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開采公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2438
2023-11-14
19頁
40.04KB
1、煤炭開采公司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加強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實現礦井安全生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程和技術政策,制定本制度。第一節:總則一、礦長是煤礦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礦井必須加強對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以礦長為首的安全生產行政管理體系和以技術負責人為首的技術管理體系。 二、分管安全、生產的副礦長應在礦長的領導下,負責礦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對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協調、解決,督促和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不2、安全隱患。技術負責人應對礦長負責,主管技術工作。對重大安全生產技術問題提出處理方案和措施,經礦長審定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由分管副礦長組織實施。 三、加強安全、生產、技術等職能部門的領導,強化責任、強化管理、強化監督、強化培訓,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范圍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職責、權限,并嚴格檢查考核。 四、礦井必須全面實行安全目標管理,積極開展質量標準化建設活動,嚴格檢查、考核、驗收和獎懲。 第二節:安全管理一、礦井必須建立健全各級行政領導、職能部門和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礦井必須嚴格遵守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標準和技術規范,建立健全安全目標管理、安全獎懲、安全技術措施審3、批、安全隱患排查、安全檢查、安全辦公會議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二、礦井必須執行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每月進行一次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隱患治理實行掛牌跟蹤管理制度,并做到項目、資金、措施、時間、人員、責任六落實。 三、礦井必須設置安全管理機構,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裝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積極參與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有權對任何作業場所進行安全檢查;有權參與設計、作業規程、措施的審查;有權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人員進行處理;對安全隱患有權要求限期解決;對有發生事故危險的作業場所,有權停止作業并撤出人員;負責檢查企業的安全技術措施費用的提取、使用和安全技術培訓等。 四、礦井必須對職工4、進行安全基礎知識和工種要求知識的教育培訓,并對安全教育培訓的效果進行嚴格考核。考核不及格的,不得上崗作業。礦井主要負責人必須經依法培訓合格,取得煤礦礦長資格證書;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依法培訓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五、礦井必須加強外來承包工程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外來承包工程施工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嚴格遵守礦井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規定。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對外來承包工程施工單位的人員要與本企業職工一樣,同培訓、同管理、同檢查、同考核。 六、煤礦井下使用的涉及安全生產的產品,必須經過安全檢驗并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未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不得使用。