年后一個月觀測一次。以后可根據觀測情況調整觀測周期,并及時整理繪制“沉降-時間”曲線圖。當分析沉降穩定并且工后沉降滿足要求時可放鋪設道碴。沉降板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6、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程。沉降板觀測時應在測桿頭上套一個專用的測量帽。測量帽下部以剛好套入測桿為宜,測量帽上部以中心為一半球型的測點。在沉降板測桿接高時應同時測量接高前后的測桿高程。路肩沉降觀測樁觀測方法: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路肩觀測樁頂面測點高程。位移觀測邊樁觀測方法:采用水平位移觀測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位移觀測邊樁水平位移。5.2.5沉降觀測數據的分析利用建立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區分不同施工階段測得的數據,以用于不同的目的。 填土階段:利用邊樁位移觀測數據指導控制填土速率。 填土完成后:通過沉降觀測數據分析推算,當每個測試斷面的推算殘余沉降量符合工后沉降7、要求時,方可進行鋪軌工程施工。5.2.5.1水平位移觀測觀測結果應于當日整理完畢(晝夜平均下沉量計算:S=S1-S2/T*24),如出現沉降超過設計規定值后,必須停止施工,并及時通知監理和設計單位,采取措施。5.2.5.2路基面觀測(1)路基面沉降觀測數據整理繪制:“時間-下沉量”圖。(2)采用雙曲線擬合法推算沉降量。8a將觀測依此按先后順序排序,并計算各次的t/s值。b將各觀測值分次數相等(取舍0次調整)的前后兩組(每組n次),按平均坐標系數法求擬合系數,公式如下:分組求和:t1=t u1=(t/s) t2=t u2=(t/s)擬合系數:b=(u2-u1)/(t2-t1) a=(u2-bt28、)擬合方程式:St=t/(a+bt)竣工沉降量:S=St最終沉降量:S=1/b工后沉降量:S1= S- St注:分組求和的式子中t為觀測天數累加和。擬合方程式中的t為觀測的總天數(從觀測開始時起到鋪軌前路基最后整修時為止,時間不宜少于180天)。每一測點觀測次數不應少于12次。沉降觀測工作全部結束后形成沉降監測報告,內容包括:沉降觀測成果表;沉降觀測點位分布圖及各周期沉降展開圖;v-t-s(填土高度、時間、沉降量)曲線圖;沉降觀測分析報告。6.勞動組織每個作業工地人員配備負責人1人技術主管1人技術、測量人員35人普工510人其中負責人、技術、測量人員必須由項目部正式職工擔任。7.材料要求7.19、觀測樁、觀測基樁觀測樁、觀測基樁采用C15混凝土預制,截面尺寸為0.10.1m的正方形,四角進行倒角,見下圖。觀測樁長度1m;觀測基樁長度應不小于1.0m,并應根據埋置處的地質情況進行調整,應滿足埋入地層后不發生沉降的原則。C15混凝土觀測樁、觀測基樁斷面圖(單位:m)7.2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測桿(40mm厚壁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直徑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組成,鋼底板尺寸為50cm50cm,厚1 cm;8.設備機具配置每個作業工地設備機具配置名稱數量DSZ2水準儀1臺50m鋼卷尺1把3m紅黑雙面尺2把全站儀1臺快速沖擊夯12臺9.質量控制與檢驗9.1質量控制9.1.10、1沉降觀測質量控制要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觀測元件(沉降板、觀測樁、觀測基樁制作);位移、沉降測量。9.1.2路堤中心線地面沉降速率每晝夜不大于10mm,坡腳水平位移速率每晝夜不大于5mm。如果超出此限應立即停止填筑,待觀測恢復到限界值以下再進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為主。9.1.3時速200km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后沉降標準:一般地段15cm,路橋過渡段8cm,沉降速率4cm/年。9.1.4鋪軌前應由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組成的路基驗評小組對路基工后沉降進行評定。9.2質量檢驗9.2.1沉降觀測裝置和位移邊樁的構造、結構尺寸和制作材料的規格、材質等應符合設計要求,且無影響觀測精度的缺11、陷。檢驗數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尺量。9.2.2基樁、沉降觀測樁的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埋設牢固。施工期間應對埋設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受施工擾動后應及時進行復測。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9.2.3觀測斷面數量及每一斷面觀測點布設數量、觀測頻次和精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沉降觀測應采用二等幾何水準測量,觀測精度不低于1mm。9.2.4觀測斷面及每一觀測斷面上觀測點埋設位置的允許偏差為20cm。檢驗數量:全部檢查。檢驗方法:尺量。9.2.5沉降觀測點與工作基點、基準點構成沉降監測網,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進行精確測量10.安全及環保要求10.1沉12、降觀測板、觀測樁、觀測基樁,在觀測期間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應成立專門小組,進行元器件的埋設、測量和保護工作,小組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元件埋設時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號。10.2沉降觀測板、觀測樁等易遭施工機械碰撞損壞,應設醒目的警示標志。測量標志一旦遭受碰損,應立即復位并復測。10.3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10.4路基施工隊應制定穩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行,確保元器件不因人為、自然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應制作相應的標識旗或保護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督觀測斷面的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