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8086
2023-11-14
16頁
50.50KB
1、食品銷售環節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食品銷售環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為規范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確保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從業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健康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二、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三、當食品從業人2、員出現咳嗽、腹瀉、發熱、嘔吐等有礙于食品衛生的病癥時,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四、食品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個人儀表整潔。上崗時必須穿戴統一整潔的工作服,并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進食、吸煙。私人物品必須存放在指定的區域或更衣室內,不可放置在食品加工、銷售工作區內。五、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加強個人健康狀況日常監督管理。二、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為規范從業人員培訓,增強其食品安全意識,提高食品安全知識水平,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3、。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具體負責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的實施。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應針對每個食品操作崗位分別進行,內容應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食品安全知識、各崗位操作規程等。四、定期組織食品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集中學習培訓,做到有學習培訓記錄、食品從業人員有學習記錄本,并建立好學習培訓檔案。五、按時按要求組織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積極參加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六、有條件時選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參加食品檢測、檢驗知識學習培訓,培養專職或兼職食品安全檢測、檢驗人員。三、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為規范食品安全管理員管理,根據食品安全法、河南省食品流通企業食品安全員(師4、)制度試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根據本單位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員(師)。二、食品安全員(師)應當具備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條件,參加專門培訓并考核合格,取得相應培訓考核合格證書。三、食品安全管理員(師)負責參與制定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監督落實食品經營過程的安全控制制度,組織落實本單位食品安全自查和不合格食品召回處置制度,組織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培訓及健康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檔案,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義務,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四、食品安全管理員(師)每年應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食品安全知識更新培訓。 四、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5、制度 為規范食品安全檢查管理,及時發現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保障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食品銷售活動,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按照許可范圍依法經營,并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食品經營許可證,接受社會監督,承擔主體責任。 二、建立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經過培訓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食品銷售全過程實施內部自我檢查管理并記錄,落實責任到人,嚴格落實監管部門的監管意見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須認真按照職責要求,組織落實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員工健康管理、進貨查驗、工具清洗消毒、綜合6、檢查管理等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訂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檢查計劃,采取全面檢查、抽查與自查相結合的形式,實行層層監管,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五、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食品安全檢查,檢查各崗位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告知改進,并做好食品安全檢查記錄備查。 六、各崗位負責人、主管人員要服從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檢查指導,每天開展崗位或部門自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從業人員違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為。七、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對單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經營條件發生變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應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食品經營活動,7、并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八、檢查中發現的同一類問題經兩次指出仍未改進的,按本單位有關規定處理。九、各種檢查結果記錄及報告情況歸檔備查。五、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為規范本單位食品經營行為,嚴控風險點,保證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食品采購環節1.確定采購食品的品種、品牌、數量等相關計劃安排。 2.要認真查驗供貨商的主體資格證明,保證食品的來源合法。3.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的雙方的責任和義務。4.向供貨商索取食品的相關許可證、進貨發票等證明材料。 5.對采購食品的外觀質量狀況、食品溫度、保質期等方面進行查驗。經查驗不合8、格的食品,通知供貨商做退貨處理。 6.每一批次的進貨情況詳細記錄進貨臺帳,并按照要求妥善保管。 二、食品儲存環節 1.詳細記錄各類食品的入庫日期、數量等相關信息。入庫記錄應與進貨查驗相銜接,定期與供貨者核對購進食品的品種、規格和數量。2.按照食品儲藏的要求進行存放。食品要離墻離地,按入庫的先后次序、生產日期等分類、分架存放,做到生熟分開、擺放整齊、掛牌存放。嚴禁存放變質、有臭味、污染不潔或超過保存期的食品。3. 貯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封閉容器。在貯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 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4.定期對庫存食品進行查驗。發現食品有腐爛、變質、超過保質期等情況,9、要立即進行清理。 三、 食品運輸環節 1.運輸食品時運輸工具和容器要清潔衛生,并生熟分開,運輸中要防蠅、防塵、防食品污染。2.運輸工具應能滿足食品的運輸條件(如溫度、濕度等)。3.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密閉容器裝運。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與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四、食品銷售環節 1.每天對銷售的食品進行查驗。銷售人員要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 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確保食品質量合格和食品安全。2.對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集中進行擺放,并作出明確的標示。3.用于食品銷售的容器、銷售工具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410、.銷售散裝食品,必須有相應的防蠅防塵設施。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六、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為保證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食品經營場所應按照食品銷售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經營中產生交叉污染。