試驗涉及安全生產的新技術、5、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前,必須經過論證、安全性能檢驗和鑒定,并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七、礦井必須編制安全技術發展規劃和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安全技術措施所需費用、材料和設備等必須列入礦財務、供應計劃。安全技術措施費用的提取和使用,必須符合有關規定。 八、礦井必須編制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礦井每年必須至少組織一次礦井救災演習。 第三節:設計管理一、礦井延深水平設計,必須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按管理權限報公司審查批準。工程竣工后,由原審批單位組織驗收。 二、礦井主要生產系統技術改造工程項目。按管理權限依法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工程竣工后,由審批部門組織驗收。 三、采區設6、計由礦井負責組織編制,按管理權限報公司審查批準。采區移交生產前,由原審批單位組織驗收。 四、采掘工作面設計由礦編制,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 五、建(構)筑物下、鐵路下、水體下(簡稱“三下”)開采時,必須經過試采。試采前,必須按建(構)筑物、鐵路、水體的重要程度以及可能受到的影響,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采設計。可行性研究報告報省煤炭工業局批準,開采設計報公司審查批準。試采結束后,必須提出試采總結報告,報設計審批部門審查。 第四節:現場管理一、采掘工作面開工前必須有批準的作業規程(含安全技術措施)。重要工程,如大硐室開鑿、巷道維修、大型設備安裝、開門口、過斷層等,在開工前都必須有批7、準的安全技術措施。規程、措施無審批,不得現場施工。 二、采掘作業規程必須經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執行。技術負責人對作業規程編制質量負責,組織有關職能部門進行會審。違反采掘作業規程施工的嚴格追究采掘區隊長的責任。有自燃發火傾向煤層的采掘工作面必須編制防治災害的專門安全技術組織措施。每個采掘工作面,都應根據本煤層和鄰近采區的地質和礦壓觀測等資料,作為編制采掘工作面規程的依據和內容,合理確定采掘工作面的頂板管理方法、支護方式。采掘工作面應實行正規循環作業,提高單產單進。采掘作業規程的勞動組織和循環作業圖表,應采用先進的工藝流程和合理的勞動定額,作業圖表應隨條件變化及時修改,由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實行。8、 三、所有工程,都必須有工程質量標準,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并有記錄備查。 巷道失修率一般不超過7%,嚴重失修率不超過3%。因巷道、硐室長期失修率造成停產或傷亡事故的,嚴格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四、所有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和主要車場都必須設有完善的通訊設施,做到調度指揮靈活及時。 五、各級管理人員必須經常深入采掘一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必須執行管理人員下井 登記制度,凡遇到問題需要管理人員下井處理而未下井處理,以致發生事故,以及管理人員下井發現問題未提出處理意見或對重大隱患沒有制止而發生事故的,應追究責任,予以處理。 第五節:回采一、嚴格采煤方法的審批制度。礦井開采必須堅持采用正規采煤9、方法。確需改用 非正規采煤方法,不具備兩個安全出口時,必須按管理權限上報公司審查批準。 二、回采工作面在投產前,由礦組織各職能部門及有關人員驗收,驗收不合格不得投產。 三、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老頂來壓、過斷層、過破碎帶、過老空、工作面收尾等,必須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技術措施,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分管礦長應組織安監、生產等部門管理人員和區隊長在現場指揮。 四、綜采工作面端頭支架應與綜采支架相配套,使用其他形式端頭支護管理頂板時,必須制定措施,由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 礦井應制定回采工作面支護質量、頂板監測及礦壓預報制度,并認真執行。礦壓觀測資料的收集應及時反饋,指導生產。 五、為保證工作面支護強10、度,應做到泵站壓力符合規定要求,乳化液配比符合規定,乳化液系統不得有漏液現象。泵站工必須攜帶濃度測試儀,每班檢查乳化液濃度不少于二次,并作好記錄。底板松軟的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必須加裝柱鞋。綜采工作面支架推廣使用初撐力保證閥,預留壓力表插口。嚴禁使用漏液、損壞、失效的液壓支架和支柱。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并有防倒措施,嚴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設支柱。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六、回采工作面必須建立設備運轉及檢修制度。