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石灰石礦山爆破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7334
2023-11-13
26頁
72.11KB
1、水泥廠石灰石礦山爆破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1 危險源及危險程度分析21.2 事故誘因、影響范圍及后果21.3 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42 組織機構及職責52.1 應急組織體系52.2 指揮機構及職責63 預防與預警103.1 危險源監控103.2 預警行動114 信息報告程序134.1 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134.2 公司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144.3 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144.4 向相關單位通告、報警和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2、和內容155 應急響應155.1 響應分級155.2 響應程序165.3 處置措施186 應急保障226.1 通信與信息保障226.2 應急隊伍保障226.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236.4 經費保障236.5 醫療保障236.6 其他保障23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危險源及危險程度分析非煤礦山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爆破事故的危險源有,非煤礦山的爆破作業現場、民爆器材庫和盲炮、啞炮現場以及民爆器材搬運設施。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安全設施的不完善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等諸多原因,都可能導致爆破傷害和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甚至引發次生事故,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以及環境的嚴重污染。1.2 事故誘因、影響范3、圍及后果 事故誘因在使用、裝卸、運輸、貯存民爆物品產品過程中,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誘因有:(1)爆破作業時,工藝技術和設備存在缺陷、或未執行工藝和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放炮人員違規操作或操作失誤;放炮過程中人員撤離的安全距離不夠,發生放炮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2)爆破作業時,聯線方式不準確、網絡設計不當、串聯或并聯線路與電源能力不匹配,滿足不了放炮時要求的準爆條件;放炮器的電池失效或充電不足,電壓過低等,使網絡中電流低于雷管的準爆電流;雷管橋絲折斷不能導通;線路有折斷,接觸不良或斷路、短路、接頭聯接不實和漏接等;由于以上原因產生的殘炮、啞炮等現象,在處理時方法和方式不正確,造成爆炸事故發生,導致人4、員傷亡。(3)因爆破設計不合理、裝藥量過大和對安全距離估計不足等因素,導致對人員的傷害、對構筑物和設備設施的破壞。(4)由于運輸、儲藏和使用時產生撞擊、磨擦、震動以及雷擊、靜電、電火花和明火等原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5)由于坍塌和滑坡、山洪、泥石流、狂風等因素導致炸藥受到劇烈的撞擊、磨擦和震動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甚至造成人員傷亡。(6)人為破壞。(7)爆破作業已經外委給有資質到的企業進行,因此下列危險因素該企業有部分不涉及(運輸、儲存),但企業應對現場炸藥的使用進行監督和管理。(8)其它。1.2.2 危險程度及影響范圍(1)爆破作業時,因爆破設計不合理或裝藥量過大,炸藥在巖土體中爆炸5、后,距離爆源一定范圍內,巖土體產生劇烈彈性振動波,對附近的構筑物、設備設施和巖體等產生破壞,甚至可能造成人員的群死群傷。(2)如果露天礦爆破危險區域的安全管理措施不當,爆破設計對最小抵抗線掌握不準,對安全距離估計不足,爆破時從巖體表面拋出且飛躍很遠的個別碎石塊,超越安全允許范圍,造成人身傷亡和設備損失。(3)由于爆破時部分爆炸氣體在空氣中形成沖擊波,對附近的構筑物、設備設施和巖體等造成破壞。(4)在爆破作業時,作業人員對盲炮和瞎炮處理不當,造成人員傷亡事故。1.3 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1.3.1 事故預防措施(1)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直接作業環節的監督與檢查,不斷完善安全6、設施和監控措施,加強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和現場監護。(2)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訓制度,提高職工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爆破作業專業隊伍入礦作業時的監督和管理,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3)爆破作業前必須準確確定安全距離,設置警戒線和警示標志以及安排人員監護,并及時告知相鄰區域的企業和人員,嚴禁任何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4)強化應急管理,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專業力量,培養兼職應急救援力量并發揮其作用;有計劃組織員工“應急演練”培訓教育,提高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掌握應急常識和科學有效的救援方法。1.3.2 應急措施(1)當出現預警7、信息時,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報警。同時,在采取相應措施后,立即停止施工作業,并切斷或關閉所有影響救援工作或能造成次生傷害的電源和供氣管路,當有可能危及到人身安全時,現場人員應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做好自我防護或撤離事故場所,來不及撤離和疏散的人員應馬上就地利用堅固的物體進行隱蔽。 (2)當發生放炮事故時,事故現場的人員應立即進行疏散,或利用堅固的物體進行隱蔽,爆炸結束后,不得立即進入現場,防止二次爆炸造成傷害,當確認安全后,現場人員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清理坍塌物,對受傷和受困人員進行施救或協助撤離,并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撥打120或119電話。