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安全工作頂板管理制度附表.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3283
2023-11-14
12頁
35.33KB
1、煤礦生產安全工作頂板管理制度附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煤礦頂板管理制度為進一步加強XX煤礦頂板管理工作,杜絕頂板事故發生,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XX集團技術管理規范及公司有關要求,制定本制度,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回撤、安裝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須嚴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頂板管理工作。一、頂板管理領導組為確保本制度的嚴格執行,礦成立頂板管理領導組,負責組織、協調頂板管理的各項工作,檢查、落實、考核本制度的執行情況。組 長:曹廣遠副組長:賀東利 劉清華 王 凱 劉 超 伍慶風 崔 忠 張 輝成 員2、:安委會成員領導組下設日常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生產科,生產科科長任辦公室主任,相關科室井下工程技術人員為辦公室成員,辦公室負責頂板管理的具體事宜。二、責任劃分1、生產科負責組織頂板隱患排查,匯總排查結果,建立頂板管理巷修臺賬,安排、協調頂板隱患整改處理,落實隱患閉合等,全面負責礦井的頂板管理工作;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按輕重緩急編制切實可行的巷修計劃并監督落實。2、生產科負責礦井巷道支護設計、頂板支護管理及礦壓數據收集管理工作;同時,貫徹執行公司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巷道支護設計、規定,并結合實際,指導相關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工作,3、地測科負責采掘工作面地質情況的預測預報,及時提供相關資料,3、作為設計支護參數的重要依據。4、通風科負責排查主要通風類巷道是否滿足風速要求。5、安檢科負責監督檢查頂板管理措施的貫徹執行情況,并組織各業務部門定期進行檢查。6、綜采隊負責采煤工作面機巷、采煤工作面、風巷頂板排查及日常維護工作。7、掘進隊負責責任區內頂板巡查和巷修工作,并負責所施工巷道在移交前所有的頂板管理和巷修工作。8、機運單位負責對責任范圍內的巷道進行日常頂板排查,并進行“敲幫問頂”, 處理好頂板危險源,對于超出能力范圍的隱患及時上報生產科進行協調處理,對于能夠及時處理的隱患,本著“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由管轄該區域的單位進行及時處理,如不處理造成事故的,責任全部由管轄該區域的單位承擔。4、(附件1:敲幫問頂記錄表)三、頂板管理具體要求1、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1)巖巷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迎頭割巖(放炮)后必須采用前探梁或帶柱鞋點柱作為臨時支護,施工錨桿、安裝錨桿時必須在臨時支護下進行。架設前探梁之前必須由外向里進行敲幫問頂,不得站在無支護的頂板下敲幫問頂,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錨桿施工前應檢查前探梁背頂是否嚴實,護頂是否有效,施工時不得拆除臨時支護。上山掘進期間,巷道斷面內垂直高度大于2m部分應配合錨桿、錨網進行支護,防止施工期間迎頭片幫。頂板破碎時,縮短循環進度,每循環進度不得大于錨桿間距加最小控頂距之和,循環進度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工作面每次放炮前后,必須對迎頭5m內支5、護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有錨桿螺帽松動的必須立即進行二次緊固,發現有撕網現象,必須及時更換新網。每次噴漿前,必須對噴漿范圍內錨桿進行二次緊固,并充分沖塵,將巷道幫、頂沖洗干凈,噴漿后,灑水養護不得低于7天。巖巷掘進工作面施工錨桿、錨索(托梁)和噴砼支護須嚴格按照設計參數執行,滯后距離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 施工炮眼(割巖)前必須再次找凈巷道迎頭20m內頂板的活矸、危巖。 