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制品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預案(2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7351
2023-11-13
28頁
133.50KB
1、塑膠制品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 總則31.1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31.2 應急預案編制依據31.3 應急預案適用范圍61.4 事件分級61.5 工作原則82 單位基本情況及人員82.1 單位基本情況82.2 單位人員93 環境危險源分析94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與職責104.1應急組織結構設置104.2應急救援人員114.3職責分工 125 預防與預警165.1 預防165.2 預警166 應急處置176.1 應急響應 17 6.2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187 安全防護22、27.1危害區域內人員防護227.2人員撤離227.3應急響應終止程序238后期處置238.1污染監測和治理 228.2生產恢復228.3事故總結和責任認定239 應急救援保障 2310 監督管理2310.1 應急培訓2310.2 應急演練25 10.3預案評估和修正 2611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2712 附件 28 1 總則 1.1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 為了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有序、高效地組織指揮事故搶險救援工作,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了xx市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突發環境應急事件預案,通過預案實施防止因組織不力或現場救護工作混亂延誤事故應急,最大限度地保護員3、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環境污染、減少財產損失。本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擁有的資源和動作方法,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緊急情況,最大限度降低我司在環境事故發生后,導致的危險廢物或危險廢物組分泄漏到空氣、土壤或水體中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一旦發生事故能夠及時搶險和救援,在短時間內使事故得到有限控制,保障廠區內員工和周圍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1.2 應急預案編制依據NO.名稱備注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4、第26號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7號6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2號7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8號8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9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10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11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12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保總局13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14劇毒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第8部門公告2003第2號15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安監管危5、化字200443號1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17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制規定GB16483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20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21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務院,2006-01-2422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23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007 GBZ2.2-200724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25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第一號26x6、x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省環保廳27xx省環境污染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辦法xx省環保廳28xx省環保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有關工作的通知xx省環保廳1.3 應急預案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市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廠區范圍內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主要包括:廠區內裝置、儲存設備發生泄漏、火災、爆炸事故次生/衍生的環境污染事故;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污染事故;其他不可抗拒力導致的環境污染事故。