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集團公司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99436
2023-11-14
15頁
51.50KB
1、建設工程集團公司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圍為了加強公司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和安全監督工作,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和施工機械化水平,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和預防施工機械事故,保障人身和設備安全,根據有關規定并結合本公司具體情況,特制定本制度。企業施工機械設備購置、租賃、安裝、拆卸、檢修、改造、使用和報廢全過程的管理工作,應當遵守本規定。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本標準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2、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國務院國發198768號文 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國務院373號令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國務院393號令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92令 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 國家建設部166號令 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70令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電力工業部電建1996381號文 電力建設施工機械設備管理規定3 總則3.1 企業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正確貫徹執行國家、行業有關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以科學管理方法進行全過程的綜合管理3、,做到合理配置、擇優選購、正確使用、精心維護、科學檢修、費用核算;適時更新改造,達到使設備技術狀態好、安全運轉、使用壽命長、消耗低、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高的目的。3.2 河北xxxx公司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設置設備管理部門和崗位,配備安全、技術、資料信息、資產管理等崗位,以適應管理職能的要求,負責企業設備管理的工作。3.3 各級設備管理機構的設備管理人員應經培訓合格后上崗,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應占總人數的50%以上。3.4本制度所指的施工機械設備是指企業構成固定資產的起重機械、施工機械、運輸設備、生產維修和測試設備(以下簡稱設備)。構成固定資產的設備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 耐用期限超過一年4、;2) 單機原值超過2000元人民幣;3) 能獨立發揮功能作用。4 基礎管理4.1凡屬于固定資產的設備,必須從所購或調入之日起,按行業規定的編號規則,統一編號,分類建帳立檔。且每年年終要組織對設備進行清查,發現帳物不相符時要查明原因,追查責任,報上級批準后,會同財務部門辦理盤虧(盤盈)手續。4.2 企業應制訂本企業的起重機械原始記錄、檢查表、統計報表、機械和相關人員臺賬、機械合同等標準資料格式,并對相關基礎資料進行收集、匯總、存檔。建立企業施工機械總臺賬和建立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檔案,并實施動態管理。4.3 設備管理部門應會同企業有關部門編制企業技術裝備規劃,并負責編制和參與審定機械設備購置計劃,5、負責企業起重機械安裝維修資質認證工作。4.4 設備管理部門應負責或參與編制重要調設備和起重機械設備的選型、購置、大修、改造、報廢、租賃等方面的安全及技術經濟論證方案,組織對重要設備和起重機械設備的技術檢測和鑒定工作;辦理起重機械設備使用登記手續和報廢注銷手續。4.5 設備管理部門應負責為施工項目部配置、租賃起重機械等設備,并組織運輸、試驗、驗收,確認滿足施工要求。4.6 設備管理部門應負責組織對新型或進口設備的相關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及方法的引進消化和推廣工作。4.7 設備管理部門應負責對各施工項目部和設備使用單位下達的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匯總,并組織評價、考核和獎罰。4.8 6、自制非標設備或對原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應事先進行可行性研究,提出設計或改造方案,由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審查,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自制或改造后的設備,要檢驗合格,進行工業性試用,實際作業達500小時以上再組織進行鑒定,鑒定合格后方可正式投用。涉及國家已有規定的,按國家規定執行。4.9 企業向外轉讓設備,應根據其價值按有關規定上報審批。企業根據需要,在公司內部調配設備時,調出單位應保證調出設備完好,不許拆換原機零部件,并將原機附件、備件、工具及資料檔案等一齊移交。4.10 設備報廢應事先進行經濟分析和嚴格的技術鑒定,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予報廢:1) 設備磨損嚴重,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維修價值的7、;雖經大修但不能達到使用和安全要求的;2) 修理費用高,在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的;3) 達到安全技術規范等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或者報廢條件,技術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經濟效益差或污染嚴重,危害人身安全與健康,進行改造又不合算的;4) 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5) 非標準專用設備,因任務變更,本企業不適用,其他企業也不適用的。