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開采公司八項地測科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5896
2023-11-14
10頁
46.54KB
1、煤炭開采公司八項地測科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地測科崗位責任制 二、安全生產聯系制度 三、地測工程質量和事故分析制度 四、資料定期分析和保管制度 五、設備、工具使用、維護保管制度 六、安全隱患分析排查制度 七、地測資料、技術報告的審批制度 八、圖紙的審批、發放、回收和銷毀制度 地測科負責人崗位責任制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技術政策和規程,執行礦委會議決議,分擔地測組業務范圍內有關測量技術的管理工作,參加各級測量專業會議,編寫科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 二、按設計要求,正確標定井上下各項工程及設2、施之間的關系。根據礦井生產不同階段的需要,提出各種測量資料,為煤礦正常生產當好參謀。 三、負責全礦井上下各種控制測量工作,編制各種礦山測量圖紙,及時準確地反映采掘工程的進展情況。 四、面向生產,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測量問題,參加技術例會和采掘安全工作會議。 五、負責井巷工程施工給線和大型工程及固定設施安裝的方案設計工作。 六、協助有關部門驗收采掘工程進度,參加礦井組織的安全質量檢查,監督施工單位對中腰線的執行情況。 七、開展地表和巖層移動的觀測工作,掌握地表及巖層移動規律,參與地面建筑的保護煤柱留設設計,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三下”采煤工作。 八、負責測量儀器、工具定期檢查、校正、3、比長及保養 工作。 九、負責本科室工作人員培訓工作,組織地測人員學習文化科學和測量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測量人員技術水平,積極開展科研、技術革新工作。 十、地測技術人員在分管技術副礦長領導下,分擔上述工作。 安全生產聯系制度 一、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生產質量,要按職責范圍堅持匯報、請示、聯系、溝通。 二、礦井規劃、勘探計劃、培訓計劃、要及時進行匯報。 三、技術科每月的貫通預報、地質、水文預報要及時送達礦生產、技術單位。 四、交換圖在每月初要及時送到礦生產部門。 五、技術科對上級各部門發放的文件、材料要及時轉發其他各地安全生產科室。 地測工程質量和事故分析制度 一、煤礦地質測量所有技術工作,都必須4、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政策和原煤炭部頒發的有關規程執行。凡不符合規程、規定要求的,都必須重做或補做。如發生地測事故,要從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態度出發,實事求是,認真追查落實。 二、地測組對向設計、施工、采回等部門提供的地質、測量資料的質量全面負責,如出現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負責重解釋或重新調查。 三、每個掘進工作面,都要實際及時編錄、整理,如發現疑難問題,及時向礦井總工程師匯報,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處理意見,使生產正常進行。 四、經常分析研究周圍已采工作面資料,結合現工作面的地質情況,預報未開拓區的地質變化,每季度末對該季度內的地質預報的準確程度做一次全面總結,為下一季度地質預報提供借鑒。 五、5、每一工作面回采結束后,都要認真進行采后總結工作,對提供的掘進、回采地質說明書的準確程度做出評價。 六、送巷過程中,如發現所送巷道與地質變化不相適應,將要造成廢巷時,應及時向生產部技術人員和總工程師反映,及時糾正錯誤。 七、掌握工作面的地質變化規律,經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無影響回采的各種地質隱患,若有應及時提出補救措施。 八、根據巷道設計方案和工作面的地質情況,結合通風、運輸、排水采煤方法等,分析設計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并提出修改意見。 九、地質人員要從地質角度分析全部需要貫通的巷道在貫通范圍內有無構造等變化,防止貫通事故發生。 十、測量外業觀測、內業資料計算從起始數據、原始資料、成6、果計算到填圖、繪圖必須經過嚴格的校核或對算,未經校核的資料圖紙不準使用。 十一、測量原始資料與成果計算,必須嚴格按煤礦測量規程239條、240條規定執行。 十二、所有測量記錄薄和成果臺帳均應有校核簽字,取消或重算部分要加以說明,在備注欄繪出必要的草圖。 十三、施工測量前,應熟悉設計圖紙,驗算與測量有關的數據,核對圖上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幾何關系及設計與現場是否相否等。當對設計圖紙有疑問時,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聯系解決,同時對標定工作所需要的測點及其成果也進行檢查。 十四、巷道每掘30200米必須用經緯儀跟測,主要巷道開口后48米左右,應用經緯儀標定,測出開口給線的方位角,并計算出給線的偏差值,當7、偏差值超限時,應及時糾正。 十五、單位工程結束后,實際標定值都應與設計資料比較, 計算偏差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若誤差較大,要查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工作提供借鑒。工程完工后要提交書面總結。 十六、因地質測量工作造成的工程質量事故,要認真查找原因,提出補救措施,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資料定期分析和保管制度 一、統一礦井地質測量技術資料的管理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對各種資料分門別類建立檔案規范索引目錄。 三、建立資料借用卡片,制定統一的借用制度、保密制度及防火防盜制度。 