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煤炭公司地質測量安全技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0119
2023-11-14
17頁
41.50KB
1、礦業煤炭公司地質測量安全技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礦業XX煤炭有限公司地質測量安全技術管理制度第1條礦地質測量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或行業最新頒布的規程、規范、圖例等技術標準,同時應認真執行公司已下發地質測量專業的其它有關制度、規定,建立健全檢查、考核、驗收、獎罰制度。第2條為了滿足設計及安全生產的需要,礦井應堅持進行年、月及臨時地質預報工作。第3條礦井受水害威脅的區域,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第4條礦井各類保護煤柱的留設,必須按有關規定審批2、。批準的煤柱,任何單位不得隨意采動和破壞。第5條協助安監部門搞好礦區“三防”、地質災害等危及安全的調查和處理工作。第6條協助安監部門定期對礦井相鄰的小煤礦,進行調查和監督。對影響安全生產的小煤礦,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并及時處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第7條 在貫通巷道接近貫通時,應按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以書面手續通知有關部門,杜絕因兩巷掘透發生的人身等一切事故。第8條 地質測量工作必須執行公司下發的以下相關文件。公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規定、周邊小煤礦管理、調查制度、水情水害預測預報制度、防治水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防治水管理制度、防治水實施細則等。 地質測量工作第七十七條日常地質測量3、管理1、年度、月度的地質及水文地質預測預報工作:每年12月25日前由地質人員提報下一年度的地質及水文地質預測預報書;每月25日前必須提交下一月的地質及水文地質預測預報,預測預報書必須由總工程師組織會審。內容如下:(1)按礦下達給各施工單位的年度采掘接續及月度作業計劃,根據鉆孔資料和生產中已揭露的地質情況,預測本區地質及水文地質、地質構造、煤層結構、煤厚變化、煤質等地質情況。(2)對工作面上的地表村莊、農田、溝谷、煤層露頭、水井、水泉、煤礦等情況描述清楚。(3)對安全生產有影響的因素(如富含水層、采空區、破碎帶、構造帶、斷層、地表沖溝等)提前預防措施。2、對生產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如斷層、構造帶、4、涌水等),地質人員要追蹤觀測并編報專項地質說明書,報總工程師。施工單位要編報安全生產技術措施,經總工程師審批后執行。3、加強原煤產量驗收管理工作,綜采工作面采高測量每50m進行一次,每次測點不少于15個。4、總工程師負責煤厚探測工作的管理。每條巷道施工過程中由施工單位每100m進行一次頂底板殘留煤厚探測,并于每月20日將結果報礦地質部門,由地質人員整理、素描、編錄繪制巷道寫實圖,巷道掘完后繪制巷道素描圖。5、地質部門在各工作面采后1個月內必須編制完成工作面采后總結,內容包括煤層、地質構造實際揭露情況與原預測預報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儲量變化情況、損失煤量及煤量損失原因,回采率計算,測量總結,其它開5、采技術條件的變化,影響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等,現時要定期對總結資料進行歸檔,并及時修改有關技術資料圖紙。6、地質測量人員必須及時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繪制本月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斷層、構造帶等。7、加強圖紙審核管理。各類圖紙必須嚴格進行會審,對所上的地形、地物、巷道全部仔細核對,不能出現差錯,對有疑問的地方必須到現場進行實測確認然后再上圖。