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錨網+砼+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支護施工工藝要求及檢驗辦法.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7002
2023-11-13
14頁
29.24KB
1、煤礦錨網+砼+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支護施工工藝要求及檢驗辦法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xx煤礦煤系地層屬于侏羅系中統延安組,井下巷道圍巖為砂質泥巖或泥質砂巖等,抗壓強度低,松散軟弱,遇水極易膨脹,原設計施工的巷道全部底鼓、頂幫開裂,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和制約井下安全生產。經過廣泛調研、理論計算分析和科技創新,自己探索出適應本礦軟巖治理的錨網+砼+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支護設計技術方案。前期進行支護試驗成功,目前在井下開拓巷道掘進和準備巷道修復施工中廣泛應用。為了進一步強化工程質量,加強現2、場管理,實現從設計、加工到施工現場的各工序質量控制,實現逐層檢驗、檢查、質量管理,達到質量標準化要求,特編制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僅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區隊。第二章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設計第三條對于服務年限長的礦井開拓巷道和采區準備巷道的軟巖支護設計采用錨網+砼+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支護方式。第四條生產技術部根據井下具體地質條件和有效斷面使用要求,設計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及配套卡纜、拉桿加工圖、圓形斷面圖等。第五條為了保證支護強度,設計圓形棚的材質、規格必須采用GB熱軋礦用支護36U型鋼加工,每根長度12m,進場材料必須附帶出廠合格證及質量檢驗報告等證明文件,并報生產技術部驗收合格后方可3、進場,不合格或未經驗收不得加工使用。第六條為了便于36U鋼支架加工和人工架設方便,根據巷道使用斷面大小的需求,設計圓形斷面分為3.2m(弧長3m4節)、3.8m(弧長3m5節)、4.0m(2.6m6節)、4.6m(3m6節)等四種規格系列,每節棚梁搭接長度500mm,使用U形卡纜4副固定,固定方式為棚梁兩端與兩副卡纜對齊、并列固定,卡纜中間間距100mm。第七條36U鋼支架設計配套卡纜板用Q235形鋼、規格為寬*厚=10016mm扁鋼加工。拉桿采用廢舊36U鋼(或Q235鋼、規格為10010mm扁鋼)加工,每節棚梁中間部位使用拉桿1根,卡纜板及拉桿的固定全部設計采用25mm圓鋼加工的U形卡欄桿4、,兩端滾絲扣配M27高強度螺母固定,卡纜桿長度以固定后螺母外漏35絲扣為宜。第八條設計掘進(或刷擴)后初始支護為錨網支護,錨桿規格為20mm2.2m等強螺紋鋼錨桿,間排距800800mm,每根錨桿使用樹脂錨固劑MSK2335型1節,MSZ2360型1節,錨固力60KN,網片采用6mm鋼筋焊制,網格8080mm,搭接長度為1格,雙排雙扣連接,既防止頂幫冒落、增強復合支護強度,又可以使砼澆筑的整體性施工。第九條設計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底板部分不錨網和澆筑砼支護,底板部位全部鋪設碎石或卵石,預留巷道受壓時的壓力釋放。