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新增線標段項目工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8732
2023-11-14
19頁
59KB
1、鐵路新增線標段項目工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第一章 環保責任制度3第二章 環保教育培訓制度8第三章 環保檢查制度10第四章 環境污染事件報告及處理制度12第五章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14第六章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15第七章 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18 第一章 環保責任制度第一條 總則為加強環境保護,防治施工生產、員工生活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避免和減少水土流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江西省環境污染防治條例等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鐵路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報告等要求,編制本制度。第二條 分部建立環境保護體系,配備專(兼)職環保管理人員;項目經理是項目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負責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第三條 分部要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接受地方環境保護、水利部門及建設單位的監督檢查,積極配合環保、水利部門和建設單位開展環保活動,做好環保工作。第四條 要貫徹“保護生態環境,改進環境行為”的管理方針,教育和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和能力,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倡導綠色施工。第五條 本工程施工期間主要環境污染有:土石碴料:明挖基礎、橋臺等工程施工所帶來的土、石碴。噪聲:施工噪聲主要由空壓機、發電機3、鉆機、風鎬、混凝土攪拌機等機械作業和運輸車輛產生。光污染: 施工照明燈、電焊弧光等。大氣污染:施工挖土、裝卸、運輸等施工過程和開挖面、露天堆料場會產生大量揚塵,揚塵在大風天氣和旱季較為嚴重。此外,各種施工機械、運輸車輛和爐灶等燃具的廢氣排放。水污染:施工產生的廢水有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及生產廢水,生產廢水主要有施工泥漿水、車輛沖洗水、攪拌站產生的廢水等。施工泥漿水含泥沙量較大,車輛沖洗廢水含油量較大。固體廢棄物污染: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有工程棄土、建筑廢料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第六條 環境保護職責一、項目經理、書記環境保護職責 監督施工全過程的環保、水保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進行糾正;發現并4、配合解決施工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開展環保、水保活動和環保、水保知識的培訓;保證環保設施的有效運行。二、總工程師、副經理職責合理安排生產, 減少對環境的干擾;組織各項環保、水土保持技術措施的實施。三、工程部、安質部職責制定項目環保、水保措施和分項工程的環保、水土保持方案;監督各項環保、水土保持技術措施的落實;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污染環境的技術問題。四、物機部職責保證使用的各類機械在安全、良好的狀態下運行;監督操作人員按操作規章作業;保證按要求貯存和堆放材料;對有毒有害危險物品嚴格管理和領用制度;負責各種施工材料的節約和回收、再利用。五、辦公室職責保證進場施工人員的文明和技術素質;組織對施工人員的環保、5、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培訓、考核。六、其它部門職責財務部門保證環保、水土保持工作所需經費;行政部門負責各項后勤保障符合環保、水土保持要求;建立、健全施工過程中環保、水保管理體系和各項環保、水保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進行環保知識教育與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確環保工作的重大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環保工作,自覺遵守環保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全員水土保持意識,加強監督管理。主動接受地方主管部門的監督與指導。環境、水保措施一、大氣環境保護技術措施1)做好施分部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定期清除垃圾,集中運至當地環保部門指定的地點掩埋或焚燒處理。2)在施分部和生活區設置足夠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期清掃處理。3)施工現場6、如設置油料庫,庫房地、墻面做防滲漏處理,指派專人負責油料的儲存、使用、保管,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質、水體。4)對柴油機安裝防漏油設施,對機殼進行覆蓋圍護,避免漏油污染。5)對施工便道,定期壓實地面和灑水,減少灰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易于引起塵害的細料堆,予以遮蓋或適當灑水。裝卸有粉塵的材料時,采取灑水濕潤或遮蓋,防止沿途撒漏和揚塵。6)不在施工現場燒有毒、有害和有惡臭氣味的物質。7)使用清潔能源:生產、生活所用能源,以煤氣、天然氣和電為主,降低煤炭使用比重,減少SO2排放量。盡量使用新能源,如浴池使用太陽能供熱等。8)對易產生粉塵、揚塵的作業,優化施工工藝,制定操作規程和灑水降塵措施。97、)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和達標工作,減少機械廢氣、排煙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二、水環境保護技術措施1)在施分部和生活區設置污水處理系統,不將有害物質和未經處理的施工廢水直接排放。不堵塞既有排水設施。2)布置大型臨時設施時,不壓縮河道,不破壞既有水利設施,保證排水暢通。