所提交的圖紙必須有制圖人、審核人、部門經理、總工程師,經保證圖紙質量。第七十八條地測部門負責地質及水文井下探放水、貫通測量、控制測量、工作面地物調查等重點地質測量工程施工及隱患排查,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第五十九條綜采工作面地質說明書、掘進工作面地質說明書的編制必須認真規6、范,并及時提供相關單位。掘進、回采工作面地質說明書在編制作業規程前5天編制完畢經總工程師審批后提交給施工單位。地質說明書的編制內容要求:1、掘進區域或回采工作面的位置、范圍、標高,與鄰近回采區域、工作面的關系,地表及地物調查情況。2、根據已揭露的地質構造情況(包括斷層、褶皺、沖刷帶等),預測向新的回采區域或工作面內部延展變化情況以及對正常掘進或回采影響程度。3、對煤層的厚度、煤質、夾矸巖性、瓦斯、煤塵及自燃發火等情況進行詳細描述。4、對煤層頂(偽頂、直接頂、老頂)、底板的厚度、巖性及其變化情況進行詳細描述。5、說明回采區域或工作面的水文地質情況,主要含水層和主要導水溝構造與本回采區域、工作面關7、系,本工作面內鉆孔的封孔質量,最大涌水量的預計,對于特殊水文地質單元提出防水煤柱合理尺寸及探放水措施。6、計算工作面地質儲量、可采儲量、采出量、回采率及損失量。7、說明書中必須附有掘進煤層區域或回采工作面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計算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回采巷道實測(掘進工作面預想)地質剖面圖、井上下對照圖、煤層綜合柱狀圖、含水層等值線圖等。第六十條 掘進巷道貫通前,地測部門必須按如下要求下達貫通通知書。1、連采機掘進時,按單線貫通距離剩余150m時下達貫通通知書。2、綜掘機掘進時,貫通距離剩余100m時下達貫通通知書。3、炮掘巷道,貫通剩余距離巖巷為30m、煤巷為50m時下達貫通通知書。4、測量8、部門下達的貫通通知書必須提交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安全部、生產部門、通風部門、調度室、機電部門及施工單位等,接收人員必須簽字,測量部門留存。5、大型貫通(如貫通距離超過3000m、井筒及主要大巷或特殊工程等)必須有總工程師批準的貫通測量設計及說明書,其它貫通由測量主要負責人批準下達貫通通知書。6、下達的貫通通知書中必須有不小于1:500的貫通平面圖,交礦調度室,施工單位根據每班的進尺填繪進度,測量人員每日測量進尺,填繪進度,二者進行比照,出現問題必須及時找出原因進行處理。7、為保證長距離綜采工作面的貫通精度,要求皮帶運輸順槽按單方向掘進,不安排對掘或中間接力掘進,貫通點選擇在切眼。309、00m長的順槽實際中線與設計中線誤差不大于220mm。第六十一條測量部門應為礦井工程設計提供準確的測量資料,在提交資料前再由總工程師組織一次全面的審查,保證資料數據符合現場實際。第六十二條巷道掘進遇地質構造,地質人員應及時深入現場,根據觀測和調查資料及時編制有關圖紙,提出處理意見,并向總工程師匯報,研究解決方案和措施。第六十三條巷道開口時測量人員要提前按設計要求標定中腰線(如果需要標定腰線),掘進過程中要定期校核,及時延線。第六十四條地質人員在設計、掘進、回采階段應對儲量、煤炭回收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發現不符合規程要求或可能丟煤時,應及時提出,并填寫預防丟煤通知單報送有關領導及部門。測量管理10、制度一、 測量業務聯系制度1、測量工作與生產、設計、施工等應互相協作,互相配合,互相監督,有關業務聯系必須通過委托書,會議等制度進行。2、測量組應參與有關礦井采掘技術設計和生產計劃安排,掌握礦井發展規劃。3、設計部門需要測量組提供資料時,必須事先聯系,通知測量組,并寫明所需資料名細及提交時間。一般參照以下精神執行。(1)礦井技術改造、擴建、水平延伸等設計所需測量資料應在設計前3個月通知測量組,測量資料應在設計前5天提交使用。(2)回采工作面測量資料,應在采面掘完后半個月提出正式資料(3)掘進各類巷道所需的測量資料,應在前一個月通知測量組,測量組在設計或施工前半個月提出正式資料。(4)零星測量資11、料必須事先聯系,商定提交時間。4、開口放線必需提前通知測量組,并填寫開工通知單及開口放線圖,一般應提前三天將開口施工圖送測量組。5、井巷貫通,當貫通距離符合下列規定時測量組應下達貫通通知書。(1)單頭掘進貫通時,巖巷不小于米。