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特種設備崗位安全責任及使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9652
2023-11-14
7頁
55.50KB
1、電廠特種設備崗位安全責任及使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電廠特種設備管理制度第一節、特種設備崗位安全責任制一、廠長安全責任制廠長是特種設備安全的主要責任者,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在特種設備安全方面具有法定的指揮權和決策權,同時,也承擔著特種設備安全的法定義務。其主要職責為:1、建立健全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制;2、組織制定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3、保證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工作,及時消除特種設備事故隱患;5、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特種2、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6、及時、如實報告特種設備傷亡事故。二、安全生產副廠長的安全責任制:安全生產副廠長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對全廠安全工作負有直接領導責任,協助主要負責人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作。1.對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協助廠長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落實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2.組織實施本企業中長期、年度、特殊時期安全工作規劃、目標及實施計劃,組織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3.編制和審核施工組織設計、特殊復雜工程項目或專業性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審批本企業工程生產建設項目中的安全技術管理措施,制定施工生產中安全技術措施經費的使用計劃; 4.領導組織本企業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3、工作,確定安全生產考核指標。 5.領導組織本企業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及時解決施工中的不安全生產問題; 6.認真聽取、采納安全生產的合理化建議,保證本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轉, 7.在事故調查組的指導下,組織特大、重大傷亡事故的調查、分析及處理中的具體工作。三、電廠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1、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應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管理工作。2、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檢定,制定本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3、督促特種設備使用部門及操作人員落實有關安全規定,確保特種設備4、安全運行;4、組織和指導開展特種設備專項活動;5、定期組織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安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整改;6、定期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7、組織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定期開展演練。四、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安全責任制1、從事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必須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2、遵守勞動紀律,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聽從指揮,保持本崗位設備的安全和清潔,不隨意拆除安全保護裝置,有權拒絕違章指揮。3、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不安全5、因素,應立即向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五、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職責1、電廠的特種設備管理機構為電廠安監站。2、全面負責電廠的設備管理工作,積極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設備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制度,結合電廠的具體情況,協助確定電廠的設備管理目標,制定規劃和措施,以提高電廠生產裝備技術水平、運行水平,提高電廠經濟效益。3、依據國際、集團公司有關條例、法規、標準、制度等,指導編制電廠各項設備管理制度、規定、細則等,并督促貫徹執行。4、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組織制定設備技術改造計劃與實施方案。審批設備檢修、大修計劃和設備購置和更新計劃,并檢查執行情況。5、加強設備管理隊伍建設,6、指導設備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人員素質。6、認真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設備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對電廠的特種設備的質量檢查、技術鑒定和驗收工作負責。7、負責特種設備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和竣工驗收工作。8、負責監督檢查設備的合理使用和維護保養,組織對設備狀況定期檢查考核,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隱患。9、組織特殊工種人員的培訓及管理。10、負責協助進行特種設備的質量檢查、技術鑒定和驗收工作。參與基建管理項目設計審查、設備選型和竣工驗收工作。11、負責特種設備檔案的記錄工作。第二節、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制度一、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1、有專人負責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工作。2、特種設備要有安全技術7、檔案,并應逐臺分別建檔(一機一檔),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2)特種設備使用證、注冊登記表(3)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報告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4)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5)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6)設備重大維修修、改造的有關技術文件;(7)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3、安全技術檔案必須齊、整潔、規格化,及時整理填寫。4、設備遷移或報廢,其檔案均隨設備調撥,設備報廢后,首先向質監部門辦理注銷手續,然后檔案由檔案管理員封存8、。二、特種設備的注冊登記制度1、每臺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應當填寫登記卡或注冊登記表,并按規定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提交有關資料,辦理使用登記,領取使用證后方可投入使用。2、使用租賃的固定特種設備,應使用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使用登記,并在有效期內的設備。3、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發生變化、長期停用、移裝或過戶的,應及時向原辦理使用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4、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后應將檢驗合格標志固定在特種設備顯著位置。三、特種設備報廢制度1、標準或者技術規程有壽命期限要求的特種設備或者零部件,或者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應當按照9、相應要求予以報廢處理。2、特種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后,必須到負責該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部門辦理注銷手續。四、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性能定期檢驗制度1、特種設備安裝過程中或重大維修竣工后,必須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實施監督檢驗。2、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定期對在用的特種設備進行的周期檢驗。3、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要求,在安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1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4、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周期劃分序號設備名稱特殊情況定期檢驗(鍋爐/壓力容器)外部檢驗內部檢驗水壓試驗1鍋爐無1次/年1次/年1次/6年不能進行內部檢驗1次/年1次/3年小型熱水鍋爐或小型汽水兩10、用鍋爐1次/水壓試驗前1次/水壓試驗前1次/2年小型蒸汽鍋爐1次/2年1次/2年2壓力容器(固定式)安全狀況等級為1-2級至少1次/年1次/6年每二次內外部檢驗期間內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狀況登記為3級1次/3年安全狀況等級為4級由檢驗單位擬定3起重機械無1次/2年冶金用1次/年4廠內機動車輛無1次/年5大型游樂設施無1次/年6壓力管道無在線檢驗1次/年1-2級至少1次/6年3級至少1次/3年經全面檢驗的管道一般應進行壓力試驗五、特種設備維修保養制度1、特種設備使用車間要根據特種設備使用的規范要求、使用年限、易損件磨損程度以及故障情況,編制設備的年度、月、周、日維修保養計劃。2、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11、應隨時掌握維修保養計劃的落實情況,并負責監督檢查,使特種設備維修保養制度化、規范化。3、維修保養工作切忌走過場、敷衍了事,維修保養人員應建立設備維修保養檔案記錄,應將每次維修情況、維修內容更換配件情況用文字記錄備案。4、當設備發生故障時,維修人員應迅速趕赴現場,根據故障現象,分析判斷故障原因,并針對故障原因實施有效地維修處理。當故障不能立即消除時,要詳細記錄,并及時上報。5、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設備要做到“四懂、三會”(懂結構、懂性能、懂規程、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發現設備運轉不正常、超期不檢驗、安全裝置不符合規定應立即上報。六、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考核制度1、電廠12、根據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配置標準、員工換崗和調動情況,制訂從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申報、培訓、申請考核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計劃。2、電廠定期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條件審核,保證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身體條件等符合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3、定期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安全教育和培訓應做出記錄。七、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制度1、及時編制所使用的特種設備年度檢查計劃,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部門及相關管理人員負責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2、對在用的特種設備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3、在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自行檢查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13、理。4、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所使用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尤其是要檢查是否存在“違章、麻痹、不負責任”的不良現象和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5、將安全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并對不同情況給予獎懲,以起到鼓勵和警示作用。八、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制度1、一旦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根據事故等級,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報告主管部門、當地政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2、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3、事故發生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4、事故發生地點、時間(年、月、日、時、分)。5、事故設備名稱。6、事故類別以及事故概況。7、人員傷亡、經濟損失。8、事故發生車間及有關人員,必須實事求是地向事故調查組提供有關設備及事故的情況,如實回答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并對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負責。9、按有關規定協助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10、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做到事故發生原因不查清不放過、有關人員沒有接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措施不放過,以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