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工程施工監控量測管理實施辦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944
2023-11-13
15頁
70.50KB
1、鐵路隧道工程施工監控量測管理實施辦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xx鐵路隧道比重大,安全風險高,為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質量,規范xx鐵路隧道監控量測管理,根據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101212007)和關于進一步明確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鐵建設2010120 號),以及關于印發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標準化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工管辦函201492號)的相關要求,結合本線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工作應作為確保安全的關鍵工序納入隧道開工條件之一,施工中2、應高度重視并認真實施。項目經理對本標段內的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實施工作負總責。 第二章隧道施工監控量測管理目標第三條xx鐵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管理目標: 1.指導隧道施工,確保隧道施工安全,杜絕因監控量測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安全事故,尤其要杜絕施作初期支護后因監控量測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關門”事故。 2.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3.確保結構的穩定性,驗證支護結構效果,為支護參數 和施工方法的準確性提供依據,為優化和變更設計提供參考意見。 4.實現監控量測數據采集、傳輸分析、預警發布與處理全過程信息化管理,APP采集軟件、現場網絡條件、專用電腦及客戶端等軟硬件系統應執行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數據接口暫行3、規定(工管辦函201475號)。 第三章管理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xx鐵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實行建設、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參與的管理體系,建設單位是建設項目監控量測管理的責任主體,設計單位是監控量測設計的責任單位,施工單位是監控量測實施主體,監理單位是監控量測實施的檢查單位。各參建單位應成立監控量測管理組織機構,建立相應的責任體系。 第五條建設單位職責 1.制定監控量測管理實施辦法,明確管理體系和規范管理流程。 2.配備信息化管理員,專人負責,組織數據采集應用軟件培訓。 3.明確各參建單位和人員責任,對各參建單位監控量測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xx公司成立以主管領導為組長,工程部長、安質部長、綜4、合部長、段落指揮部主管副指揮長為副組長,工程部主管工程師、段落指揮部工程分部負責人及主管工程師、安質分 部負責人為組員的監控量測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工程部,負責監控量測的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門、段落指揮部主要職責如下: 綜合部:負責公司監控量測網絡系統和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維護。 工程部:負責數據采集應用軟件培訓;負責日常監控量測信息的收集和發布;指導、檢查、督促各參建單位監控量測工作;對重大變形異常段(紅色預警)及時了解情況,督促相關單位完成處理,跟蹤處理結果;負責對參建設計、施工、監理等監控量測工作的檢查考核;負責與軟件服務商溝通協調,督促其對現場提供服務保障;負責監控量測中有關技術5、參數、技術方案優化等牽頭組織設計研究;負責定期編發監控量測簡報。指定一名專業工程師兼(專)職負責隧道監控量測信息化管理工作。 安質部:參加公司組織的重大變形異常段原因分析和處理。 段落指揮部:對施工單位監控量測信息平臺和現場配置(人員、設備、布點等)進行檢查驗收。根據信息平臺發布預警信息了解情況并督促相關單位及時對變形異常段進行處理,盯控預警信息處理閉環。 第六條施工單位職責 1.建立本標段監控量測信息平臺,完善監控量測管理組織體系及責任分工,人員設備配備應滿足要求。 2.編制監控量測實施細則,包括實施項目、辦法、頻率、人員設備配置、信息反饋及處置等內容,報監理單位批準實施,報段落指揮部、公司6、工程部核備。 3.按監控量測實施細則組織實施,明確施工現場布點、實測、上傳數據核對等工作負責人,項目客戶端管理配置專業人員,配備符合要求的儀器和設備。確保監控量測項目及頻率符合規范及現場實際要求,保證監控量測數據的真實、及時和完整。 4.落實根據監控量測管理等級采取的相應施工措施。