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火災事故應急管理響應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7423
2023-11-13
13頁
55.50KB
1、煤礦井下火災事故應急管理響應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概況:本井田位于xx礦區中部,井田內煤層產狀近似水平埋藏淺,溝谷切割嚴重1-2、2-2上2-2、3-1、4-2上4-2等煤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燃。二、目的1、為了規范煤礦井下火災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2、通過編制具有合理性、實用性、現實性、可操作性的應急預案來有效地指導應急救援行動,盡可能地減低事故后果。3、廣泛宣傳教育工作人員,相關輔助人員熟2、悉有關避災路線和搶險避災方法,加強安全監督,加強自保護保能力。4、為各級管理人員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安全責任,做到超前預防,達到防患于未然。5、為領導決策提供切實可行、可靠、可用的應急救援、事故處理方案和依據,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降低損失。三、范圍本方案適用于xx煤礦應急預案啟動后,井下發生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四、處理礦井火災事故的主要任務1井下值班領導立即沿避災路線組織撤出井下人員;2全力搶救遇險人員,并清理巷道堵塞物;3視火災性質、發生地點、范圍、災區通風和瓦斯及人力、物力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4按程序和規范啟動應急預案,統一調度指揮救災,防止事故擴大。五、危險3、分析1、火災事故危險因素的存在場所(1)電氣焊作業;(2)皮帶和機械摩擦著火(3)電氣設備發火;(4)放炮作業場所。2、火災事故造成火災危害程度:(1)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使井下人員中毒或死亡;(2)引起瓦斯、煤塵爆炸;(3)毀壞設備和資源;(4)影響正常生產,造成經濟損失。六、責任1.現場人員(1)各施工(采掘)隊技術員必須經常給本隊現場作業人員貫徹學習應急預案、作業規程及施工措施,使每個現場人員熟悉了解本區域的災害情況和避災路線。(2)發生火災時,若火勢很大,現場人員難以就近取材滅火或控制災情時,應迅速戴好自救器退出災區。撤退時要首先了解事故的原因、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4、風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及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方法。(3)撤退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驚慌,不能狂奔亂跑,應在本班班長及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有組織的撤退。(4)處在火源上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走。(5)處在火源下風側的人員,火勢小越過火源沒有危險時,可迅速穿過火區到火源 的上風側;或順風撤退,但必須找到捷徑盡快進入新鮮風流中撤退。(6)若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安全撤退時,應在設有存儲備用自救器的避難硐室內換用自救器后在行撤退;或尋找有壓風系統的地點,以壓縮空氣供呼吸用,避災待救。(7)撤退行動要迅速果斷、快而不5、亂。撤退時應靠近巷道有聯通出口的一側行進,避免錯過脫離危險區的機會。同時,還要隨時注意觀察巷道和風流的變化情況,謹防風火壓可能造成的風流逆轉。(8)當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火災和煙霧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利用現場條件、材料迅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2.