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公司職工安全技術培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8184
2023-11-14
7頁
49KB
1、銅礦公司職工安全技術培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職工安全技術培訓管理制度為提高職工安全技術水平和安全生產意識,根據上級規定結合銅礦生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一、新入礦人員培訓新入礦人員包括畢業分配的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及學徒工和新調入人員等。新人員入礦前由礦組織進行入礦教育培訓和考試,入礦培訓和考試的內容安排如下:第一條 基本概況1、露天礦概況及礦史介紹2、露天礦的組織機構及職能3、人員培訓的具體要求第二條 紀律教育1、礦規礦紀教育2、勞動紀律教育第三條 生產知識教育1、銅礦生產過程2、生產工藝及主要生2、產設備介紹第四條 安全教育:1、礦山安全法和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中所賦予職工的權利和義務;2、礦山安全規程及露天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3、與其工作有關的安全知識;4、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事故征兆的識別、發生緊急危險情況時的應急措施和撤退路線;5、事故施救、自救和有關急救方面的知識;6、勞動保護有關規定等。第五條 思想教育:職業道德及愛崗敬業教育二、新上崗(轉崗)人員的培訓新上崗人員(新轉崗人員)和采用新工藝作業的人員,其培訓執行新入礦人員培訓中的安全教育部分。三、新入礦人員的培訓時間新入礦人員的培訓時間一般為40小時;新上崗人員(新轉崗人員)和采用新工藝作業的人員培訓時間30小時。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3、崗作業。 四、職工外出培訓根據工作需要,在本單位及公司培訓中心不能培訓的情況下,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各類人員外出參加各類技術、業務培訓及實習培訓。并遵守以下規定:第六條 外出培訓需提前向公司培訓中心提出外出培訓計劃,包括培訓內容、人數、地點、費用等。并由經管科審核,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第七條 外出培訓由礦統一聯系,負責學習合同或協議的簽定。第八條 外出培訓人員,必須服從領隊的管理,做到有事請假,要嚴格遵守代培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由于本人原因造成經濟損失或影響部形象的,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或行政處分。第九條 外出培訓人員必須做到學習目的明確,按照培訓計劃,虛心學習,努力掌握培訓內容。培4、訓期間考試不合格者,停發培訓期間的全部獎金。第十條 參加各類培訓班人員,培訓結束后需將培訓合格證書或結業證書及考試成績交到礦及公司培訓中心備案,沒有證書及學習成績的,要寫出學習總結,否則按培訓不合格處理,停發培訓期間全部獎金。第十一條 外出培訓人員的待遇及勞保分別按有關規定執行。發生的資料費、講課費等由礦統一審核后報公司批準報銷。安全目標管理制度為了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條 安全目標的制定根據銅礦行業及公司的有關要求,結合露天礦安全生產的實際,安全目5、標的制定必須在滿足公司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班組的實際,按照“三級控制”的原則,制定既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又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的安全目標,同時要制定出確保目標實現的控制措施。第二條 安全目標的控制安全目標明確后要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全員知曉,按照“三級控制”的原則,即:班組控制異常和未遂,不發生輕傷和障礙;段控制障礙和輕傷,不發生事故和重傷;礦控制重傷和事故,不發生人身死亡、重大設備損壞事故。進行層層分解,簽定安全生產責任狀。并按照每一級的安全控制責任展開落實,使安全生產目標可控、在控。1、班組級的安全控制:(1) 首先班組的每個職工必須增強“控制未遂和異?!钡钠惹懈泻拓熑涡模卫螛淞惓>?、是隱患、就是危險點的觀念。同時,班組長要組織分析、討論本班組所管轄范圍內的異常表現,并做到人人心中有數。(2) 做到及時發現異常,包括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一要通過加強運行班組設備巡回檢查、檢修班組的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設備、系統作業環境等的異常;二要在檢修中不放過任何非正常的跡象。(3) 必須做到控制異常。發現異常后要立即采取措施或報告有關領導和部門采取措施,不能麻痹大意、拖延等。(4) 對每一種異常,班組還要集中討論控制的方案。(5) 在具體處理異常或進行作業前,必須進行危險點分析,弄清楚危險點,并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6) 上一級要加強對班組的指導和監督,對班組未及時消除的異?;虬l生的未遂事7、件,要及時指出并解決。 2、段級的安全控制:(1) 各段首先要按照質量標準化的要求,抓好標準化作業和科學管理,為職工創造安全、良好的作業環境。(2) 要組織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安全技術措施、規范,并監督執行。(3) 各段要加強設備、電動工器具及安全用具等的管理,要從臺帳、設備現狀、在線監測、定期檢驗等方面去抓、去管。要制定和完善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及安全用具等的使用維護管理制度,及時解決在執行中存在和發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使設備、設施充分發揮其安全生產的功能。(4) 各段必須確保安全保護裝置、自動裝置等完好、可靠。(5) 各段必須高度重視對重復發生的不安全事件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及時8、查清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事故的發生。