四、對各種資料的完整歸檔、保存負有直接責任。 五、每月度、季度對資料管理工作進行綜合分析,提高資料管理水平,使地測資料8、能更好的為礦井建設生產服務。 設備、工具使用、維護保管制度 一、儀器管理要登記造冊,管理人員并負責測量儀器的驗收、維修、檢定、調撥、發放、收回。 二、儀器使用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方能實際操作,嚴禁外人擅自擺弄儀器,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壞。 三、觀測過程中,觀測者不準離開儀器,任何時候都不能造成儀器無人看管現象。 四、儀器遷站必須裝箱,二百米之內儀器可連同腳架一起搬移,但應兩手懷抱儀器,防止造成人為損壞。 五、儀器在烈日下、冒雨、有淋水情況下作業時,應撐傘遮護,儀器在井下作業完后要擦試干凈,等晾干后再裝入箱內。 六、地質測量設備應定期維護,并填寫定期維護檢修記錄,設備的完好率達到100%。 安全隱患9、分析排查制度 一、礦長對本礦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全面負責;分管副礦長、總工對礦長負責,負責組織本職范圍內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二、煤礦安全隱患系指礦井現場、技術管理、裝備設施等所有環節和礦井周圍鄰近地區所存在的危及礦井安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源。 1、按事故隱患的嚴重程度、解決難易分為三級: A級:危害嚴重或治理難度大,需要由上級部門協調解決的隱患。 B級:危害比較嚴重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須由煤礦限期解決的隱患。 C級:對礦井安全生產有一定影響,由煤礦區隊、業務部門必須解決的隱患。 2、安全隱患的種類分:通風、瓦斯、煤塵、火災、水害、提升運輸、機電、放炮、頂板和其他。 三、安全隱患的確認 110、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下井必須做好安全隱患的日常排查工作,發現C級隱患必須及時安排人員進行處理,發現A、B 級隱患必須及時上報總工程師。 2、每月初,由總工程師召集有關部門和技術人員對礦井安全隱患進行一次排查,并形成例會制度。根據安全隱患分級、分類標準,對本礦井B、C級隱患直接確認,A級隱患提出確認意見報區縣煤炭管理部門確認。 四、安全隱患的治理 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由礦井總工程師負責組織編制治理措施,礦長組織整改落實。隱患整改資金從煤礦安全技術措施專項費用中列支,不足部分從維簡費中列支。隱患整改做到六落實,即項目落實、措施落實、資金落實、時間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 五、必須將每月的安全隱患排11、查情況按照規定的時間匯總上報縣級煤炭管理部門。 六、安全隱患治理完畢后,須由總工程師組織驗收,驗收結果上報縣級煤炭管理部門。 七、必須堅持不安全不生產原則,凡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制定防范措施,無措施不準生產。 地測資料、技術報告的審批制度 一、礦井總工程師負責對各項地測工作使用的規范、規程進行收集,執行最新的規范、規程,必要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礦實施細則。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規程、規范、細則。地測提供的一切資料,均需技術負責人審批方能提供使用,對造成資料泄密或流失的責任人將追究其責任。 二、由技術科定每年的質量計劃,然后報送礦總工程師審核和審批。 三、地測作業過程中的記錄、計算12、圖件、報告文字都要進行認真校對,并履行簽名手續。測量工程合格達到100%。 四、技術科對各項工程都要編制技術設計、施工組織方案、費用預算,要有形式報告,工程結束要有竣工報告、驗收報告、技術總結。 圖紙的審批、發放、回收和銷毀制度 一、圖紙會審礦井總工程師組織,由專業技術員參加, 要形成會審記要。 二、規范圖紙會審的內容和程序,明確圖紙會審等級,使工程參建人員領會設計意圖,熟悉設計內容,審查施工圖紙中存在的錯誤和不合理部分,及時反饋技術科進行修改,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三、日常使用的圖紙資料由地測組保管,技術負責人應負保管責任,存放在固定地點。 四、部存的圖紙資料(指日常配合生產的圖紙資料,由資13、料員負責統一保管,應根據資料性質,分門別類進行編號登記,并編制出資料目錄。 五、歸檔資料(指生產形成的全部地測記錄、圖表、帳卡、文字說明、成果成圖以及設計、科研、論文等,具有較長使用研究價值的資料,每年第一季度將資料整理歸檔。 六、文書檔案、地質報告、重要圖件等資料需要復制利用,必須由技術負責人批準,才能到技術科辦理復制手續。 七、銷毀制度 (1、圖紙檔案的鑒定與銷毀必須按規定的程序進行。一切檔案未經鑒定、批準不得銷毀; (2、圖紙、檔案的鑒定分以下兩個方面: 初步鑒定:與圖紙檔案的立卷同步進行。任務是確定文件、資料是否歸檔案的界限,制定檔案的保管期限。 期滿鑒定:按照保管期限進行鑒定。任務是14、審查案卷的保存價值,確定案卷是否銷毀。圖紙、檔案通過鑒定,要求達到保管期限準確、質量達標、鑒定中發現檔案不準確、不完整,要及時責成有關部門和人員負責修改、補充。 (3、圖紙檔案鑒定工作要在總工或技術負責人的主持下,由檔案室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鑒定小組,依據圖紙檔案的保管期限和有關法規,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采取直接鑒定法,即對保管到期的檔案直接地、逐件、逐步地進行審查,按實際情況判定其價值,決定銷毀或延長保存期限,并注明鑒定意見。保管期限未滿的檔案資料不得銷毀。 (4、圖紙檔案鑒定工作結束后要寫出書面報告,報礦領導審閱。 (5、批準銷毀的圖紙檔案,要編制檔案銷毀清冊,寫出銷毀內容分析報告,經復審后方可銷毀。 (6、銷毀圖紙、檔案必須指定專人監銷,銷毀人和監銷人要分別在銷毀清冊上簽字,圖紙、檔案銷毀任務完成后將銷毀清冊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