因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永久支護方式達不到控頂要求時,區隊應根據生產科下發的業務聯系單及時編寫補充安全技術措施,更改支護方式。(2)煤巷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迎頭割煤(放炮)后必須采用前探梁作為臨時支護,并在作業規程中明確相關內容。架設6、前探梁之前必須由外向里進行敲幫問頂,不得站在無支護的頂板下敲幫問頂,防止冒頂事故的發生。架棚施工前應檢查前探梁背頂是否嚴實,護頂是否有效,施工時不得拆除臨時支護。頂板破碎時,縮短循環進度,支護緊跟迎頭(炮前),必須編制有防片幫、冒頂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炮掘工作面,迎頭10m范圍內必須采取防倒架措施。煤巷掘進工作面施工錨桿、錨索(托梁)支護須嚴格按照設計參數執行,滯后距離必須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巷道掘進遇到特殊情況(地質構造、過巷道、老空、及頂板巖性變化等),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巷道掘進施工要連續作業,臨時支護后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永久支護,嚴禁長時間使用臨時支護。2、采煤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1)7、回采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工作面液壓支架(特殊地段含單體柱)初撐力符合作業規程規定,有現場檢測手段。工作面液壓支架的中心距、架間隙、直線度、端面距等參數符合作業規程規定,支架不超高使用,接頂嚴實,支架不擠不咬,相鄰支架頂梁無明顯錯茬,支架編號清晰。工作面傘檐長度、特殊地段特殊支護齊全,符合作業規程要求,工作面控頂范圍內頂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頂板沒有臺階下沉情況。工作面回采期間遇到特殊情況(過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區域)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工作面安全出口暢通,端頭支護形式,超前支護形式、距離(架棚巷道含超前替棚距離)、單體柱初撐力符合作業規程規定。上、下順槽放頂線與工作面放頂線平齊,8、擋矸有效,局部懸頂和冒落不充分(懸頂面積大于2m5m)的區域采取措施,順槽內無空幫、空頂現象。單體柱有防倒措施,工作面擋矸網按照作業規程進行敷設。工作面處理漏頂、片幫等事故時按作業規程及專項技術措施要求進行。工作面布置礦壓觀測設備,兩巷設置觀測基點,加強工作面動態監測,并將觀測記錄上交生產科。工作面堅持帶壓擦頂移架、跟機移架,頂板破碎區域要進行超前移架,放頂煤工作面嚴格按照多輪間隔順序放煤。工作面在檢修期間嚴格按照作業規程的要求進行煤層注水,確保工作面煤墻的穩定性。對于頂板破碎影響正常生產時經生產科鑒定可提前注馬麗散進行加固。(2)安裝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工作面單體柱初撐力、拆除安裝支架時影響區9、域內單體柱的數量、位置符合安裝安全技術措施規定。工作面特殊支護區安裝支架時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工作面安裝支架后接頂不實區域使用直徑不小于180mm的半圓木背實。工作面支架安裝后方可拆除切眼內安裝區域原支護體,嚴禁提前拆除。(3)回撤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工作面收尾期間防護網、鋼絲繩及其他特殊支護參數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出架空間的支護形式、支護參數符合回撤安全技術措施規定。工作面上出口加強支護形式、單體柱初撐力、上順槽加強支護形式符合作業規程要求。3、巷修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1)采用鉆爆法刷擴巷修區隊的頂板管理嚴格按照巖巷掘進工作面頂板管理的相關要求執行。(2)采用風鎬刷擴巷修工作面按照以下要求執行:10、巷修單位必須按照當月巷修計劃及生產科日常下發的巷修業務聯系單進行維修,生產科對巷修地點嚴格按照采掘工程質量管理規定進行檢查及驗收。