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工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附檢查表(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8128
2023-11-14
20頁
120.04KB
1、建設公司工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附檢查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檢查表施工單位 工程名稱序號檢 查 項 目檢查情況標準分值評定分值1管理措施工程項目建立綠色施工管理組織機構32工程項目建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33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有綠色施工管理措施74工程綠色施工宣傳教育、檢查整改紀錄7小 計205環境保護措施現場運輸車輛出入口設車輛清理沖洗設施,防止泥沙帶出現場。66場地和主要道路有硬化、降塵措施47裸露場地、土方堆放、易飛揚顆粒材料有遮蓋措施68采用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施工49施工、辦公和生活垃圾2、廢棄物分類封閉存放,集中、清運不遺撒。310建筑物拆除、剔鑿施工,建筑物樓層內垃圾清理采取有效的降塵措施。311強噪音施工機具采取封閉措施212夜間施工不違規,噪聲排放不超標,有監測記錄。2小 計3013節水措施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統514進行施工用水量的計算,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對用水量進行計算考核5小 計1015節材措施制訂節材措施,選用綠色、環保材料516優先選用耐用、維護和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517加強廢、舊材料的再利用5小 計1518節能措施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的用電控制指標519現場使用節能燈具520使用建筑機械有節能和降耗措施5小 計1521節地措施施工現3、場的臨時設施建設禁止使用粘土磚422采取先進的技術措施,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土地的擾動323合理規劃施工現場,減少對土地的占用3小 計10合 計100檢查人員 年 月 日建筑施工綠色工地申報表工程名稱面積()層 數造價(萬元)形象進度取得的成效:建設單位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施工單位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監理單位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安全監督機構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建設主管部門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目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2施工現場防噪聲污染管理制度4施工現場防水污染管理制度5施工現場防大氣污染管理制度6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管理制度8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管理制度14、1節能與能源利用管理制度13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管理制度15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第一條 建立健全項目部環境保護機構和自我保護體系,項目部每月組織自檢兩次,并對檢查結果做記錄,施工現場設環保員。第二條 施工現場周邊必須設封閉的圍擋,土堆、料堆進行遮蓋。對施工現場道路進行硬化,在施工現場出口設洗車臺,指定專人清掃工地路面。第三條 對進出施工現場車輛進行沖洗,確保車輛不帶土駛出工地。第四條 建筑垃圾嚴禁凌空拋灑,及時清理,裝封閉式容器外運,施工現場內設封閉式垃圾桶(站)。第五條 施工現場污水進行合理排放,食堂設隔油池。第六條 施工現場攪拌機設除塵裝置及沉淀池,水沉淀外排。第七條 強噪聲機械設備嚴格管理,應5、有降噪措施,并進行封閉和圍擋。第八條 在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叫喊,不得無故摔打模板,亂吹哨,防止人為噪聲擾民。第九條 按北京市規定的時間組織施工,需夜間連續施工時,提前向有關部門申報,批準后方可進行。第十條 施工現場辦公、生活區衛生責任到人,保持窗明幾凈,干凈整潔,工作人員著裝整潔,佩戴統一胸卡。施工現場防噪聲污染管理制度一、人為噪聲的控制管理:施工現場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為噪聲的管理制度。盡量減少人為的大聲喧嘩,增強全體施工人員防噪聲擾民的自覺意識。二、強噪聲作業時間的控制管理:本工程在海淀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嚴格控制作業時間,晚間作業不超過22時,早晨作業不早于6時,特殊情況需連續作6、業的,應盡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圍群眾的工作,并報北京市海淀區環保部門備案后方可施工;學生高考期間夜間嚴禁進行施工作業。三、強噪聲機械設備的降噪措施:盡量選用降噪或備有消聲降噪設備的施工機械。施工現場的強噪聲機械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減少強噪聲的擴散。四、加強施工現場的噪聲監測采取專人監測,專人管理的原則,根據測量結果填寫建筑施工現場噪聲測量記錄,要及時對施工現場噪聲超標的有關因素進行調整,達到施工噪聲不擾民的目的。施工現場防水污染管理制度一、施工現場臨時食堂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產生的污水經下水管道排放要經過隔油池,平時加強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二、禁止將有害廢棄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7、污染地下水和環境。三、施工現場要設置專用的油漆油料庫,油庫內嚴禁放置其它物資,庫房地面和墻面要做防滲漏的特殊處理。儲存、使用和保管要專人負責,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體。四、廁所的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 施工現場防大氣污染管理制度一、施工現場防揚塵管理制度:1、拆除舊建筑物時,配合灑水減少揚塵。2、土方運輸和卸運時,防止遺撒飛揚減少揚塵。3、回填土施工時,應配合灑水杜絕揚塵。4、施工現場灑水降塵,配備專用灑水車,指定專人負責,隨時灑水降塵,視地面濕潤情況,陰雨天少灑或不灑,晴天及時灑水,保持現場清潔。5、樓層垃圾清理用專用編織袋裝運,嚴禁隨意拋撒造成揚塵。6各樓層作業面應做到8、工完、料凈、場地清,混凝土澆注過程中,隨時清理干凈,盡量減少垃圾,清運時適量灑水減少揚塵。7、施工現場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規劃和設置,場區道路硬化,未硬化地面用密目安全網或多層板覆蓋。8、清理施工垃圾應采用容器吊運,嚴禁隨意拋撒造成揚塵,施工垃圾要及時清運,9、散水泥和其它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應盡量安排在庫內存放,如露天存放應采用嚴密苫蓋,運輸和卸運時防止遺灑飛揚,以減少揚塵。10、本工程在海淀區施工,施工現場制定灑水降塵制度,配備專用灑水設備及指定專人負責,在易產生揚塵的季節,施工現場采取灑水降塵。二、攪拌站的降塵措施:本工程在海淀區,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三、本工程生活飲用熱水采用電9、開水器制備,冬季采暖擬采用市政熱力管網或電鍋爐供暖。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管理制度1、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2、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3、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4、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5、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6、應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7、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準確計算采購數量10、供應頻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過程中動態控制。結構工程使用散裝水泥。8、推廣使用高強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消耗。9、推廣鋼筋專業化加工和配送。10、優化鋼筋配料和鋼構件下料方案。鋼筋及鋼結構制作前應對下料單及樣品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11、優化鋼結構制作和安裝方法。