采煤機、刮板運輸機、轉載機、膠帶輸送機、泵站、電氣設備等管理責任到人,每天停產檢修時間不少11、于4小時。 七、回采工作面應保證達到“三直一平兩順暢”的要求。遇到底板松軟,過破碎帶等情況時,應增設特殊支護進行管理頂板。 第六節:開拓掘進一、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生產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編制礦井水平接續、采區接續、長期規劃和編制年度生產計劃,按管理權限上報公司審查批準。 二、礦長和技術負責人應定期召開采掘平衡會議,解決落實有關問題。尤其要落實“三量”(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有關規定要求,確保生產正常接續。 三、水平、采區和工作面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實現正常接續。高、突礦井和高承壓水礦井,必須有足夠的瓦斯預抽時間和疏干放水、物探、隔離及底版加固的時間。 應以提高采、掘、運機械化程度和工作面、采12、區、水平的合理集中生產、建設高產高效礦井為目標,把生產環節改造、改革開拓部署、優化巷道布置作為重要技術基礎工作。 開拓掘進應推廣機械化作業,推廣錨噴支護先進技術。掘進工程質量必須達到質量標準化要求,做到一次成巷。 四、巷道貫通必須制定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防止透水、有害氣體超限、通風系統混亂、爆破著火、崩壞設備、貫通傷人和冒頂。當兩個工作面相距20m、煤巷綜合機械化掘進巷道相距50m時,必須停止一個工作面,實行單工作面施工。在此之前,地質測量部門必須下達貫通通知單,報告技術負責人,并以書面形式通知有關施工單位 。貫通工程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巷道貫通必須由分管副礦長組織技術、13、安監、通風、地質測量、調度等部門人員和掘進區、隊長分班負責到現場指揮。 五、掘進過斷層、集中應力區、冒落帶、石門揭煤附近的三角區及巷道開門等事故多發地段,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報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在掘進過程中,必須由分管副礦長組織 安監、生產部門人員和掘進區隊長到現場指揮。掘進工作面在永久支護之前,必須使用安全可靠的臨時支護或金屬前探梁,嚴禁空頂作業。架棚支護的掘進工作面,在爆破前必須對支架進行加固,加固范圍和方法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煤巷錨桿支護應加強錨固力的檢查,錨固力不得低于設計值的要求。第七節:地質測量及防治水一、礦井地質測量部門要按有關規定編制各種圖紙、臺賬、原始記錄資料等,并做14、到填繪、修改及時準確,內容齊全。按有關規定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填報各類報表、資料及圖紙,實行交換圖制度,接受監督和檢查。礦井生產地質報告810年必須修編一次,并報省煤炭工業局審批。應積極采用先進技術,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地質測量工作質量、效率。重大地質測量工程,如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補充勘探、礦井防治水、地面控制網測量、航測地形圖、大型井巷貫通測量、巖層移動觀測等,應根據生產和安全的需要列入年度計劃,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二、礦井地質測量部門要按有關規定為各項工程設計提供準確的地測資料。有關采掘工作面設計所需地測資料,應根據設計要求及時提供。 三、礦井地質測量部門要為井巷施工提供掘進15、地質說明書、地質預報、水害預報和透老空預報書。巷道掘進突然遇到地質構造或突水等異常情況時,地測人員應立即深入現場,根據觀測和調查資料及時分析,提出處理意見,并向技術負責人匯報。巷道開門口時,地測人員要提前標定中腰線,掘進中要定期校核,及時延長。 四、礦井地質測量部門要提供工作面地質說明書,預測工作面范圍內的隱伏斷層、陷落柱、沖刷帶等構造以及受水威脅情況,厚煤層綜放工作面還要按規定探測煤層厚度。 五、受水害威脅的礦井,應對水文地質與水害情況進行探查,并根據技術論證和評價,制定綜合性的治理措施。 六、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管理體系,配備專職技術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害隱患定期分析及排查制度,16、對查出的隱患要及時提出防治措施,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由安監部門監督實施。防治水工程要編制工程設計,經礦長批準后列入安措工程計劃,由技術負責人組織實施;重大的項目必須按管理權限報上級煤炭工業局批準后實施。 七、受水害威脅的區域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查清水文地質情況后,提出防范措施。經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組織實施。 八、礦井邊界隔離煤柱必須按有關規定留設。