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施工機械設備使用基礎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8418
2023-11-14
11頁
22.75KB
1、建設公司施工機械設備使用基礎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施工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制度為進一步貫徹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使成本降到最低、實現機械設備最佳綜合效能,保證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安全,確保公司各項生產的有序進行,特制定本制度。設備管理職責:(1)公司設備管理部門負責本公司在建工程的機械設備管用養修工作,并建立維修、保養檔案的監督與管理機械設備臺帳工作。(2)公司各分公司、項目部的經理、項目經2、理對本分公司、項目部的機械設備管理負全面責任,根據各工程項目合理選擇機械設備并做好平面布置。分公司、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負責現場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技術交底工作。(3)專、兼職機械設備管理員負責現場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維修保養管理,并保存必要的記錄。(4)公司設備管理部門職責:第一條依據合同負責為項目提供符合性能要求的機械設備;第二條負責所提供的各型設備的安(拆)、維修、保養、使用、其安(拆)裝隊伍必須具有相應資質,并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第三條負責所提供的中小型設備使用的監督與管理;2、設備的購置與租賃:(1)公司各分公司、項目部要根據施工生產需要和經濟核算對機械設備有計劃的購買、租賃和更新。3、其大中型設備及主要機械設備的購置、租賃由項目部向公司有關部門提出申請。(2)設備管理部門依據項目部申請會同有關部門在進行充分論證、合理選型的基礎上報公司總經理審批,項目部根據審批意見進行購置或租賃。(3)設備管理部門要認真對待機械設備的購買、租賃工作,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建立機械設備臺帳,以保證機械設備能發揮出較好的效能。3、設備進場、安裝與驗收(1)設備進場前,要求設備供應單位必須做好設備進場前的技術交底工作,包括設備進場所需的周圍環境和道路條件,并提供設備基礎圖、預留預埋位置的要求。(2)設備進場前,項目經理部要對設備的質量進行控制,保證進場設備符合JGJ59-99安全要求及有關性能要求。(4、3)設備的運輸按交通管理規定執行。(4)設備的進場驗收:1、一般簡單設備由項目部專(兼)職機械設備管理員根據設備說明書要求進行指導安裝和驗收。(2)大中型設備和特殊設備的進場驗收,由公司職能部門組織項目部有關人員根據設備國家相關標準、采購合同、設備清單進行驗收。其主要驗收內容:設備的主要構件、外觀情況、各種附件、零部件、隨機工具、安全裝置,各項技術資料及說明書等。5、大中型及特殊設備(指垂直運輸設備)的安(拆)與驗收。(1)必須由符合當地主管部門要求安(拆)資質的單位安(拆);(2)必須有經審批的專項安(拆)方案;(3)制定的安裝拆卸技術方案同編制人和審核人簽字;(4)安裝前的基礎驗收;(5)5、安拆單位進行必要的拆裝人員技術交底;(6)安裝后進行調試驗收,由公司職能部門、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安全科、設備供應單位及安(拆)施工單位共同進行驗收,驗收單位中內容必須具體、符合有關驗收標準。第五條設備的使用1、公司工程技術管理部門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建立健全機械設備臺帳,提高機械設備的管理水平。2、各項目部必須建立嚴格的機械設備驗收交接制度,從機械設備購進(或租賃)到施工現場必須經過驗收、安裝、調試到試運行,一定要有嚴格的交接手續,做到附件、零部件、工具、資料齊全、安全裝置靈敏有效。3、項目部或工程處購置或租賃的機械設備均應建帳立卡,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并核定機械設備6、的技術狀況,做到物、帳、卡相符,建立技術檔案,按一機一檔的原則,分類編號,妥善保管。4、租賃的機械設備和施工機具及配件,應當具有生產(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出租單位應當對出租的機械設備和施工機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測,在簽訂租賃協議時,應當出具檢測合格證明。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的施工起重機械設備,在驗收前應當經相關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測合格。6、施工現場安裝、拆除施工機械設備,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編制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監督,作業人員保證上崗,并作好機械的檢查維修、保養工作、機械作業完成應做好“十字”作業。7、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管理部門,要密7、切配合,做到管用結合,合理使用機械,施工人員要正確選取用、配備機械、合理組織施工、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施工前要機械施工創造必要條件,施工中要安排必要的保修時間,并遵守機械操作規程。8、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必須了解施工任務情況,根據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要求,按計劃提供機械,施工中做好機械的檢查,保養和故障排除,保證施工正常進行。9、建立嚴格的機械使用責任制度,機械的作用,必須貫徹人機固定的原則,各種機械設備都要嚴格實行定人、定機、定操作規程等管理制度,做到機一人穩定,不隨意調整。10、多班作業的機械,必須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并建立機長制。11、對機械操作人員的基本要求:所有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8、熟練掌握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懂得維護保養技術,嚴格按施工規范的要求施工,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達到“應知”。“應會”的要求;認真做好例保工作,使機械經常處于整潔、完好的狀況;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正確使用機械,充分發揮機械效率,降低消耗,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規定的定額和指標。12、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機械操作證才能操作機械。機械操作證由機械管理部門負責頒發。特殊設備由政府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后頒發操作證。