巷修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并在措施中明確臨時支護形式、數量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項。進入巷修地點前必須由外向里進行敲幫問頂,不得站在頂板破碎地點進行敲幫問頂,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在獨頭巷道進行維修時,必須由外向里進行施工,嚴禁維修人員站在維修范圍以里,嚴禁分段進行維修。撤掉支架前,應先加固工作地點前方至少3m范圍內的支架,架設和拆除支架時,在一架未完工前,不得中止作業,撤換支架的作業應連續進行,不連續作業時,每次工作結束前,必須接頂封幫,確保工作地點的安全。撤換頂、底板松11、軟地點的支架,或在巷道交叉口處、冒頂區進行維修時,必須在支架之間用拉桿支撐或架設臨時支護。維修傾斜井巷時,應停止行車,需要通車作業時,必須制定行車安全措施,同一斜巷內,嚴禁上、下段同時作業。巷修地點在人員撤離前必須檢查支護是否到位,支護不到位不準撤離。清理冒頂區的巖石時,必須按照“先加固后清理”原則,確保在安全可靠的支護下進行作業。巷修過程中,應注意巷道頂板、兩幫及支架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井下巷修地點必須有安檢員在現場監督作業。四、頂板隱患排查治理制度1、生產科每月逢6日、12日及26日組織三次對井下所有巷道頂板專項隱患排查,機電科、通風科、地測科、安檢科及調度室參加人員均不低于3人12、,各基層區隊負責人及技術員參加。2、區隊自查評價:各區隊結合地測科提供的地質資料及頂板動態變化情況,對各自轄區內頂板進行安全評價,并于每旬5號前將安全評價結果形成評價表格(附件2、3、4)交至生產科。3、生產科對頂板專項隱患排查結果進行匯總,并對所匯總的頂板隱患風險程度及位置進行復核,如需要礦井安排處理的,結合調度室,由調度室安排隊伍進行處理。4、頂板排查內容包括:采掘工程質量管理規定的相關內容、檢查區域內巷道幫、頂支護情況、失修情況、礦壓觀測情況、支護強度、支護質量、支護材料配備情況、隱蔽工程施工質量、圍巖穩定狀況和頂板隱患處理進度等。5、檢查人員發現的頂板隱患,應在現場告知當班跟班隊長或班13、長隱患的處理方式,并讓當班所在的班隊長和安檢員現場監督整改。6、檢查人員對相關區隊責任劃分范圍內的頂板排查記錄表的填寫情況進行抽檢,抽檢內容包括找頂時間、責任區域、找頂地點頂板的詳細描述、排查人、處理方式、安檢員簽字等。7、對查出的頂板隱患由生產科進行匯總分類,根據隱患歸屬責任劃分及時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責任單位按通知單要求及時對隱患進行整改,由安檢員監督閉合隱患。8、生產科包隊人員接到反饋單后到承包區隊落實隱患整改情況,并將頂板隱患閉合。發現隱患未整改或整改不徹底的,對責任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拿出整改意見。五、頂板監測管理、分析及預報制度頂板礦壓監測要求能夠及時掌握采場頂板動態和巷道兩幫位移14、量及頂底板移近量,分析礦壓顯現規律,為支護參數選擇提供依據,以便保證安全生產,具體參照XX煤礦頂板礦壓監測管理、分析及預報制度執行。六、頂板事故劃分頂板事故按照危害程度分為傷亡事故和非傷亡事故,其中,非傷亡事故劃分為一級非傷亡事故、二級非傷亡事故和三級非傷亡事故三類:1、一級非傷亡事故:發生的事故使全礦井停工8 h以上,或使采區停工3晝夜以上;采煤工作面冒頂長度在10 m(含10 m)以上;掘進工作面冒頂長度在5 m (含5 m)以上;巷道冒頂長10 m(含l0m)以上; 2、二級非傷亡事故:發生的事故使全礦井停工2 h以上,但不足8 h,或采區停工8 h以上,但不足3晝夜;采煤工作面冒頂長度15、超過5 m(含5 m);掘進工作面冒頂長度超過3m(含3 m);巷道冒頂長度超過5 m(含5 m)。 3、三級非傷亡事故:發生的事故使全礦井停產130 min2 h,或使采區停工28 h;采煤工作面冒頂長度超過3 m(含3 m);掘進工作面冒頂長度3 m以下;巷道冒頂長度5 m以下。事故具體處理參照XX煤礦2017年安全工作意見進行責任劃分處理。七、巷道失修分類、維修巷道按照完好程度,將井巷分為三類:完好巷道、失修巷道、嚴重失修巷道:1、完好巷道:井巷規格(高、寬、坡度)全部符合設計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有的井巷凈斷面雖小于設計要求,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支架完整,錨噴巷道無脫皮冒落,水16、溝暢通,巷道保持清潔,或路面基本消除積水淤泥,井巷內設施、軌道鋪設均符合要求,能保證通風行人安全和運輸暢通者。