1.4 事件分級參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事件分級方法,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和一般7、環境事件(級)。 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以上;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因危險化學品存儲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件。 重大環境事件(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100人以下;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8、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 較大環境事件(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 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中毒(重傷)50人以下;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一般環境事件(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 發生3人以下死亡; 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眾性影響的。1.5 工作原則 1.5.1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保護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優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及污染優先。要求員工在緊急狀態下首先避險和自救。1.5.2 快速反應,相互支援 加強環境事件危險源監測、監控和監9、督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確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應,科學處置,保持常態下的應急意識。平時應按規定組織演練,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應對突發事件時,各部門應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率的按本應急預案運作,聽從指揮,以大局為重,加強聯系和溝通,相互配合,提高應急的整體效能。2 單位基本情況及人員 2.1 單位基本情況 xx市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6 月份,注冊資金 500 萬元,是以生產 PU 合成革為主的企業,產品主要用于各類汽車內飾及沙發革等。本項目建設 4 條干法生產線,采用四涂四烘生產工藝,建設規模為年產 4000 萬米 PU 合成革。公司位于xx嘉明經濟開發區,東鄰一通電纜10、廠、西鄰京九鐵路、南鄰嘉和路、北鄰嘉明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公司總占地 80 余畝,擁有員工 200 余人,其中技術人員 20 余人。2.2 單位人員 xx市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員工總數近100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20%。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3.1 根據裝置生產、使用、儲存物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化學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目標為重點控制目標:3.1.1管道、閥門、或法蘭口泄露。3.1.2工藝廢氣排放。3.1.3防止以上風險源發生。(1)崗位操作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不得超溫、超壓、超負荷運行。(2)各生產過程中的管道、閥門、法蘭必須符合材質要求,均11、要認真巡檢,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3)實施堵漏人員必須經過專業訓練,并配備專門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業時嚴格執行防火,防靜電等安全技術要求,必要時用水稀釋泄露點。(4)迅速通知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下達應急救援的命令,通知指揮人員,應急搶險突擊人員,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到事故現場(5)在實施自救的同時,必要時請求社會支援,進行全方位搶險。(6)全廠停電或局部停電。停止所有氧氣和電焊動火作業。(7)生產崗位出少數人員處理事務外,其它人員應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帶。醫療救援到達現場后立即救護受傷人員。4 應急組織機構、人員與職責4.1 應急組織結構設置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組建“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救援隊伍”,12、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編為綜合協調組、疏散警戒組、事故救援組、電氣設備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信息聯絡組七個行動小組,各個行動小組又可以分為多個分小組,組織機構如圖4-1所示。