3)施工中對棄碴場地按設計進行防護,誰棄碴誰防護,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水資源。4)嚴禁向落步溪河道中拋棄建筑垃圾。5)施工中采取保護措施,保護飲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動造成的污染。6)鉆孔灌注樁的施工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泥漿水排放,為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鉆孔過程中的泥漿水先集中在沉淀池沉淀,并經凈化處理,符合要求后排放,嚴禁亂流亂淌。三、施工8、噪聲、振動及光污染的控制1)設備選型優先考慮低噪聲產品,設備底座設置防振基礎。采取措施或改進施工方法,使施工噪聲、振動達到施工場界環境標準。2)施工組織采用兩班制作業,使工人每個工作日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符合國家衛生部和勞動總局頒發的允許工人日接觸噪聲時間標準的規定。3)選擇低噪聲設備即對移動性設備噪聲超標的一律不用;對固定式高噪聲設備,在選型時嚴格比較噪聲大小。4)改革施工工藝和設備,機械盡可能采用液壓設備。5)合理布置各種施工作業區和辦公生活區,利用距離、隔墻使噪聲大幅度自然衰減。6)出入現場的機械、車輛做到不鳴笛,不急剎車;加強設備維修,定時保養潤滑;對與施工無關的人員和車輛加以控制,以避9、免或減少噪聲。7)施工照明燈的懸掛高度和方向合理設置,晚間不進行露天電焊作業,不影響居民夜間休息,減少或避免光污染。四、固體廢棄物處理1)施工棄碴按設計或當地政府環保部門要求運至指定地點堆棄,誰棄土、誰平整碾壓,同時作好防護。2)施工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堅持清潔生產,綜合利用各種資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原材料的消耗,節能、節水、節約原材料,加強廢舊材料和施工垃圾的收集、管理、處理,切實做好保護環境。五、植被與生態環境保護1)臨時占地生態環境保護 布置大、小臨時工程時盡量選用荒地,盡量以少破壞植被為原則。加強對臨時工程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植被保護,禁止破壞。施工中加強生產10、管理,保證設備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杜絕人為排放污水。同時加強對污水管理,防止亂排、亂倒。臨時工程的排污處理,包括污水及廢碴處理。臨時工程的場地盡量選在地勢平緩的地方,場地邊坡開挖后,采用混凝土、漿砌片石或噴播植草防護,坡腳設排水溝。拌和站產生的廢水,采用多級沉淀池過濾沉淀,處理達標后循環使用。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為:污水收集系統多級沉淀池沉淀凈化處理清水井(或排放)蓄水池循環使用。廢碴主要包括沖洗拌和站及沉淀池中的廢碴,處理方案為:集中棄往設計指定的棄碴場,完工后統一對棄碴場進行復耕或綠化。施工便道采用泥結碎石路面,定期灑水降塵。施工完成后,所有臨時設施、臨時工程全部拆除。施工期間被破壞的植被11、,施工完成后給予恢復和防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環保綠化。2)棄碴場生態環境保護 棄碴時由專人指揮、堆放整齊、邊坡按設計防護方案誰施工誰防護,對棄土(碴)場裸露面進行綠化,并作好排水設施,確保排水暢通,為復耕或其它用途創造條件。 施工過程中杜絕向專用棄碴場以外地點傾倒棄碴和棄土。施工中,積極主動與甲方、環保等有關部門聯系,商訂工程棄碴的有效利用途徑,以減少和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有害影響。第八條 環境保護應急處理措施分部要制定環境保護應急處理措施,在項目范圍內一旦發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控制和減少不利影響,配合當地環保、水保管理部門調查處理。第二章 環境保護教育培訓制度根據安全12、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以及河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的規定制定本制度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減少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確保群眾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加強職工的安全環保教育,提高職工的安全環保意思和防范能力,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特制訂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與我標段管段范圍內所有分部工點。第二章 培訓的對象、時間和內容第三條 項目部各單位和部門,與我項目形成勞動關系的人員,進入項目部及各分部各單位和部門的外來承包商施工人員和實習的人員都要參加環境保護培訓。第四條 安質部負責對各單位和部門13、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并實施指導、檢查和監督。第五條 新進場的工人,必須接收分部、架子隊、班組的三級環境保護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培訓內容如下:1、分部環境保護教育培訓內容:國家和江西省有關環境保護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有關條例及其他有關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不少于10課時)2、架子隊環境保護教育主要內容有:工地安全環保制度、施工現場環境、工程施工特點及可能存在的環境影響因素。(不少于5課時)3、班組環境保護教育賠償主要內容有:本工種安全環保操作規程,事故案例分析、勞動紀律和崗位職責等。(不少于10課時)第六條 使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安全環保培訓,由技術部門(總工或設備管14、理部門)編制安全環保技術操作規程,對相關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講解,使其掌握操作技術要領。培訓時間視難易程度而定。第三章 環境保護教育培訓的實施和管理第七條 我標段環境保護教育培訓由辦公室負責組織,安質部監督管理,安質部、工程部負責培訓。第八條 環境保護教育培訓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第四章 附則第九條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第三章 環保檢查制度一、 目的進行危害識別,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為,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糾正不安全行為的措施。