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業項目工程施工圖會審匯簽管理規定.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7322
2023-11-13
17頁
85.50KB
1、冶金行業項目工程施工圖會審匯簽管理規定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總則 為保證設計產品質量、明確圖紙會簽的職責、內容和實施方法,制定本規定。 2、范圍 2.1 本規定適用于xx承擔的冶金行業項目工程。 2.2 民用建筑工程可參照執行。 2.3 各工程在使用本規定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刪會簽內容。 3、會審會簽的條件 3.1施工圖會審匯簽工作是設計程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各級人員必須重視這一工作,不得草率從事。 3.2施工圖會審會簽的中心目的是保證設計質量,保證設計的技術要求在施工圖中得到實現,無漏項,同時消除各專2、業間的圖面矛盾,避免管、溝、線、基礎、設備和建、構筑物間互相碰撞和協調各專業間的銜接關系,保證設計符合安全和各種規范的要求。 4、會審工作要求 4.1會審匯簽工作由工程總設計師負責組織,計劃經營處參加,主體專業主要設計人要提出會審提綱,并協助總設計師做好會審工作。4.2參加會審的有關專業人員必須攜帶設計圖紙、文件、有關任務書,原始資料等,以便互相審查核對。 5、會審匯簽的內容及技術責任 5.1 有委托與被委托關系的專業,按任務書要求逐項審查,圖中的技術措施是否符合任務書的要求,有無漏項,各部位的有關尺寸與委托任務書是否一致。會審并認證后委托專業在被委托專業圖紙上簽字,委托專業對確認的內容負責,3、出圖專業對圖中技術措施的效果負責。 5.2 被委托專業不還返回資料,或返回資料未反映在委托專業的圖紙上,會審后被委托專業不在委托專業的圖紙上簽字。 5.3 被委托專業返回的資料同時提供給第三專業者,由返回資料專業直接分發給有關專業。會審后一般不互簽字,但提供資料者必須對資料的準確性負責。 5.4 需要無直接委托關系專業提供資料者,需要資料的專業應事先與該專業協商所需資料的范圍、內容和有關技術要求,并提出書面要求。提供資料專業應按商定要求和進度提供資料。會審后互相在有關圖紙上簽字,表示有關部分已核對無誤。兩專業都只對所提要求和資料的準確性負責。 5.5 無委托關系和資料關系的專業,必須對反映在總4、圖上的管、溝、線、基礎、設備和建、構筑物等進行會審,由總圖專業牽頭。會審后各專業在總圖專業的綜合管網圖上匯簽,總圖專業對綜合管網負責。 5.6 無委托關系和資料關系的專業,必須進行會審的車間內部管、溝、線、基礎、設備和建筑物等進行會簽,并由主體專業牽頭進行會審。會審后各專業在主體綜合管網圖上簽字,表示有關部分已核對無誤,各專業間無矛盾。主體專業對車間綜合管網負主要責任。 6、會審匯簽的規定 6.1設計內容有銜接關系的專業,會審后要互相在有關圖紙上簽字表示銜接關系已核對無誤,對銜接部位共同負責。 6.2會審的圖紙必須經過審核(組審),并加蓋匯簽圖標后參加會審。匯簽后的圖紙一般不允許改動。如果必須5、改動,則必須通知有關專業,并重新會審匯簽,改動后出現問題由改圖專業負技術、經濟責任。