煤巷不小于30米,機掘巷道不小于80米。(2)兩頭對掘貫通時,巖巷不小于米,煤巷不小于米。(3)貫通巷道長度不足規定的貫通距離時,貫通通知書在掛開口線后立即下達。(4)在開口放線,延測中腰線時,誤差超限或失誤時,作業人員要及時匯報,以便同生產部門協調處理,嚴禁私自改線。(5)施工巷道同舊巷貫通需要進入舊巷核實資料時,要提前三天通知測量組,并提出具體要求。6、重要的井巷貫通12、工程,設計部門要提前向測量組提供設計圖紙,并在總工程師主持下,通過業務會議共同確定貫通允許誤差,保證測量組有足夠的測算時間。7、施工單位要密切同測量組配合,為施工放線提供方便,如施工遇有中腰線損壞或懷疑時,要及時向測量組提出,以便檢校。8、機械設備或皮帶運輸機安裝時,設計部門應提前向測量部門提供安裝圖紙9、測量人員要根據設計圖及時核定現場實際停采線位置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動。10、留設保安煤柱時,地質組要根據測量組提供的受護點坐標提供地質剖面圖。11、遇到停掘、停采和復工時,調度室要及時通知測量組,以便安排進尺驗收。12、井巷工程每月底提前兩天收尺,報生產部、調度室。13、回采工作面掘完后,測量組13、必須在10天內提出下列資料: (1)導線、水準聯測成果。 (2)巷道實測平面圖、剖面圖。(3)平行度數據表。二、測量工作質量、事故分析制度全體測量人員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煤礦測量規程規范、地測標準化標準和有關技術法規等。凡因不遵循以上制度而造成的質量事故都因進行分析,并按造成工程質量和影響安全生產情況酌情處理:1、測量技術人員必須按職責范圍組織安排一切測量工作,在技術上負責認真審核施工圖紙、放線數據、原始記錄、資料提供通知單下達。2、大型貫通測量,應做到有設計、有方案、有總結、有圖紙,并由階段測量主管、測量工程師、組長負責落實,并做到對圖紙資料的及時分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一但貫通要及時由組長14、組織聯測復測,存在問題及時分析。3、測量組長必須帶領測量技術人員認真按規程要求標定中、腰線,并做好導線測量前的準備工作,將放線幾何關系抄在記錄放線本上,并及時校對,認真復查。4、組長、測量技術人員進行業內計算,必須經二人以上對算無誤后方可放線,未經技術主管同意簽字,標定錯誤應由本人負責,并進行分析。5、測量技術員要把好操作關,記錄關,前后視必須按規定進行,嚴格復測導線,工作中不得打鬧影響工作。6、貫通通知書下達必須按規定進行下達,內容要齊全,由組長負責審核,并下達到如下幾個單位:生產調度室、施工單位、通風部、安全部。大中型貫通要及時上報技術負責人。7、以上制度每個測量人員要嚴格遵守,一旦因工作15、失誤,不負責造成的質量事故要追究其責任者,并進行認真分析,按規定進行處理。三、測量資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1、為了對現行的作業方法進行科學鑒定,應對雙觀測值,閉合差進行統計分析,運用科學方法分析計算實際的測角中誤差,測邊中誤差,每公里的高差中誤差,以便鑒定現行作業方法是否適用。2、所有測量資料,必須交資料員集中統一保管。3、資料管理必須做到檔案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嚴格執行檔案管理規定和部頒標準化標準。4、接收圖紙資料時,要當面清點,辦好交接手續。5、各類施工圖紙,由資料員編號登記后,發給作業組,竣工后收回。6、各種原始記錄本,由資料員統一編好檔案號和頁數后,發給作業組,一年換一次本。7、導16、線計算本,由資料員統一編好檔案號后,發給作業組,一年換一次本。8、各種圖紙、資料、臺帳、記錄本,要編制索引、目錄,做到查找方便。9、各種臺帳一律用鋼筆書寫。10、根據各單位的資料提供單,3天內提出測量資料,向部門外提供,由組長簽字,主管批準,向礦外提供,由主管簽字,部門經理批準。11、提供資料時,資料員要做到:(1)寫清索引 (2)臺帳、圖紙、現場核實對照。12、 資料員在整理資料、編制臺帳時,遇有不清或疑點處,一定要向知情人查問清楚,不許機械照抄,更不允許無根據的技術處理。四、設備、儀器、工具使用保管發放制度1、測量人員要愛護儀器工具,每次上井后由各小組專人負責擦拭,擦拭完畢放入庫內專用儀器17、架上,不得隨意亂放,并經常保持清潔良好狀態。2、儀器工具由專人負責保管、維護、檢校和鑒定修理工作,借用、調撥、大修、報廢等應有主管和部門經理批準方可辦理。