大型鋼結構宜采用工廠制作,現場拼裝;宜采用分段吊裝、整體提升、滑移、頂升等安裝方法,減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12、采取數字化技術,對大體積混凝土、大跨度結構等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優化。13、門窗、屋面、外墻等圍護結構選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確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溫隔熱性。14、門窗采用密封性、保溫隔熱性能、隔音性能11、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15、根據建筑物的實際特點,優選屋面或外墻的保溫隔熱材料系統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溫板粘貼、保溫板干掛、聚氨酯硬泡噴涂、保溫漿料涂抹等,以保證保溫隔熱效果,并減少材料浪費。16、加強保溫隔熱系統與圍護結構的節點處理,盡量降低熱橋效應。針對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溫隔熱特點,選用不同的保溫隔熱材料及系統,以做到經濟適用。 17、貼面類材料在施工前,應進行總體排版策劃,減少非整塊材的數量。18、采用非木質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質板材。19、防水卷材、壁紙、油漆及各類涂料基層必須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脫落。各類油漆及粘結劑應隨用隨開啟,不用時及時封閉。20、木制品及木裝飾用料、玻璃等各12、類板材等宜在工廠采購或定制。21、采用自粘類片材,減少現場液態粘結劑的使用量。22、應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23、優先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板工程施工。24、模板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推廣使用定型鋼模、鋼框竹模、竹膠板。25、施工前應對模板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多層、高層建筑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模板體系,模板支撐宜采用工具式支撐。26、優化高層建筑的外腳手架方案,采用整體提升、分段懸挑等方案。27、推廣采用外墻保溫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術。28、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F場圍擋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力爭工地臨13、房、臨時圍擋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管理制度1、施工中采用先進的節水施工工藝。2、施工現場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F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3、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4、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5、施工現場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使水資源得到梯級循環利用。6、施工現場分別14、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7、大型工程的不同單項工程、不同標段、不同分包生活區,凡具備條件的應分別計量用水量。在簽訂不同標段分包或勞務合同時,將節水定額指標納入合同條款,進行計量考核。8、對混凝土攪拌站點等用水集中的區域和工藝點進行專項計量考核。施工現場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統。9、優先采用中水攪拌、中水養護,有條件的地區和工程應收集雨水養護。10、處于基坑降水階段的工地,宜優先采用地下水作為混凝土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沖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11、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12、大型15、施工現場,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區的大型施工現場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適宜的部位。13、力爭施工中非傳統水源和循環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14、在非傳統水源和現場循環再利用水的使用過程中,應制定有效的水質檢測與衛生保障措施,確保避免對人體健康、工程質量以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節能與能源利用管理制度1、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2、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3、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16、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4、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5、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6、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可采用節電型機械設備,如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利節電。機械設備宜使用節能型油料添加劑,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回收利用,節約油量。7、合理安排工序,提17、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降低各種設備的單位耗能。8、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南方地區可根據需要在其外墻窗設遮陽設施。9、臨時設施宜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10、合理配置采暖、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節約用電。11、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臨電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裝置。采用聲控、光控等節能照明燈具。12、照明設計以滿足最低照度為原則,照度不應超過最低照度的20。節地與施工用地保18、護管理制度1、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如臨時加工廠、現場作業棚及材料堆場、辦公生活設施等的占地指標。臨時設施的占地面積應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3、應對深基坑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土地的擾動,保護周邊自然生態環境。4、紅線外臨時占地應盡量使用荒地、廢地,少占用農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時對紅線外占地恢復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5、利用和保護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綠色植被。對于19、施工周期較長的現場,可按建筑永久綠化的要求,安排場地新建綠化。6、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做到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7、施工現場攪拌站、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布置應盡量靠近已有交通線路或即將修建的正式或臨時交通線路,縮短運輸距離。8、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且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鋼骨架水泥活動板房等標準化裝配式結構。生活區與生產區應分開布置,并設置標準的分隔設施。9、施工現場圍墻可采用連續封閉的輕鋼結構預制裝配式活動圍擋,減少建筑垃圾,保護土地。10、施工現場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相結合的原則布置。施工現場內形成環形通路,減少道路占用土地。11、臨時設施布置應注意遠近結合,努力減少和避免大量臨時建筑拆遷和場地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