2 組織機構及職責2.1 應急組織體系成立爆破事故應8、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副廠長擔任,副總指揮由采礦處處長、安全環保處長擔任,指揮部下設指揮部辦公室、消防搶險組、后勤與醫療保障組、通信保障與涉外組、疏散警戒組、事態監測組和專家組作為其工作機構,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系統推進處,為應急管理的常設工作機構。爆破事故應急組織結構圖應急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現場指揮部專 家 組消防搶險組后勤與醫療保障組通訊保障與涉外組疏散警戒組事態監測組2.2 指揮機構及職責2.2.1 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廠長職責:負責應急救援體系創建,當爆破事故發生時,發布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命令;決策救援方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和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動;協調事故救援有關工作;擴大應急時,負責向公司生9、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報警。 副總指揮:采礦處處長 安全環保處處長職責:協助總指揮完成應急救援的指揮和協調工作,或受總指揮委托代替總指揮完成應急救援的指揮工作。成員:采礦處成員 安環成員職責:(1)組織領導公司爆破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發布應急救援命令;(2)根據事故發生情況,統一指揮、領導爆破事故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就應急救援工作中有關的信息,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理措施;(3)在公司范圍內緊急調用各類救援搶險物資、設備、人員,參加應急救援工作;(4)根據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圍,組織相關人員做好事故危害的控制和人員疏散工作;(5)負責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及安撫工作,保證社會穩定,協調好跨車間和部門的善后10、工作;(6)積極配合相關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根據有關要求和范圍,審定向社會發布有關爆破事故的信息。2.2.2 指揮部辦公室(設于系統推進處)主任:安環處處處長成員:安環處成員職責:(1)負責應急指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接警和24小時值守電話;(2)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審核、修訂和完善工作;(3)負責組建爆破事故應急救援隊伍,提出演練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進行檢查; (4)負責組織專家和相關人員預判以及確定預警級別并將結果上報應急指揮部;(5)負責將應急指揮部指令通知各職能部門、事故發生單位和相關單位,并跟蹤和核實預警信息和事故情況,同時報應急指揮部總指揮;(6)負11、責提出應急救援設備、設施的采購資金計劃,負責公司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和裝備的配置;(7)負責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任務。2.2.3 專家組成員:詳見附件職責:負責爆破事故成因、后果和影響的分析,以及應急救援方案論證和救援措施制定;指導爆破事故救援時的應急處置工作,為應急救援決策提供建議。2.2.4 消防搶險組組長:保勤處長成員:消防隊員、生產技術人員,醫務人員等職責:(1)負責對爆破事故現場的救生、探險和排險等工作;(2)負責實施消防救援方案;組織進行現場消防工作指導和撲救火災、堵漏、對易燃易爆物質儲罐降溫和對易燃、易爆、有害氣體稀釋以及對污染物的洗消等工作;(3)負責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212、.2.5 疏散警戒組組長:保勤處成員:保勤處成員職責:(1)負責實施疏散救援方案,對事故現場周圍地區生命可能受到威脅的人群實施緊急疏散和撤離;(2)對阻礙疏散和搶救線路的阻礙物等因素進行疏導,保證疏散和搶救路線的暢通;(3)負責爆破事故區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等,設置警戒線和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障現場救援的有效進行;(4)負責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通信保障與涉外組組長:廠辦成員:廠辦成員組成職責:(1)負責統一調配應急通信技術人員、通信設備;(2)負責組織修復因災被損壞的通訊設施,保障救災工作通訊和郵件傳遞暢通;(3)負責事故信息對外發布,消除不利影響;負責對外部調查組的聯絡及資料提供13、工作;(4)當事故涉及到外籍人員時,負責聯絡和協調工作;(5)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應急組織體系有關成員聯系方式見附件)3 預防與預警3.1 危險源監控 3.1.1 危險源的監測監控方式、方法(1)礦山建立健全爆破作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監測監控體系,完善安全控制措施;明確危險源等重點部位的責任部門及責任人,并對危險源的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對可能引發放炮事故的預測和預警信息要及時上報。(2)監督和檢查專業爆破隊伍對放炮智能巡檢系統的管理情況和放炮操作程序檢查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放炮員的管理情況。3.1.2 技術性預防和管理措施(1)對失效的炸14、藥和未經電阻檢查、編號不清的雷管拒絕領取。防止爆破母線破皮、明接頭,及時檢查母線質量、發現問題及時維修處理。(2)炸藥、雷管做到分裝分運,存放時做到入箱上鎖,庫房的避雷、靜電釋放和接地裝置必須良好,庫存藥量應控制在重大危險源臨界量一下。(3)嚴禁定炮和打眼等其它工作同時作業,嚴禁擅自反向定炮。(4)必須嚴格執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爆破器材領退、存放、引藥制作、聯線、封泥、爆破和拒爆處理等有關規定,嚴禁亂扔亂放。(5)各級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基準、勞保護具管理基準、爆炸物品運輸、出入庫、返還、盲炮處理制度、安全教育管理規定、安全15、生產檢查制度、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隱患整改制度、安全生產檔案管理制度和班組安全檢查制度等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開展安全監督和檢查,堅決制止“三違”行為,在不具備爆破條件時,有權拒絕裝藥、爆破。 