3、儀器和工具建立技術檔案和卡片,記錄儀器的規格、性能、入庫日期、使用時間,修理次數、精度、鑒定損傷記錄及存在問題,使用注意事項等。4、全站儀的使用必須經過培訓,方可上機使用,儀器由主測人保護。5、儀器每5年大修一次,每年要經國家計量檢查單位鑒定一次,并及時將檢驗、校正結果填在設備卡片上,符合使用標準的儀器方可使用。五、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各種測量儀器在使用時,應遵守以下規則:1、從箱中取出儀器之前,應先將三腳架支放好,腳尖牢固地踩人土中,架頭18、近似水平。若是可伸縮的腳架,應將架腿抽出后固定好。2、使用不太熟悉的儀器時,打開儀器箱后,應先仔細地觀察儀器在箱內的安放位置,以及各主要部件的相互關系位置,在松開儀器各部分的制動螺旋及箱中固定儀器的螺旋以后,再取出儀器。3、從箱中取出儀器時,應雙手握住基座或支架的下部。取出儀器后,應放在架頭上,并立即用中心螺旋固緊在三腳架上,然后蓋好儀器箱。4、操作時,在轉動有制動螺旋的部件(如望遠鏡,度盤等)前,必須首先放松相應的制動螺旋。無論何時、何種情況下都不能用強力轉動儀器的任何部分。當轉動遇到阻礙時,應停止轉動并查找出原因。消除后才能繼續操作。各部分的制動螺旋,只能轉動到適當程度,不可用力過度以致損19、傷儀器。5、操作及觀測時,不能用手指(特別是有汗的手指)觸摸透鏡。要注意避免眼皮或睫毛與目鏡表面接觸,以防止產生斑點。如透鏡上有灰塵,可用軟毛刷輕輕拂去,如有輕微水氣,可用潔凈的鹿皮、絲綢或專門的擦鏡紙,輕輕揩抹。6、儀器的各種零件和附件用畢后,必須放回儀器箱中固定位置上,不要隨意放在衣袋里或其他地方,以免失散和損失。7、在野外使用儀器時,不能讓儀器暴曬或雨淋,要用傘或特制布幕遮住陽光和雨水。在工作間歇時,儀器應裝箱或用特制的套子罩上(下部留有空隙,使罩內、外空氣流通)。8、在井下使用儀器時,要事先與可能受和被受影響的施工隊組取得聯系,盡量避免在受測量影響的區域內行駛車輛和人員,以及停止采掘活20、動,以保證視線良好、儀器不受碰撞或震動。9、儀器不能受撞擊或震動,在施測過程中,儀器應放在三腳架上時,作業員無論任何不得離開儀器。特別是儀器安置在街道、工地、畜牧場及井下巷道等處工作時,必須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儀器若需短距離(一般不超過200米)搬動時,應按下方法進行:小型儀器可連固三腳架一起搬移,但應把各部分的制動螺旋固定,收攏三腳架,一手持腳架,另一手托住整個儀器。普通儀器搬移時,不將三腳架腿張開,用肩托住三腳架,使儀器保持垂直。大型和精密儀器應裝箱搬移,普通儀器在路程較長或較難行走時,也必須裝箱搬運。10、儀器裝箱前,應首先蓋上物鏡罩并用軟毛刷刷去儀器外部的灰塵。微動螺旋、傾斜螺旋及腳螺21、旋等應旋到螺紋的中部位置,并放松制動螺旋。然后,仔細地一手抓住儀器,一手松開中心螺旋,平穩地從架頭拿下儀器,按原來的位置放人箱內,再略微固緊各部制動螺旋和箱中固定螺旋。以防萬一儀器在搬運過程中,被碰時,還有活動余地,不致受傷。關箱前應清點零件及附件是否齊全。裝箱和關箱時,如發生儀器放不好或蓋不上的情況,切勿硬擠硬壓,應認真查清原因后重新裝箱。蓋好箱蓋后,必須將搭扣好加鎖,只有在確認裝箱已妥善后,才可搬動。11、儀器應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保存,不能靠近發熱的物體(如火爐、電爐等)。當儀器由寒冷的地方搬至暖和的地方,或相應情況時,應等待3-4小時后,待箱內溫度與外界溫度大致相同時,才可開箱。此時,還22、應隨時檢查儀器箱是否牢固,有無裂縫,搭扣、提環、皮帶等是否牢固。 如發現有不完善的地方,應及時修理。12、使用全站儀的,要做到專人專用。井下使用全站儀時,要隨時檢查周圍環境的瓦斯濃度,只有在瓦斯濃度小于1.0%時,才開進行開、關機及施測工作。六、測量資料、技術報告等的審批制度1、三千米以上的貫通由測量工程師編寫技術設計,報部門經理及總工程師,經批準后執行,貫通后,編寫技術總結。2、三千米以下,二千米以上的非重要貫通,由測量工程師編寫技術設計,報部門經理批準后執行。貫通后,編寫技術總結。3、二千米以下的非重要貫通,由測量技術員編寫貫通測量技術措施,由主管批準后執行。4、各類報表,經主管或測量工程師審核簽字后方可上報。5、圖紙、資料銷毀前,要經測量工程師審查,主管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