6.3未經會審匯簽的圖紙不得正式出版印曬。 6.4設計產品在會審中發現的問題必須修改至完全符合要求后才進行匯簽,否則有關專業可拒簽字。 6.5 經匯簽后的圖紙應達到: 1)設計圖紙內容與提供資料相一致。并與匯簽專業設計意圖相符合。 2)專業之間在圖紙設計內容上銜接協調。 6.6工程總設計師要做好會審記錄,認真填寫施工圖會審匯簽記錄單(表ZY051),以便進行檢查和總結。此表由總設計師保存。主體、總圖專業要協助項目總設計師做好會審匯簽原始記錄。 6.7發現遺漏匯簽的圖紙或在施工中因會審而出現了問題,由提出任 務專6、業承擔責任。 各專業之間會審匯簽的具體內容,由各專業之間商定。本規定以坑采地下工程和煉鋼廠主廠房施工圖會審匯簽主要內容為例,作為會審匯簽工作的指導和參考。 坑采地下工程施工圖會審匯簽主要內容見附件一。 煉鋼廠主廠房施工圖會審匯簽主要內容見附件二。 會審匯簽記錄表格式見附件三。 附件一:坑采地下工程施工圖會審匯簽主要內容 1、地質與采礦 1.1礦床開采范圍,開采方法及其示意圖。 1.2中段平面及標高。 1.3對基建探礦的布置及坑道斷面、坡度、曲線半徑。 1.4采礦工程開拓,采準工程布置。 1.5涌水量的計算范圍及中段數、PH值。 2、地質與礦機 2.1 地下涌水量正常與最大值。 2.2 礦巖物理7、力學性質參數。 3、地質與電力 探礦設備及樣品加工設備型號、數量、電機規格及其他用電設備規格、型號。 4、采礦與井建 4.1 開拓系統:井筒位置、數量、用途、深度及配置和各中段馬頭門標高。 4.2 破碎硐室標高及配置。 4.3 放礦方式、閘門型號、規格及數量。 4.4 水泵硐室位置及配置要求。 4.5風門、防水門、防火門的配置及安裝要求。 4.6排泥倉位置及有關要求。 5、采礦與礦機 5.1 平硐開拓的硐口座標、標高、平硐長度。坡度、斷面、運輸方式、最大班人數、出車方向、材料運量及礦石品種等。 5.2 豎井或斜井開拓的開口座標、標高、井筒長度、斷面。運輸方式、出車方向、最大班人數、材料運量及礦8、石品種等。 5.3設備井的位置、數量、用途、出車方向、提升最大件的重量及提升分段高度等。 5.4 電梯井的位置、數量、用途、出車方向、最大班人數及提升分段高度等。 5.5 坑內各中段采掘設備的分布、數量及設備型號。 5.6 坑內通風方式,系統、風量、負壓、是否設置反風系統、井口是 否防寒、自動風門位置和數量。 5.7 坑內水泵站位置、涌水量、水倉容積、數量、分布及水倉清理方法等。 5.8 鑿巖與除塵用水分布、用水量及消防用水。 5.9 耗氣設備分布以及設備型號、數量、壓縮空氣消耗量。 5.10 充填工藝的充填方式、充填系統、充填材料以及充填材料的配比、制備濃度、充填料的日消耗量、年消耗量、充填9、井、充填料輸入采場的方式等。 5.11水倉班排泥量以及有關排泥要求。 5.12 主運輸中段布置、中段運輸量、運輸材料的品種和流向。 5.13 中段平面、中段最大產量、巷道斷面。 5.14 坑內機車運輸的車型、規格、外形尺寸、引車組成和錯車道長度、曲線半徑、道岔形式、規格、安裝位置、通過的巷道管道規格、井底車場機械設備、線路布置及坡度要求、主運輸中段設置電機車修理庫及運輸調度室等。 5.15 坑內汽車運輸的車型、規格、外形尺寸、運行速度、曲線半徑及調車道布置、主要運輸中段設置加油站、保養站等。 6、采礦與電力 6.1 坑內開拓運輸系統及采礦布置平面圖。 