13、為保證機械可靠運行,凡投入使用的機械,均應符合下列主要技術條件:(1)機械外觀整潔、裝備齊全、各部連接、緊固件安全可靠。(2)發動機(電動機)動力性能良好、運轉正常、無漏油、漏水、漏電、漏氣現象。(39、)運轉機構及工作裝置等,應符合技術要求、性能良好、無異常響地聲、潤滑部位不缺油。(4)安全部件可靠、靈活、性能良好,制動效能符合有關規定,安全防護裝置和電氣設備應齊全可靠。機械不得帶病運行或超負荷作業,遇有特殊任務需要超負荷時,必須有可靠的計算資料,采取有效措施,并經機械管理部門批準。運行中遇有意外情況,應排除不安全因素后方能運行,不得冒險作業。(5)機械設備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運行規程、工程施工規范,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機械的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可靠,在危險的環境施工,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要注意放火、防凍、防滑、防風、防雷擊等。對新工人在操作前必須進行安10、全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獨立操作應經安全技術考核合格,并經相關部門審核同意。操作證件不許轉借他人,不得操作與證件不符的機械,無操作證件的人員嚴禁操作機械。對任何違反操作規程的違章指揮和無理要求,操作人員應立即指出,要求予以糾正以至拒絕作業。第六條設備的維修與保養1、貫徹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做好機械的保養與維修。2、工程技術部門應根據機械使用情況和施工條件,制訂機械保修規程和各級保修制度,或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保修。3、機械修理計劃和施工生產計劃相銜接,項目部在確定生產計劃時,要安排落實機械設備修理計劃,在檢查生產完成情況時,要同時檢查機械技術狀況修理計劃的完成情況。4、盡量采用新11、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降低修理費用,提高修理質量,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果。5、機械的大修年度計劃,由使用部門根據機械的使用情況和大修間隔周期及技術狀況編制,報上級管理部門平衡審批備案。6、各機械使用部門要嚴格執行例子行保養工作,例行保養工作是由操作人員對機械進行預防性的日常維護工作。在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機械的運行情況、安全機構及各部件的連接、緊固、密封情況。使用完畢后,進行必要的清潔、調整、緊固、潤滑、防腐。7、新機械和經過大修、改造或重新安裝的機械,在投入使用前,應按規定進行檢查、鑒定和試運轉,試驗合格后方能投入運行。新型機械和進口機械在試運轉和使用前,技術人員必須按照原機說12、明書將機械性能、操作和保養規程等事項向操作和維修人員進行講課或技術交底,操作人員經過必要的訓練,掌握操作技術后,方準投入使用。新機械和經過大修的機械,在使用初期,必須進行走合。在走合期內,應按規走減載、限速,走合完成后要進行一次保養。第七條設備的更新與報廢1、機械設備的更新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技術經濟評價,根據經濟效益確定,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機械設備應當更新。(1)機械設備損耗嚴重,大修后仍不能滿足技術經濟規定要求的。(2)機械設備損耗雖在允許范圍內,但技術上已陳舊落后,技術經濟效益很差的。(3)機械設備使用年限長,大修后雖能恢復性能,但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的。2、機械設備由于13、使用年限長或因事故而造成嚴重損壞的,沒有使用、修復、改造價值的,可進行報廢處理。(1)機械設備報廢時,必須經過技術鑒定,并核實使用年限與殘值;(2)機械設備必須提足折舊費后,才能批準報廢,對未提足折舊費的,要在報廢時進行一次性補提。(3)凡符合國家規定淘汰的老舊機械設備,給予報廢。(4)機械設備的主要結構、主要部件已經損壞到不能使用,或雖然經過修理,但是機械能力已經達不到生產使用要求和不能保證安全生產的。(5)根據當前機械設備技術管理和市場需要,機械設備管理部門應與有關部門配合、建立、健全并考核下列定額和指標,機械設備完好率,機械設備利用率,機械設備有效率、裝備率、機械化程度、產量、消耗、保養14、修理制度。第八條機械設備事故處理1、由于操作、維修、保管、管理、指揮、施工措施不當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機械非正常損壞,造成機械技術性能降低或停產的機械事故,要量明原因,并給予處罰。2、機械事故發生后機械管理部門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深入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的損失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和預防措施,并按有關規定上報。3、對責任事故要按三不放過(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者未經過處理和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對責任事故者,視其情節輕重和造成的損失大小,分別予以批評教育、紀律處分、經濟制裁、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對于長期堅持安全生產和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避免重大機械事故的15、人員,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非責任事故,但要總結教訓,注意預防。第九條獎罰辦法和人員培訓1、建立機械管理,使用和保修的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將經濟責任、經濟效果和經濟利益結合起來。2、對在機械管理、使用和保修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其創造的成果要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按照機械的保養質量,機械經濟核算成果和機械產量,消耗費用,服務質量,安全生產等結合效果,對機械工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并要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相結合,獎懲要分明。3、要加強機械管理,操作和保修隊伍建設,積極發展技術業務培訓工作。(5)機械設備操作和保修工人的培訓,要以業余和脫產訓練等多種形式進行,通過培訓,使技術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達到本工種、本等級相應水平,提高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第十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各分公司、項目部應嚴格遵守本規定,在施行過程中,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及時反饋公司設備管理部門和安全部門,以便修正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