總指揮綜合協調組疏散警戒組事故救援組電氣設備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信息聯絡組4.2 應急救援成員應急指揮組成員:總指揮:副指揮:綜合協調組成員:疏散警戒組成員:事故救援組成員:、保安人員電氣設備組成員:醫療救護組成員:后勤保障組成員:信息聯絡組成員:當公司區域發生安全事故啟動應急預案時,應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負責全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領導組組長任現場總指揮(以下簡稱總指13、揮)。當總指揮不在時,由在場的指揮領導組副組長任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其次依次由綜合協調組、疏散警戒組、事故救援組、電氣設備組、醫療救援組、后勤保障組、信息聯絡組具體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直到上一級人員到達現場后,指揮權自動向上移交,以保證應急救援工作有秩序的順利進行。4.3 職責分工在發生事故時,各應急小組按各自職責分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通過平時的演習、訓練,完善事故應急預案。各應急小組成員組成及其主要職責職下: (1)應急指揮組應急指揮組由李衛鋒擔任組長,公司主要職能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小組成員。應急指揮小組主要職責如下:1) 在日常工作中,負責制訂和管理應急預案,配置應急人員、應急裝備14、,對外簽訂相關應急支援協議,并制定應急演習工作計劃和組織應急演習等;2) 在事故發生時,負責應急指揮、調度、協調等工作,包括就是否需要外部應急/救援力量做出決策。3) 第一時間接警,對整體行動進行指揮并保持聯絡,并根據事故等級,下達啟動應急預案指令,同時向地方政府和上級應急處理指揮部報告; 4) 負責制定危險廢物事故的應急方案并組織現場實施,做好事故處置、控制和善后工作,消除事故影響; 5) 落實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的指令。6) 當緊急情況解除后,發出解除警報的信息。7) 組織事故調查,評估事故損失情況,總結經驗教訓。8) 督促做好重大緊急事故的預防措施和緊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2)綜15、合協調組1) 組織現場救援隊伍, 并采取行動, 控制現場局面。2) 協調現場資源, 利用現場器材或設施進行現場應急處理。3) 負責指揮部門內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貴重物品、文件以優先順序搬出,危險品搬到安全地帶。4) 負責事故現場調查取證;調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種類、污染程度和范圍,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 5) 進行環境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評估,并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總結,協助領導小組完成事故應急預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 6) 負責編制環境污染事故報告,并將事故報告向上級部門匯報。 (3)疏散警戒組1)聽到疏散信號后,指揮人員疏散。2)保證所有人(員工/參觀者/承包商/其他外來人員)已經從工作區域疏散。3)疏散16、后負責各部門列隊站,指揮各部門負責人清點人數后匯總。4)將疏散結果向指揮部報告。5)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線,不允許不必要人員和車輛進入,對事故現場外圍區域進行保衛,建立應急救援“綠色通道”。6)外來救援組織到來時引導救援組織進入現場。7)配合醫療救護組或外來組織搶救被困傷員。(4)事故救援組1)負責向指揮部或外來救援組織提供災害原材料或廢物類別,現場生產設備設施布局情況、工藝流程等,為指揮現場救援提供必要信息。2)災害發生后,聽從指揮部安排,利用防泄漏設備對事故現場進行救援。3)負責監督和指揮現場救援人員的操作。(5)電氣設備組1)災害發生時負責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的緊急處理,設備搶修,切斷電源和17、恢復供電等。2)事故消除后,盡快組織力量搶修廠內的供電、供水等重要設施,盡快恢復功能(6)醫療救護組1)轉移傷員至安全區域,并對傷員進行緊急處理。2)必要時向指揮部申請請求外部120支援。3)護送傷員到相應醫院搶救,并向指揮部隨時報告傷員病情變化情況。(7)后勤保障組1) 準備應急防護用品,放置在應急物資室,并定期清理和維護。2) 在事故發生時及時將有關應急裝備、安全防護品、現場應急處置材料等應急物資運送到事故現場; 3) 負責廠區內的治安警戒、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廠內交通秩序; 4) 負責廠內車輛及裝備的調度。(8)信息聯絡組1) 承擔與當地區域或各職能管理部18、門的應急指揮機構的聯系工作,及時將事故發生情況及最新進展向有關部門匯報,并將上級指揮機構的命令及時向應急指揮小組匯報; 2) 編制新聞發布方案,決定新聞發布內容,負責新聞發布,接受記者采訪,管理采訪的中外記者;3) 收集、跟蹤輿論,及時向上級或有關部門匯報、通報情況;4) 通過各種方式,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澄清事實,批駁謠言,引導輿論;5 預防與預警5.1 預防針對公司存在的危險源,公司采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了應急監控系統,對重要設備的運行狀況、重點區域的人員活動情況進行了適時的監控,在事故未發生前預先發現隱患或事故發生時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另外,通過相關報警系統的設立,能夠及時發現事故19、隱患進行報警,以便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緊急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或事態的擴大,避免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5.2 預警 根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環境突發事件的預警分為四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預警,分別與一般環境事件(級)、較大環境事件(級)、重大環境事件(級)、特別重大環境事件(級)相對應。