應急處置措施當監控和報警系統有報警信號出現以及現場人員發現可能發生事故的信息時,爆破作業現場的作業人員按照工藝和流程要求,停止影響應急救援行動和有可能擴大事故險情的一切作業,并迅速采取相應的措施或現場處置方案進行處置,當危及到人身安全時,現場負責人必須有組織地對現場人員進行疏散和撤離。同時,將事故信息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報告。3.2 預警行動 預警信息發布的方式及流程(1)公司爆破事故預警信息,主要通過公司安16、全管理人員日常監控以及各類監測設備和基層單位(生產工人、班組長、生產調度人員等)現場作業人員的報告獲得,另外,預警信息還來源于政府和上級部門發布的各種預警信息。(2)指揮部辦公室通過電話、傳真、對講機、廣播和網絡等快捷有效的方式,向公司各單位和應急隊伍發布預警信息。當事故有可能影響到周邊居民和企業時,由指揮部辦公室及時予以告知,對警報盲區,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予以發布。(3)現場作業人員發現應報警的信息后,必須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通過電話、對講機等形式立即上報指揮部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得到信息并后,根據信息進行研判并確定預警級別,報請總指揮簽發。預警信息的調整,原則上由爆破事故應急17、指揮部總指揮簽發。上報的預警信息經應急指揮部研究決定并獲得批準后,按要求逐級上報。 預警級別根據危險源辨識與危險性分析,預判可能造成事故的嚴重程度、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等確定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分為四級: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和藍色預警。紅色預警為最高級別。(1)紅色預警:是指預判為導致1人以上(“以上”含本數,下同)死亡或失蹤,或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5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的爆破事故。(2)橙色預警:是指預判為導致3人以上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爆破事故。(3)黃色預警:是指預判為導致1人以上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萬18、元以上的爆破事故。(4)藍色預警:是指預判為導致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至20萬元以上的爆破事故。3.2.3 預警措施(1)加強對設備運行、重點場所、重點部位和重要設備的檢測,及時收集和報告有關信息,做好對事故的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和跟蹤,并及時報告事故信息。(2)及時組織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組成員對事故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預測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級別、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3)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組織轉移、撤離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進行妥善安置。(4)應急指揮部成員迅速到位,及時掌握相關信息,研究部署應急救援工作,根據各處室和部門的職能分工,組織協調應急隊伍、物資、裝備、通19、訊、交通運輸和后勤保障等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并核查應急物資和設備,做好物資調撥準備。(5)應急救援隊伍進入待命狀態,同時做好成立專項處置領導機構和現場指揮機構等臨時機構的準備工作。(6)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及時向社會發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和勸告,宣傳應急常識。 預警解除根據事故的處置情況,確認事故的危險已消除由爆破事故應急指揮部總指揮予以解除,并由指定發言人通過電話、對講機、廣播、電視、網絡或組織人員通知等方式予以告知。4 信息報告程序4.1 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爆破事故指揮部辦公室電話:4.2 公司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 事發單位現場有關人員須立即利用移動電話、座機、對20、講機或組織人員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事發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上報指揮部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應急總指揮,并做好記錄。 預警期內公司各單位和部門要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專業信息,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綜合信息。 指揮部辦公室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后,根據應急指揮部的指示,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報告進行核實和確認,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情況,應急指揮部接到報告后,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公司的應急救援力量等,決定是否上報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援。 公司各單位和部門報告的信息要及時、數據準確,預警期間當預警信息有變化時,必須根據變化及時報告,并按指揮部和指揮部辦公室的臨時要求,21、進行報告相關信息,向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前,需經應急指揮部審核批準。4.3 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通信方式和內容時限 指揮部辦公室在查明事故基本情況(根據預警級別),并征得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總指揮同意后,在1小時內利用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等形式向xx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及有關部門報告。 