指揮部 為了有秩序地搶救遇難人員,排除事故盡快地恢復生產,礦成立救災指揮部,事故發生后,指揮的成員必須立即趕到指揮部參加搶險研究工作。指揮部由下列員組成:總 指 揮:副總指揮:成 員: (1)礦井值班調度員在接到井下火災事故的電話后,迅速向總指揮匯報,由總指揮下令立即啟6、動應急救援預案。(2)救援行動要堅持統一指揮,相互協調原則,避免相互推諉,延誤搶救的最佳時間。指揮部總指揮要嚴格按照應急程序,向各個應急小組發布命令,組織好救援行動。現場指揮更要以身作則,指揮好現場的營救工作,遇見自己難以定奪的事情,要積極向指揮部匯報,如果指揮部也無法確定,要請求集團公司技術專家給予技術指導。(3)總指揮立即召集救災指揮部所有成員,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災情匯報以及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撤人,停電,保證主要通風機的正常運轉 。(4)通知事故單位和有關單位準確統計當班下井人數及姓名,以便分析災區人員分布及數量,通知各救災行動組準備救災材料,醫院準備急救傷員。(5)指定7、一名副職領導簽發下井許可證,并通知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和 井口,沒有下井許可證不準發放礦燈、自救器。(6)選定井下救援基地,指定具有救護專業知識的領導擔任井下救護基地指揮。同時明確井下基地指揮的職權范圍,以免形成多頭指揮。落實井下救護基地所需的通訊設備,救災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其任務。(7)命令救護隊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將傷員救到井下救護基地或其它安全地點進行現場急救后送到地面,得知受傷人員困在災區時,一方面設法與受阻人員聯系,穩定其情緒,一方面立即報告搶救指揮部采取措施組織特別搶救。(8)救災指揮部根據井下災情匯報,責成協助成員,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搶險人員不8、足時,應及時報告上級機關和兄弟單位請求支援,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撤人搶險任務。(9)井下撤出或搶救人員完成后,并投入二線或三線力量,命令救護隊進行偵察工作,掌握災情性質、影響范圍、災區通風與瓦斯等災情,同時撤出一線部分人員。救護隊長應具體負責指揮救護隊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完成偵察任務,提出測定數據,災區示意圖及災區處理建議,供指揮部制定救災方案。偵察結束后應安排救護隊在安全地點監視災情變化,具體位置應由井下救護基地負責人提出建議,報總指揮部確定。、(10)指揮中心組織所有成員聽取偵察情況匯報后,結合災情實際盡快提出事故處理方案,并將成員明確分工,限定時間完成救災準備工作,并派員檢查核9、實。(11)根據災情現場情況,不斷平衡協調力量,確保方案順利進行。當遇災情變化時,應及時修改救災方案,調整救災力量。事故處理結束穩定一定時間后,應抓緊恢復事故破壞的各個系統,使之正常,特別是通風系統。當各系統恢復正常花圃后,即可恢復正常生產秩序,搶險指揮部結束工作。(12)事故處理結束后,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并存擋。3. 救護隊進入災區偵察內容(1)火災的位置、原因、燃燒物及火勢。(2)通風情況(風流方向大小)溫度,煙霧和能見度及上升情況。(3)遇險人數及可能分布的地點。(4)10、各區域(人員所能達到)的各種氣體濃度,特別是瓦斯濃度及其上升情況。(5)巷道與支護材料、支護破壞程度。(6)現場目前的滅火條件包括水源、水量大小、火源大小、火源與火點的距離、水管管徑、閥門位置以及滅火器和其它滅火工具,材料等情況。(7)以上內容匯報至井上、井下指揮部后按指揮部的最佳搶救方案立即搶救。七、綜合滅火法及主要安全技術措施1.先隔絕火區,待火源已基本熄滅時,采取控制火區的措施,由專業救護隊打開防火墻進行直接滅火。只有在火區范圍很大且難以接近或者缺乏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及直接滅火對人員有危險時,才采用此滅火方法。2.在選擇滅火方法時,指揮員應考慮火災的特點、發生地點、范圍及滅火的人力、物力11、。一般情況下,應盡可能采用直接滅火。3.