6.2 采礦用電設備表及用電設備布置圖、受10、電點相對位置。 6.3 坑內硐室一覽表及工藝配置圖。 6.4 坑內照明地點及要求。 6.5 電氣設備所在處的荷重,最大設備外形尺寸及礦用變壓器起吊重量,起吊位置及高度。 6.6 設備基礎尺寸及荷重。 6.7 井下接地裝置敷設要求。 6.8 電纜溝平剖面尺寸、予埋件數量、位置及受力大小、溝蓋形式、防火及排水坡度等。 6.9 牽引網絡支架配置要求。 7、采礦與儀表 7.1 采礦工藝對計量、檢測和控制要求、計量地點和計量方式。 7.2 坑內充填系統儀表設置 8、采礦與電信 8.1 采礦調度電話,普通電話等分布一覽表及設置要求。 8.2采礦工業電視的設置及要求。 9、礦機與電力 9.1井口機械配置及設11、備電控閉鎖要求。 9.2提升系統筒圖及主電機規格,提升速度圖,力圖及功率計算。9.3井筒尾繩保護裝置及其水銀開關位置及標高。 9.4 箕斗裝礦站計重漏斗硐室配置圖,壓磁測力計,電磁氣閥規格及控制。 9.5 箕斗卸礦裝置配置圖及停車、過卷開關、礦倉料位監測等。 9.6皮帶道、給礦機配置、規格及電機電壓、給礦機、皮帶與箕斗提升聯動控制等。 9.7 井下破碎硐室配置及破碎機、給礦機、潤滑站、吊車等設備的電控要求。 9.8 溜井電動放礦機規格及電控要求。 9.9 井下運輸線路布置及中段機車規格、臺數。 9.10 膠帶運輸機配置及驅動電機、給礦機用電設備規格和電控、多段膠帶輸送系統程序控制、電子皮帶秤自12、動計量控制給礦、檢修提升裝置及設備規格。 9.11井下列車組成、長度、運行速度、方向及自動風門開閉的控制、自動風門安裝配置及電動設備規格。 9.12 粉礦回收系統配置及要求。 10、礦機與井建 10.1 井口機械安裝基礎、井口機械化操作室及管溝布置等。 10.2 提升容器規格、自重、載重及其外形尺寸。 10.3 井筒罐道繩定位及拉緊裝置布置圖。 10.4 井筒罐道布置及尾繩保護裝置圖、鋼罐道及楔形罐道外形尺寸、尾繩隔離及保護裝置安裝用鋼梁布置和鉆孔、靠近尾繩保護裝置處梯子平臺設置檢修門等。 10.5 破碎硐室配置圖、破碎機、給礦機等基礎圖及潤滑站、地坑、給礦機受礦漏斗及卸料溜槽安裝、吊車跨度、13、標高及軌道等。 10.6 粉礦倉及閘門硐室配置圖、井底泵站配置圖。 10.7 井下計量裝礦閘門安裝、鉆孔及操作平臺布置、控制閥及管路等。 10.8箕斗裝礦站計量漏斗硐室配置圖、計量漏斗固定橫梁安裝尺寸及梁上鉆孔、各層檢修平臺尺寸及測力計基礎。 10.9 裝礦皮帶道及給礦硐室配置圖、皮帶傳動裝置頭、尾架、拉緊裝置及支腿安裝基礎、各安裝梁安裝位置、規格及鉆孔埋設要求、給礦機上礦倉底開口及倉底傾角、安裝電氣控制設備等。 10.10 卸礦設施的翻車機或側卸曲軌安裝配置圖,汽車卸礦的翻卸高度及車檔、卸礦設施設備安裝基礎圖、礦倉口格篩布置及大塊破碎設施。 10.11溜井裝礦設備和閘門或放礦機安裝配置圖、安14、裝梁規格及鉆孔、操作平臺尺寸。 10.12 坑內膠帶運輸機系統配置圖以及輸送機檢修道通行設備外形布置、輸送機驅動站、頭、尾機架、拉緊裝置安裝基礎及硫化硐室、給礦機安裝及硐室、多級輸送機運輸的轉載硐室、運送檢修人員、備件的提升裝置圖。 10.13 水泵房硐室配置圖、水泵基礎、地腳孔、基面標高、二次灌漿層厚度、水泵電機規格、分配井及吸水井布置、分水閘閥及水管安裝、排水管支架間距標高及安裝方法。 10.14 排泥水倉及泵房。 10.15 豎井管道安裝。 