事故信息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事故簡要經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事故發展趨勢、影響范圍和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并根據事故發展和救援情況及時續報。4.4 向相關單位通告、報警和發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 如果發生的坍塌、滑坡、火災、爆炸、有毒有害氣體液體泄漏等對公司周邊企事業22、單位和居民造成威脅或侵害的事故,指揮部辦公室應用電話、郵件和傳真等形式向相關單位通告。 如果發生的爆破事故,造成重傷人員超過2人以上或有死亡事故發生,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向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援。(政府各部門應急救援聯系電話見附件)5 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本著“先避險、后搶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災、再恢復”的決策原則實施救援。5.1 響應分級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公司控制事態的能力,應急響應級別如下:(1)級響應:是指發生紅色或橙色預警的事故應急響應;(2)級響應:是指發生黃色或藍色預警的事故應急響應;(3)擴大響應:是指超出本預案應急處置能力或需要啟動上一級預案實施救援時的應急響23、應。 5.2 響應程序5.2.1 先期處置(1)指揮部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或收到相關部門的信息通報后,根據事故的發展趨勢,組織人員進行分析和研判,根據分析和研判的結果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并提出應急響應建議。(2)根據事故的類型和級別,應急指揮部確定成立相應的現場應急指揮部,并下令啟動應急響應。5.2.2 指揮和協調 (1)進入事故響應程序后,應急指揮部立即按照本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實施應急救援。 (2)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總指揮的指令和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通知有關部門按照各自應急職責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24、。 (3)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應急指揮部趕到現場前,事發現場主管部門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事故發生現場主管部門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5.2.3 應急處置(1)應急預案啟動后,響應行動由應急指揮部組織實施,各級應急救援力量全力以赴組織應急救援,所有應急資源必須滿足應急救援需要。(2)消防搶險組首先進入事故現場,向現場人員了解事故現場情況,指導和配合現場人員控制危險源,盡全力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并對受傷人員和受困人員實施救援。(3)后勤與醫療保障組對搶救出來的受傷人員,針對受25、傷情況實施現場處置,并及時聯系醫療機構對重傷人員進行及時救治。(4)疏散警戒組必須迅速設置警戒線和標志,維護好事發區域治安秩序,確定人員疏散路線以及參與應急救援的工程機械和救援車輛的運行路線,組織人員撤離等各項工作,及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并隨時向各應急救援組織報告。 (5)后勤與醫療保障組應滿足搶險救援所需的工程機械、運輸車輛、搶險物資以及食品和能源的供應。(6)事態監測組必須迅速組織技術力量對事故區域和受影響區域的危險因素進行監控和取樣分析,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并隨時將結果報告應急指揮部,為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事態監測組必須隨26、時掌握事故區域的氣象和地質變化,并上報應急指揮部,為應急指揮部提供參考。(7)指揮部辦公室應依據事故的級別和種類及時組織具有應急處置經驗的人員和專家組對爆破事故成因、后果和影響進行分析,論證應急救援方案和制定救援措施;指導爆破事故救援時的應急處置工作,為應急指揮部的應急救援決策提供建議。(8)參與應急救援的各部門,應立即調動有關人員和應急隊伍趕赴現場,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按照分工和事故處置要求,共同開展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5.2.4 緊急處置 現場指揮人員應隨時跟蹤事態的進展情況,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當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27、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5.2.5 擴大響應程序(1)現場應急指揮人員如果發現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應急指揮部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機構以及外援單位發出請求。同時應及時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通報有關情況,必要時可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出預警。(2)擴大響應時,爆破事故有關的各部門,應主動向現場指揮部和參與事故應急的外部力量以及政府相關機構提供與應急處置有關的基礎資料,盡全力為實施應急處置、開展救援等工作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5.3 處置措施 救援人員防護措施參加搶救的人員必須隨時注意保護自身的安全,根據需要配戴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現場應急指揮人員必須根據需要具體協調28、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受傷人員處置措施當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時,現場人員首先使受害人脫離危險源,并實施救援,同時采用最便捷的辦法向現場負責人報告,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其實施處置,如發生人員燒傷和中毒,需立即送往市四院和大化醫院進行救治。其他傷員根據附件中給出的相關醫院進行救治。受傷人數3人以上,由醫療救護組根據具體情況和人員傷情進行現場分流。 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1)采取果斷措施隔離火源,運用滅火器材,全力阻止火勢的蔓延、擴散。(2)現場查看,若有受傷人員,應將受傷人員轉移到安全區,并交給后勤與醫療保障組。