二、 環保檢查形式和檢查內容環保檢查主要依據國家現行規范、標準和公司有關規定進行,檢查主要分為以下二種:1、日常檢查針對施工環保的關鍵部位15、或危險源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2、專項檢查根據節假日和季節特點,開展防火、防雷、防凍、防滑、防洪防汛檢查,以上檢查每季度檢查一次。三、 環保檢查小組構成:組長:何聲林;副組長:張強、白曉軍、李鵬、朱常青;成員:胡永平、王健、羅曦、陳道良、周森、李明志。四、 環保檢查和整改日常檢查依托班組長進行,發現問題作好記錄,及時向實驗室、安質部反映,根據問題內容安質部下發安全質量環保隱患整改通知書,負責人簽字,定人定時間及時整改;專項檢查根據具體檢查項目、內容按照檢查表規定的內容進行,檢查結束后,填寫相應的檢查記錄,根據環保檢查出的隱患和問題,向相關部門或架子隊下發安全質量環保隱患整改通知書,負責人簽16、字,定人定時間及時整改;對下發安全質量環保隱患整改通知書,相關部門或架子隊負責人應立即落實整改,暫不能整改的項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應納入計劃,落實整改,安質部對隱患和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復查,跟蹤督促落實,形成閉環管理。對重大隱患及時向上級部門請示匯報。第四章 環境污染事件報告及處理制度第一條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集團公司、公司相關規章制度,為了在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及緊急情況時,為避免或減輕國家、集體、人民利益蒙受重大損失,避免環境遭受更大污染或破壞,及時報告、采取應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和危害,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環境污染事件的含義:本制度所稱的“環境污染事件”指:因違反環17、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與行動及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這類事件的突然發生,致使環境受到污染或破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自然保護區受到危害或嚴重威脅,致使人群健康受到傷害或潛在傷害,致使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第三條 環境污染事件或事故的確認機構(一) 環境污染事件或一般環境污染事故、較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確認機構,為市(縣)、區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二) 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確認機構,為市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三) 環境污染事故的分級依據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確定。第四條 環境污染事件的報告項目在18、施工生產中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現場人員一經發現,必須立即向項目經理、書記進行匯報;項目經理、書記接到匯報后,必須立即向公司主管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匯報。如果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影響較大,易發生對企業較大的負面影響時,公司主要領導應立即向集團公司進行報告。發生環境污染事件,項目負責人同時要在第一時間報告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第五條 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1、項目經理、書記在向公司主管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匯報的同時,應立即進行調查,采取應急措施進行人員疏散、污染源控制等,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減輕事件的和危害。2、公司領導在接到項目報告后,應立即啟動環境保護、突發事件等相應應急預案,帶19、領相關部門人員趕赴現場,指揮事件處理工作。3、事件處理中應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盡快控制事態,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事件處理中要積極和地方政府、媒體加強溝通合作,主動配合并接受地方環境保護部門的調查,妥善處理事件,消除不必要的負面影響。5、事件處理中要指定專人收集和保存相應現場圖片、影像、文字等資料,便于事件調查處理及企業類似事件防范。第六條 經理部在項目開工時應加強環境因素的調查和識別,制定相應措施和預案,對識別出的環境風險因素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并加強實施,以杜絕環境污染事件。第七條 該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行。第五章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20、保護員工職業健康及其相關權宜,促進安全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和諧項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結合項目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XX鐵路NXCQ-1標項目項目經理部一分部管段。第三條 職業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分部監督、各分部負責、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各分部內部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做好職業衛生工作。第四條 職業健康衛生工作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各分部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對本分部職業衛生工作的監督管理與考核負責。