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信息報告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01356
2023-11-14
12頁
41KB
1、火車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信息報告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區火車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應急信息報告制度區衛生局: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管理工作,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促進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我中心特制定衛生應急信息報告的補充,內容如下:一、基本原則和職責分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管理工作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范,屬地管理、逐級上報,快速準確、分級分類的原則。總的要求是初次報告要快,階段報告2、要新,總結報告要全。中心各科室要高度重視和嚴肅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由我中心公共衛生科防疫專干專門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收集、報告管理工作。中心各科室在信息報告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分工是:(一)公共衛生科。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上報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二)其它科室。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二、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一)傳染病疫情。根據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規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均為責任報3、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必須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二)食物中毒。根據衛生部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進行治療的醫療衛生機構為責任報告人。(三)職業中毒。職業中毒報告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進行報告。(四)意外輻射照射事件。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發生輻射事故時,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應當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公安部門、衛生主管部門報告。 (五)傳染病菌種、毒4、種丟失。根據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泄漏,承運單位、護送人、保藏機構應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小時內分別向承運單位的主管部門、護送人所在單位和保藏機構的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發生被盜、被搶、丟失時,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實驗室發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擴散,并同時向負責實驗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報告。三、報告時限和程序報告科室和報告人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后,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中心5、公共衛生科,公共衛生科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網絡的方式向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同時進行網絡直報。接到報告的科室應盡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不同級別,及時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并在2小時內向區疾控中心報告。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對事件進行評估,提出相關建議。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四、報告范圍、內容和方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包括初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報告內容要力求準確、全面,避免約數和修飾性詞語,具體范圍、內容和要求按照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6、報告管理辦法、國家救災防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應當以書面形式報告。遇有特別緊急重大情況發生,為及時、快速傳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可先用電話口頭初報,隨后補報書面材料,但確切的報告時間、內容、數字等信息以書面文件為準。各種形式的報告內容要一致。五、事件分級和確認 中心各科室要按照權限及時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分級確認: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認。上級衛7、生行政部門可要求下一級衛生行政部門對事件進行復核和重新確認。事件分級一經確認必須在2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系統上報。事件的最終分級必須在結案報告發出前予以確認。六、督導、考核和獎懲中心公共衛生科應不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質量進行督導,定期對報告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和通報。同時中心要建立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報告工作好的科室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或出現瞞報、謊報、遲報和漏報等情況的要及時給予通報批評;對造成事態擴大或產生嚴重影響的責任科室和有關責任人要嚴肅查處。中心各科室應協助中心公共衛生科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開展經常性的督導8、。XX區火車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XX年四月十日附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內涵的釋義(試行)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級)和一般(級)四級。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釋義: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國家計劃單列市的城區發生1例以上肺鼠疫病例或2例以上有流行病學聯系的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有明確的流行病學聯系,以下同)在兩個以上省份均有病例發生9、。(二)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擴散趨勢。釋義:發生1例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者發生2例以上有流行病學關聯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者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多點散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三)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擴散趨勢。釋義:兩周內在兩個以上省份發生臨床表現相同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現死亡病例,病例數不斷增加或疫區范圍不斷擴大。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仍然原因不明。(四)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并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釋義:在我國發生全球首次發現并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傳染病10、,短期內不斷出現新病例,或出現死亡病例;或者在我國首次發生具有較強傳染性和較高病死率的傳染病,病例數不斷增加或疫區范圍不斷擴大;或者發現我國已經消滅的天花和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病例。(五)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釋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第一類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烈性致病因子丟失,已經對人群造成嚴重健康危害的事件。(六)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并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釋義: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并出現輸入性病例,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評估認為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11、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釋義: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范圍,認定是特別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一)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市)。釋義: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 6天內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計發病達到5例以上,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肺鼠疫或肺炭疽疫情在2個以上縣(市)均有病例發生。(二)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12、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釋義:一個省份內發生1例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者發生1例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三)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釋義: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6天內出現多個疫點(以鼠疫患者的住處為中心,將其周圍可能被污染的鄰舍或帳蓬劃定),累計發病20例以上。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腺鼠疫疫情在2個以上市(地)均有病例發生。(四)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 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地),13、有擴散趨勢。釋義: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7天內累計發病30例以上,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疫情在2個以上市(地)均有病例發生,并連續出現病例。(五)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市),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釋義: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發病水平資料的情況下,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根據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等判定。 (六)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釋義:我國尚未發現傳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黃熱病、人變異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國尚未發現過的傳染病。(七)發生群體性14、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以外的地區。釋義: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有死亡病例發生,并擴散到其它縣(市),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仍然原因不明。(八)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釋義:同種同源的醫源性感染(包括醫院感染),發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九)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人員死亡。釋義:發生與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事件相關的死亡病例,并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鑒定確死亡原因為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所致。(十)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釋義:一次食物中毒是指具有相同暴露史的,食用了被15、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和亞急性食源性疾病,以下同。(十一)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釋義:一次急性職業中毒是指具有相同職業危害因素暴露史的急性職業中毒,以下同。(十二)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釋義:因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或烈性生物毒素,已經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發病或死亡。(十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釋義: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16、影響的范圍,認定是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一)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例,流行范圍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以內。釋義: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6天內肺鼠疫或肺炭疽累計發病在5例以下。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二)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釋義: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 6天內累計發病10例以上,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腺鼠疫17、疫情在2個以上縣(市)均有病例發生。(三)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1029例,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或市(地)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釋義: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7天內霍亂累計發病1029例,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或者相關聯的霍亂疫情在2個以上的縣(市)均有發生;或者市(地)級以上城市的市區當年首次發生。(四)一周內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乙、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釋義:在缺乏前5年周平均發病水平資料的情況下,暫按下列標準:1、痢疾、甲肝、傷寒副傷寒、麻疹: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同一事件累計發病118、00例以上;或者累計發病10例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2、流腦、出血熱: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同一事件累計發病10 例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3、流感: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同一事件累計發病數500例以上。(五)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釋義: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并出現死亡病例,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仍然原因不明。(六)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七)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釋義: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并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鑒定確認的事件。(八)19、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九)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釋義: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范圍,認定是較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四、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一)腺鼠疫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10例。釋義: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 6天內累計發病10例以下,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二)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9例以下。釋義:20、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7天內霍亂累計發病在9例以下,病例發病時間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進程累計病例數為準。(三)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四)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釋義:乙、丙類傳染病事件,符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報告標準,但未達到級標準的事件定為一般事件(級)。其它傳染病:可參照乙丙類傳染病事件進行定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的時間、涉及的人群以及社會影響的范圍,認定是一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及時、有效預警,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結合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際情況、應對能力等,對較大和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標準進行補充和調整,各地區修改后的分級標準要報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情況變化和實際工作需要,對特別重大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標準進行補充和調整,報國務院備案并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注:1.“X例以上”包括X例。2. 2004年12月1日,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實施后,衛生部制定下發了單項應急預案的傳染病,其分級標準按單項應急預案執行。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9份