進風井口、井筒、主要進風巷道和硐室發生火災時,為搶救井下人員,在進風側人員全部撤離及妥善采取阻止火災蔓延的措施后,組織全礦井反風。也可采取風流短路措施,但必須事先將短路后受影響區域內的人員全部撤出。若對多臺主扇聯合運行的礦井反風時,要做到非事故區域的主扇先反風,事故區域的主扇后反風,壓入式通風的礦井次序正好相反。4.回風井筒發生火災時,風流方向不應改變。為了防止火勢增大,在以不引起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危險為原則的前提下,可酌情減少礦井風量。5.在采區順槽中滅火時,一般保持正常通風,根據爆炸性混合氣體濃度決定增大或減少火區供風量,如火災發生在采面運輸順槽中12、時,為迅速救出采面礦工或阻止火勢蔓延,可減少采面供風量或進行采面局部反風,使遇險人員自救退出,如采取減少風量救人時,要防止造成災區貧氧和瓦斯積聚。6.采面發生瓦斯燃燒時,應用干粉滅火器、砂子、巖粉等,將滅火人員分布開,對整個燃燒線進行滅火。7.采面回風巷道著火時,必須采取有效方法,防止采空區瓦斯涌出和積聚。8.當發火巷道中充滿大量瓦斯,在不需要救人的情況下,不得派救災人員進入火區地點冒險滅火或探險;充滿大量瓦斯的獨頭巷道,雖已通風,但瓦斯濃度仍然迅速增加時,也不得入內滅火和在獨頭巷道中建造防火墻封閉火區,而要在遠離火區的安全地點建筑防火墻,封閉火區。9.獨頭巷道工作面發生火災,瓦斯不超過2%時13、,在通風的情況下用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水等直接滅火。火滅后,必須仔細清查陰燃火點和隱蔽火源,防止復燃引起爆炸。10.火災發生在獨立煤巷工作面,在通風情況下,瓦斯不超過2%時,可直接進行滅火。如發生在巷道中部,不得直接滅火,應遠距離封閉火區。11.火災發生在平巷獨頭煤巷的中段時,滅火中,必須注意火源以里的瓦斯,嚴禁用局扇風筒把瓦斯排出經過火點,如情況不清時,應遠距離封閉。12.在整個處理火災過程中,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和煤塵,嚴密監測爆炸氣體的變化,定時采集分析氣樣,觀察災區氣體和風流變化。當瓦斯濃度達到2%以上,并繼續增大,有爆炸危險時,必須把全部救災人員立即撤到安全地點,然后采取措施,排14、除爆炸危險。13.滅火工作必須從火源進風側進行。用水滅火時,水源要充足,避免滅火時產生大量水蒸氣,引起水煤氣爆炸。水流應先向火源外圍噴射,隨著燃燒物溫度的降低而逐步逼向火源中心,同時,必須有充足的風量和暢通的回風道,以防止水煤氣積聚發生爆炸。14.在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在維持局扇正常通風的情況下積極滅火,禁止隨意停止風機運轉,以防瓦斯超限造成爆炸事故。15.液體著火時,可用滅火器、巖粉、砂子等滅火。用泡沫、干粉進行滅火時,應從燃燒液體邊緣開始逐向中心噴射。16.撲滅瓦斯燃燒引起的火災時,不得使用震動性的滅火手段,防止事故擴大,可用干粉、惰性氣體滅火。如有浮煤參與燃燒時,可用泡沫或水滅火。115、7.撲滅電器火災,必須首先切斷電源。電源無法切斷時,只能使用絕緣滅火器材滅火,不得用水直接滅火。整個處理火災事故過程中,必須保證災區與井下基地、井下基地與地面指揮部之間的通訊聯系暢通。以確保指揮靈活,及時進行協調。井下巷道內空氣溫度超過30即為高溫,巷道中空氣溫度達到40時,搶救人員進入災區的時間不得超過25min,溫度越高進入災區時間越短。進入井下災區的所有營救工作人員都必須佩帶自救器等合格的防護裝備。八、應急物質與裝備保障要設置井上下消防材料庫,按照規定的數量和質量配備應急物資,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及時更新,同時要保證隨用隨取。通風隊和機電隊要根據有關規定按照需要列出計劃并配備必要的滅火設備,定期檢查維護,確保完好備用。九、本預案根據2011年度采掘接續工作安排編制,為了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以及事故發生后,能夠有組織有計劃的搶險救災,迅速恢復生產,特編定2011年度礦井火災災害事故應急預案。十、附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召集的人員及單位名單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即召集的人員及單位名單序號姓名辦公室電話手機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