出現預警后,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預警。 5.負責在實施監控量測工作前,填寫監控量測日志表,詳細記錄監控量測實施部位里程位置,工況環境及地質簡明情況。 2.備注欄中填寫對量測有影響情況如:點位損壞、數據傳輸、停測原 因等,以及向上級管理人員匯報,掌子面工程地質進行直觀描述,初期支 護觀察情況等簡要說明。 6.負責在規定的時7、間內完成數據采集和上傳,在每個掌子面完成量測后實時上網傳輸,根據軟件分析結果,對出現異常的部位(平臺預警部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將處理措施及時錄入信息管理平臺。 7.專人負責終端機管理,專機專用,終端機不得進行其他工作。同時建立管理臺帳和月報制度,結合地質情況分析監控量測數據的變化規律,預警后采取工程措施的效果,對施工安全進行評價。在月報中對安全管理基準(變形速率和累計變化量)進行分析評估,并對預留變形量提出調整建議,每月25日前向監理單位、段落指揮部、公司工程部上報月報。 月報重點內容: 結合地質情況分析變形規律;分析各隧道掌子面的安全狀態;分析各類預警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控制變8、形的效果;提出預警基準調整建議;現場監控量測管理中好的經驗和存在問題(針對客戶端、手機用戶、網頁);監控量測系統平臺使用過程中的優化改進建議等。 8.監控量測點的布設要保證及時布設測點且牢固可靠,反射貼片與全站儀激光束基本正交。 9.認真落實變形異常段的處理措施。 10.明確施工現場布點、實測、上傳數據核對等工作負責人。項目客戶端管理作為監控量測工作信息化的核心,人員配置必須具有工程技術、監控量測、電腦操作、網絡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且熟練操作本信息化系統。 11.項目部應設一專業監控量測工程師,負責掌握每天標段內所有測點的監控量測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相 關領導。項目經理、分管副經理、總工程9、師、安質部長及工程部長每天應掌握管段內的預警信息并及時組織處理,消除預警。 第七條設計單位職責 1.設計文件中應明確需量測監控的項目及相關技術要求。 2.確定監控量測控制基準值,并結合實際評估論證后相應調整。 3.對監控量測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及時提出技術方案和確定工程措施。 4.根據二次襯砌結構穩定情況確定需長期觀測的隧道及監控量測項目,報段落指揮部批準實施并報公司工程部核備。 第八條監理單位職責 1.組織核對設計文件中提出的監控量測項目是否齊全,能否滿足規范要求。 2.負責審批施工單位監控量測實施細則。對量測人員、儀器設備不到位的隧道,不得同意施工或給予暫停施工。 3.監督、檢查監控量測工作10、實施情況。重點核查測點埋設是否符合規定,跟蹤檢查現場量測、監測記錄、數據分析處理、信息傳遞等情況,并作好記錄。當對監測結果有疑問時必須進行復測,每月每個掌子面必須進行一次抽查實測。 4.對量測實施不到位的,可發出書面通知單,要求限期整改,并將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建設單位。 5.負責組織總結監控量測工作(每月監理例會要總結當月的監控量測工作,監理月報中應反映監控量測實施情況),協調解決監控量測有關事宜,改進量測監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6.各監理單位應安排專人每天對監控量測數據進行瀏覽,對錯誤數據、漏測(傳)數據、報警數據進行現場核實、處理,必要時上報建設單位,并留有處理情況記錄等管理痕跡。對信息平11、臺中自動形成的黃色、紅色預警后采取的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7.總監、副總監、分站長每天應掌握管段內的預警信息,專業監理工程師每天應掌握所管隧道的監控量測運行情況,并按規定和有關要求,對異常情況進行組織、督促,監督施工單位處理。 第四章監控量測管理等級和工作流程 第九條采用變形總量和變形速率對隧道安全進行等級管理。 1.位移管理等級(見表3-1)及采取措施(見表3-2)。 表3-1位移管理等級 注:“”含義為包括上、下限值 (已根據xx調【2014】10號要求修改極限位移值) 表3-2措施對應表 2.測點位移速率5mm/d時,由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進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處理措施;當速12、率連續2天10mm/d時,由監理單位組織施工單位進行原因分析和制定處理措施并上報建設單位段落指揮部批準;當測點位移速率大于15mm/d由公司段落指揮部組織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進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處理措施。 第十條變形總量應控制在管理等級范圍內,當變形總量未達到控制基準時,采用變形速率的大小對穩定狀態進行判斷和控制。 第十一條監控量測數據整理、分析和反饋應符合下列要求,監控量測信息化系統工作流程見圖3-1. 1.每次監控量測后應及時通過網絡將數據上傳到服務器。 2.通過專用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自動生成事態曲線圖進行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并與位移管理等級進行比較。 3.出現紅色預警時,由13、建設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研究制定相應措施。 