(3)根據不同性質物質的燃燒,采用相應的手段和滅火劑進行滅火。若電氣設備發生燃燒,應先29、切斷電源,然后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禁止用水滅火;可燃物質發生燃燒,影響到其它原料或產品時,應迅速運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沙土滅火,同時用冷水保護未燃燒區域和設備、設施。(4)滅火時,按照先控制、后滅火;先外圍、后中間;先上風、后下風。 (5)當現場人員不能及時控制或撲救火災時,必須立即報警,如事故擴大或有危及生命危險時,參與應急救援人員應盡快撤離到安全地方。(6)當公安消防隊到來后,現場人員必須將事故情況向公安消防隊說明清楚。現場救援人員要服從公安消防隊的指揮。(7)其他人員當在所處位置聽到消防警報時,應通過疏散通道趕到指定的安全區域。如果條件允許,在撤離工作崗位前確保崗位安全30、,關閉窗戶,并在撤出的時候關閉防火門等,到達規定的安全區域后,立即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坍塌和滑坡事故處置措施(1)當發生坍塌滑坡事故時,首先應清點人員,確定有無人員失蹤、受傷。如有人員失蹤或被埋,現場和救援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立即組織有效的挖掘工作,對被困和掩埋人員實施救援,首先確定被埋人員的位置,在保證不傷害到掩埋人員的前提下,迅速利用工程機械清理坍塌物,當接近到掩埋人員時,必須采用人工進行清理,掩埋人員救出后,要立即對其口鼻進行清理和人工呼吸以及創傷處理,并根據實際情況送往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救治。(2)如果坍塌和滑坡現場出現火災情況,須同時展開滅火工作。(3)在現場快速開辟出一塊空闊31、地和進出通道,確保現場擁有一個急救平臺和一條供救援車輛進出的通道。(4)被掩埋人員的位置未確定時,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鏟車、吊車、推出機等施工機械車輛清除現場。(5)對于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泄露的現場,救援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防化服;使用切割裝備破拆時,必須確認現場無易燃、易爆物品。 放炮事故處置措施(1)當放炮事故發生后,現場發現人應立即報告,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并了解現場原有人數及傷亡和失蹤的人數。(2)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判斷是否可能發生再次爆炸,撤離所有人員至安全地帶。(3)放炮事故現場發生火災時,同時展開救火與救援工作。(4)當放炮事故引起建筑物發生坍塌,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應在32、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5)當發現有人受傷時,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6)在進行現場救護前,應對現場進行評估,如若有可能再次發生爆炸時,應先進行排爆;有建筑物再次坍塌危險時,應先進行支護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傷害。(7)應急救援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個人安全防護用品,聽從指揮,不冒險蠻干。(8)備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如車輛、吊車、擔架、氧氣袋、止血帶、通訊設備等。(9)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應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其他人員防護措施各應急救援組織在實施33、救援前,必須了解事故現場的情況,在未明確事故原因前,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非專業人員切不可冒險進入事故區域,防止中毒和窒息造成二次傷害。事故發生時,整個公司區域都設定為警戒狀態,以確保所有人員的安全,在總指揮下達響應行動結束之前,任何人不得返回事故區域的工作崗位,必須集中在安全區域待命。6 應急保障6.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公司建立了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網絡系統;完善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信息數據庫;保證應急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為應急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 負責通信與信息聯絡的保持與更新。要求各車間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手機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6.2 應急隊伍保障 由指揮34、部辦公室負責組織公司下屬單位和各職能部門建立應急救援機構,各崗位職工作為事故先期處置力量,采用專業救援隊伍和基層義務救援力量相結合的模式,應對爆破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各應急隊伍要結合工作和生產特點,積極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和演練。指揮部辦公室定期檢驗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和現場處置能力,實現對爆破事故管理的規范化和程序化。6.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公司建立了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物資保障體系,在應急狀態下,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 公司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見附件。6.4 經費保障指揮部辦公室對應急工作的日常費用和應急時所需費用做出預算,報應急指揮部審定后,列入年度預算開支計劃。應急費用要保證專款專用,應急處置結束后,對應急處置費用進行如實核銷。6.5 醫療保障公司建立兼職醫療人員為主的應急醫療隊伍,并依托醫療機構為事故傷害人員進行救治,公司自行儲備相應的應急醫療藥品和器械,并定期檢查和更換,公司通過組織培訓,提高職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在受傷人員處理時,應及時與120聯系,保證搶救時間。6.6 其他保障各部門還要根據本部門應急工作需要,建立相應的應急保障,如技術保障、治安維護、人員防護、通信保障、公共設施等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