2、失修巷道:井巷凈斷面不夠,小于設計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主要巷道的高寬小于設計要求,但符合規程規定,支架失修,錨噴巷道脫皮冒落和水溝淤塞,路面積水,影響通風、運輸、行人安全和使用。3、嚴重失修巷道:井巷凈斷面很小,主要巷道的高、寬均小于原設計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支架嚴重失修,巷道嚴重變形,錨噴巷道噴層嚴重脫落,水溝嚴重淤塞,路面積水,嚴重影響通風、運輸、行人安全和使用。生產科根據井巷失修分類建立失修巷道臺帳,根據輕重緩急,對失修巷道下發整改通知單,要求相關責任單位限期整改,落實隱17、患閉合。巷修隊責任區為礦井主要運輸大巷、主要回風道、采區上山、采區下山、階段巖石集中巷、石門和移交后的準備巷道、采面停采線以外的部分巖巷或煤巷。采煤區隊責任區為采面停采線以里的進風巷、回風巷道及至出煤立眼或溜煤斜眼下口。掘進區隊責任區為從迎頭到出渣最后點。對失修巷道及時維修,確保礦井失修率小于7,其中嚴重失修率小于3。八、頂板事故預防和處理具體參照XX煤礦2017年度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第五章第六節、第六章第六節執行。九、獎罰 1、對區隊自查評價、現場敲幫問頂情況完成較好的區隊獎勵20005000元,對完成較差的區隊罰款20005000元,具體參照生產科下發區隊自查評價通知中相關規定。2、因18、頂板管理不到位造成人員傷亡的,按照XX煤礦安全工作意見相關要求進行處理。 3、采、掘工作面在頂板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隱患的,經生產科及相關科室鑒定后,按性質輕重程度,對責任單位正職罰款5001000元。 4、因措施不完善或執行不到位造成頂板事故,但未造成人員傷亡的,由生產科組織相關科室進行事故分析,并下發事故處理通報。 5、采、掘工作面出現漏頂處罰規定:漏頂體積大于1m以上的對該區隊罰款2000元,對區隊責任人罰款200元;漏頂體積大于2 m以上的對該區隊罰款10000元,對區隊責任人罰款100元;漏頂體積大于3 m以上的按三級非傷亡事故進行處理;漏頂體積大于5 m以上的按二級非傷亡事故進行處理。19、6、對頂板事故隱瞞不報的,根據情節輕重,對責任單位正職罰款10003000元。 附件1:敲幫問頂記錄表附件2:開、掘工作面頂板評價表附件3:回采工作面頂板評價表附件4:公用巷道頂板評價表2016年12月29日附件1:敲幫問頂記錄表序號時間班次責任區域詳細描述(地點、具體情況)處理人員處理方式及工作量安檢員簽字備注1234567891011 1. 責任區域具體到第幾根猴車橫梁、某個車場、第幾號鉆場、絞車或風水管編號位置; 2. 檢查人根據現場如實填寫“詳細描述”和“處理方式”項,并簽字確認; 3. 當班出勤的安檢員審核后,在“安檢員”項簽字確認; 4. 此表格由區隊現場排查填寫,每兩個圓班至少找20、頂一次,原始記錄每旬上交生產科一次進行存檔。附件2: 掘進工作面頂板評價表單位巷道類別評估人單位負責人工作面名稱巷道斷面支護方式掘進層位、坡度支護工藝流程前方地質構造應對措施預報驗證結果是否超前探水文地質預報應對措施預報驗證結果超前探剩余距離后方巷道失修(變化)情況頂板監測方式、異常情況頂板事故可能性評估針對頂板事故可能性評價結論及防范措施說明:此評估表由單位技術主管進行認真排查并如實填寫,出現地質構造記錄詳細位置,后方巷道出現壓力顯現明顯區域及時匯報并設置位移式礦壓觀測點,逐天進行觀測并記錄數據,每旬5號交至生產科包隊人員處,出現造假現象,對技術主管罰款200元/次。附件3: 回采工作面頂板21、評價表單位巷道類別評估人單位負責人時間工作面名稱巷道斷面支護方式坡度、層位回采工藝工作面內地質構造應對措施預報驗證結果超前支護工藝超前距離支護效果巷道失修(變化)情況頂板監測方式、異常情況頂板事故可能性評估針對頂板事故可能性評價結論及防范措施說明:此評估表由單位技術主管進行認真排查并如實填寫,回采工作面需填寫3份(上下順槽及工作面),出現地質構造記錄詳細位置,巷道出現壓力顯現明顯區域及時匯報并設置位移式礦壓觀測點,逐天進行觀測并記錄數據,每旬5號交至生產科包隊人員處,出現造假現象,對單位正職及技術主管罰款200元/次。附件4: 公用巷道頂板評價表單位巷道類別評估人單位負責人序號具體位置巷道實際尺寸巷道頂板現狀(支護完好情況、巷道斷面位移量等)頂板事故可能性評估針對頂板事故可能性防范措施(找頂、需落底、刷擴支護、點柱、未處理)1xxxxx節xxxx2xxxxx節xxxx3xxxxx節xxxx4xxxxx節xxxx說明:此評估表由單位技術主管進行認真排查并如實填寫,巷道長度超過500m每50m取1個點進行測量,每旬5號交至生產科包隊人員處,出現造假現象,對技術主管罰款200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