第三章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加工第十條鋼支架加工時,必須嚴格按圖紙設計棚梁的弧長及5、半徑加工棚梁及配套配件等。加工時,采用專用的校直機及與36U型鋼相匹配的模具進行均勻受力加工,達到設計參數要求。不得因受力不勻而造成嚴重壓傷、裂紋和扭曲變形,影響支護強度。第十一條加工成型的弧長達到設計1節棚梁弧長時,畫線進行切割分段,逐段加工和切割,允許每節棚梁加工偏差為50mm,允許每節棚梁搭接間隙偏差為5mm。第十二條配套卡纜板用固定好的模具擠壓成型,U型面必須與36U型棚梁搭接嚴密,拉桿成捆固定牢固,尺量做好長度及孔距標記,利用鋸床切割分段,鉆床配用32mm鉆頭鉆孔,卡纜桿采用25mm圓鋼在滾絲機上兩端滾絲,絲扣長度100mm,要求絲扣均勻、連續、不得出現滑扣和斷扣,并涂抹潤滑油,最后6、在校直機固定模具上壓制成U形狀,張口寬度誤差控制1mm。第十三條 36U型鋼支架及配件加工完成后,機修廠要在現場畫好的標準圓形上擺放檢查是否符合設計參數,并檢查配套卡纜板孔距與卡纜桿相匹配,有問題及時整改合格。第十四條施工區隊領用前,必須逐架尺量檢查棚梁弦長和弧度及配件的配套孔距,合格后方可領用,不合格不得領用下井和使用。第四章施工工藝要求及檢驗辦法第一節 掘進(刷擴)工藝要求及檢驗辦法第十五條掘進(或刷擴)必須嚴格按測量部門標定的中腰線進行光面爆破或刷擴施工,掘進或刷擴后的掘斷面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架設圓形棚后預留距離不得小于設計混凝土充填厚度。現場以中腰線為準,設置4個測點,尺量上、下、左、7、右距巷道中心距離是否符合設計掘進(或刷擴)斷面尺寸。第十六條每循環掘進(或刷擴)長度不得超出作業規程規定的最大有效控頂距。根據作業規程規定最大控頂距長度,尺量檢查掘進(或刷擴)后迎頭支架距工作面迎頭的距離。第二節 錨網支護工藝要求第十七條嚴禁空頂作業,臨時支護必須緊跟掘進迎頭,并支護安全可靠,前探梁臨時支護安設必須符合xx煤礦掘進工作面前探梁臨時支護使用管理規定的要求,支護后的最小控頂距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現場檢查,掘進(或刷擴)后的頂板是否采取臨時支護,臨時支護是否接頂安全可靠(前探梁臨時支護控頂距不大于前探梁總長度的1/2,并鋪設網片,采用木方接頂),不做臨時支護,不得進行其它作業。第十8、八條金屬網片的材質、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不得銹蝕和粘滿油漬,檢查出廠合格證及質量證明文件和現場尺量。第十九條金屬網片必須緊貼巖面(煤壁),網內嚴禁充填浮矸石、煤塊等,搭接長度、連接方式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嚴禁漏接、斷接。現場尺量及目測檢查。第二十條錨桿的材質、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螺母、墊片必須配套齊全,檢查出廠合格證及質量證明文件和現場尺量。第二十一條錨固劑的材質、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在有效期內使用,每根錨桿使用錨固劑規格及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錨注時,錨固劑使用數量少于設計數量或使用過期錨固劑。檢查出廠合格證、生產日期及有效期,并現場實查。第二十二條錨桿孔深度必須與錨桿桿體和錨9、深長度相匹配,允許偏差范圍為05mm,孔內的巖粉、煤屑、積水、淤泥必須用壓風吹掃干凈。現場尺量錨桿孔深比錨桿有效錨深長度不得5mm。第二十三條錨桿角度必須垂直于巷道輪廓線或巖石(煤壁)層理面,兩偏拱部和兩墻腳處錨桿最小角度不得小于75。現場用半圓儀測量錨桿孔與巷道輪廓線的夾角。第二十四條錨桿的抗拔力不得低于設計的90,每打注300根,必須抽查拉拔一組,每組數量為:頂1根,兩幫各1根。