11、電力與儀表 11.1 儀表用電負荷、電壓、回路數、相數及位置。 11.2 接地網配置及其接地電阻值。 11.3 電纜橋架配置及共用條件。 附件15、二:煉鋼廠主廠房施工圖會審匯簽主要內容 1、工藝與土建 1.1 平面配置圖:按各層平面配置圖進行會簽,包括柱網定位軸線、 設備及設備基礎的定位線、生產用各層操作平臺范圍、起吊設備位置、樓梯門窗位置及輔助用室大小及位置、予留安裝洞口的大小及位置、廠房擴建的可能及相應的予留場地、地面上溝槽位置及尺寸等。 1.2 剖面圖:核對起重機械軌頂及屋架(或樓層主梁)的下弦標高、起重機軌距及操縱室方向、設備及設備基礎外形尺寸、管道穿墻處標高及洞口尺寸、管道及煙囪出屋面的固定方式和支承點等。 1.3 對樓面、地面基礎、墻面、門、窗等的要求(如樓面基礎的負荷條件、水磨石地面、防腐蝕地面、地面坡度、油漆墻、鋼門、鋼16、窗及吊頂等)。有害、腐蝕性氣體和液體排出方式及部位。泄爆或隔爆措施、防火及防水措施、防潮、防漏電、防短路、防塵、防風沙、隔墊、隔音、隔振措施、潔凈廠房的等級、檢修用鋼梁或掛鉤位置等。 1.4有車輛出入的廠房、應核對門洞尺寸。 1.5 煙囪高度、出口直徑、煙道進口位置、大小、標高及聯接方式,煙囪底部是否設隔墻等。 1.6 各種詳圖中還應核對予埋件或予留孔洞的位置及大小等。 1.7 設備安裝、檢修、工藝操作的凈空、平面尺寸是否滿足要求。 2、工藝與電力 2.1 用電設備表、電機或電熱器的型號規格、數量、是否符合防腐蝕及防爆要求。 2.2 工藝平面剖面圖上的用電設備位置及接電點相對位置(包括電纜接口17、位置)、標高。 2.3 動力聯鎖設施、程序控制系統。 2.4 供電等級、保安電源及事故電源、供電波動范圍及電源開關位置。 2.5 廠內電線電纜與工藝管線的位置是否協調。 2.6 照明及事故照明、訊號聯系設施。 3、工藝與儀表 3.1 所需測點的流量計、壓力計、溫度計的位置及功能是否滿足要求。 3.2 料位指示及液面指示的儀表與要求。 3.3 一次儀表及儀表控制室。 3.4 自動分析儀、自動稱、計數裝置及模擬系統等。 4、工藝與電信 4.1 調度電話的臺數和安裝地點。 4.2 行政電話的臺數和安裝地點。 4.3 直通對講電話、擴音對講電話、無線電對話機及時鐘數量和使用地點。 5、工藝與水道 5.18、1 各用水點、排水點的位置及標高。 5.2 各用水點用水量、水壓、水溫及水質。 5.3回水量、回水溫度及水質。 5.4 排水量、排水點位置、排水水質和排水管連接方式。 5.5 拖把槽、地漏子、洗手盆及水龍頭位置。 5.6 冷凝水水量及排放回收方式。 5.7 管線與各專業間協調。 6、工藝與通風 6.1 廠房采暖及采暖溫度。 6.2 排風除塵設施及除塵點的布置。 6.3 工藝設備密閉罩、物料運輸設備吸風罩、粉塵吸送點連接位置。 6.4 潔凈廠房的潔凈等級、室內溫度與濕度。 6.5 清掃吸塵點與作用范圍。 6.6 管道走向及支撐與工藝設備、管道進行核對,不得相碰或妨礙操作。 7、工藝總圖 7.1 19、車間位置、絕對標高、道路與予留場地。 7.2 渣場位置與堆存情況。 7.3 成品與渣的運輸。 7.4 與其他車間有聯系的設備、管道座標標高。 8、電力與土建 8.1 變壓器室、配電室等位置、大小及具體要求。 8.2 各樓層、梁、板、柱、墻等的予埋件及予留孔洞。 8.3 利用建筑物鋼筋作避雷接地。 8.4 電器設備基礎位置及詳細尺寸(包括底腳螺栓、予埋件及留孔)。 