4.11 設備報廢應填寫設備報廢審批表,經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分別進行技術、財務審定,企業領導簽章,根據設備價值按規定上報審批。 設備一經報廢,嚴禁繼續使用,也不得轉讓或出租。5 施工企業本部機械安全管理5.1 施工企業經理是本單位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企業應8、明確生產副經理或總工程師為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起重機械的全過程安全管理。5.2 施工企業本部的設備管理部門,對企業施工生產中的起重機械和一般機械、工器具、檢測設備進行歸口管理;是起重機械專業安全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5.3. 施工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安全管理主要職責:5.3.1 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頒發的有關起重機械管理的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并結合本企業特點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5.3.2 負責建立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體系、機械崗位責任制和制定起重機械安全目標或安全指標;負責對各施工項目部和起重機械使用單位下達的安全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匯總,并組織9、評價、考核和獎罰。5.3.3 負責組織編制和審查本企業所用施工機械和起重機械的安全操作規程,組織審定起重機械安拆、大修改造作業方案,參與編制或審查項目施工組織設計中機械配置和大型吊裝方案。5.3.4 負責組織企業層面的起重機械安裝、拆卸、使用、維修、運輸、試驗等過程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安全控制措施的編制,并對作業過程中的關鍵工序進行旁站監督和指導。5.3.5 負責組織編制企業起重機械事故綜合應急預案;審查和指導施工項目部起重機械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和起重機械使用單位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制和演練。5.3.6 按有關規定負責單純機械事故和機械未遂事故的調查處理,參與機械事故并造成人員傷害事故的調查處理10、,并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主管部門。5.3.7 負責對各施工項目部、起重機械使用單位的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狀況和管理情況進行定期或專項檢查、評價和考核,并指導、跟蹤、督查缺陷整改情況。5.3.8 配合組織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培訓及考核取證;建立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臺賬,并進行動態管理。5.3.9 參與工程項目分包合同審查,重點審查分包單位自帶起重機械的數量與安全狀況,以及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責任方面的條款。5.3.10 負責組織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競賽評比表彰,總結、交流、推廣先進管理經驗。5.4 公司系統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項制度:1) 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與使用制度;2) 租用與分包11、工程自帶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3) 起重機械維修制度;4) 起重機械安裝維修隊伍管理制度;5) 起重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編制、審查與執行制度;6)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管理與考核制度;7) 起重機械檢驗儀器、工器具管理制度;8) 機械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制度;9) 對施工項目部、起重機械使用單位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評價考核制度;10)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檔案和技術資料管理制度。6 施工企業施工項目部機械安全管理6.1 施工項目部項目經理是項目施工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設置項目生產副經理或總工程師為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項目施工過程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施工項目部必須建立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體12、系(網絡圖)、機械安全崗位責任制和起重機械安全目標。施工項目部必須根據其承建工程規模和施工現場使用起重機械數量設置設備管理部門或機械專責管理人員。