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土建工程路基表層填筑試驗段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875
2023-11-13
13頁
99.32KB
1、客運專線新建鐵路土建工程 路基表層填筑試驗段施工作業指導書編制: 審核: 審批: 日期: 1. 試驗段試驗的目的確定本段路基基床表層填筑經濟合理的填料,選定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所用填料及壓實條件下合理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藝參數。2. 試驗段試驗的范圍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筑的施工工藝及試驗檢測數據的相關性。基床表層級配碎石過渡段填筑的施工工藝及試驗檢測數據的 3. 試驗段選擇3.1、根據我部路基預壓及架梁工期的總體安排,再加上試驗段要早日開工,盡快完工,為今后的路基填筑施工提供依據,因此試驗段路基選定在DK157+449.81DK158+219.05段,長769.24m2、,此段路基填筑高度在6.89m7.63m之間,原地表主要為莊稼地。我部剩余級配碎石填筑工程量及試驗段DK157+449.81DK158+219.05段主要工程量見下表。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工程數量表路基段基床表層級配碎石過渡段級配碎石備注DK156+600DK157+346.554833534DK157+449.81DK158+219.055107 568DK162+714.28DK164+441.6910830.93013DK173+383.94DK175+5001277633063.2、試驗段方案試驗段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進行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填料的施工,每層松鋪厚度按29cm厚度控制3、。第二階段進行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過渡段填料的施工,每層松鋪厚度按29cm厚度控制。試驗段施工:計劃于2010年6月20日2010年7月1日進行。 4. 試驗段的施工準備4.1、現場施工準備路基基床底層填筑以完成,驗收合格。沉降觀測以通過驗收,并將預壓土卸載完畢。 4.2、測量工作恢復中線、邊樁,測量路基橫斷面,按照設計要求放出線路的邊線。為了保證路基表層填筑的平整度和高程,路基橫斷面縱向每隔10m加設中、邊樁。4.3、填料選擇和室內試驗本項目部選用的表層級配碎石均產自滿城永勝石料廠,水泥產自鹿泉鼎鑫水泥廠,原材料經檢驗合格后,運送至東顧莊拌合站。級配碎石填料在東顧莊拌合站加工拌合,符合設計及4、規范的表層級配碎石填料要求后,運輸車運輸到填筑地點。 5.試驗段主要施工技術指標及基床表層外形尺寸檢查5.1.試驗段路基表層級配碎石各部位各層次的施工控制參數詳見施工控制參數表(見附表)。5.2.級配碎石壓實標準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壓實標準表線 路 等 級填 料壓 實 標 準地基系數K30(MPa/m)變形模量Ev2(MPa)動態變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無砟軌道級配碎石1901205018%5.3.施工工藝允許偏差基床表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檢驗頻率和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線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水準儀2路肩高程10mm沿線路縱向每5、100m抽樣檢驗5點水準儀3中線至邊緣距離0,+2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4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5橫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6平整度不大于1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2.5m長直尺量7厚度2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水準儀6.試驗段施工方法6.1 路基表層填筑本試驗段正線基床表層的路基本體全部采用級配碎石填筑,路基表層施工在基床底層施工完成檢驗合格后進行。試驗段施工工藝流程見:試驗段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機械選用檢測維修自檢、監理檢查原料檢驗、運輸材料試驗基床底層施工原料及工廠加工合格合 6、格不合格不合格壓 實自檢、監理檢查分析數據測定各項指標記錄數據下一層填筑合格不合格布料、整平施工放樣施工前的準備附表: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擬采用的施工控制參數表序號部 位填料種類最大粒徑(cm)松鋪厚度(cm)壓實厚度(最大)(cm)碾壓組合(遍數方式)壓 實 標 準地基系數K30(Mpa/m)孔隙率n()EV2EV2/EV1壓實度k動態變形模量Evd(MPa)1基床表層級配碎石碎石(90%)+石粉(10%)+水(10%)31.529241靜壓+2弱振+4強振+1靜壓19018%1202.30.95502基床表層級配碎石+5%水泥碎石(90%)+石粉(10%)+水(10%)+5%水泥31.527、9241靜壓+2弱振+4強振+1靜壓19018%1202.30.9550路堤橫斷面全寬、縱向分層填筑,碾壓成型。