未經上級批準,不得隨意采動和破壞。變更邊界煤柱時,必須編制專門設計報省煤炭工業局批準。當發現因開采破壞,煤柱尺寸不能滿足規定時,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補救,以防淹井危及鄰礦。 九、地測部門應對礦區范圍內及周圍開采、17、積水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及時填繪在采掘工程平面圖及有關圖紙上。開采水淹區域下的煤層或廢棄的防水煤柱時,必須編制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按管理權限報上級煤炭工業局批準后實施。 十、受水威脅礦井必須按規定設置井下的防水閘門和水閘墻等防水隔離設施。防水閘門應有專人管理,要建立健全檢查和維修制度,每年由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兩次關閉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八節:機電管理加強礦井大型固定設備的管理,必須建立健全大型固定設備的技術檔案。 一、主副井提升設備的各個部位及各種保護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查和試驗。運行中的設備,必須每年進行一次檢查,每3年進行一次測試,認定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每日不少于2-4小時的檢查維18、修時間。主、副井絞車司機和維修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相應資質并持證上崗。 二、 必須安裝兩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風機裝置。其中一套作備用,備用風機必須能在10分鐘內開動,通風機必須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分鐘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專職司機應每小時將運轉情況填入記錄簿內。 三、主排水設備的水泵、水管、閘閥、底閥、引水裝置、排水用的輸配電裝置、線路,每年雨季前必須全面檢修一次,并對全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水倉、水溝、沉淀池的淤泥應及時清理,雨季前必須清撈一次。 四、壓風機必須有壓力表和安全閥,各種保護裝置齊全可靠。壓風機和風包應分開放置,司機持證上崗并按規定巡視檢查設備,作好記錄。 五、建立健全設19、備、電氣、防爆、小型電器、電纜、配件、油脂專業化管理制度,做好領取、發放、檢驗、檢查監督和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六、機電設備、電纜、線路要實行圖牌板或微機管理,做到賬、卡、物、圖、牌板相統一。設備應實行動態管理,檢查人員必須認真檢查井下所有移動設備的安裝使用情況。新工作面安裝的設備和采后收回的設備都必須進行交接驗收,辦理手續。設備和配件實行更換制度。嚴禁將主要設備拆套拆件使用,如特殊需要應經分管領導批準。 七、機電設備的使用和操作實行專職制。設備維護實行崗位責任制、巡回檢查制、現場交接班等制度。主要設備實行包機制,設專職司機和維護工;小型移動設備必須明確兼職司機或兼職操作人員。已實行集中20、操作或遠距離控制的設備,必須有專職的維護工。采、掘、運等移動設備的安裝,必須按設計和安裝計劃作業。安裝地點的礦建工程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后,應有機電、安監、生產等有關人員檢查驗收、試運轉,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八、井下電氣設備的過流、漏電、接地安全保護裝置的裝設,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電器設備的繼電保護必須按規定進行計算、整定和校驗,并保持靈敏可靠。井下電氣設備嚴禁失爆。 九、主要設備,應按規定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技術鑒定、試驗,并提出報告。保持設備性能完好。 十、堅持日常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相結合的設備檢修制度,推行設備的狀態檢測、故障診斷,適時檢修。主要設備的大修及質量驗收,由分21、管領導組織實施。及時編制設備年、季、月度的大、中、小修計劃,落實資金并認真組織實施。設備停產檢修日每年不少于12-15天,主要大型設備每日不少于2-4小時檢查維修。綜采、綜掘設備每日不少于4-6小時的停機檢修時間。 十一、必須制定設備更新改造規劃和年度計劃,遵守國家頒布的設備更新目錄和規定的更新時間,列入年度計劃。必須提足用好設備折舊費,保證老、舊、雜設備的更新改造。 十二、分管領導組織機電、計劃、財務等部門每年要編制設備大修理計劃,費用列入成本。由機電部門組織實施,每季進行一次檢查驗收。 第九節:礦井運輸一、由機電部門制定架空乘人裝置、電機車等裝置的運行管理制度,及軌道、礦車、平板車、小絞車22、的管理辦法。運輸設備司機必須持證上崗,所有運輸設備必須做到:維修有要求、運行有制度、安裝有標準、技術有規范、管理有辦法。 二、電機車的警鈴、閘、連接器和撒砂裝置有任何一項不正常,都不得使用。必須完善信號及通訊裝置,三臺以上機車設調度并裝設機車通訊,行車必須使用紅尾燈,設置信號集中閉塞系統,區間加裝閉塞信號。 