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職業健康保障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7586
2023-11-14
9頁
42.25KB
1、建設公司職業健康保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目 錄2一 總 則1二 職業健康保障目標1三 成立勞動衛生保障領導小組1四 職業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4.1 定期體檢14.2 職業健康教育14.3 衛生勘察24.4職業危害因素監測24.5食品衛生管理措施24.6生活區勞動衛生輔助設施3五 勞動保護措施35.1 重視勞動保護工作35.2 勞動保護用品配備45.3 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45.4 完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4六 醫療衛生保護措施56.1 醫療保障措施56.2 衛生防病措施66.3 疫情報告制度662、.4 職業病防治措施6一 總 則貫徹國家和行業相關法規的規定,工程所在地勞動衛生部門勞動衛生管理條例精神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要求,落實各項勞動衛生保障措施施工中職業病的預防措施,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預防、控制傳染性疾病、地方病的發生及流行,保障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二 職業健康保障目標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完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三 成立勞動衛生保障領導小組項目經理部成立以項目經理任組長的勞動衛生保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同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參考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由安質環保部具體負責勞動衛生3、保障和勞動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負責職業健康安全及勞動衛生保障工作,抓住關鍵,超前預防。四 職業健康安全保障措施4.1 定期體檢4.1.1 施工前上場體檢我們將對所有上場人員進行嚴格體檢,并對施工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全程動態健康監護。4.1.2 施工過程中體檢每三個月統一組織進行一次工中體檢,以便盡早發現各類疾病患者,并嚴密監測各種傳染病,及時采取預防、治療措施。每次體檢按健康監護要求認真記錄,以完成全程動態監護。4.2 職業健康教育4.2.1 進場前教育在進駐施工現場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健康教育。開設職工健康教育課,以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手冊為培訓教材并做到人手一冊,使每個人都了解當地4、的地理、氣候特點,施工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熟悉常見病和職業病的特點及預防措施,積極宣傳防寒保暖和各項活動時的衛生要求。4.2.2 進場后教育在進駐施工現場后,以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進行進一步健康宣傳教育,向廣大施工人員宣傳各類疾病的生理反應和臨床表現和鑒別診斷要點,積極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貽誤病情。加強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宣傳,做好衛生防病工作。4.3 衛生勘察我們將在中標后,迅速組織專職人員進行現場衛生學勘察,收集本項目氣象水文資料、傳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等情況,對水質凈化、預防控制疾病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為施工隊伍進駐、選址提供科學依據。4.3.1 降低勞動強度根據國家規定,每人每日工作時間不5、超過h。施工作業盡量采取機械化,體力勞動強度保持在中等強度以下。如必須從事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則縮短一次持續勞動時間,增加勞動休息的交替次數。4.3.2 實行勞逸結合施工現場由于工序施工、工作條件及特殊性需要,工作日不受固定工作時間限制,采用無定時工作日工作。因此要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做到有勞有逸,勞逸結合。加強施工生產的計劃性,根據本項目施工組織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勞動組織,充分利用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如工序需要延長工作時間,采取部分職工輪崗休息方式。嚴格控制加班加點,長時間延長工作時間。讓職工經過必要、充分的休息,再進行更好地工作。4.4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對施工中可能產生生6、產性粉塵、噪音等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予以監測,建立完整的監測技術檔案,對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程度進行分級。對作業場所有害物質的濃度或含量超過規定允許標準時,提出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或含量的技術方法、措施、方案,在治理過程中進行技術指導。使施工作業場所的有害物質的濃度或含量始終處于允許范圍和受控狀態。4.5食品衛生管理措施4.5.1 保證所用食品及飲水符合衛生防疫要求。防止食物中毒。4.5.2 重視食品的運輸、貯存、保管,防止食品污染、凍害、腐爛變質。4.5.3 采用合理的烹飪方法。配備食品加熱設備。4.5.4 配有消毒設施。做到飯菜熱熟,并盡量采用減少營養素損失的烹飪方法。4.6生活區勞動衛生輔助設7、施4.6.1 職工宿舍項目經理部自建營地,職工宿舍采用磚瓦房,配備防暑降溫及取暖措施。宿舍內定期撒藥滅跳蚤、蚊蟲。定期投放毒鉺滅鼠。項目經理部相關部門定期進行宿舍衛生檢查。4.6.2 飲水飲用水源須進行水質檢驗,感官理化、微生物各項指標符合飲用水要求方可飲用。采用熱水器加熱,保證人員飲用水燒開熱飲。嚴禁飲用生水。4.6.3 食堂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設計符合要求的職工食堂,食品制作要保證飯菜做熟,營養合理。食品制作人員必須進行培訓,了解食品制作的特點和要求。嚴格實行食品衛生監督和管理。4.6.4 生活垃圾嚴禁隨地丟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需有封閉式容器收集,可降解廢棄物可在距離食堂宿舍較遠的距離處隨時8、掩埋,不可降解的廢棄物集中收集,運至當地環保部門指定垃圾處理地點統一處理。醫療垃圾單獨處理。4.6.5 洗澡間設置有取暖設施的洗澡間,配備淋浴設備、盥洗設備和洗滌設備,保持個人衛生。洗澡間設更衣室活存衣箱,配備工作服的洗滌、干燥、消毒設備。五 勞動保護措施5.1 重視勞動保護工作5.1.1 勞動保護是為了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種保護措施,在施工中,加強行政管理,搞好勞動保護工作。