填筑時由兩邊向中心填筑,并逐層調整縱、橫坡度,在路基基床表層部分填筑完畢前調整出與路基頂面設計坡度相符的縱坡、橫坡。路基與路基的接頭部位每層預留不小于1m的接頭段 (接頭按階梯設置) ,在進行接頭施工時翻松后與后施工的部位共同碾壓成形。6.1.1、填料生產運輸與填筑級配碎石場拌法施工工藝流程圖 合格拌和生產生 產配合比自動計量配料拌和取樣檢驗理論配合比室內試驗原始級配料不合格,調整配料級配碎石采用強度符合規范要求,不易風化的石料,碎石粒徑、級配及材料性能應符合客運專線基床表層級配碎石8、暫行技術條件(科技科【2005】101號)的規定。顆粒的粒徑、級配應符合“級配碎石的級配范圍表”中規定,且不均勻系數U=D60/D10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的顆粒質量不得大于3%。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間應滿足D15/d854的要求。當與下部填土不能滿足此項要求時,基床表層應采用顆粒級配不同的雙層結構,或在基床底層表面鋪設土工合成材料。級配碎石的級配范圍表級配編號通過方孔篩孔邊長(mm)質量百分率(%)4531.522.47.11.70.50.1110087-10067-9141-7513-467-320-11填筑過程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進行,三階段即:施工準備階段、施9、工階段、竣工階段;四區段:即填料區、平整區、碾壓區、檢測區;八流程即:施工準備(測量、試驗)基底處理檢測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面整修邊坡夯實。填料檢測合格后,由自卸汽車運至路基填筑段,根據每層松鋪厚度(按29cm的厚度進行計算)、松鋪系數(初擬按1.2計算)、車輛裝運能力、路基斷面寬度,確定布料時每車填料攤鋪后的面積,并按布料面積畫方格網,按網格卸料以確保攤鋪厚度的一致和填料的均勻性,現場派專人負責統一指揮布料。上下兩層如有接頭,則錯開不小于3m。6.1.2、攤鋪攤鋪使用推土機進行粗平,將成堆的填料分散開并大致整平,并根據設計要求調整出排水橫坡。整個填筑段粗平完畢后用平地機順線路方10、向進行精平。機械整平的過程中專人跟蹤進行監控,指揮機械施工,控制填料的松鋪厚度。填筑層表面應達到無顯著的局部凹凸,并有符合設計要求的排水橫坡。機械整平完畢后,檢查填料的松鋪厚度和填筑層表面和邊坡部位,松鋪厚度符合試驗段方案預定的厚度,對于粗料集窩的部位補細料后拌和均勻。6.1.3、含水量調整現場整平攤鋪完畢后,經現場試驗檢測含水量,檢測后視填料的干濕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灑水悶料或晾曬,均勻灑水后68小時再進行碾壓。6.1.4、碾壓壓實前,由技術及測量人員進行檢查,確認層厚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再進行碾壓。試驗段的碾壓采用用2臺YZ20型振動壓路機同時碾壓,擬采用的碾壓組合為1遍靜壓2遍弱振4遍強振111、遍靜壓,碾壓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最快碾壓速度控制在4 km/h以內。直線段先邊后中,由兩側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壓;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各區段交接處,應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小于40cm。兩側路肩及接觸網支柱基礎四周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機夯實。施工過程中做到壓實均勻,沒有漏壓、死角。碾壓完畢后,路基表面應平整且無明顯輪跡。6.1.5、試驗檢測路基基床以下采用地基系數K30、孔隙率n,壓實度k,靜態變形模量EV2,動態變形模量Evd等指標控制,具體壓實指標詳施工控制參數表。第一層填筑完畢,強振一遍以后每碾壓一次即檢測一次各項控制指標12、,以便統計壓實次數、壓實能量與壓實效果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得出適合的碾壓組合方式。為正確的檢測壓實效果,準確驗證各項施工參數,在試驗段按規范嚴格檢測:沿路線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6個點,其中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為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 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6.2、路基基床表層過渡段(涵路和橋路過渡段)路基基床表層過渡段采用級配碎石+5%水泥填筑,填料最大粒徑不大于31.5cm。級配碎石+5%水泥采用廠拌法集中拌和,由自卸車運至現場填筑施工。6.2.1 路橋過渡段施工路堤與橋過渡段設置如路橋13、過渡段示意圖所示。過渡段級配碎石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50MPa/m 及Ev280MPa,Evd50MPa 和孔隙率n 28%。過渡段總長度不得小于20m。與橋臺連接的過渡段范圍(不小于20m)內的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摻5%水泥。過渡段橋臺基坑應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層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動機壓實。