抽查拉拔力如1根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必須對此施工區段逐根拉拔,并對不合格錨桿重新補打。現場用LDZ型礦用錨桿拉力計做拉拔力監測。錨桿拉拔力機與壓力對應關系見下表:壓力(Mpa)拉力(KN)型號01020304048L10、DZ1000255075100LDZ20003570105140168LDZ300063125188250300第二十五條錨桿(20mm或22mm)的托盤必須緊貼巖面(或煤壁),扭緊力不得低于130N.m(或150N.m),間排距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錨桿外露長度為螺母外14mm。現場用扭矩扳手實測及尺量錨桿螺母外露錨桿長度。第二十六條錨網支護必須支護到設計位置,施工區隊專職質量檢查員或技術負責人自檢合格后,方可架設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現場依據測量部門標定的中腰線,按煤礦井巷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3-2010附錄B規定布置檢查點尺量檢查。第三節 架棚支護工藝要求第二十七條圓形棚11、架設時,必須按先架設底梁,依次從兩邊同時向上的次序架設頂梁,每節梁搭接長度不得超出設計的30mm(一般巷道為40mm),每節梁搭接處使用4副U型卡纜固定牢固,卡纜板與棚梁間隙不得5mm,卡纜固定方式為與搭接兩端并齊、并列固定,中間間距100mm,卡纜螺栓必須用專用的風動扳手分次從兩邊扭緊,扭緊力不得小于300N.m,卡纜間距不得超出設計的20mm(一般巷道30mm),拉桿數量不得小于設計數量,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頂梁架設前必須搭設牢固、可靠的工作平臺。第二十八條圓形棚間距一般設計為600mm,架設時不得超出設計的50mm(一般巷道100mm),圓形棚支架梁扭距不得大于80mm(一般巷道10012、mm)。現場尺量兩架支架中心距離測量棚間距,在檢查點前兩架支架的腰線點上尺量最后一架支架的中線點至前一架支架腰線點的距離,求其差值是否超過規范的80mm(或100mm)。第二十九條水平巷道架設的圓形棚支架,前傾、后仰角不得超出1;現場在前一架支架腰線點側面掛1m垂線,在底板水平上測量垂點前側或后側的距離。處傾斜巷道圓形棚架設迎山角不得大于或小于傾斜巷道坡度的1/5。現場用半圓儀的弦長部分緊靠支架側面,測量。第三十條圓形棚架設時,嚴格按測量部門標定的中腰線架設,凈寬不得小于設計寬度的0100mm(一般巷道-30+100mm),凈高不得超出設計寬度的-30+100mm。現場實測數據與設計數據差值。13、第三十一條圓形棚架設完成后,在棚上鋪設鋼筋網片,網片必須貼緊棚梁,搭接長度為網格的1格,采用雙排雙扣法聯接,扭緊牢固,最后鋪設舊風筒或防水布,鋪設的舊風筒或防水布壓茬不得小于100mm,并鋪設平整,接茬不得豎立、伸入待充填的混凝土內。第四節 澆筑混凝土支護工藝要求第三十二條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先清理干凈每模接茬或堵頭雜物,每模接茬面用壓風或壓水沖洗干凈,并用1:2稀釋砂漿噴刷接茬面100mm厚度左右砂漿,保證接茬縫隙嚴密。第三十三條澆筑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嚴格按實驗室混凝土強度擬配合比報告單進行計量、配比和攪拌,必須計量準確,攪拌均勻,隨拌隨用,不得使用凝結或過期水泥,14、不得添加速凝劑(在淋滲水段或特殊部位可添加防水劑和速凝劑)。第三十四條澆筑混凝土時,直接用噴漿機噴射(或混凝土輸送泵攪拌后)充填,為了減少噴射時,混凝土干料造成空洞,盡量將水灰比水量適當加大,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可調整為180mm左右,形成稀釋流體狀態。嚴禁私自減少碎石添加量和不添加碎石充填澆筑。