6.2 項目部設備管理部門或項目部機械專責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6.2.1 負責制訂適合本項目部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細則,建立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體系和機械安全崗位責任制;應制定不低于企業要求的機械安全目標,并分解細化成具體機械安全指標(如記錄事故頻率控制、一般機械故障率控制、嚴重缺陷和一般缺陷項次控制、人員和機械持證上崗率控制、缺陷整改天數和完成天數控制、有關人員安全操作規程培訓率控制等),加以考核。6.2.2 負責對進入施工現場的起重機械和機具的安全狀況13、的準入檢查。6.2.3 負責對進入施工現場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資格的審查和核實;負責對起重機械安拆隊伍資質審查。6.2.4 掌握現場起重機械的數量、分布和安全技術狀況;掌握現場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數量和持證上崗狀況,實施動態管理。6.2.5 負責或參與起重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的審查和安裝告知。6.2.6 負責組織施工項目部的起重機械的月度安全檢查和重要吊裝、關鍵工序的旁站監督。6.2.7 負責組織編制本項目部起重機械危害辨識、防范措施、機械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及演練。6.2.8 負責起重機械有關文件、記錄和資料的收集和管理。6.3 項目現場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項制度:1) 起重機械(14、機具)進場準入制度;2) 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和安拆隊伍準入制度;3) 起重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審查制度;4) 起重機械安全檢查(評價)制度;5) 機械考核獎罰制度 ;6) 停機維修和停機封存制度;7) 起重機械和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退場管理制度;8) 機械資料管理制度。7 施工企業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機械安全管理7.1 起重機械專業單位和一般起重機械使用單位統稱起重機械使用單位。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是起重機械安全使用的保障單位,應接受企業設備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督和考核。施工企業的起重機械專業單位應具有管理、安裝、拆卸和維修起重機的專業人員。一般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應根據使用起重機械的數量,適應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需求15、,設置專職或兼職機械管理員。起重機械使用單位與施工項目部間應按照企業內部規定或相關合同協議,明確雙方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職責,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應接受施工項目部的監督管理與考核。7.2 施工企業起重機械使用單位安全管理主要職責:7.2.1 根據施工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現場的實際,制訂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辦法或細則及起重機械作業人員機械安全崗位責任制。7.2.2 制定本單位起重機械安全管理目標,并分解至作業班組和崗位。7.2.3 建立起重機械臺賬,掌握所使用起重機械數量和安全技術狀況,保證全部起重機械完好并取得安全檢驗合格證。7.2.4 負責編制所使用的起重機械安全操作規程、維修保養規程、檢查檢驗規程、16、安拆作業指導書、作業方案和維修計劃和方案,并按規定上報審批。7.2.5 負責對本單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及參與起重機械作業的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與安全技術交底,建立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臺賬,定期向企業設備管理部門提出認證或換證計劃,保證起重機械作業人員持證上崗。7.2.6 負責根據起重機械的作業類別(安裝、拆卸、試驗、操作、維修、檢查、檢驗)、作業過程、環境條件進行危險源辨識,并根據辨識結果制訂安全措施。7.2.7 負責編制起重機械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并按規定上報審查;配合一般起重機械事故的調查處理。7.2.8 負責對起重機械結構件、零部件在安裝前及拆卸后的檢查。對在用起重機械進行定期和經常性檢查17、,對查出的隱患進行整改、驗收,對存在的重大隱患缺陷上報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及起重機械所在施工項目部。7.2.9 負責建立所使用的起重機械動態檔案,填寫起重機械安裝、變換工況、試驗、運行、保養、維修、安全技術交底、故障處理、檢查及缺陷整改記錄、拆卸、停用、事故記錄和交接班記錄等,并根據記錄進行統計、分析和總結。7.2.10 負責起重機械安裝過程的質量檢驗,參與起重機械軌道或基礎的驗收。配備常規的檢測儀器,建立檢測儀器臺賬,檢測儀器應按檢驗周期檢定合格。7.2.11 按設備維修保養規程,定期對起重機械進行維護保養,使其處于完好狀態。7.3 施工企業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根據施工企業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程18、計劃的要求,結合實際制訂本單位具有可操作性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及細則(或辦法),其中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起重機械安全使用、安裝、拆卸、維修、保養、檢查整改、人員培訓、安全獎罰、作業指導書與措施編審、檔案資料管理、測量儀器使用管理等。