二、配備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三、保持環境衛生,定期進行蟲害防治,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四、銷售散裝食品,應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11、,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并宜提供溫水。五、經營場所可以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和污濁空氣。 六、直接接觸食品的設備或設施、工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為安全、無毒、無異味、防吸收、耐腐蝕且可承受反復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易于清潔和保養。七、貯存、運輸食品,應具有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設備、設施、配備專用車輛和密閉容器。遠程運輸食品需使用符合要求的專用密閉式冷藏(保溫)車,每次使用前應進行有效的清潔消毒,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八、應當12、定期維護食品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十、用于食品經營操作的設備、設施不得用于與食品經營無關的用途。七、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為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安全管理,嚴把食品進貨關,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實施索證制度。在進貨時認真查驗供貨方的真實身份,索取并檢查供貨方的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食品生產許可證等證照手續,以查驗供貨方和生產者的主體合法性。 二、實施索票制度。購進的食品按批次向供貨方索取證明食品質量的檢測、檢疫報告等合格證明,并對食品包裝上的標識以及內在質量進行檢查13、或抽查,查驗食品質量的真實性;對于沒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的食品拒絕購進。三、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臺帳,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保存相關憑證,并保證食品進貨查驗記錄真實。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八、食品貯存管理制度為規范食品的貯存管理,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二、貯存場所、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設置紗窗、防鼠網、擋鼠板等有效防14、鼠、防蟲、防蠅、防蟑螂設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三、食品和非食品(不會導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庫房應分開設置。同一庫房內貯存不同性質食品和物品的應區分存放區域,不同區域應有明顯的標識。四、食品應當分類、分架存放,與墻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并定期檢查,使用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變質和過期食品應及時清除。五、冷藏、冷凍柜(庫)應有明顯區分標識,設可正確指示溫度的溫度計,定期除霜、清潔和保養,保證設施正常運轉,符合相應的溫度范圍要求。六、冷藏、冷凍貯存應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分開,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和水產品分類擺放。不得將食品堆積、擠壓存放。七、15、散裝食品應盛裝于容器內,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八、貯存生鮮食品和熟食制品,做到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溫度、空間隔離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九、廢棄物處置制度為規范廢棄物處置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安排人員負責廢棄物的處置、收運、臺賬管理等工作。 二、設置與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廢棄物應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三、禁止亂堆廢棄物,禁止將廢棄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 四、廢棄物應當實行密閉化運輸,運輸設備和容器應當整潔完好,運輸中不得泄漏、撒落。五、單位負責人應實時監測單16、位廢棄物的處置管理,并對處置行為負責。十、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為加強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停止經營、召回的管理,確保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一、建立并執行食品退市制度。一旦發現所經營的食品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單獨存放,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二、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正式公布或通知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迅速按要求進行嚴格清查,并對清查出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立即下架、下柜,停止經營,并將清查情況及時報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要求處理。三、對已經停止經17、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配合食品生產者立即召回,并將召回情況及時報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十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為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防止或減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社會危害,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小組,負責本單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落實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二、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防范檢查登記本,定期檢查本單位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三、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立即把傷病人員送往醫院進行積極救治,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擴大。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18、,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及時向本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四、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中,積極配合政府及相關部門妥善處理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有關事宜。十二、食品銷售記錄制度(食品批發企業)為加強本單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記錄食品銷售去向,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規定健全食品銷售記錄制度,建立食品銷貨臺帳。二、食品銷貨臺賬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四、銷售食品時,19、主動向購進者開具載有批發記錄信息的銷售票據或者清單,同時加蓋印章或者簽字。 十三、禁止經營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食品經營者禁止經營下列食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三、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四、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五、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六、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八、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九、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十一、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十二、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經營的食品。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