5.1.2 建立工作時間的限制和休息時間,規定休假制度,從時間角度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5.1.3 采取各項勞動安全與衛生措施,從作業場所、環境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5.1.4 對女職工的9、勞動保護和禁止使用未成年工的保護,從生理方面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5.1.5 施工前與施工技術人員密切聯系,使施工組織措施符合勞動衛生保障要求。合理組織勞動力,嚴格按照勞動定額設計組織施工。在實際施工中,由勞動衛生保障中心負責勞動衛生保障工作的監督與落實,必須強化管理,保證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保障施工順利完成。5.2 勞動保護用品配備5.2.1 視施工需要、施工場所中危害因素和勞動安全與衛生的要求,合理配備足夠、齊全的勞保防護用品。5.2.2 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雨衣、雨靴、手套和防護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對危害和危險具有較好的防護效果。5.2.3 選購防護用品符10、合國家標準,并且保證質量,選購時應審核其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在使用前用簡易方法進行質量檢察,發現不合格,及時更換。5.2.4勞保用品必須提前采購,配置充足,統一發放。5.3 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5.3.1 建立勞動保護用品正確使用管理規定,所有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接受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穿戴是否正確,是否穿戴足夠防護用品。5.3.2 能否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對防護效果、對勞動者的保護效果影響很大,即使質量好的防護用品,如果使用不當,也不能起到防護作用。因此使用者一定要按規定正確使用,熟悉、掌握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不能圖省事、怕麻11、煩,只有正確發揮防護用品的作用,才能避免或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5.4 完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5.4.1 施工現場由于機械震動多,噪聲大,夏天露天作業時間長,在爆破作業、水泥裝卸、砼攪拌及電焊中,工人常接觸、吸入大量粉塵,易引起矽肺、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耳聾、震動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等預防措施。5.4.2 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在有毒或粉塵多的地方,作業人員戴防毒和防塵口罩。5.4.3 改變施工工藝,采用無噪聲或低噪聲的工藝和設備替代高噪聲的工藝和設備,解決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污染問題。5.4.4 改善作業環境,對產生有毒氣體和粉塵的場所,設置除塵設備及消毒設施,增加通風換氣裝置12、和采光照明設施。5.4.5 取消和減少手持震動機械,操作時使用防震墊、防震手套,以防止震動病的發生。5.4.6 電、氣焊作業盡量實行隔離作業,電焊工必須戴專用的防護面罩、眼鏡和手套。5.4.7 在施工、生活區域內設置標志、信號和防護裝置,在坑、洞、溝等設置防護裝置。在經常過往的地點,為安全設置通道、便橋,安裝防護設施和照明設施。5.4.8 在機電設備安裝防護裝置和漏電保護裝置,在運轉機械上設置安全啟動和迅速停車裝置,在高空作業時,為防止落物傷人、墜落摔傷設置工具箱和防護網等。5.4.9 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時間。洞外夏季露天作業,延長中午休息時間,避開高溫、高輻射環境下作業,作業人員戴手套、草帽13、穿工作服,及時向作業人員提供含鹽的清涼飲料。六 醫療衛生保護措施6.1 醫療保障措施保障施工人員身體健康對保證施工順利完成有重大意義,因此醫療保障責任重大。成立專職的保障機構,配備具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專業工作人員。同時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藥品配置必須保證醫療用藥。加強藥品管理,所用藥品必須為正規廠家生產,注意使用期限。積極與地方及上級醫療機構協調,做好傷病員后送工作。6.2 衛生防病措施6.2.1 在大批施工人員進場前,提前對施工地段進行衛生學勘察,對該地區傳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傳播途徑,病媒生物,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并提供可行的保障措施。6.2.2 進行健康教育。讓廣大職工了解傳染病和14、地方病的危害性、傳播途徑、臨床癥狀及預防方法。6.2.3 在施工工地和生活區范圍內,統一布署滅鼠、跳蚤、蚊蟲等宿主生物措施。6.2.4 積極與當地上一級衛生防疫部門協調溝通,接受其衛生防病工作指導,注意當地疫情情況。6.2.5 工中體檢時,嚴密監測,防止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的發生。及時發現,及早處置。6.3 疫情報告制度建立重大疫情報告制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交通檢疫條例及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在突發疫情時,及時上報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和地方衛生主管部門,并協助上級衛生部門實行應急處理措施。6.4 職業病防治措施砼添加劑等因素對人體產生影響,引發職業病。主要15、監測對象是針對上述幾種因素,測量其濃度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如果超標,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主要措施如下:(1)進行技術革新,改革生產工藝如以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有毒或劇毒的物質,以低噪聲設備代替高噪聲設備等。生產過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減少工人與有害因素接觸的機會。(2)采取通風法、排毒、降噪、隔離等技術性措施來降低或消除生產性有害因素。加強生產設備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環境。制訂和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發生意外事故。(3)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質侵人體內。合理安排輪休,注意營養,增強機體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4)對接觸生產性有害作業的工人,進行就崗前體格檢查和定期體格檢查,及早發現禁忌癥及職業病患者,及早進行處理。(5)根據國家制定的一系列衛生標準,定期檢測作業環境中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