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3171
2023-11-14
10頁
32.50KB
1、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26-10前 言本標準按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整合修訂。本標準由質量安全部提出。本標準由質量安全部負責組織起草。本標準經質量安全部、生產中心、人力資源部等相關部門會簽,質量安全部部長審核,主管廠級領導批準。本標準為首次發布。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制度1 目的和范圍為了確保企業的安全生產,提高全員的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2、意識,在員工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員工懂得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掌握安全生產的操作技能,預防傷亡事故及職業病發生,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新入廠職工、特種作業人員、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班組長、變換工種和“四新”人員、復工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的安全健康教育。2 規范性引用文件無3 術語和定義 無4 職責4.1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制定工廠職業安全健康教育計劃和開展專業專項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4.2質量安全部配合培訓工作的組織落實。4.3 各部門負責制定本部門職業安全健康教育計劃,組織本部門的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4.4 各生產班組負責組織開展本班組的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工3、作。5 管理內容與方法5.1 新職工進廠的三級教育 企業實行“三級”(企業、車間及部門、班組)職業安全教育培訓。新入廠職工在分配工作前必須接受工廠“三級”職業安全健康教育,未經“三級”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勞動或單獨操作。.1 廠級安全教育培訓:由人力資源部和工廠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講解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國家安全生產方針及相關法律法規、工廠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入廠安全須知、勞動紀律、有關事故案例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得少于12學時,并做好教育培訓記錄。.2 車間級安全教育培訓:由技術中心管理部負責人(各部門的負責人或安全員)負責講解本部門生產性質、規章制度、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4、安全注意事項、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得少于8學時,并做好教育培訓記錄。.3 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由班組長或班組安全員負責講解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生產設備、工具、安全裝置、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確使用方法,事故案例及應急處理方法等。培訓教育時間不得少于8學時,并做好教育培訓記錄。 三級教育培訓工作完成后的培訓記錄交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保管,并由人力資源部和生產部建立臺帳進行備案。5.2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復訓教育 本企業特種作業人員包括的范圍:電工、電氣焊工、天車工、電梯工、司爐工、水處理工、廠內機動車司機共七個工種。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和安全操作5、技術培訓,并經嚴格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以保障安全生產。.1 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按照國家制定的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標準,經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相應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可上崗操作。.2 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由國家統一印制,地、市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簽發,全國通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包括安全技術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以實際操作技能考核為主。 離開特種作業崗位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人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定期進行復審(持證有效期2年),未按期進行復審或復審不合格者,其證件自行6、失效。對調離特種作業崗位的,其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不再進行復審。5.3 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教育培訓5.3.1 對中層及中層以上干部的教育培訓分為安全生產培訓和安全資格培訓。其中主要的內容包括:a)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相關標準及有關行業的規章規程和規范;b) 安全生產管理 基本知識、方法與安全生產技術,有關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專業知識;c) 重大事故防范、應急救援措施及調整處理方法、重大危險源管理與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原則;d) 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e)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培訓教育的方式可采取統一組織安排集中學習,也可采取指定學習內容發放學習材料,自學統一考試等方式,安全7、生產管理培訓的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每年再培訓時間不得少于8學時。5.4 班組長教育 班組長教育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工廠特點,進行法律法規、安全技術常識、崗位危險源、危害因素控制、班組安全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一般情況下每年組織一次。 生產中心(各部門)可根據自身的工作特點和需要組織開展對班組長的教育培訓工作,具體的時間和頻次自行安排決定。5.5 變換工種和“四新”教育 職工因工作需要變換工種,生產中心應先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及崗位技能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16學時,培訓教育完成后將培訓的記錄和考核結果報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認定后,下達人事令。 在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或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要8、對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5.6 職業健康教育 對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應進行職業健康教育。教育的內容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預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常識。 對領導干部應進行國家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職業安全健康標準等知識教育,使其掌握本企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布情況和危害程度。 對工程技術人員應進行預防職業危害的工程技術措施,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時應具備的職業安全健康的相關知識的教育。5.7 全員教育 全員教育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要做到重點突出、形象生動、簡單明了、喜聞樂見。可采用授課、輔導考試、電化教育、9、宣傳圖片等方式進行。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安全生產新知識、新技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案例分析等。 全員教育可結合企業開展的安全管理活動進行或專門安排計劃進行,培訓的時間不少于8學時,一般每年至少組織一次。5.8 復工教育 職工因病、因傷、因事或其他原因離開工作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重新上崗時,必須進行部門和班組級的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同“新職工入廠教育內容相同”。 復工人員的兩級教育的時間可比新職工入廠教育的時間略短,但兩級教育的合計時間不得少于8學時。5.9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主要分安全生產培訓和安全資格培訓,主10、要以參加上級主管部門舉辦的安全生產專業知識教育培訓為主。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內容有:a)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有關行業安全生產的規章規程、規范和標準;b) 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技術、職業健康和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有關行業安全生產管理經驗;c)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及調查處理方法;d)事故現場勘驗技術,以及應急處理措施;e)重大危險源管理與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方法;f)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g)本企業職工危害作業點的分布、危害程度,并根據其理化特性應采取的防護技術、措施和方法;h)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學時,每年再培訓不少于8學時。5.10 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培訓記錄的管理。 以上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教育計劃由各部門按照本制度規定的職責編制教育培訓計劃,于每年度11月份報人力資源部按照人力資源管理程序的相關規定進行審批、匯總后編制年度工廠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列入計劃的教育培訓項目由各負責部門組織實施。 由于特別需要未列入年度教育計劃的項目可由各部門向人力資源部提出申請,得到批準后組織實施。 各部門在組織開展對職工的培訓教育時要認真做好和保留好相關的記錄,對自辦培訓班的部門在培訓工作完成后要按照人力資源管理程序的規定填寫自辦培訓班綜合記錄報人力資源部備案。6 記錄清單及格式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