應急領導小組應按照政府部門的預警信息,根據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做出預警決定:(1)發布預警信息,通知相關部門進入預警狀態。預警信息的內容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響應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區域或范圍、應重大關注的事項和建議采取的措施等內容。發布20、方式:可通過電話、內部網絡、廣播及短信等方式。(2)跟蹤事態的發展,根據事態的變化情況適時宣布預警解除或啟動應急預案。6 應急處置 6.1 應急響應分級響應:根據危險目標的影響程度可分為兩類:分別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1)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一下死亡,或者50以上100人一下重傷。(2)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3)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發生事故應急響應銜接程序:事故現場保安組織現場搶救撥打東門保安報警報告綜合協調組 聯絡組 事故救援組 疏散組啟動警報電氣設備組、相關領導車間疏散負責人 員工疏散,前往集合點,列隊21、點名 各部門負責人 綜合協調員統計人數總經理綜合協調員6.2 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1)如發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指揮組成員通知自己所在部門,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部門和公安、安監、消防、環保、衛生等上級領導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2)由指揮組下達緊急安全疏散命令。(3)一旦發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本單位搶險搶修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由指揮組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必要時請求社會力量幫助。社會援助隊伍進入廠區時,由信息聯絡組人員聯絡、引導并告知注意事項。 7. 安全防護 7.1 危害區域內人員防護檢測、搶險、救援人員進入危害區域應急時,必須事先了解危害區域的地形、建筑物分布,有22、無燃燒爆炸的危險,危險廢物存在的大致數量和濃度,選擇合適的防護用品。如產生有毒有害氣態污染物的事故,著重呼吸道的防護;產生氣體或液體的事故,重點明確阻燃防護服和防爆設備;進入危害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互相照應。每組人員中必須明確一位負責人作為監護人,各負責人應用通信工具隨時與指揮部聯系。7.1.1 現場緊急搶救 置神志不清的病員于側位,防止氣道梗阻,呼吸困難時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擠壓。具體方法: a.人工呼吸。采取口對口式人工呼吸,方法:搶救者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以每分鐘16-20次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氣。b.按壓術。針對心跳驟停者,方23、法:患者平躺在硬地上或木板床上,搶救者用雙手擠壓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鐘擠壓60-70次,擠壓時不要用力過猛,防肋骨骨折,心跳恢復的可靠指征是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恢復,血壓復升,聽診有心音。c.除立即作心臟胸外擠壓術外,同時作人工呼吸、輸氧、心內注射三聯針(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碳酸輕鈉注射液并輸液、升壓、糾正、酸中毒,為保護腦細胞,用脫水和低溫冬眠療法及腦細胞代謝促進劑。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眼睛污染時,立即提起眼臉,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用40 424、2恒溫熱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鐘內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口服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癥處理;有必要進行洗胃。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7.2 人員撤離在廠區內員工集中的辦公、休息等重點區域張貼位置圖,標識本地點在緊急狀態下可選擇的撤離路線以及最近應急裝備的位置。對前來聯系工作以及參觀等的非本單位員工,安排專人在進入本單位危險區域前告知注意事項,以及緊急狀態下的撤離路線。當事故明顯25、威脅人身安全時,任何員工都可以啟動撤離信號報警裝置。7.2.1 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方式、方法 當發生重大危險廢物事故時,由應急指揮組實施緊急疏散、撤離計劃。事故區域所有員工必須執行緊急疏散、撤離命令。應急指揮組應立即到達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指導警戒區內的員工有序的離開。警戒區域內的各班班長應清點撤離人員,檢查確認區域內確無任何人滯留后,向指揮組匯報撤離人數,進行最后撤離。當員工接到緊急撤離命令后,應當關閉設備和對物料進行安全處置無危險后,方可撤離崗位到指定地點進行集合。 員工在撤離過程中,不能劇烈跑步和碰撞容易產生火花的鐵器或石塊,應憋住呼吸,用濕毛巾唔住口、鼻部位,緩緩地朝逆風方向,26、或指定的集中地點走去。 疏散集中點由應急指揮組根據當時氣象條件確定,總的原則是撤離安全點處于當時的上風向。 