第五條 職業衛生工作是項目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六章 職業21、危害防治責任制度第一條 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制度。職業病:是指企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第二條 適用范圍公司所屬各單位和個人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第三條 防治方針22、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施工項目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這也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草食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第四條 職業病危害種類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單位的職業危害為二類1、 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鉆孔機、電鋸、振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噪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收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2、 高溫作業危害:長期的高溫作業可引起人體水電解質紊亂,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人體虛脫,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第五23、條 防護措施(一) 作業場所防護措施5.1.1、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種類,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5.1.2、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警示標志。5.1.3、在封閉的作業場所進行作業時,要采取強制性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進行通風,并派專人進行巡視5.1.4、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二)個人防護措施:5.2.1、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找我職業病防治的方法5.2.2、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戴防護耳罩,并減少噪24、聲作業的時間。5.2.3、長期從事高溫作業的施工人員應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并佩帶好防護用品。5.2.4、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單位應將檢查結果告知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第六條 安全檢查措施1、 單位職業健康管理人員除進行的經常檢查外,每年還定期組織其他部門進行聯合檢查,這種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這幾種檢查可以結合進行。2、 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并且必須建立由項目經理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以加強領導,做好這項工作。安全生產檢查應當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25、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并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 第七章 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一、職業安全健康宣傳1、項目部利用宣傳欄、公示欄進行職業健康宣傳。2、對勞務人員要通過會議、培訓、張貼標語、橫幅等形式開展職業健康宣傳。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1、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2、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訓凡新工人、新調入人員、新分配的大中專學生、來廠實習人員,由安全部門組織進行三級安全生產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工作,成績歸檔存查。 3、教育內容:1)黨和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作業場所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26、法、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等。2)項目部安全生產奮斗目標、管理組織、實施措施及生產工藝基本情況。3)綜合安全知識,項目部主要危險區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項目部的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總則。5)各工種的安全技術規程、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安全制度與規定。6)特殊工種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經驗教訓、防范措施、危害因素應急防范措施、勞動保護用品佩戴、使用規定等4、調換新崗位和采用新工藝人員的教育培訓1)凡調換新崗位人員和采用新設備、新工藝的崗位人員,要重新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作業。2)采用新設備、新工藝的崗位人員,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學習,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3)告知崗位工人,新設備、新設備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