第三十五條澆筑前必須對充填支架進行堵頭,牢固、嚴密,以防漏漿,每循環充填長度為1.2m1.8m為宜,充填順序為先左墻,后右墻,兩邊同時充填,再拱頂的次序進行,每次噴射砼充填高度不得超過500mm,并用振動棒振搗密實。振動棒振搗時,與舊風筒或防水布面預留50mm,以防破損造成漏漿,每次振搗必須伸入上次澆筑15、已振搗部位,并緊挨每次振搗軌跡依次振搗密實。現場用撬棍搗撬棚梁后接茬或驗收時打孔驗收,頂1個,兩幫各1個,孔深以設計澆筑厚度為準,尺量檢查。第三十六條混凝土澆筑完成,終凝2h后(以表面凝結變硬或出現干漬面為準)進行灑水養護,養護可在頂板及兩拱部將風筒布或防水布剪一小洞,將供水管水壓調小,緩緩灑水,養護混凝土表面,水流至充填混凝土墻角處即可,不得流入巷道底板,每班灑水養護不得低于2次,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漬為宜,養護時間不低于14d28d。砼強度監測辦法為砼澆筑后,養護時間達到28d后,巷道每間隔50m,用專用砼鉆芯取樣機,分別在頂部、兩墻部鉆芯取樣一組(3塊,直徑不能低于50mm,長度不能小于直16、徑的1.1倍),送實驗室鑒定、評判,每組平均強度不能小于設計強度。第五節 鋪底工藝要求第三十七條錨網+充填型砼+圓形鋼支架支護施工完成后,鋪底設計為2040mm(或50100mm)卵石,分段或待巷道全部支護施工完成后進行鋪底,具體以現場實際條件、施工需要或作業規程中規定執行。第三十八條鋪底前,必須將底梁內和兩幫部的矸石、積水、雜物清理干凈,并逐個對卡纜、拉桿螺母扭緊力、配套配件設計使用數量等全面進行復查,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鋪底。第三十九條鋪底使用的的道渣內不得夾有雜物和泥塊,每層鋪設高度以不超過高度300mm為宜,并逐層夯填密實和平整,鋪底平整度和高度以測量部門標定的腰線進行,鋪底厚度設計高度17、為準。第六節 壁后注漿第四十條錨網+砼+ 36U型鋼圓形斷面支架支護施工結束后,設計在巷道底板以上,兩幫及頂部梅花型布置中空注漿錨桿,進行壁后注漿。其作用為讓水泥漿液在壁后有效擴散半徑內對圍巖松散圈和煤巖裂隙加固,使錨網+充填型砼+圓形鋼支架+和壁后注漿凝結漿液共同形成一個堅固的水泥帷幕的復合型支護整體,增強支護強度。第四十一條壁后注漿錨桿孔采用YB7655型鑿巖機、配中空B19型2.2m/2.8m釬桿和32mm釬頭打眼,孔深2.1m/2.8m,角度與支護等強錨桿安裝角度一致。布置方式采用梅花式布置,間排距為1.5m,外露長度50mm,注漿時安設19mm截止閥門,錨桿與眼孔口間隙采用棉紗封堵嚴18、實。第四十二條注漿錨桿規格分別為中空MLX50-27/322.2m和中空MLX50-27/322.8m兩種,采用水泥稀釋漿液進行深淺式、復合型注漿。即先布置MLX50-27/322.2m注漿錨桿,進行注漿,后布置MLX50-27/322.8m注漿錨桿,梅花形布設,進行復注。第四十三條采用礦用氣動式2ZBQ11/3注漿機,額定工作壓力6MPa,配套攪拌桶1個,攪拌桶內出料口處安設濾網對漿液雜質過濾后,用高壓輸料管直接與注漿錨桿端頭截至閥門連接,插好保險銷,開啟注漿泵,向注漿錨桿注入水泥漿液,水泥使用PO42.5R硅酸鹽復合型水泥,水灰比為1:0.60.65,注漿壓力控制在46MPa之間,根據注漿泵的額定工作壓力和圍巖的強度,注漿終壓確定為6MPa,由于稀釋漿液流動性較好,預計擴散半徑在1000mm左右,形成壁后加固層。第四十四條注漿時,嚴密監視注漿泵的工作壓力表壓力顯示和注漿部位的漿液流動情況,工作壓力表達到終壓(或壓力過大,漿液停滯不流動時),停止注漿,待漿液凝結后,拆除注漿錨桿端口的截至閥門。第五章附則第四十五條本辦法以下發日期起執行,施工質量考核按xx煤礦井巷工程質量管理規定及考核辦法執行。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解釋權歸生產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