三、井下運輸巷道應設置醒目的警標、巷標、路標等各種標志牌。交叉道口應設防止側面沖撞的裝置,主要交叉點及彎道處應設道岔指示器或預警燈。軌道運輸上下山必須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的制度。上下山運輸必須有防跑車裝置、跑車防護裝置、行人監測裝置、人車沿線隨時發送緊急信號的裝置等齊全的安全設施23、。上下山和每個交叉路口必須安設聲光報警器,斜巷各車場必須裝設使用靈活、有效、可靠的阻車器。在變坡地點以下略大于一列車長度處必須設置常閉式擋車裝置,該裝置應與阻車器聯動。井下1.2m以上的運輸絞車,必須安裝緊急制動閘、工作閘、聲光信號和內、外過卷保護裝置等。小絞車必須安裝牢固、可靠,使用期半年以上的要打永久基礎。 四、帶式輸送機和刮板輸送機的管理實行維修包機責任制。井下帶式輸送機應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設置各類安全保護(打滑、堆煤、跑偏、超溫、煙霧、自動灑水)和信號裝置,確保靈敏可靠。井下必須使用阻燃膠帶,并具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出廠檢驗合格證等合格證明。膠帶入井前,必須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檢驗合24、格后,方可入井使用。帶式輸送機運行的巷道必須保證設備安裝、檢修必要的斷面,行人側不得小于0.7m,另一側不得小于0.5m。在帶式輸送機巷道內每隔50m要設置支管和閥門,在機頭、機尾處分別配備不少于25m的膠管,放置不少于兩只滅火器和0.2m3沙子;防火水管水源要可靠,水壓要符合使用要求。 五、礦井運輸應做到技術資料齊全、完整。應有礦井運輸系統圖、行車記錄、主要運輸設備的各種圖牌板、維修和大修技術記錄檔案、配件圖冊、各項運輸設備安全裝置和關鍵部位的檢查試驗記錄、電機車制動試驗記錄和報告等。 第十節:礦井通風與安全一、礦井必須有完整的通風系統,采掘工作面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并保證通風系統穩定、合25、理、可靠,嚴禁出現不合理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改變礦井、一翼或一個水平通風系統時,必須按規定報公司審批;改變采區或采煤工作面通風系統時,必須報礦技術負責人審批。 二、礦井通風能力每季度核定一次,礦井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 三、隨生產發展,不斷改善和優化礦井通風系統,必須堅持“以風定產”的原則;礦井每五年進行一次主扇風機性能測定;礦井每三年進行一次礦井通風阻力測定,每季度進行一次通風網絡系統的綜合評價。 四、每年由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制防止煤層自燃發火的綜合措施,充分利用束 管監測系統,為采空區的防火提供科學依據,回采工作面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封閉,沿空送巷的掘進巷道,必須采取噴漿堵漏等措施26、。 五、由礦技術負責人每半年組織有關人員對全礦巷道支護情況全面普查,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 六、井下各地點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風量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七、加強局部通風管理,掘進工作面供電實行風、 掘供電分開,臨時停工的掘進工作面必須保證正常通風和按規定檢查瓦斯,長期停風的掘進工作面必須在停風后24小時內封閉,恢復停風區內通風時,必須預先編制排放瓦斯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審批,由救護隊實施,安監、通防部門現場監督執行。 八、回采工作面和煤與半煤巖掘進工面的作業規程中必須有防止煤層自燃發火的安全技術措施。 九、局部通風機必須完好,電氣部分必須防爆,井下必須使用阻燃和抗靜電的風筒。 十、回采工27、作面和煤與半煤巖掘進工面必須安設瓦斯電閉鎖裝置。 十一、主要進、回風巷之間,采區進、回風之間和運輸頻繁地點設置的風門,應設自動閉鎖裝置或設專人看管。 十二、必須配齊經過專門培訓的爆破工;爆破必須使用水炮泥,炮眼封泥長度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放炮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制度。使用毫秒雷管時,最后一段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毫秒。 十三、礦井有完善的防塵系統;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降塵措施,使采掘工作面的粉塵濃度符合規定;按規定設齊隔爆設施。 十四、每年必須編制礦井外因火災的防治措施。礦井地面必須設置不少于200立方米水量的消防水池及管路系統。進風井口應有防火鐵門或防止煙火進入礦井的安全技術措施。對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廠等應有嚴格的防火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