(6) 各段一級要檢查、指導、監督部安全職責的落實情況,段每月要對本單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完善防范措施。 3、礦級的安全控制:(1) 認真組織貫徹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以及國務院、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及公司關于安全生產的有關要求,建立并完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并使其有效的運作,保一方平安。(2) 及時了解和掌握重大隱患并及時決策、治理。(3) 認真組織制定災害的預防和應急預案,保證安全生產必備的資金投入并組織落實。(4) 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事故追查、處理工作。并全力支持上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依法監督、依規監督9、。(5) 必須把好重大生產任務的安全關,做到靠前指揮、現場監督。(6) 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及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共同搞好安全生產。第三條 安全目標的考核安全目標的考核要采取定期考核與日??己讼嘟Y合的方式,礦、段、班組都要按照各級的安全控制責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要求認真做好考核工作,重點要抓好日常的動態考核,考核要注重時效性,考核辦法和標準按礦及上級有關制度執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為消除銅礦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事故隱患,改善職工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防止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446號)、國家煤礦安10、全監察局煤礦隱患排查和整頓關閉實施辦法和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將我礦的安全隱患排查制度修改為本制度。第一條 露天礦組織對本單位生產作業區內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治理和報告,各段應根據本制度制定各崗位專責人員的檢查制,明確檢查項目、時間、周期及其它相關規定。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第二條 安全隱患是指在生產現場、技術管理、裝備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1、按安全隱患的嚴重程度,解決難易分為A、B、C三級;A級:難度大,礦解決困難,須上報公司解決的隱患。B級:難度較大,段解決困難,須由礦組織解決的隱患。C級:由段及業務科室必須解決的隱患。2、11、露天礦按安全隱患的種類分為:機電、運輸、穿爆、火災、邊坡和其它。3、按照隱患的嚴重程度由各單位填寫隱患排查登記表(見附表)并按時治理隱患;對嚴重程度較大的隱患,按要求填寫隱患排查登記表,并由本單位安全第一責任者簽字后逐級上報。第三條 露天礦礦長對煤礦生產作業區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全面負責;安全副礦長配合礦長工作,各段施工隊負責人及業務科室負責人員、運行檢修人員,都應根據各自的職責范圍,對生產設備、設施、現場環境等方面的安全隱患進行檢查和報告,并按隱患整改方案進行隱患治理。第四條 露天礦安全科負責監督檢查生產作業區內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的全面工作。第五條 各級人員檢查范圍及重點:1、運行12、人員接班前和交班前對管轄設備區域進行全面檢查,運行班長在值班期間對主要設備全面檢查一次,在交接班前后還應向各設備的專責人員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并進行重點檢查。2、設備檢修人員對專責檢修的設備每周至少檢查兩次,對重點設備和有缺陷的設備要增加檢查次數。班組長每天要向設備專責檢修人員了解檢修范圍內所有設備運行情況,并對重點設備進行檢查。3、各段負責人和專業技術人員應在每日上班后進行現場巡視檢查,主要了解和檢查設備運行或檢修情況、規程制度及安全措施貫徹情況、現場安全防火情況;下班前向橫班班長交代有關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4、礦領導按職責分工每天要在生產調度室了解設備運行、檢修及主要生產情況,并隨時深入生產現13、場進行檢查和巡視。5、礦長每月組織一次由職能科室、安監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參加的安全隱患排查,對查出的一般隱患指定隱患整改責任人,責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對查出的重大隱患組織制定隱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整改的內容、資金、期限、整改作業范圍,組織實施和自檢驗收,并在自檢報告上簽字。6、各職能科室要堅持日常和定期檢查,及時掌握生產現場安全生產情況和生產設備運行情況,對安全隱患研究治理措施并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逐級匯報。安全科: 負責排查全礦土方剝離、銅礦生產現場運行設備和人員的安全狀況,提出隱患并督促落實整改。排查坑下煤層自然發火、片幫、滑坡、道路擋車墻、煤場防火等情況,并認真落實礦整改14、措施。調度室: 重點排查坑下煤層自然發火、片幫、滑坡、道路擋車墻、煤場防火、土方現場安全監管等情況,并認真落實礦整改措施。生產技術科: 負責排查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強度或者超定員組織生產;超層越界開采;是否存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工藝;是否存在有嚴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是否存在新建煤礦邊建設邊生產,煤礦改擴建期間,在改擴建的區域生產,或者在其他區域的生產超出安全設計規定的范圍和規模。