圖3-1監控量測信息化系統工作流程圖 第五章監控量測基本規定、工作程序及有關要求第十二條現場監控量測工作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現場情況的初始調查; 2.編制本標段監控量測實施細則; 3.布設測點并取得初始監測值; 4.按規定要求進行現場數據采集及原始數據的上傳; 5.監控量測成果的分析及信息反饋,總結采取工程措施后的效果。 6.提交監控量測成果(平臺完成)。 第十三條監控量測系統應可靠、穩定、耐久,在服務期內運轉正常。客戶端PC機專機專用,專人管理。儀器設備應按規定進行檢查、校對和標定。用于上傳數據的手機或其他手持通訊設備,必須與測量儀器14、固定匹配。 第十四條測點應牢固可靠、易于識別,并注意保護,嚴防損壞。測點編號原則如下:拱頂沉降點GD(如GD832+825),周邊收斂測線ZB(如:ZB832+825-1、ZB832+825-2),地表沉降點DB(如:DB832+825-1、DB832+825-2,自左向右布設)等。如果測點被破壞,應及時補設,其中拱頂只設一個沉降觀測點。 第十五條施工現場必須建立嚴格的監控量測數據復核、審查制度,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如有監控量測數據缺失或異常,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詳細記錄。測點坐標采用 絕對坐標記錄(或采用與絕對坐標網相關聯的局域網坐標)。 第十六條根據監控量測精度要求,應減少系統誤差,控制偶15、然誤差,避免人為錯誤。應經常采用相關方法對誤差進行檢驗分析。 第十七條施工與監控量測應密切配合,監控量測元件的埋設與監控量測應列入工程施工進度控制計劃中,監控量測工作應盡量減少對施工工序的影響。 第十八條監控量測應作為施工組織設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安全施工、質量控制及時提供圍巖穩定性和支護、襯砌可靠性的信息,為施工中調整圍巖級別、修改支護系統設計和變更施工方法提供參考。 開工前應根據隧道規模、地形、地質條件、支護類型和參數、施工方法等,進行監控量測設計。該設計應包括:量測項目、量測儀器、測點布置、量測頻率、數據處理、信息反饋及量測人員組織等。 第十九條監控量測的項目應結合規范和工程特點、規模16、大小和設計要求綜合選定。量測項目分為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大類(見表4-1、4-2)。選測項目應根據工程規模、地質條件、隧道埋深及其它特殊要求,經參建各方研究確定。 表4-1 監控量測必測項目 表4-2 監控量測選測項目 例)。 監控量測選測項目除上表所列項目外,還包括設計單位針對工程實 際情況有特殊要求作為選測項目。 第二十條隧道施工過程中應作好洞內外觀察記錄工作。 1.洞內觀察分開挖工作面和已施工地段觀察兩部分。 (1)開挖工作面觀察應在每次開挖后初噴混凝土之前進行。重點觀察記錄工作面的水文和工程地質情況,并做好地質素描,填寫開挖工作面地質狀態記錄表。對地質條件復雜地段,應留存影像資料。觀察17、中發現工程地質條件惡化時, 應立即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對初期支護及二次襯砌完成地段的觀察,每天至少應進行一次,主要觀察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和二次襯砌等的變形狀況,分析初期支護、二次襯砌的可靠性和圍巖的穩定性,并記入施工(監理)日志。 2.洞外監測 (1)洞外監測的重點為洞口段和洞身淺埋段、山間洼地、巖堆、破碎帶、地表塌陷區、及偏壓洞口的地表開裂、下沉和隧道洞口邊、仰坡的穩定狀態、地表滲、流水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2)地表下沉的量測必須在隧道開挖之前進行。量測斷面應與隧道內的量測處于同一橫斷面,觀測點布置執行技術規程要求,監控范圍應延伸布置在隧道開挖影響范圍以外。地表構筑物應在其周圍增設18、觀測點。量測應超前于隧道開挖工作面進行(距離為隧道埋深與隧道開挖高度之和)。監控量測時間應一直持續到地表下沉長期穩定、隧道襯砌施作完畢后停止。 第二十一條凈空變化、拱頂下沉和地表下沉(淺埋地段)等必測項目應設置在同一斷面,其量測斷面間距及測點數量應根據圍巖級別、隧道埋深、開挖方法等按表4-3規定進行。不同施工方法量測斷面布點示意圖見圖4-1-14。測點或測線編號、點位埋設位置應按圖示進行。拱頂下沉原則 上設一個測點。表4-3 必測項目量測斷面間距 密; 在特殊部位(斜井與正洞交叉口等)應加密測點布設斷面,且點位可 以不在一個斷面上;II級圍巖視具體情況確定間距。 圖4-1-1 臺階法開挖量測斷19、面布點示意圖 圖4-1-2 全斷面法開挖量測斷面布點示意圖 圖4-1-3 CD法或CRD法開挖量測斷面布點示意圖 圖4-1-4 雙側壁導坑法開挖量測斷面布點示意圖第二十二條拱頂下沉、收斂量測初讀數宜在每次開挖后12h內取得初讀數,最遲不得大于24h。同一處拱頂下沉、收斂量測、隧底隆起、圍巖壓力等洞內量測應設在同一斷面,以便于整個量測形成信息體系,相互印證。 拱頂和地表下沉量測基點應與洞內、外水準基點建立聯系。 第二十三條瓦斯隧道的監控量測信息化,應做到隧道內網絡暢通,做到實時監測,實時上傳。在測量過程中要注意測量的時間、通風條件以及通訊設備的安全防爆。 第二十四條淺埋隧道地表沉降測點應在隧道開20、挖前布設。地表沉降測點和隧道內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里程。 地表沉降測點橫向間距為25m。在隧道中線附近測點應適當加密,隧道中線兩側量測范圍不應小于(隧道寬度+ 埋深),地表有建(構)筑物時,量測范圍應適當加寬。