8.5 各支架、維護走廊、保護及防火隔墻位置尺寸等。 8.6 室內外電纜溝位置尺寸及予埋件。 8.7 電纜溝溝蓋形式、電纜溝防水、排水坡、排水井及檢查井等。 8.8 電纜隧道位置、尺寸、予埋件及防火門等。 8.9 電纜夾層位置尺寸及凈20、空尺寸。 8.10 設備基礎蓄油坑、室外事故油池位置及容積。 9、儀表與土建 9.1 儀表控制室剖面、門窗、設備吊裝孔、電纜管溝或夾層配置、予埋件及予留孔洞等。 9.2 儀表控制室地面材料、隔斷墻、門窗、室內頂棚、墻壁裝修及視線等。 9.3 其他管線所需予留孔洞及予埋件等。 10、電信與土建 10.1 對調度站、廣播站平剖面配置。 10.2 對室內凈空、自然采光、人工照明、防塵、室內裝修等。10.3 電纜坑、電纜柜及電纜溝等。 10.4予留孔洞及予埋件。 11、水道與土建 11.1 設備基礎位置、標高及基礎詳圖。 11.2 各層平剖面中門窗、洞、地溝、地面污水排除方式、予埋件及詳圖。 11.321、 水池位置、大小、孔洞、予埋件及防腐要求。 11.4 管道位置、孔洞及予埋件。 12、通風與土建 12.1 各層平剖面門窗、洞、設備基礎、管道層、管井、煙囪、地下風道、內淋室等位置及尺寸。 12.2 墻、門、窗、屋面保溫及隔熱、進排風面積。 12.3 空調、冷凍機房隔音及風機減振設施。 12.4 通風裝置位置、標高及操作平臺。 12.5 管道位置、相應的孔洞及予埋件。 12.6 暖氣導入口及過門地溝位置及尺寸。 13、總圖與土建 車間座標,0.00相當于絕對標高及室內外相對標高。14、電力與儀表 14.1 電源、接地網配置及其接地電阻值。 14.2 電力控制室與儀表控制室共用協商關系。 14.22、3 車間內電纜橋架、電纜溝共用協調關系。 14.4照明及燈具。 15、電力與電信 15.1高低壓配電站及控制室等行政電話用戶表。 15.2 用電負荷、交流電源相數、電壓、用量及電壓波動范圍。 15.3 照明燈具及照度。 16、電力與水道 16.1 各種設備型號、技術性能及裝機容量。 16.2 保安電源及照明。 16.3 水箱水位控制信號。 16.4 泵的自動切換、聯鎖起動及調速等。 16.5 電要求的用水點量、水壓、水溫及水質要求。 16.6 排水水量、水質水溫及排水方式。 16.7 查清管線及設備布置互相是否有矛盾之處。 17、電力與暖通 17.1 用電設備表、用電點相對位置、電纜接口位置及23、標高等。 17.2 程序控制及電控設施 17.3 車間、工段的聯系信號。 17.4 室內采暖及通風要求。 17.5 電氣設備正常與事故發熱量及換氣情況。 17.6 空調房間的各項要求。 17.7 查清管線及設備布置相互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18、水道與暖通 18.1 采暖與通風要求。 18.2 通風要求的用水點水量、水壓、水溫及水質。 18.3 排水量水質、水溫及排水方式。 18.4查清管線及設備布置相互是否有矛盾的地方。 說明:由于設計的內容復雜多變,所以匯簽的內容也相應隨之變化,因此上述內容只供參考。原則上仍按相互所提條件為匯簽內容。 車間內管道由各專業做,因此在匯簽時應以工藝為主,電力、儀表、水道、暖通等專業一起逐柱逐層進行一次綜合對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