8 設備裝拆、使用和保養8.1 新增、改造或重新安裝的設備,應查驗起重機械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安裝使用說明書;登記手續、安全檢驗合格證。使用前應按國家(或行業)規定的技術規范進行檢查、試驗,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8.2 起重機械的安裝和拆卸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8.2.1 起重機械安裝與拆卸必須實行專業化管理,從事安裝與拆卸作業的單位必須19、取得相應起重機械安裝維修資質,并在資質許可的范圍內作業。8.2.2 從事起重機械安裝與拆卸的專業單位應指定施工負責人、技術、安監、檢驗及其他管理人員,并明確管理界限和責任。上述人員必須接受與起重機械相關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能力和資格。8.2.3 作業中的指揮、司機、司索、機械安裝工、電氣安裝工、焊工應配套齊全,必須取得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資格證,并按證件類別規定作業范圍,明確過程責任。8.2.4 起重機械安裝與拆卸中所用的機械設備、計量儀器、工具材料必須經檢查、檢測,并處于合格狀態。8.2.5 起重機械安裝與拆卸必須編制作業指導書,安裝與拆卸應分別編寫。作業指導書編制人員必須是起重機械專業工程師20、,并經安拆單位許可確認。8.2.6 起重機械安拆作業指導書應經按施工企業有關制度中規定的權限審批。作業過程中施工方法及人員變更,應對變更部分重新編制和審批。8.2.7 起重機械安裝前,施工項目部必須持有關資料到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市級以上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備案,辦理安裝告知書。8.2.8 應由施工負責人主持,由技術人員對全體參與作業人員進行全員安全技術交底,要交清作業內容、作業流程、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安全控制要點及責任分工。交底要針對不同的作業類別進行,并重點對危險點源及控制措施的交底。8.2.9 作業過程中必須嚴格按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中的工序工藝流程、施工方法進行;組織分工明確,施工負責人、技21、術人員、安監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離開作業現場。8.2.10 施工項目部機械管理專責人員應對關鍵工序進行指導把關和旁站監督。8.2.11 安裝過程中要做好安裝記錄和過程檢驗記錄,上道工序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8.2.12 起重機械安裝后,安裝單位必須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對起重機械的質量和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自檢合格,并出具自檢報告書。8.2.13 起重機械自檢合格后,應向監督檢驗機構申請檢驗,并取得安全檢驗合格證。8.2.14 安拆作業完成后,起重機械安拆單位應進行后評價。從作業方案的科學性、交底的清楚性、組織分工及責任的明確性、執行的全面性與合規性、危險點源辨識的準確性及控制22、措施的有效性、人員技能和素質的滿足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和總結。8.3 企業要教育設備操作人員樹立正確使用和精心維護設備的觀念,并經常檢查落實情況。8.3.1 企業應建立健全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保養規程和崗位責任制,配備必要的維修力量,定期檢查保養。8.3.2 應按人機固定的原則,大型設備實行定人、定機、定崗位責任的機長負責制,中小型設備實行班組負責制,共用設備應指定專人負責。多班作業必須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8.3.3 施工管理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要密切配合,共同組織好現場設備使用和合理安排維護保養工作。嚴禁只用不修、拼設備的短期行為。8.3.4 設備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設備的操作、保養規程,按設備的23、技術性能正確使用,及時填寫運轉記錄,不得使設備帶病運轉、超負荷運轉。禁止在設備運轉中進行維修。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可能引發事故的違章指揮。8.3.5 起重機械除應嚴格按照原機的使用說明書及其技術性能的規定準確使用外,還應執行國家、行業相關安全技術規程規范的有關規定。8.3.6 吊具和索具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并應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8.3.7 起重機應設專職指揮,由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擔任,采用國家標準信號進行指揮。當正常指揮困難時,可設兩人或多人傳遞指揮,或采取有效的聯系方法進行指揮。起重機械操作人員除應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外,對任何人員發出的警告信號均應聽從。8.4 公司系統各個層次都應建立起重機24、械安全檢查(或評價)制度,并嚴格執行。8.4.1 檢查制度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機械安全檢查的形式、檢查人員的組成和責任、檢查的時間和方式、檢查標準內容(各種檢查表格)、檢查記錄要求、缺陷整改要求、檢查結果與處理。8.4.2 從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層面出發,施工現場起重機械安全檢查形式可分為五種檢查形式:巡檢、旁站監督、專項檢查、定期檢查、安全評價。8.4.3 施工現場的定期(月)檢查應于月初由起重機械使用單位進行自查,并將檢查情況書面匯報施工項目部;施工項目部于月中進行檢查。