按照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TB101212007)4.3.3要求布設。地表下沉量測頻率應與洞內量測頻率相同。 第二十五條各項量測項目量測頻率根據位移速度(見表4-4)確定。 表4-4 量測頻率(按位移速度) 第二十六條各項量測作業均應持續到變形基本穩定后23周結束,或二襯緊跟后無法觀測即結束量測。對于膨脹性和擠壓性圍巖,位移長期沒有減緩趨勢時,經各方研究后適當延長量測時間。 第二十七21、條量測數據整理、分析與反饋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量測后應及時通過網絡將電子數據整體傳輸上傳至公司服務器用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時態曲線圖的形成。 2.通過平臺獲取初期的時態曲線應進行回歸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和變化速度。 3.數據異常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由現場指揮部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研究制定相應措施。 隧道穩定性結合現場觀測和位移發展變化趨勢,綜合以 下幾方面作出判別: 1.隧道開挖工作面狀態及支護狀態觀測結果; 2.位移速度; 當出現下列失穩先兆時,施工單位應停止洞內掌子面作業,立即向建設、設計、監理等單位報告,由建設單位(或委托監理單位)組織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進行原因分析,并制22、定應急搶險措施,及時組織人員實施。 1.局部石塊坍塌或層狀劈裂、噴混凝土層的大量開裂及鋼架扭曲等; 2.累計位移量已達到極限位移的2/3時,且仍未發現位移速度有明顯減緩的趨勢; 3.初期支護接近侵入二次襯砌結構尺寸內。 第二十八條施工中應將現場監控量測作為工序納入作業循環,并結合地質預報作出評價,優化設計參數,實施動態管理。 第二十九條監控量測工作必須緊接開挖、支護作業,按設計要求進行布點和監測,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或增加量測的項目和內容。量測數據應及時分析處理,并與工程類比法相結合,及時調整支護參數或施工決策。在特殊地質、地形條件下隧道整體可能發生單向偏移時,對量測數據進行人工計算、分23、析。 第五章隧道監控量測信息系統的應用第三十條在全線隧道推廣應用。施工、監理、設計等參建單位應按xx公司要求與部署,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全面應用工程監控量測信息化系統。 第三十一條監控量測終端采集軟件應經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組織評審通過。 第三十二條客戶端PC機專機專用,專人管理。用于上傳數據的手機或其他手持通訊設備,應與測量儀器固定匹配。 第六章考核 第三十三條施工單位須按監控量測實施細則認真組織實施,監理單位強化過程監督,設計單位及時跟進調整方案,公司將定期和不定期對全線監控量測工作進行專項檢查和考核,原則上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對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信譽評價。24、檢查,考核主要內容及獎罰: 1.施工現場測點的布設、量測數據的上傳。對未及時進行測點布設和上傳數據等行為,每個量測斷面每滯后一天給予一張灰牌處罰。 2.現場量測至上傳網絡服務器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通過網絡服務器平臺查詢標段整體出現一次給予批評,出現兩 次給予灰牌處罰,累計三次給予黃牌處罰。 3.對平臺預警信息(包括錯誤數據產生的假性預警)處理權限和時效。 紅色預警:由項目總工或項目經理組織在2小時內啟動消除預警程序。 黃色預警:由工區技術負責人或工區經理以上人員組織在3小時內啟動消除預警程序。 對于一次未及時處理預警的作業面給予一張灰牌處罰,對于單作業面累計三次未及時處理預警的給予黃牌處罰。 25、4.未按規定要求間距(誤差允許在一榀鋼架間距范圍)進行量測斷面布置或量測頻率不滿足規定要求的行為,累計發現五處給予一張黃牌處理。 5.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總監理工程師在每天9點前必須掌握前一天平臺上預警信息及處理措施;下午18點前掌握當天12點前平臺上預警信息及處理措施。經公司查詢未按以上要求做到的累計2次給予相應單位一張灰牌處罰,累計5次給予相應單位一張黃牌處罰,累計超過5次的對相應單位進行全線通報批評并給予黃牌處罰。 6.施工單位應加強測點保護工作,當測點破壞后應及時補點監測,對每出現一次測點破壞后第二天還未補點量測的行為給予一張灰牌處罰。對同一個作業面一周內對測點破壞2次或不按規定標準埋設點位或保護不力的給予一張灰牌處 罰,3次的給予黃牌處罰,超過3次的進行全線通報批評,并給予黃牌處罰。 7.對采用黑客技術攻擊網站及服務器進行數據篡改行為的單位給予重大不良行為記錄的處罰。 8.在公司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中,對監控量測數據準確、上傳及時、預警管理到位的標段給予綠牌獎勵。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實施辦法由xx公司工程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