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動碾壓機碾壓密實,并使K3060MPa/m。 6.2.2 路堤與涵洞過渡段施工當涵洞頂面至路基面的高度h2.0m 時,采用“路堤與涵洞過渡段設計圖一”,當涵洞頂面至路基面的高度0.4mh2.0m 時,采用“路堤與涵洞過渡段設計圖二”,過渡段級配碎石填筑壓實標準應滿足K30150M14、Pa/m及Evd50MPa,Ev280MPa和孔隙率n28%。路堤與涵洞過渡段設計圖一路堤與涵洞過渡段設計圖二當橫向結構物與線路斜交時,過渡段應采用斜交正做,既沿線路方向結構物與路基的兩交點之間部分路基填料全部為級配碎石,級配碎石內摻入5%水泥,按照與過渡段相同的標準進行碾壓,之后設置標準的正交過渡段。6.2.3 施工準備路基基床底層測試結果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后,對路基基床底層表面進行整修,測定平整度、橫坡、中線、邊線,檢查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EV2、EVD、K30。不符合標準的基床底層進行修整,使其達到基床底層標準要求。6.2.4 填筑施工路基基床表層級配碎石+5%水泥填料分層填筑的松鋪15、厚度為29cm,最大壓實厚度不超過24cm;填筑過程中檢查核實每層填料的試驗和實際使用情況,當實際使用填料發生變化時,另取樣進行土工試驗鑒定。在每一層的填筑過程中,確認填料質量、含水率、鋪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后,再進行碾壓。已填筑好的表層要控制車輛通行。路基基床表層過渡段填筑施工工藝同表層填筑方案,壓實按1遍靜壓2遍弱振4遍強振1遍靜壓進行壓實。摻加5%水泥的級配碎石的攤鋪、填筑、碾壓必須在拌制后2個小時內完成。6.2.5 試驗檢測路基基床表層過渡段部分采用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與孔隙率n,靜態變形模量EV2,EV2/EV1等指標控制。具體壓實指標施工控制參數表。16、第一層填筑完畢,強振一遍以后每碾壓一次即檢測各項壓實指標,以便統計壓實次數、壓實能量與壓實效果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得出適合的碾壓組合方式; 為正確的檢測壓實效果,準確驗證各項施工參數,在試驗段檢測時加大檢測頻次:沿路線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 6個點,其中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為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 、動態變形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 7.試驗段總結試驗段施工結束后及時對試驗結果及各項檢測資料進行總結,將試驗段總結報告上報監理。8.質量保證措施1、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思想,貫徹17、執行ISO9000 系列標準,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2、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3、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項機械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4、各級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對施工操作質量進行巡視檢查,現場技術人員對施工全過程跟蹤檢查。9.安全保證措施1、本著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原則,提高安全意識,健全施工現場意外傷害應急預案,認真學習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提高業務水平和勞動技能,樹立安全生產、規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2、確保機械設備18、安全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遵循設備的操作規程,機械操作人員和機動車駕駛人員必須有相應的特殊工種上崗證書,嚴禁無證上崗,嚴禁機械、設備帶病和違章作業。 10.環保措施1、在干燥季節,土石方運輸及填筑施工時,要配備灑水車對施工便道、路基作業區進行灑水固塵。在土石方運輸過程中,要跨越地方瀝青(混凝土)路面時的,對運輸車輛的車斗加設擋土板,并用彩條布等遮蓋,以防落土揚塵; 2、工程材料存放場地、施工便道和生產、生活區道路采取硬化處理,施工過程中經常灑水,防止揚塵對施工人員造成危害和對周邊農作物的影響。3、在運輸易飛揚的散料時,裝料適中并用蓬布覆蓋。儲料場松散易飛揚的材料用彩條布遮蓋。避免運輸、裝卸過程中和刮風時揚塵。4、經常清洗工程車輛車輪和車廂。5、對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鋼筋加工場地選擇盡量遠離居住區。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減速慢行,不鳴喇叭。適當控制機械布置密度,避免機械過于集中形成噪音疊加。6、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盡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機械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