施工企業設備管理部門對各施工項目部和起重機械使用單位每年度組織12次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檢查或評價,企業分管領導至少應參加1次25、。檢查層次不得顛倒或相互代替,檢查應保證時間和數量,才能保證檢查或評價的效果;檢查結果應作為逐級考核的依據。8.5 企業應設置合適的機械設備倉庫,作為設備的周轉存放地。對閑置設備可實行封存。對庫存、封存設備均應建帳登記,并定期檢查和保養,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8.6 施工現場應具備機械設備的安全運行所需道路、場地、機棚及供水、供電、排水等條件,夜間作業要有充足照明。大型機械設備在現場移動時應采取措施,防止道路或地下設施受損,防止機械設備傾翻。8.7 電動機械應配置觸電保護開關并可靠接地,大型軌道式吊車應有接地網,接地電阻應符合要求。8.8 應做好冬季和臺汛期間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換季時及時26、更換設備用油、用水;防止設備受淹;及時采取防風、防凍措施,免于設備受損。9 設備事故處理9.1 凡因設備制造、修理質量、超期失修、部件故障、違規操作和拆裝、搬運等原因或其他災害造成設備損壞,影響質量及效能的均屬設備事故。設備事故的劃分按如下規定為:1) 機械設備記錄事故:直接經濟損失200050000元以下,或經濟損失不足以上數額,性質較嚴重的未遂事故。2) 一般機械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00001500000元以下,或經濟損失不足以上數額,15天內不能修復的事故。3) 重大機械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50000010000000元以下,或經濟損失不足以上數額,30天內不能修復的事故。4) 27、特大機械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10000000元及以上的事故。機械設備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雖不足上述規定,但事故性質惡劣,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也可定為重大機械設備事故或特大機械設備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價值按設備損壞后修復至原來正常狀態所需工料費用確定。9.2 凡起重機械發生以下情況,不論直接經濟損失多少,均必須逐級上報至有限責任公司主管部門:1) 吊鉤冒頂。2) 吊車傾翻/后仰、(支腿)下陷。3) 起重機掉伸臂。4) 安全保護裝置失靈(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行程限位開關、其他電氣保護、液壓系統安全閥)。5) 引發高壓放電。6) 跑錨(錨固不牢導致卷揚機、絞磨機、滑輪組、纜風繩等裝置位移)。7)28、 結構件(含焊縫)發生裂縫。8) 主要承力結構變形。9) 主要結構連接件(螺栓、銷軸等)發生斷裂/變形或出現裂紋。10) 制動失靈/吊物溜鉤距離超標。11) 傳動件發生嚴重缺陷(如聯軸器失效、傳動齒輪/傳動鏈斷裂或出現裂紋、主從驅動齒輪脫檔、制動輪制動帶磨損超標、嚴重抖動等)。12) 液壓裝置油管爆裂、背壓閥失靈、鋼絞索溜索等。9.3 設備管理部門為設備事故的歸口管理部門。當同時發生人身傷亡時,由安監部門歸口管理,設備管理部門配合。9.4 對設備事故應按“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9.29、5 發生一般以上機械設備事故,均應及時公司。發生一般設備事故,應在24小時內口頭(或電話、傳真)向主管部門報告,10天內填報“設備事故報告單”上報主管部門;發生重大及特大設備事故應在2小時內口頭(或電話、傳真)向主管部門報告,30天內填報“設備事故報告單”上報主管部門。一般設備事故,由發生事故單位組織調查處理,事故性質嚴重或涉及多個單位的,由河北xxxx公司派員參加或組織調查處理。重大以上設備事故由企業組織調查處理。凡發生事故,均應立即搶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對重大以上事故應保持現場,以便事故分析。10 文件檔案和機務統計10.1 主要機械設備、大型起重機械必須按一機一檔建立技術檔案,有30、條件的可對全部設備建立檔案,并應運用計算機進行管理。設備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0.1.1 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監督檢驗證明、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使用和維護說明書等隨機原始文件; 10.1.2 安全保護裝置的型式試驗合格證明; 10.1.3 新機測試及驗收記錄; 10.1.4 定期檢驗報告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10.1.5 技術改造和維修記錄;10.1.6 事故分析報告以及報廢、審批文件;10.1.7 附件、備件、隨機工具清單和必要的交接單據。10.2 設備技術檔案應有專人管理,及時整理,記錄應正確完整,定期分析。企業設備管理部門是設備技術檔案的歸口管理部門,設備使用單位在設備31、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進行設備技術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交歸檔。10.3 機務統計資料是編制計劃、科學管理及監督、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依據之一。公司應有專人負責機務統計工作,及時、準確、完整地進行統計,并上報公司有關部門。企業應根據統計資料所反映的情況,及時分析原因,健全制度,改變生產和經營管理上的薄弱環節。10.4 公司應按時完成每年度的設備統計工作,并于次年1月30日前將統計報表上報有限公司主管部門。上報內容包括:1) 年終設備總臺帳(包括多經產業);2) 年終設備盤點報告;3)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實有、完好情況(年報);4) 建筑業企業技術裝備情況(年報)。河北xx建設工程集團xx公司 xx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