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建工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及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1143
2023-11-14
10頁
31.40KB
1、道路改建工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及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第一章 環境保護總體目標2第二章 環境保護具體目標3第三章 健全環境保護體系3第四章 環境保護措施4第五章 環境保護管理制度6第一章 總則6第二章 職責6第三章 管理內容與控制要求7 環境保護管理體系第一章 環境保護總體目標 環境污染有效控制,資源節約利用,節能、節材和水保措施落實到位,努力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鄉鎮公路。堅持“少破壞、多保護、少擾動、多防護、少污染、多防護”,使環境保護和水土保護監控項目與監控結果達到有關文件的規定。 環境2、保護具體目標(1) 揚塵控制率達100%;(2) 施工污水沉淀后排放率達100%;(3) 噪聲影響控制率達100%;(4) 振動影響控制率達100%;(5) 對生活污水排放、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處理控制率達100%;(6) 施工棄土控制率100%;(7) 職工環境保護教育培訓率100%,貫徹執行率100%;第二章 健全環境保護體系一、 組織機構1、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現場技術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由主管生產副經理擔任,組員由各部門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部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日常具體工作。2、各作業隊成立以作業隊長為組長的環境保護工作小組,負責各項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的3、具體落實工作。3、各個作業隊內部設置兼職環境保護監察員,負責施工現場日常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二、環境保護管理領導小組職責1、項目部環境保護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貫徹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合同中規定的強制性條款。2、做好全體參建員工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員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意識。3、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責任制。明確從項目經理到現場操作人員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職責,組織逐級簽訂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包保責任狀。4、及時掌握施工現場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和要求,及時解決。第四章 環境保護措施一、施工準備階段根據“王小路”工程環境保護和4、水土保持特點,提出明確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及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經項目部組織審核通過后,納入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利用廣告、標語、宣傳手冊等多種載體廣泛進行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活動,使員工懂得環境保護與我們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增強員工對于環保、水保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守法的自覺性,將環保、水保貫穿于項目施工的全過程。二、 施工期間1、 噪聲控制措施加強噪音控制管理,對噪音超標的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加強維修保養,降低噪音。避免因施工方法不當而引起的噪音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對保護區環境的影響。機械施工運輸車輛在施工區域線路急彎處會車時減速慢行,不鳴喇叭。在慢速移動設備上采取遮蓋消音措施、或在移動區域內5、設置臨時隔音屏障,減少噪音傳播。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盡量降低夜間車輛出入頻率,夜間施工避免安排施工噪音很大的機械。適當控制機械布置密度,條件允許時適當拉開一定距離,避免機械過于集中造成噪音疊加。合理安排施工人員在高噪音區和低噪音區的作業時間。2、 揚塵控制措施砂石料鏟、運、裝卸一般應采用淋水降塵,傾倒的生活垃圾或易飛揚垃圾采取覆蓋措施。現場運輸道路指定專人用灑水車定期灑水,以防道路揚塵。運輸車輛不得超載。為控制車輛產生揚塵,易飛揚材料運輸采用淋水和篷布覆蓋等措施控制揚塵。車輛行駛避免猛拐、急剎車,防止拋灑,自卸車卸料后關好車門。