7.3 應急響應終止程序 7.3.1 事故救援工作結束的確定當事故污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現場處置已完成,現場監測符合要求,中毒人員已得到救治,危險化學品泄漏區基本恢復正常秩序,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由現場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宣布危險廢物事故應急工作結束,并進行事故現場的善后處理,對廠區進行恢復、重建工作。 7.3.2 事故危險的解除 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由應急指揮部通知企業相關部門,事故危險已解除。涉及周邊社區及人員疏散的,由指揮部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后,由上級有關部門確27、認后,宣布解除危險。 8 后期處置 8.1 污染監測和治理事故等到控制后,由綜合協調組組織對事故現場及周邊進行污染監測,確定現場有無污染物遺留。事故發生部門組織工人處理、分類或處置所收集的廢物、被污染的土壤或地表水或其他材料,并確保不在被影響的區域進行任何與泄漏材料性質不相容的廢物處理貯存或處置活動。8.2 生產恢復級相應后的生產恢復工作由事故發生部門主導完成,級和級響應后的事故現場清理工作由公司應急指揮小組主導完成。主要完成以下工作,方可恢復生產。轉移、處理、貯存或以合適方式處置廢棄材料。應急設備設施器材的消除污染、維護、更新等工作,足以應對下次緊急狀態。維修或更換有關生產設備。清理或修復污28、染場地。8.3 事故總結和責任認定事故得到控制后,由公司組織人員對事故進行總結和責任認定,總結工作包括:調查污染事故的發生原因和性質,評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影響和損失評估、遺留待解決的問題等。應急過程的總結及改進建議,如應急預案是否科學合理,應急組織機構是否合理,應急隊伍能力是否需要改進,響應程序是否與應急任務相匹配,采用的監測儀器、通訊設備和車輛等是否能夠滿足應急響應工作的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是否得當,防護設備是否滿足要求等。 防止以后不發生類似事件,對現有管理、操作等方面進行改進的措施。9 應急救援保障 由后勤保障組采購和統一管理應急方案要求所需的應急29、設施、設備和藥品,由綜合協調組制定應急設施、設備和藥品的發放計劃和布置點位,并形成應急裝備分布圖。由電氣設備組定期對應急設施、設備和藥品進行檢查和維護,根據檢查情況和現場變更情況及時更換和補充應急裝備。10 監督管理10.1應急培訓10.1.1 生產區操作人員的培訓 針對應急救援的基本要求,系統培訓廠區操作人員,發生各級危險廢物事故時報警、緊急處置、逃生、個體防護、急救、緊急疏散等程序的基本要求。 培訓主要內容:a.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 b.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知識; c.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的排除、處理方法; d.事故發生后如何開展自救和互救; e.事故發生后的撤離和疏散方法30、。 采取的方式:課堂教學、綜合討論、現場講解等。 10.1.2 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對廠區應急救援隊伍的隊員進行應急救援專業培訓。 培訓主要內容: a.了解、掌握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內容; b.熟悉使用各類防護器具; c.如何展開事故現場搶救、救援及事故處置; d.事故現場自我防護及監護措施。 采取的方式:課堂教學、綜合討論、現場講解、模擬事故發生等。 10.1.3 應急指揮機構的培訓 邀請國內外應急救援專家,就公司危險廢物事故的指揮、決策、各部門配合等內容進行培訓。 采取的方式:綜合討論、專家講座等。 10.2 應急演練10.2.1 演練分類及內容 (1)演練分類 組織指揮演練:由指揮領導小組組長31、和各專業小組負責人分別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以組織指揮的形式組織實施應急救援任務的演練; 單項演練;由各專業小組各自開展的應急救援任務中的單項科目的演練; 綜合演練;由應急救援指揮組按應急救援預案要求,開展的全面演練。 (2)演練內容 儲存區發生火災、危險廢物倉庫泄漏的應急處置搶險; 通信及報警信號的聯絡; 急救及醫療; 應急搶救處理; 染毒空氣監測與化驗; 防護指導,包括專業人員的個人防護及員工的自我防護; 各種標志、設置警戒范圍及人員控制; 廠內交通控制及管理; 泄漏污染區域內人員的疏散撤離及人員清查; 向上級報告情況及向友鄰單位通報情況; 事故的善后工作。 (3) 演練范圍與頻次 組織指揮32、演練由應急指揮小組副指揮每年組織一次; 單項演練由應急指揮小組副指揮每半年組織一次; 綜合演練由應急指揮小組指揮每年組織一次。 10.3 預案評估和修正 (1)預案評估 指揮部和各部門經預案演練后應進行講評和總結,及時發現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改進的措施。估的內容有: 通過演練發現的主要問題; 對演練準備情況的評估; 對預案有關程序、內容的建議和改進意見; 在訓練、防護器具、搶救設置等方面的改進意見; 對演練指揮部的意見等。 (2)預案修正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每三年至少修訂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及時進行修訂:(1)由于組織機構改革引起的變化,需對應急組織、管理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訂;(2)公司生產工藝和技術、危險源發生變化,應急設備的更新、報廢等情況出現,隨時需要對相關內容進行修訂;(3)根據原輔材料、中間體、工藝流程等的變更進行修訂;(4)周圍環境或環境敏感點發生變化;(5)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發生變化。11 應急預案實施和生效時間 著應急預案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技術環保科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本預案至xx年5月份起發布實施。12 附件企業管理制度:xx市xx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廠區地理位置圖廠區平面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