負責監督檢查地下室通風、防有毒有害氣體、防汛、防火、防煤塵、防滑坡等安全設施和條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否有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和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重點排查坑下片幫、滑坡等情況,并認真落實15、礦整改措施。機電科 :負責檢查“三同時”情況和整改情況;監督檢查防生產運輸事故、防設備事故等安全設備、設施和條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否有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措施和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是否存在疏干排水系統沒有雙回路供電系統;是否存在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設備。各段 :重點排查管轄設備安全裝置的運行、設備火災、設備按計劃檢修情況,及設備作業區安全擋墻情況,并認真落實礦整改措施。重點排查設備安全裝置的運行、設備火災、設備按計劃檢修情況及運輸道路擋墻、路面、降塵狀況,并認真落實礦整改措施。第六條 安全隱患的確認與上報。班組及段在日常的檢查中,按安全隱患級別隨時上報至安全科,安全科對16、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出的隱患和各單位上報的隱患、隨時整理并按照級別落實整改安排,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每季度向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寫出書面報告。第七條 安全隱患的治理。安全隱患的治理要貫徹“分級負責、責任落實”的原則。礦長對隱患的整改負全面責任;分管礦長組織分管范圍內的單位、班組安全隱患的整改,做到項目、資金、時間、責任四落實。第八條 安全隱患的管理。露天礦安全科負責安全隱患的綜合管理。監督檢查安全隱患的整改。第九條 露天礦堅持“不安全絕不生產”的原則,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作業場所,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無措施的將不得生產。發現重大隱患,要立即停止生產,并逐級報告,隱患消除前不得生產。第十17、條 因安全隱患整改不落實,導致事故發生,在安全隱患排查責任內確認事故責任者,并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第十一條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附:隱患排查、治理登記表隱 患 排 查 治 理 登 記 表填報單位: 發現日期: 序號隱患名稱嚴重度(ABC)整改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整改日期復查情況及復查人備注 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第一條 為及時了解掌握和研究分析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故(包括傷亡與非傷亡事故,以下同),以便找出原因,吸取事故教訓,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及時準確登記、統計和上報,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凡各單位對廣大職工所發生的與工作有關的事故,必須按照本制度進行調查、登記、統計和報告18、;第三條 各單位對事故的調查、登記、統計和報告的正確性和及時性負責;第四條 職工發生事故,責任者、負傷者和最先發現的人員,應立即用無線電話、有線電話等快速辦法報告所在單位領導,各單位要及時按照“三條線”(調度、行政、安監)逐級進行報告。同時,礦根據事故情況及時向保險、交警等有關部門進行報告。第五條 干部職工喪失勞動能力(經診斷體力虛弱、需休工)一個工作日或超過一個工作日的一切傷亡事故和影響生產正常進行的非傷亡事故,除按第四項規定及時報告外,根據事故情況由段、礦及時組織有關人員調查事故原因,擬定改進措施,提出處理意見,填寫事故登記表,本單位存檔一份;第六條 凡發生人身傷亡事故必須在24小時內報公19、司安檢部,超過24小時的,將有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第七條 凡發生重傷、死亡、多人事故或重大的非傷亡事故時,礦在按第四項要求進行匯報的同時,生產技術、安監等有關部門應以最快的方式達到現場,進行現場勘察和采證。第八條 甲單位的人員在參加乙單位生產時發生事故的、應由乙單位負責調查、登記、統計和上報,并通知甲單位;第九條 凡發生輕傷和非傷亡一般事故時,由各單位調查、處理和上報,填寫的事故報告表上報時間不能遲于5天;第十條 凡發生重傷和非傷亡三級事故時,由礦組織調查處理,上報事故登記表;第十一條 凡發生死亡、多人事故或非傷亡一級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立即將事故概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者姓名20、年齡、職稱、傷害程度、經過及原因報告礦安監科和生產技術科、調度室,然后由礦請示能源公司后進行調查處理和上報,事故的上報時間不能遲于10天;第十二條 傷亡事故在本班內必須報告,否則對相關人員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特殊情況(公出等)傷者本人和有關領導必須寫出書面材料說明原因,并需有兩人以上的證明材料;第十三條 發生事故如果隱瞞不報、虛報或故意延遲不報,除責令補報外,責任者要受到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四條 發生事故達不到列級或無傷害的,也要按事故追查程序,找出原因、吸取教訓,但可不記入事故件數;第十五條 凡發生事故,均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追查、處理,不得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遷就姑息的態度,敷衍了事;第十六條 此制度如與上級規定有抵觸時以上級規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