需現場拌合材料的區域應進行地面硬化,并將拌合區封閉,盡量不使粉塵6、外泄,并在拌合機進出料口上方和地上料斗側面安裝噴淋設施,利用水霧除塵。工程竣工后,取土場、開挖面和廢棄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須植樹種草,防止水土流失。3、 廢水控制措施不得向河道排放、傾倒生活垃圾,或者在河、涵渠的灘地和岸坡存貯固體廢物。砼路面、路基養護產生的污水不得流入河道。現場拌合機及拌合料運輸設施等沖洗產生的污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將沉淀水用于灑水降塵或進一步處理后回收利用,或者排放。現場施工設臨時廁所,應選擇遠離河道及地勢較低部位,并應采取防漏措施,使用完成后及時掩埋。及時清理、清掃施工道路作業面,保持清潔,避免不潔凈物質與降水接觸,流入河道污染水體。4、 廢棄物控制措施項目部7、和施工現場的生活垃圾,按環保要求運至指定地點統一堆放。現場臨時用地、便道使用完畢后立即恢復原狀。廢棄的砂、石、土運至規定的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溝渠、河道內傾倒。三、 竣工驗收階段1、工程完工后應將現場臨時設施全部拆除,施工垃圾按規定運至指定的位置處理。2、工程完工后,現場臨時用地應立即造林歸還。同時嚴格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臨時設施、施工地點 、取棄土場地及其它施工區域做好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 第五章 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 為規范環境保護管理,落實環境保護責任,營造綠色環保工程,特制定本制度,以便管理執行。第二章職責第二條 項目部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領導項目部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8、。第三條 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項目部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日常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四條 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相關環境保護措施。第五條 作業隊要認真落實項目部的環境保護措施。 第三章管理內容與控制要求第六條 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1、 施工現場要做到干凈整潔,對各種廢棄物要進行回收,并分門別類存放,對能造成揚塵的廢棄物要采取覆蓋等措施。2、 施工現場泥漿、污水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泥漿、污水要經過沉淀池沉淀,將固體泥漿運送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進過沉淀后的水要重復利用,減少污水的排放量。3、 除有符合規定的裝置外,不得在施工現場焚燒其它可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的廢棄物,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做9、土方回填。4、 儲存油料的存放地點要在地面上做防滲漏處理,防油污滲漏到土壤中。5、 施工便道和路基施工前要標出填筑區域,不得隨意擴大占用土地。6、 建筑垃圾、渣土應在指定地點堆放,每日進行清理。裝載建筑材料、垃圾或渣土的車輛,應采取防止塵土飛揚、灑落或溢流的有效措施。應根據現場施工條件,設置機動車沖洗設施,沖洗污應進行處理。7、 要配備灑水車對施工運輸道路及時灑水,防止防塵。8、 路基、路面施工完成后,要及時對灑落地面的材料進行收集處。9、 路面、路基施工前,應向當地保護站取得聯系,將施工作業計劃、施工對保護區的影響范圍、影響程度及采取的措施等做出書面說明,以取得協作諒解。對有噪聲、震動的施工10、機械,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控制。盡量安排白天施工,砼路面如需要夜間施工時要對震動器采取降噪措施,降低噪音,減少對保護區的干擾。10、 對作業區域內的植被要進行妥善的移栽、保護,不得隨意踐踏和破壞。11、 棄土場選擇要盡量遠離自然保護區、河道等地區,選址要經過研究,施工現場棄土要合理利用,多余棄土要及時清運。12、 施工現場用柴油發電機,盡量避免夜間使用,如必須使用要采取降低噪聲措施。13、施工燃油機械要經常注意檢修保養,檢查其“跑、冒、滴、漏”情況,防止污染土壤。第七條 現場臨時攪拌機站的環境保護1、堆放的砂、石料要進行遮蓋。2、現場袋裝水泥入庫時地面鋪設一層塑料布,搬運時要輕拿輕放,防止水11、泥揚塵和灑落地面。3、混合料運輸車的出料口要密閉,每次出車前要進行檢查,防止材料拋灑在線路上。4、對混合料運輸車輛特別是輪胎要進行沖洗,防止將泥漿帶到公路上面,對沖洗用水進行回收處理重復利用。第八條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1、項目部利用原學校生活設施,污水用原排污管道,進行集中處理。2、現場施工設臨時廁所,應選擇遠離河道及地勢較低部位,并應采取防漏措施,使用完成后及時掩埋。3、剩余飯菜要袋裝處理,不得隨意拋灑。4、廢棄電池要設專門回收箱送到指定地點進行處理,不得同其他垃圾一同處理。第九條 遵守當地政府及保護區管理站對自然保護區做出的保護規定。第十條 環境保持措施基本內容1、棄土(渣)場環境防護:2、取土場環境防護;3、路基邊坡環境防護;4、山體坡腳環境防護;4、既有構造物(如橋、河堤及涵洞等)的保護:5、其他生產、生活場所、設施的環境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